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部王国(共5册收藏版)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王东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国王谷的惊人发现

当时间来到公元2000年,在图瓦共和国的一个极其偏远的山谷中却发生了一件足以使图瓦不再沉寂并震惊世界的大事件。

这个位于西萨彦岭支脉图兰诺一乌尤克盆地里的小山谷,草原密布,是当地人放牧的地方。长久以来,当地的图瓦人都传说这里是远古人的皇家墓园,因而此地被俗称为“国王谷”。此时虽然已经是夏天,但是置身西伯利亚草原上依然寒气逼人,一群人正在对一座古老墓葬进行紧张的挖掘工作。走在最前面的研究人员名叫勒厄斯,在他面前的墓穴,显得十分神秘,四周被原木包裹。勒厄斯向前探出身子,当双眼扫到墓穴中央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半晌说不出话来。突然他大叫起来:“快,快点,我们需要警察。”原来进入勒厄斯视野的是一堆闪闪发光的金制品。

在听到勒厄斯的大喊后,来自圣彼得堡“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的考察队队长康斯坦丁·楚古诺夫也下到坑里,亲眼透过墓室碎木穹顶的缝隙向内觑视。他的考察队伙伴,柏林“德国考古学会”的考古专家黑尔曼·帕金格与沃纳托里·纳克勒立刻跟进。“天啊!”纳克勒往下看后对勒厄斯惊呼道:“你说得对,我们确实需要警察。”

虽然考古科研队知道在图瓦这个人烟稀少的山谷中有的只是草场和雪山,即便如此,当这一惊人发现被公布时,面对静静地躺在荒野上那刚刚被揭露的神秘宝藏,考古学家们还是担心可能发生的任何不测。于是在短暂商量之后,总负责人楚古诺夫决定迅速飞奔向几十公里外的首府土伦,他让朋友尼古拉·邦达仁科扛上猎枪去保护现场。于是考古队员们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直到天亮后当地警察的轮勤保护安排妥当为止。

此后的三周,在警备森严的墓穴中,44磅(约20公斤)的金器被启运出来。其数目之可观,远远超过先前任何一位考古学家在任意一座西伯利亚墓葬中发现的总数。在这传说中的“国王谷”中,考古队的重大发现把千年传说变成了现实。

其实在选择发掘这座石冢时,楚古诺夫等人起初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因为考察国王谷的考古学家们根据以往的沮丧教训可知,“土夫子”很可能早就“捷足先登”了!但这个墓冢显然要幸运很多,墓穴并没有被盗墓贼太多光顾。经过整理,所有的收获,除去那些大捧的珠串外,单金器就超过5700多件。其中大多数是动物形制的小造像,特别是那些公野猪和似虎类狮的猫科动物。很显然,这些饰品被细心地缝制在早已朽烂的古装上,它们归属于那两位同向而眠的男女墓主。

值得一提的是,宝藏中还有431枚琥珀珠来自遥远的波罗的海,或许是贸易,或许是战利品,总之它们被千里迢迢地带到了西伯利亚腹地。此外,还有1657枚绿松石珠,一张朽烂的残弓和大量的骨、铁或青铜箭镞,以及石质祭祀盘和其他杂器。“即使没有金器,这也是一次物超所值的大发现!”楚古诺夫自豪地说。

经碳同位素测定,该墓的形成年代约在公元前7世纪。后来经过考证,考古学界认定这应该是属于斯基泰人的王族墓冢。这座墓冢被命名为“阿尔赞2号冢”(阿尔赞是附近山谷的名字)。

对于这座墓冢,帕金格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两个墓主人的身上被有序地附满星罗棋布的珠串和动物造像,好像情侣装一般。我们不知道女主人是王后还是嫔妃,也许当时斯基泰人还没有王的概念,但至少应该是部落首领和夫人的墓葬。”发掘物中那柄镶嵌黄金的弯刀向世人昭示了那个驰骋在广阔草原上的民族是强烈尚武的!

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夏天之后,“国王谷”里又陆续有26座墓葬被发现,最令人吃惊的是没有一座遭到过盗墓贼的“洗礼”。通过复原随葬品,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半数的墓葬是属于斯基泰人的。在他们之后的几个世纪中,突厥牧民开始移居此地,他们往往在现成的积石冢上挖掘地穴,作为亲族的驻地。

“斯基泰人”,这是个只在上古史料中短暂出现过的名词,一个少有人知的神秘民族,因为这次成功的考古挖掘,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1971年,俄罗斯考古学家戈里亚斯诺夫就曾经发掘了国王谷中的一座墓冢,命名为“阿尔赞1号冢”,其建造年代约为公元前9世纪末或8世纪初,它是这个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斯基泰时期墓葬。即使它已经被洗劫一空,但考古学家们仍搜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去证明那同样是一座复合式王陵,而君王的椁室就位于中心。

29年后,“阿尔赞2号冢”的发掘弥补了学界的缺憾。将阿尔赞墓葬群和附近的阿尔泰地区著名的巴泽雷克墓冢以及锡尔河下游尤格拉克的塞克人墓葬经过对比后,考古专家发现把马作为牺牲是那么常见。上述的墓葬群都发掘出了大量马的骸骨,更加说明当年斯基泰人是个强大的游牧集团。他们终身依恋骏马,甚至带着它们进入另一个“世界”。斯基泰文化也是人类历史中最早且最令人畏惧的一种马背文化。

2.“骑士”与“塞克”

“斯基泰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群呢?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形容这些“以头为饮”的斯基泰人为“最凶残、嗜血的武士”。虽然他们没有文献传世,但学界基本上确认他们是属于伊朗语族的人群。在严格意义上,斯基泰人并不是一个稳定民族,而是一个由多个文化、人种相同的游牧集团组成的强大人群。不断的考古发现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片广阔的中亚草原上,“斯基泰”这个最早的中亚游牧人正骑着骏马驰骋在原野上。P12-14

目录

《冲出高原(吐蕃王朝传奇原创白金版)》

执著向东,汇聚万方的青藏文明(代序)

第一章 多元共生:神秘的藏族起源

一、我自林中来:诞生于本土的“猕猴变人”传说

二、神秘之卵:苯教信仰背后的“土著”传奇

三、结缘西羌和鲜卑:藏北草原送来的汉地臆想

四、故乡印度:佛教徒们的一厢情愿

第二章 折断的天梯:吐蕃文明的传说时代

一、聂墀赞普:从天而降的雪域之主

二、傲慢的代价:跌落人间的止贡赞普

三、普贤化身:披上佛教外衣的拉脱脱日年赞

第三章 走出雅隆河谷:父辈未竟的统一事业

一、壮志未酬:拔剑四顾的达日年赛

二、一代新人换旧人:南日伦赞的短暂辉煌

第四章 千年祈盼:雪域王国的横空出世

一、自古英雄出少年:力挽狂澜的松赞干布

二、挥鞭东指:欲与唐宗试比高的吐蕃王

三、“取经”梵文:漫漫长路后的文化创举

四、异域连理枝:走进高原的两位美嫁娘

五、唐风西渐:来自东方的新鲜气息

第五章 权臣秉政:风光无限的噶尔家族

一、将星陨落大非川:是谁毁了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一世英名?

二、争夺西域:噶尔家族的第二战场

三、迟暮英雄:战神噶尔?钦陵的不归之路

四、东奔大唐:投向昔日宿敌的噶氏家族

第六章 赤玛伦与武则天:两个女人的隔空对话

一、饮马恒河:南亚次大陆来了“黑煞星”

二、政治舞台上的女强人:太后赤玛伦

三、再续前缘:掀起金城公主的红盖头

四、意外的收获:被唐朝推出怀抱的南诏兄弟

五、佛苯、顿渐之争:萦绕吐蕃头顶的死亡阴影

六、风驰的驿使:条条大路通吐蕃

第七章 孤独求败:走向帝国化的高原霸主

一、帝国的华丽外衣:赤德祖赞父子的政治改革

二、趁火打劫:胡人安禄山送来的绝世贡品

三、一个好汉三个帮:吐蕃的亲戚们

四、茶马古道上的商队:来自东方的多重诱惑

五、同一屋檐下:吐蕃的子民们

第八章 雄鹰折翼:走向没落的高原王国

一、寄望佛陀:“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异地重现

二、长庆会盟:重新握手的甥舅

第九章 灭佛:分崩离析的前奏曲

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佛、苯之争的白热化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牛魔王”的横空出世

三、丧钟为谁而鸣:末代赞普朗达玛之死

四、衰败的加速器:关于王统合法继承者的质疑

第十章 噩梦醒来迟:灭佛狂欢后的共同毁灭

一、书生与军人的对决:两位赞普的血火代言

二、从终点回到起点:张议潮举义与河湟的丧失

三、吐蕃化:无法抹去的历史印迹

四、树倒猢狲散:离家出走的异族兄弟

五、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向往乐土的奴隶

第十一章 蜗居一角:高原上的最后王统

一、凉州:最后一缕夕阳

二、潘罗支:西凉府的乾坤挪移

三、唃厮啰:夹缝中的昙花一现

尾声东向归一统

——融入祖国大家庭的“喇嘛王国”

一、萨班:元朝独特治藏体制的发起人

二、凉州会谈: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附录

《汗血马的眼泪(大宛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

序篇 大宛:东西方文明的神秘交汇点

第一章 神秘的原住民:游牧的塞人

一、我的名字叫“塞克”:中亚细亚的神秘主人

二、亚述帝国的梦魇:来自北方的难缠“盟”友

三、波斯帝国的宿敌:永不屈服的塞克人

四、崇拜自然:塞克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章 大宛人的前世:和西方“入侵者”共存

一、第一群强者:捷足先登的波斯帝国

二、文明的风暴:亚历山大帝国的中亚之战

三、最后的奴役:巴克特里亚王国对中亚的统治

第三章 今生:民族迁徙浪潮中意外立国

一、推倒“多米诺骨牌”:首先感谢匈奴人

二、衰神降临:涅槃重生的大月氏

三、有亲自远方来:迟到的圣诞,“大宛初建了”

第四章 丝路上的伪强国:大宛王国的血泪史

一、向往东方:东向的心在跳动

二、张骞凿空:揭开西域的面纱

三、天马之战:必须取胜的战争

四、大宛之殇:中央王朝的弼马温

五、迎娶大唐公主:不懈东向的宁远王

第五章 再露狼牙:浩罕汗国的狼子野心

一、面东称臣:大清朝的友好藩属

二、扩张图谋:代理人张格尔的趁火打劫

三、浩罕屠夫:不知天高地厚的阿古柏

尾声

附录

《流血的天堂(乌孙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

序篇 乌孙血脉,火尽薪传

第一章 多难兴邦:远走千里后的神奇复国

一、流血的天堂:别了,故乡,河西走廊

二、乌哺狼乳:游牧英雄猎骄靡

第二章 马上执政:草原英雄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接过橄榄枝:张骞凿空西域的最佳拍档

二、两个鸡蛋上跳舞:异常艰险的公主外交

第三章 一鸣惊人:西域强国的横空出世

一、女中丈夫:解忧公主,为夫解忧

二、大破匈奴:西域最强国家的短暂登场

第四章 胡运不过百年:游牧英雄的不变宿命

一、多方角力:风雨飘摇中的王国

二、虽远必诛:来自娘家人的千里驰援

第五章 煞星骤现:来自蒙古高原的白毛风

一、柔然新主:西来的草原英雄

二、刺客横行:诡异的王国“特产”

第六章 撒里乌孙:流星般崛起的乌孙后裔

一、涅槃重生:狼族突厥沉沦后的突骑施

二、又领风骚一百年:黄姓、黑姓的轮流坐庄

第七章 托身哈萨克:乌孙子孙的又一次崛起

一、铸铁成剑:荆棘深处开拓出的新荣耀

二、折戟沉沙:哈萨克汗国的血泪苦难

三、汗国兴废:盛衰转圜文百年

尾声一个王国的不朽传奇

附录

《吐鲁番不寂寞(高昌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

序篇 丝绸古道上的历史节点

一、有容乃大:丝路古道上的文化复合器

二、畅古游今:不变的吐鲁番风情

上篇 倾听交河——流不尽的荣辱与兴废

第一章 寻找车师——吐鲁番盆地的远古喧嚣

一、交河之歌:古老的车师文明

二、五争车师:异地点燃的汉匈战火

三、且耕且戍:建壁筑垒定西域

第二章 从郡到国——奏响高昌王国的号角

一、胡汉交治:割据统治下的高昌郡

二、王国的前夜:追求自立的高昌人

三、 自始称王:来自柔然的建国试验

四、 波诡云谲:阚张马麴读兴衰 

第三章 东归还是自立——麴氏家族的两难选择

一、麴氏高昌:纷乱中的守国/

二、解辫削衽:一次重整河山的尝试

三、流离失所:“义和政变”的悲哀

四、雄踞未果:走向毁灭的麴文泰

五、国破疆存:高昌国的最后绝唱

六、玄奘西游:取经路上的高昌插曲

第四章 大漠奇域——充满谜团的丝路古国

一、情系中原:千呼万唤“使”出来

二、“高昌吉利”:匪夷所思的高昌货币

三、望族不望:决定高昌政治的神秘力量

四、葡萄美酒:高昌经济的天作人合

五、管弦伎乐:高昌乐舞闻名东土

下篇 探寻高昌——故地上的纷扰与奇迹

第五章 改旗易帜——唐西州的设立与沦陷

一、边陲要塞:高昌故地上的唐朝州县

二、异族统摄:另一个喧嚣时代的到来

第六章 涅槃再生——落居西州的高昌回鹘

一、奇闻异谈:树木可以生子的传说

二、西州外甥狮子王:王延德的出使见闻

三、立足西域:夹缝中的左右逢源

四、时过境迁:亦都护家族的命运悲欢

第七章 精彩纷呈——历史残片中的高昌回鹘 

一、多元货币:别具异趣的经济生活 

二、心有所向:兼纳四方的心灵世界 

三、画中有“话”:石窟深处的宗教壁画

尾声 在吐鲁番发现历史

主要参考文献

《佛自西方来(于阗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

序篇 大漠边缘的万方乐奏

第一章 众族登陆:昆仑山下圣洁绿洲中的不朽传奇

 一、周穆王的西域远亲

 二、多种族较量的绿色舞台

第二章 佛陀背后的建国神话

 一、唐僧笔下的天竺遗民

 二、大地哺育的阿育王子

 三、《日藏经》中的神龙传说

第三章 东望长安的赤乌子孙

 一、师法强汉:大漠中崛起的西域雄邦

 二、度归汉:儒将班超身侧的得力助手

 三、神鹿指向:传遍于阗的佛音

第四章 坚忍守望四百年

 一、四族逐鹿:游牧强权下的虚与委蛇

 二、东方来的“蚕种”公主:西域绢都的别样崛起

 三、佛音东渐:中印文化交流的二传手

第五章  若即若离的天可汗

 一、列入四镇:为于阒做主的娘家人

 二、长安报主:抛弃王位的于阗英雄

 三、高原风暴:执著北进的吐蕃铁骑

 四、回鹘基因:潜入于阗的新势力

 五、艺坛圣手:大唐文化圈中的于阗名人

第六章 绿洲上的文化质变

 一、改姓李氏:昆仑山下的大唐继承人

 二、三分天下:遍地开花的回鹘人

 三、“圣战”:压倒于闻的西方来“客”

第七章 血与火的痛苦变更

 一、变了味道的于阗贡使

 二、西辽旗下内心挣扎

 三、察合台汗国旗帜下的商人治国

 四、活跃在大元治下的于阗望族

第八章 黄金家族帜幡下的蹉跎岁月

 一、察合台家族斗争中的悲情于阒

 二、伊斯兰传奇英雄萨义德

 三、于闻新来了大和卓

第九章 哉回自我的东归英雄

 一、血雨腥风中的叛乱割据

 二、域外支持的张格尔叛乱

 三、天山婆娑左公柳

尾声 千古迷雾中的大漠古国

 一、无处找寻的神秘国都

 二、疑问重重的坟山

 三、牛角佛山上的传奇

 四、惊醒千年沉梦的斯坦因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迷恋西域风情的游历者们不止一次重游古老的丝绸之路,他们总能望见美丽祖国的最西端一座座巍峨的雪山,羊群像娴熟的登山队一样在山坡草原上攀爬。没错,这个雪山群就是神秘的“帕米尔”,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五大山脉在这里汇集。“帕米尔”就像一个坚实的铁闸守护着祖国广阔的西部边疆,更像一个天然的界碑向东眺望着东方文明。

青藏高原是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屋脊”,而“帕米尔”在塔吉克语中同样是“世界屋脊”的意思。古老的中华文明对“帕米尔”的记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期。被上古华夏人形容为支撑天地四柱之一的“不周山”,即是中-华文明对“帕米尔”最为古老的记忆。

“不周山”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日不周负子。”其后的《淮南子·天文训》对“不周山”之“不周”更是作了神奇的描摹:

昔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只可惜山上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的丝绸之路却一次又一次穿越“帕米尔”。在汉代, “帕米尔”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被称为“葱岭”,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越过“葱岭”,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盆地,叫作“费尔干纳”。它是天山和吉萨尔一阿赖山的山间盆地,盆地里有锡尔河、索赫河和伊斯法拉河流过,灌溉着连绵不断的肥沃绿洲。优越的生存环境使费尔干纳自古就是中亚各民族向往的乐园。因为向往的人太多了,这个乐园反而从来没有消停过。为中国人熟知,曾经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又爱又恨的西域大宛王国就诞生在这片人见人爱的土地上。

那么,大宛人是这里最早的主人吗?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到底是些什么人?

受限于资料,我们已经无从追寻,但是可以清楚的是,塞种人(即塞克人,西方文献称斯基泰人或萨迦人,一译西徐亚人)曾经是这片土地上最为传奇的族群。

这是个古老的族群,分布地区也十分广阔,东起阿尔泰山地区、西到黑海北岸都能看到他们遗留下的灿烂文明。塞种人诞生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他们拥有优良的季节性牧场,而自然条件也注定了游牧性的家畜饲养业的发展。人类开始豢养野兽并且加以利用,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是个极其重要的推动因素。现在可以肯定,野马的最早驯养,正是始于广阔的中亚细亚大草原。而本书要涉及到的塞种人恰好以对马的良好驾驭和马文化而闻名。

古代的琐罗亚斯德教圣经《阿维斯陀经》(Avesta)记载了一个居住于中亚的游牧族群“土拉”,他们被描述成伊朗高原定居居民的强大敌人。另一部古代西方著作《耶施特》曾经说到土拉的快马令人生畏。亚述人在公元前640年左右的资料上明确告诉我们这些驾驭快马的“土拉”就是“塞克”(即塞种人)。这些塞克人和文明世界不断发生着联系,这也让我们了解这个神秘族群多了几个渠道。  ’

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中,塞克族群部落众多,各具特色,分布在中亚东北部的部落叫作阿尔基派欧伊,他们是居住在高山脚下的游牧人。这个部落的人不分男女从生下来就是秃头,并且每个人都长着狮子鼻和巨大的下颚,十分凶恶。希罗多德认为他们是斯基泰种的民族。而在“秃头者以东的地方”住着伊赛多涅斯部落。关于伊赛多涅斯部落的知识,希罗多德称自己是从阿里斯铁阿斯得到的,后者是个出生在普罗孔涅索斯的诗人,曾经到伊赛多涅斯人游牧的地区游历过。阿里斯铁阿斯为此还写过被希腊人称为《阿里玛斯佩阿》的叙事诗,他告诉希腊人在伊赛多涅斯部落的附近还住着独眼人种的游牧部落阿里玛斯波伊,这显然有神话的成分。

希罗多德把阿里玛斯波伊人形容为极度拜金的民族,他们的一切战争都是为了掠夺黄金,并且说这些游牧人驯养着一种叫作“格律普斯”的奇怪猛兽,负责看守黄金。当然还有当时称霸中亚的马萨戈特伊部落,他们住在阿拉克赛斯河的对岸,和伊赛多涅斯人隔河相对。希罗多德说他们占据着里海以东广阔的草原,无人能敌。

史料记载马萨戈特伊人穿着和斯基泰人相同的衣服,并且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研究者们认为“马萨”是“大”的意思,故马萨戈特伊即是指大的萨卡(塞克),是属于塞克种的部落联盟。罗马史学家色诺芬也把“马萨戈特伊”称为“马萨戈特伊·塞克”。另一个勇武善战的塞克部落是“撒乌罗玛泰伊”,希腊人记载说他们在东边日出的地方游牧过活,具体地点在阿拉克赛河(今天阿姆河)流域,他们和伊赛顿人互相争夺牧场,屡有冲突,而斯基泰人和他们以塔纳伊斯河为界。塔纳伊斯河是现在的顿河。

提到撒乌罗玛泰伊人,就不得不讲一个“阿马松”民族的故事。史学家拉蒂尼曾经在著作《宝典》中讲述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国的有趣故事。他在书中讲到,世界上第一个女儿国诞生在斯基泰人远征埃及的过程中。这次远征,斯基泰首领和全体斯基泰男人被埃及人歼灭了。斯基泰寡妇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选出了一位女王,来统治国家。她们禁止男人在这个国家生存,只许生养女孩子,生男孩子一律杀掉。所有女国民必须切掉她们的左侧乳房,为的是更好地拿起盾牌和武器。她们因此被称作“阿马松人”(Amazons),意思就是“少了一个乳房”。她们曾经作为普利亚摩斯国王的盟军,参加了特洛伊战争。

拉蒂尼告诉我们,她们参战是由她们的女王彭特西莉亚(Penthesilea)决定的,据说她暗恋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尔。关于这件风流韵事,世人知之甚少,被后人广为传扬的事迹只是女王和她的众多伙伴战死在特洛伊城下罢了。

拉蒂尼笔下的阿马松人源自斯基泰人,这有点出人意料,因为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斯基泰人和阿马松人是两个独立的民族,而英勇的撒乌罗玛泰伊人则是他们两个民族的结晶。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在《历史》第四卷上讲,希腊人战胜了阿马松人,之后把女人作为“战利品”用船准备运回希腊。谁知这些女战俘竟然在途中起义杀死了希腊人。漂泊上岸后,才发现到了斯基泰人的土地上。斯基泰人称阿马松人为“欧约尔帕塔”,也就是杀男人者的意思。因为在斯基泰语里,“oior”(欧约尔)是男人的意思,“pata”(帕塔)是杀死的意思。

由于双方语言不通,斯基泰人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些什么人,便和她们发生战争,在得到了一些战死者的尸体后,才发现这都是女人。于是,斯基泰人就派出相同人数的年轻男子去引诱这群落难的阿马松人,目的是和她们生孩子。这些斯基泰人在阿马松人附近扎营并且模仿她们的一切动作。久而久之,女战士们发现这些斯基泰人无意伤害自己,双方便有了合流的趋势。两处的营地一天天接近起来,最终这群斯基泰人达到了目的。当他们娶了阿马松人做妻子以后,便向后者提议一起回到斯基泰人的故乡去居住。阿马松人不同意,她们认为自己不能和斯基泰的妇女住在一起,毕竟风俗习惯不同。阿马松人射箭、投枪、骑马,都是好手,却从来没有学过妇女的事情,而斯基泰的妇女则恰好相反。

因而阿马松人认为和斯基泰妇女是永远不能和谐相处的,于是她们要求这些斯基泰年轻人到父母那里要回属于自己的财产,然后和自己一起到另一个地方生活。这些斯基泰人答应了女人们的请求,在得到父母分给他们的财产之后,女人们又说:“想到我们竞不得不住在这个地方,我们是感到害怕的,因为我们不仅使你们的父母失掉了你们,而且使你们的土地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既然你们认为你们要我们为妻是正义的,那么就让我们和你们,咱们一起离开这个地方,住到塔纳伊斯河那一面的土地上吧。”得到同意后,他们一起渡过了塔纳伊斯河,一路向东来到了撒乌罗玛泰伊人的游牧地,并一直保持着阿马松人的习俗。当地妇女乘马出去射猎,并且穿铠甲参加战斗,与男人无异。

在亚述人眼里,可没有这么温情而浪漫的故事,留给他们的,只是塞克人骑兵的恐怖记忆。据说,这些塞克骑士披散着头发,马辔头和腰上挂着敌人的头发和头皮,更恐怖的风俗是将敌人的整张皮剥下披在马背上。这些骑兵分为长矛手和弓箭手。长矛手手持长矛,盾牌固定在前臂上,上面贴了铁皮。弓箭手则更为灵活,这些专门的马上弓箭手通常只携带一张强弓和30—150支箭,他们的射击速度能达到每分钟10—12支。这些箭头的材料不同,有铁、青铜和骨头,但是几乎每个箭头上都淬了毒。还有专门的穿甲箭头,在一些塞克人墓地发现的头骨上钉着的箭头,深入竞达2—3厘米。

塞克骑兵的战术十分灵活,长矛手和弓箭手配合娴熟。列阵后有时长矛手在前,弓箭手则隐藏在后,敌人冲锋后长矛手迅速散开,弓箭手从后面突然冲出放箭,长矛手再从两边包抄敌人。敌人若是步兵,则弓箭手在前首先用箭压制敌人,埋伏在后的长矛手伺机杀出冲垮敌人。

出使西域成就了张骞,也成就了汉武帝。因为这片未知的土地不仅给他扫平匈奴提供了帮手,也给大汉帝国开疆拓土提供了目标。在西域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中,传说中盛产“天马”的大宛,估计最让武帝心动。有了天马,大汉铁骑还会有对手吗?!因为这些机缘,大宛,这个上承中亚细亚古老文明的塞克人在中亚建立的一个王国,这个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扼丝绸之路要道的中亚细亚举足轻重的强国,格外引人注目。‘ 张骞出使西域,首先到达的就是大宛,此后大宛和汉王朝交流不断。大宛与汉朝的通好是印欧文明和东方文明的首次大规模接触,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两国关系史上最出名的竟然是开始于公元前104年的两场血腥战争。更令今人感到不解的是,战争的起因竟然就是神秘的天马!

汉宛之战后,大宛王国一蹶不振。不过,大宛王国是一个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国家。在南北朝时期,已经被人遗忘的大宛更名为“拔汗那”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

大宛身处费尔干纳盆地这个东西方文明的泄洪区,不断被各种民族、各种文化侵袭。即使在唐朝之后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大宛精神依然不死。在融合了伊斯兰、突厥、蒙古等诸多文化后,隐忍了1000年之久的大宛再次涅檠,在中亚建立了对我国新疆影响深远的浩罕政权。

不论是哪个时期的大宛,他们总和东方文明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这到底是民族性格使然还是大环境驱使?恐怕这是属于大宛王国永远的传奇。

内容推荐

《西部王国(共5册收藏版)》收录了以下内容:

《冲出高原(吐蕃王朝传奇原创白金版)》从藏族起源的神话开篇,讲述了吐蕃王朝逐渐走出狭窄的雅隆河谷,建立起纵贯雪域高原的强大帝国,又一步步跌落云端,在佛、苯的激烈斗争中渐渐走向衰落和分裂的历史过程。横空出世,十三岁的小赞普能否在动荡的政治漩涡中力挽狂澜?左右逢源,孤儿寡母能否撑起雪域的一片蓝天?英雄迟暮,战神噶尔·钦陵能否继续家族的无限荣光?……不甘寂寞的吐蕃君君臣臣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书写着吐蕃的历史与辉煌。

《冲出高原(吐蕃王朝传奇原创白金版)奇》语言活泼,故事性强,是一本较好地介绍吐蕃王朝历史的通俗读物。

大宛王国,一个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意外诞生于费尔干纳盆地的王国,它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汗血马的眼泪(大宛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从大宛王国的建立民族——中亚最早的霸主塞克人与亚述、米底、波斯等几个上古帝国的冲突开篇,叙述了大宛曲折离奇的建国故事,以及从丝绸之路上的强国到“天马之战”后的一蹶不振,逐渐走近华夏文明,并几易其名最终湮没在茫茫历史中的伟大传奇。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无常的斯基泰人、将居鲁士送进地狱的塞克女首领托米里斯、敢和汉武帝叫板的大宛国王毋寡、帮助唐王朝稳定西域的阿悉难达干、野心家张格尔……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导演了费尔干纳地区大宛王国的兴衰历史剧。  贾陈亮的《汗血马的眼泪(大宛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气势宏大,知识丰富,涵盖了中亚及西域的广阔历史,是了解包括大宛王国在内的西域古国历史的一本较好的通俗读物。

《流血的天堂(乌孙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是“东向长安”西域神秘古国系列传奇之一。乌孙,原本是一个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的小民族,与月氏、匈奴为邻。在被月氏人击溃后,其昆莫(即乌孙王)被杀,而昆莫初生的儿子猎骄靡则幸存下来,被匈奴单于冒顿收养帐下,助他复国。在成为西域最强国后,乌孙王国不能逃脱“胡运不过百年”的宿命,内讧、变乱与暴政层出不穷,最终为柔然所败。但乌孙人并未就此消亡殆尽,乌孙后裔建立了突骑施汗国,托身于哈萨克汗国,将王国的传奇一代又一代延续……

金钊的《流血的天堂(乌孙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用活泼的笔触,讲述了2000年前一段鲜为人知的西域历史。

张峰峰、张鹏的《吐鲁番不寂寞(高昌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是“东向长安”西域神秘国家系列传奇之一。由壁垒而郡,再发展至国,在吐鲁番这块西域土地上,高昌依据它枢纽般的地理位置,先后历经高昌王国、唐西州和高昌回鹘王国三个历史时期,既有汉族政权统治,也曾被回鹘领导。灵活的外交使高昌在周围西域政权及中原王朝之间游刃有余。繁荣发达的商贸经济、琳琅满目的壁画、多元的宗教信仰以及特有的高昌乐、葡萄酒等高昌文化,《吐鲁番不寂寞(高昌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西域王国。

《佛自西方来(于阗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内容介绍:在广漠西域,于阗只是一介弹丸小国,看似渺小微弱,却因佛国盛名引得四方来朝;漫漫历史长河,它几经兴衰几度沉浮,历千年峥嵘却生机强大,繁衍不息;它是冰雪昆仑下的“瑶玉之邦”,是传丝公主织就的“天国绢都”,亦是媲美盛唐乐舞的“万方乐奏”;它曾如青莲般灼灼盛开了1000年,又如冬蛇般隐秘沉眠了1000年;在玄机重重的历史缝隙,在断壁残垣的荒凉遗迹,诉说着谜似的神谕……

《佛自西方来(于阗王国传奇原创白金版)》的作者是颜亮、赵靖。

《西部王国(共5册收藏版)》由王东担任主编编写。

编辑推荐

《西部王国(共5册收藏版)》(作者王东)——西域神秘古国传奇系列,作为2011年度原创历史畅销读物“西向天狼”——西部帝国系列姊妹篇,是国内首套全景再现西域地区湮没千年的神秘王国历史真容的大型史诗巨著。应读者要求,目前推出《冲出高原·吐蕃王朝传奇》、《佛自西方来·于阗王国传奇》、《汗血马的眼泪·大宛王国传奇》、《吐鲁番不寂寞·高昌王国传奇》五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