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飞蛇与龙(人类爬虫祖先的故事为什么我们是龙的传人)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美)R.A.鲍勒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直以来,世界范围内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我们人类的神明或是祖先可能来自外星。这个理念并不算新颖,但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的祖先不仅是外星生物,而且还是爬行类,比如飞蛇或是龙?

  本书就是世界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基于古代宗教以及民间文献的全面而深刻的研究著作所提出的观点。作者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并非只有中国人才是龙的传人,事实上,我们全都是。此书在90年代初次推出时,可以说颠覆了所有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和理念。传统的基督教以及主流科学显然无法接受这一“荒谬”的想法,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然而随着一些事实性证据逐渐累积,如今这些论断已经不再是那么得天方夜谭了。甚至于今天,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讨论,事实上我们的祖先真的很有可能是两栖的外星种群。

内容推荐

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有关于飞蛇的传说?我们应该称其为他们、牠们、它们还是他们?

飞蛇与龙——那些来自远古的外星爬虫类高智能生物光临地球,建立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文明。这些龙蛇异族究竟是何方神圣?本书对众多最重要的历史之谜作出了回答:

上古诸神为什么不愿让人类目睹其真容?

造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亚当与夏娃是爬虫类还是哺乳类?

亚当为何在伊甸因中丧失了不朽的机会?

自天而降、与人类女性杂交的纳菲力姆到底是谁?

为何蛇在历史中蒙受不白之冤?

为何亚当和夏娃在伊句园中不穿衣服?

古代诸神为之战斗的“水晶”或“宝石”是什么?

古埃及“天国之舟”与《圣经》的“天国战车”是什么?

……

极具开创性的作品,给我们对过去和人类起源的先入之见以沉重打击!

目录

插图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为什么上古诸神如此羞涩?

导言

第一章 伊甸园的飞龙们

第二章 看不见的《圣经》

第三章 西方或欧洲的龙

第四章 非西方的龙

第五章 龙到底是什么?

第六章 蛇神降临地球

第七章 龙的苏美尔名字

第八章 苏美尔蛇神

第九章 新一代诸神的治迹

第十章 在万神殿中获得力量的企图

第十一章 《旧约》中的异教诸神

第十二章 大洪水前的物理环境

第十三章 大洪水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十四章 龙入地下

第十五章 创造亚当:爬虫人

第十六章 人的堕落,或创造“现代人”

第十七章 先祖:大洪水之前的半神

第十八章 利乏音人:巴勒斯坦的战神

第十九章 食人与人牲

第二十章 传说中的迪尔蒙国土在哪里?

第二十一章 巴勒贝克太空设施的毁灭

第二十二章 入侵西土:利乏音人、西奈山、索多玛和娥摩拉的毁灭

第二十三章 太古蛇神的飞船

第二十四章 凤凰浴火象征火箭发射

第二十五章 太古无线通讯

第二十六章 《旧约》中的“石头”或水晶

第二十七章 苏美尔语中的“石头”或“MEs”

第二十八章 Mes或“能源石”的四大基本用途

第二十九章 Mes或“能源石”一览

第三十章 苏美尔语中的Mes有机器人或机械设备的含义

跋 飞蛇与龙:诸神和先人的真面目

附录:一览表:伊斯塔从恩基手中窃取的Mes

试读章节

是燔祭吗?

修来世的办法之一就是祭神。大洪水前,献祭人牲。大洪水后,这种习俗还维持了一段时间,直到公元前3000年代终结,始用动物代替。这种仪式出自诸神的要求,因为这样才能确保定期不问断的食品供应。

人牲和食人堪称敏感问题,因为现代文明人不愿回想起先人以人牲献祭诸神,或堕落到自相吞噬。但是,涉及原始时代时,我们没法逃避这个问题。

大洪水前,人类实施蛮俗,就是为了满足诸神所需。亚伯拉罕献祭以撒,未果,堪称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神所要求的旧俗的终结。

《旧约》中的亚伯拉罕时代极少提及人牲,但有很多隐讳的提法,说明人牲在希伯来部落中普遍流行。

多年来,燔祭一词的定义被《旧约》译者独占了,专指熟祭品,排除了其隐含的供应食品的含义。因为这种隐义会引向人牲是诸神的食品的危险含义。不管怎样,人类还要供养诸神,因为他们用餐要烤好的食品,无论是人肉还是动物肉。《圣经》编撰者和译者有时模糊处理,不提燔祭二词其实是指类似烤肉架上的烤熟或煨熟的肉。例如,《创世纪》31~45,雅各与拉班(Laban)订约,封印时献祭,以神为证。

雅各献祭于高地,邀请同伴分享祭肉。餐后,他们在高地上过夜。

如上所示,燔祭肯定没有烧成灰,而是让雅各、拉班和他们的朋友吃了。《圣经》和苏美尔别的材料也说祭肉被吃。大洪水后,诺亚想对差点毁掉世界的上帝致敬。《创世纪》7:20记载:

诺亚为雅赫维建祭坛,从每样洁净的动物和洁净的飞禽中选出祭品,在祭坛上献燔。雅赫维闻到香气,心想:“我再也不因为人而毁掉世界了,因为从一开始,人心自创造之时就是邪恶的,我再也不会像上次那样毁掉一切生命了。”

雅赫维之所以懊恼,不是因为人类的苦难,而是因为大洪水阻扰了定期献祭的供应活动。40天雨加上150天洪水,诸神没吃的,饥饿难忍。苏美尔神话也有同类内容,《创世纪》中的大洪水故事明显源于一千年前的苏美尔神话。据《吉尔伽美什史诗》故事,苏美尔的诺亚,乌特纳比西丁在大洪水退后一样献燔。诸神反应很快:

诸神闻到香味,

聚在一起,飞向祭品。

从这两处材料看,燔祭是要吃掉而不是烧掉的。我们下面会看到,出埃及期间,摩西得到指令,在祭肉上加盐。显然,诸神想吃有味的肉。

涉及出埃及的《律法书》到处都有以燔祭取悦希伯来神雅赫维的记录。燔祭的制作规格有详尽规定,包括谁供应走兽飞禽,哪些品种可以被接受,条件如何,如何备祭,如何上供,如何架烤架的细节等。《律法书》与其说像宗教文献,不如说像烹调书!

无疑,选择走兽飞禽和备餐的精密指示是为了保证神有适当的菜谱,不至被希伯来人的燔祭偶然毒死。这些公元前15世纪的燔祭是人牲的替代,神本来是宁可要人牲的。后来,征服迦南期间,随着他们的神雅赫维的消失,祭祀、燔祭变成象征性的仪式活动。

在祭坛或烤架上燔人牲的蛮俗终结于公元前2080年,其时亚伯拉罕预备献祭以撒,但在最后一刻代之以山羊,标志神所要求的旧俗的终结。这也是神和日益独立的人关系上的里程碑。人牲是大洪水前的遗俗,那时,诸神完全统治着人类,希望在燔祭活动中享用人牲。那时的人类简直就是诸神的食物。事实上,人的苏美尔名字努努(LULU)就来源于羊(努[LU])。因为苏美尔音节经常以重复表示大,LULU就是大羊——提示人类原本就被视为诸神的食物。

据推测,大洪水前,人类是素食者。禁肉的限令直到大洪水后才取消。在《创世纪》9中,诺亚得知:

一切活物你都可吃,我把它们交给你,正如田地里的禾苗,只有有

血有肉的生灵你不可吃。

圣经学者就此达成一致意见,这意味着人类在大洪水前不是肉食者。不吃“有血有肉的生灵”令人怀疑:更早的时候人类可能已经犯过禁。否则,何须列出,多此一举?

禁吃“有血有肉的生灵”在《旧约》中一再重复,似乎人类中真存在这一问题。可能这是该隐弑弟的余音。据一份材料得知,该隐不仅杀亚伯,而且食其肉饮其血。

看来大洪水前,食人是极为普遍的事。这由几个原因造成。食物丰盛的日子,阿努纳或纳菲力姆就是素食者,造人以后才开始吃肉。原因之一就是食物供应减少。它们把人类当做另一种低等动物,可以毫无顾忌地食之。神对人肉的要求贯穿《旧约》全书:“你的头生子属于我”。这话要从字面上来理解。

3世纪的基督教小册子《克莱门特讲演录》(Clementine Homilies,也译为革利免讲道集)仍然存有这种态度的余音,其中提到纳菲力姆如何因植物不足开始吃禁吃的肉。它们开始杀动物为食,而后把人肉“端上了餐桌”。

烹调书《利未记》

出埃及初期,改人牲为动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以色列人)以取悦诸神的努力开始实施。经文明示:神来到天幕——他在以色列人当中的家——时,流浪在沙漠中的部落给神供奉熟肉。《利未记》(Book of Leviticus)不厌其烦地介绍如何为神备餐,非常专业。祭坛简直就是现代术语中的“野餐烤肉架”。

神的佳肴所需的百兽名单列举种种动物,非常详细,选用标准也颇高。祭司要确保没有残兽、病兽,神可不愿意生病,甚至更糟,中毒。祭司获悉:“燔祭应当留在祭坛上烧烤整夜直至天明,让祭坛上的火一直燃着”。烤肉架紧邻天幕,神就住在天幕里。食品留在那里,方便他随时过来消夜。

《出埃及记》29中,为了保证肉的新鲜,祭司遵命每天供两头羊羔——早晚各一头。备餐还要遵守很多繁文缛节。羊羔一定要切成块,清除内脏,分别呈上。神也喜欢食品有滋有味,《利未记》6要求祭司:“你上的贡品一定要加盐”。

如果这些贡品仅是仪式或象征性的,又何必要切成块,加上盐?从备祭品的细节就可以明确看出:祭肉不是要烧掉,而是要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

大洪水前人类开始食人

由于云盖的存在,地球的气候潮湿而平稳。温室效应下,大气流动很少,飓风、暴雨和其他凝集也很少。尽管地球表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植被依旧繁茂。那时,二氧化碳含量可能比今天高几倍。

1985年,气候学家欧文·图恩和史蒂夫·奥尔森致力于研究地球数千年的气候变化,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指出:地球早期二氧化碳含量比今天高数千倍。既然植物生长靠二氧化碳,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史前植被丰茂,草食性恐龙兴起了。

上古记录显示:人们从地下取水。从山上流下的河流、天然泉水和夜露也是水源。白垩纪(Cretaceus Age)结束,气候剧变。30吨重、70英尺长的雷龙之类的草食性恐龙被7吨重、无所不吃的暴龙之类的肉食性恐龙取代。巨型恐龙消失了,肉食性恐龙激增,哺乳类迅速繁衍,占据了以前许多爬行类占据的小生境(ecological niche)。地质学家莱尔(Lyell)把白垩纪结束的时期放在3千万年前,一百多年来,得到地质学界的普遍接受。

但是,近年来,批评此说的声浪高涨,因为它没有计入周期性灾变对气候的影响。白垩纪结束的时期可能距现代更近——大约10万年前。

大洪水前,一系列自然灾变加速了地球气候变干的进程。《圣经》经常提起地震,它可能在水源枯竭、气候变干中起了重要作用。云盖变薄,夜露随之减少,大气中的水分不能像今天这样,通过云气上升和大洋蒸发循环补充。

先祖以挪士时代距亚当不过两代人,古犹太经注“自然四度剧变”,显然是指大灾变。结果,山地化为不毛之地,人们饿死。疫病蔓延,尸积如山,无人收葬,就地腐化。

山地水源中断,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盐碱化,沃土化为贫瘠之地。新鲜水源减少,波斯湾海水倒灌入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结果伊丁诸水化为咸苦之水。《阿特拉哈西斯史诗》描绘大洪水之前的景象:

泉水枯竭,于是水源地不再有洪流涌出。

田地减产,广阔的平原化为盐碱之地,

她的乳房枯竭,于是百草凋弊,

五谷不生。

《圣经》中的伊甸园化为不毛的盐碱地。由于人口过多,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用《创世纪》的宗谱计算,结果显示,该地人口密度极高。

鉴于当地寿命之长和一夫多妻制,以每家二十个孩子计算,做一保守估计。从亚当到诺亚十代人,总人口可以高达十亿。大洪水时代不可能开展人口普查,要订正这个数据,合乎逻辑的假设是死亡率极高。

大洪水前,纳菲力姆的存在使情况更加恶化,它们不仅吃掉人类供应的食品,而且转而直接食人。再不够吃,它们就互相吞食,正如埃塞俄比亚语《伊诺克书》所述:“它们吃彼此的肉、饮彼此的血。”

大洪水来临前夕,人类自己也开始食人。《阿特拉哈西斯史诗》提到波斯湾咸水倒灌入美索不达米亚河谷,平原盐碱化,连年饥荒。五谷不生,饥荒瘟疫猖獗。正如碑铭所载:母亲吃她们的儿女,“一家人吃另一家人”。

在法国南部的洞穴中,考古学家已经发现早期人类食人的科学证据。公元前55,000年~35,000年的穴居人留下许多遗骨,提供了不仅是解剖学方面的信息。伊文·哈丁汉姆(Evan Hadingham)在《冰河时代的秘密》(Secrets ofthe Ice Age)中报道,法国南部的拉霍诺乌斯(L'Hortus)洞穴中的遗骨大部分是颅骨和颚骨,其他部分踪影全无,尽管同一地层中,动物关节都保存完好。人骨与动物骨混在一起,暗示存在食人现象。此外,两块人类长骨有故意破坏的痕迹,对照动物骨上的同类痕迹,可以定为破骨吸食骨髓所致。这就证实了初民食人。

1986年7月18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国际科学家小组在法国芳特布鲁古(Fontbregoua Cave)发现了6000年前的遗骨,暗示人类被屠杀、加工,以一种与野味、家畜极为相似的方式被吃掉。科学家小组观察到:他们先从人骨和动物骨上剥下生肉,再破骨吸食骨髓,把残骨统统扔进垃圾堆。

P159-163

序言

本书是作者1990年出版的《飞蛇与龙》的新版,增加了最新搜集的材料。此外,作者将同一题材的第二本书《龙的力量》(Dragon Power)中的材料,也补充到了这一版中。

尽管我们的神和祖先可能是外星爬虫类高智能生物的见解已经不再新奇,《飞蛇与龙》仍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基于古代宗教与世俗文献的深度研究。提供实物证据作为支持,则不在本书范围之内。

如果没有三位对作者影响极大的伟大作家打基础,本书是不可能出现的。他们是伊曼纽尔·维利科夫斯基(Immanuel Velikovsky)、艾里克·冯·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和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维利科夫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再度提出了灾变进化论(catastrophic evolution),令学界主流耳目一新。本书袭用了他订正的年表(chronology),对于拼接蛛丝马迹大有助益;冯·丹尼肯给整整一代人介绍了人类祖先来自外太空、足迹遍及全球的想法,这种想法今天似乎已经根深蒂固;西琴在他的阿努纳奇(Anunnaki)神系列作品《地球编年史》(The Earth Chronicles)中,描绘了地外生命殖民美索不达米亚的细节,他们创造现代人作自己的奴仆种族。

《飞蛇与龙》1990年出版时,人类爬虫祖先的说法似乎纯属异想天开。不过,从那以后,新事物层见叠出,软化了本书的冲击。今天,世界各地都在争论,甚至暗示,我们的祖先可能出自爬虫类太空人(reptilian astronauts)。

遵循学术惯例,苏美尔(Sumerian)词用大写字母标识,如ANUNNA(阿努纳神);闪族语(Semitic)词(阿卡德语[Akkadian]、巴比伦语[Babylonian],等等)用斜体标识,如Anunnaki(阿努纳奇神),两者都是蛇神(serpent gods)的名字。

后记

爬虫类或太空人建立古文明的观点,在研究者当中一向不受欢迎。学者们认为距离遥远,甫一开始爬虫类就到不了地球。这些反对意见没有考虑到爬虫类的先进技术,这足以使他们跨星远航。

最可笑的是:太空中与我们相邻的智慧种族确实是爬虫类。以我们的审美标准来看,他们的确令人厌恶。然而他们建立起了我们的人类文明。同样,有能力跨越星空的种族肯定能胜任基因工程,使自己再生,从而延长寿命。

缺环果真存在?

人类进化序列是个谜。进化论解释了地球生命产生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原因,但解释不了智人或现代人的突然出现。

近百年来,人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一直寻找所谓的缺环,以便填平猿人与现代人之间的鸿沟。

智人的外表事实上几乎~夜之间就形成了,按进化论这应该是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事实却表明并不存在从猿人——直立人到智人——现代人的渐变中间期。人属人科是进化的产物,智人却是突变的结果。

500万年前,第一批真正的人类——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生存于非洲。而后,为了产生第一批猿人——直立人用了漫长的岁月。大约一百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登场。

然后,难以理解的事突然发生,约4万年前,新种族——克罗马隆人,我们所谓的智人或有思想的人,无中生有地出现了。他非常像现代人,事实上,把他适当打扮起来,放在美国任何城市里,都不会引人注意。

苏美尔人的来临为现代人的突然出现提供了一个解释。他是经过两个阶段创造和改进的。开始,人是作为奴隶劳工创造的。当时,他的外表和本性大部分呈爬虫类特性,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哺乳类特征。

第二次变化增加了他的哺乳类成分,以至于他丧失鳞皮,能够自行繁殖。他长出了软皮和毛发,为了舒适和安全,需要衣服。《圣经》中隐喻的“人的堕落”就是如此。

古代列王与先祖的蛇形

《旧约》先祖与苏美尔列王、祭司都是蛇神与凡人的杂交品种。大洪水后也是如此。他们的蛇形外表非常明显,在某些方面,可以看出祖传的遗痕。吉尔伽美什前往沙马氏国土时,山地要塞的守卫拦住他。但爬虫族守卫立刻认出他是“自己人”,因为“他有神的血肉”。他获准自由通行,因为他是贵族。

神话《吉尔伽美什与阿加》(Gilgamesh and Agga)也证明了这一点。故事中,基什国王阿加(Agga)进攻乌鲁克,要求吉尔伽美什举城投降。但是,吉尔伽美什出现在城头,阿加一见他就撤围,没有明确的理由,阿加的军队溃散了。显然,吉尔伽美什的外表让阿加满意,让他的军队恐惧。吉尔伽美什像阿加一样是半蛇族,显然,当时的骑士法则规定,贵族不得自相残杀。

有什么从未说出的标志能让人辨认出吉尔伽美什是蛇族?史诗第一部分写他出生的细节,描绘了他的外表。史诗甫一开始,就称吉尔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是女神与祭司之后。史诗接下来四行诗句描写他的外表。但是,出于某些原因,泥版破损。是后来的官员与祭司有意掩盖吉尔伽美什的真实长相吗?

先祖、神王、祭司、将军、其他贵族也都是半蛇族,有同样的特点以区别于凡人——可能是大片鳞皮斑,“祭司的标志”。他们也可能有角和颚须。

也许,《创世纪》中,诺亚裸体被儿子看到,大为惊慌,就是因为这些蛇族标志。他的反应如此不合逻辑、不可理喻,说明他对儿子隐藏了自己的外表特征。也许就是“祭司的标志”,他的兄弟诺尔的鳞皮斑。

古代诸神长像如何?  太空航行者发现大洪水前的地球与母星相似,甚为满意。气候温暖稳定,尤其是没有气旋活动。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含量高,形成云盖。因此植被繁茂,大型动物众多。这是草食性恐龙的时代。阿努纳降临与地球变干、肉食性恐龙与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恰恰巧合。

蛇神喜好温暖、潮湿,文明建立在大河河口大概为此。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谷、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都是这样。气候不断变干,使阿努纳极为不适,他们只得越来越多地生活在人为环境内——轨道飞船里。在地上,他们有大量时间生活在个人舱里,里面模拟母星环境。原始地球可能覆盖着水蒸气云盖。在蒸气星球上有必要取凉,智慧生物是两栖性的,适应水中一如陆地。这解释了为何巴比伦的奥安尼斯来自海中的传奇,也解释了为什么恩基居住的水宫有时也能潜水。

他们的飞船可能有巨型水箱,既为生活方便,又为了长途太空航行防辐射。他们的外形最适合太空航行。

科学家的理论是,蛇形是长途太空航行的理想形状。能够冬眠,长期减慢新陈代谢的速度,全神贯注于液体环境中。太空航行对哺乳类有致命的毒害,他们却能幸存。

太空航行对人体的主要伤害是辐射。太阳耀斑放出的辐射对太空航行者是致命的,一个太阳耀斑24小时发射出的辐射约800至1000 REMs(RontgenEquivalent Man,辐射单位)。人类暴露于辐射下的致死量是300 REMs,早已远远超过上述的辐射量。太空科学家提出:为了保护人类免遭致命的大量辐射,太阳风暴期间宇航员应该撤到水箱里。

表面上,蛇神个子高达8~10英尺,行走时高达2英尺。他们有蛇形尾、蜥蜴式硬皮、有大量鳞状或角质皮肤。他们的皮一般明亮光滑,可能像变色龙,在灰绿之间变化。他们的自然状态是裸体,但他们也有衣服,像斗篷之类,作为阶级或神权标志。由于需要潮湿,他们不能忍受太阳直射,让他们皮肤干燥不适。(见图72)

他们的脸是平的,有颚须或山羊胡子,像海象或山羊。他们头上有短角,被视为神圣的象征。他们讨厌人,因为人多毛、有软皮、四肢瘦骨嶙嶙。他们特别讨厌人的体味和排泄物。诸神开始时不吃熟食,但后来依靠人类满足需要,转而吃熟食。他们不需要火或炉子保温。

早期爬虫人或亚当的形象与造物主的形象相去不远,只是个子更小,没有颚须和角。他的手更敏捷、灵巧,吃生食,裸体活动(见图73)。

蛇神何时离开,或是仍在地球?

大洪水前的时期是蛇神的全盛期。全世界的神话都说这是黄金时代,据说其时诸神统治地球。

大洪水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它结束了黄金时代,开始了人的统治。新一代诸神似乎还在地球上留了一段时间,指导人类活动。诸神在家族争吵中习惯于拿人类发泄,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毁灭。大洪水后的千年,许多伟大文明被毁,看来是由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使用。

公元前24世纪后,诸神的影响似乎日益衰减。萨尔贡大帝,公元前2334~2278年,其时王朝以温和克制为标志。他收复西土,未加之毁灭,以伯纳、索多玛各城在他保护下繁荣昌盛。

他孙子那拉姆一辛公元前2254年夺权,滥用暴力,大肆破坏。那拉姆一辛也是第一个自称为神的苏美尔王,使用了神的所有服饰。居上位的神肯定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他的朝代似乎标志诸神对人类的控制结束。

那拉姆一辛和以后苏美尔、阿卡德诸王无节制的行为证明,轨道飞船可能于公元前23世纪前离开了,把晚辈诸神和杂交品种,如西土战神利乏音人,留在后面。

几百年来,奇怪的空中物体表明:要么是太空船经过一段间歇期又回来了,要么是他们一直没走,只是瞒过了人类的眼睛。如果他们留在这里这么多年,他们在哪里藏身,才能躲过窥探的眼睛,远离人口中心。

最大可能是在水下或地下,全世界有许多洞穴和隧道系统。有些隧道,如土耳其的,其实已经成了地下小城。安第斯、西藏和许多其他山地大量地下隧道的报道并不鲜见。据称,这些地下隧道和城市是传奇式蛇人的家园,例如印度那伽族。

也可能海和湖隐藏着这些地下基地的入口,它们比我们了解的更广泛。例如,发生奇怪事件的大西洋百慕达神秘三角洲(Bermuda Triangle)可能是一个水下基地。

最大的文化冲击!

人类可能没有准备好接受真理。普通男女需要幻想——神话、宗教故事使生活如此简单、不再复杂。也许这些时候,我们会因真相而休克——我们的先人回来看他们的“孩子”发展得怎样了。

几千年来,人类的条件反射是否认真相,进而选择遗忘。我们接受了只在意自身永存的祭司和学者所传播的历史解释。尽管如此,真相只是长时间推迟而已。

最终,人类将会了解先人的真相,面对事实:诸神和先人是蛇族,以当前任何定义来看都是真正的怪物。

这将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文化冲击!

书评(媒体评论)

并非只有中国人才是龙的传人,实事上,我们全都是!《飞蛇与龙》揭示了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之谜:我们不是进化论的产物,而是来源于谜之行星“尼比鲁”上的爬虫类诸神。

——罗伯·索拉利昂(Rob Solarion),“宇宙树”理论创建者 《谜之行星尼比鲁》(Planet X Nibiru:Slow-Motion Doomsday)作者

作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密码学家和美国国家密码学学校(NCS)的教师,鲍勒对远古创造之谜的破译显示出情报专家特有的技巧,令人折服。

—埃里克·冯·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 《众神之车》(Chariots of the Gods)作者

从《飞蛇与龙》光焕迷人的初版到博大精深的修订扩大版,鲍勒极大地扩展了他的视野。必须承认,他的离世(2009年)是学界的一大损失。

——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 《地球编年史》(The Earth Chronicles)作者

鲍勒的大作解决了撤迦利亚·西琴在其巨著《地球编年史》中搁置的一个问题:远古外星诸神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模样?他们在造人的过程中究竟做出了何种基因选择?那些来自创世之初的异次元蜥蜴人今日安在?鲍勒的回答精彩绝伦。

——大卫·艾克(David Icke)

《矩阵之子:一个异次元种族如何控制世界数千年,直至今天》 (Children of the Matrix:How an Interdimensional Race has Controlled the World for Thousands of Years-and Still Does)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3: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