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铁太郎是日本明治时期的海军军官,被誉为日本海军第一代战略家,官至海军中将。佐藤有“日本的马汉”之美誉,其军事思想深受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和美国“海权论之父”马汉的影响。佐藤铁太郎所生活的年代是日本帝国主义崛起的年代,从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九一八事变,在亚洲崛起中的日本帝国海军也日益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机器”。佐藤铁太郎的海权思想,自然反映出这种帝国主义的扩张本质。《佐藤铁太郎》概括介绍了佐藤铁太郎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以期能走进这位大家,更详尽地了解他的生活、著作和思想!本书由段延志、陈华、闫雪昆著。
佐藤铁太郎(1866~1942),近代日本海军中将,日本海军理论的集大成者。佐藤曾作为校官留学英国、访学美国,对英国的海洋霸权非常仰慕。日俄战争后,他借鉴马汉的海权学说和英国的海上霸权实践,在总结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海战的基础上,发表了《帝国国防论》《帝国国防史论》等著作,反对日本陆军推行的大陆扩张政策,主张学习英国,通过发展强大的海军,建立海洋霸权,并提出了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建设国防的一系列原则。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国内掀起了“海洋日本论”,海洋扩张意识再度勃发,已走进历史的佐藤再度“复活”,被誉为日本海军第一代战略家、“日本的马汉”。
《佐藤铁太郎》是《大家精要》中一册,由专门从事某一方面研究且有丰硕成果的专家学者撰写,即所谓“专家写大家”。
《佐藤铁太郎》对佐藤铁太郎的生平事迹、思想、建树介绍全面、扼要、准确,以期能走进这位大家,更详尽地了解他的生活、著作和思想!本书由段延志、陈华、闫雪昆著。
佐藤被当今日本人称为“日本的马汉”,这清晰道出了其海军战略思想的渊源其实是欧美国家的海洋扩张实践和理论。佐藤之说实际上是日本版的马汉学说。因此,要理解佐藤的主张就不能不了解马汉学说的国际大背景,不能不追溯欧洲人海洋扩张的历史。
16世纪,欧洲在摆脱黑暗的中世纪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本渴望财富和利润的本能促使欧洲各国纷纷加入海上冒险,建立远洋海军,开启了如火如茶的大航海时代。此后,海上殖民贸易的巨大利润又为海上力量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撑起一个个海洋帝国。西班牙无敌舰队就是由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运回的财富维持的,而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则是由触角广布全球的殖民经济提供物质上的保障。19世纪中后期,通过南北战争巩固了国家统一的美国也进入了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总结吸取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经验,逐步走向了跨洋扩张之路。在此背景下,马汉的海权论应运而生。典型的殖民经济是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尽可能多的殖民地,然后将殖民地发展成为单一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市场,限制殖民地工业发展。殖民地的原料通过海上贸易运回宗主国,宗主国加工成工业品,满足宗主国市场后,再返销回殖民地,这样资本家就可从中攫取足够的利润。显然,这种典型的殖民经济关键是保持海上贸易的畅通,无论是和其他列强争夺海外殖民地,还是维持海上贸易都需要具备强大的海上力量。殖民经济的命脉在于海上贸易交通线的畅通和海外殖民地的多寡优劣,海上军事力量正是保证以上条件成立的必要因素。主张动用国家权力积极发展海上力量,为资本家攫取巨大利润服务,是西方世界殖民经济时代海权的本质,也是马汉海权论的宗旨。马汉宣称的海权就是殖民经济所获取收益支撑的海权,海权用来扩大殖民经济的规模,夺取殖民地,保证海上交通线的畅通无阻。他的著作和论述因为揭示了殖民主义时代国家扩张和崛起的基本秘诀,得以风行世界,成为那个时代很多国家海军将领的必读之作。
马汉的很多理论大多来源于对英国海洋霸权经验以及欧洲国家海洋争霸教训的总结。而早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原本宁静祥和的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就已经被殖民主义的炮声所惊醒,并被强行纳入由欧洲海洋强国建立的全球殖民经济网络。1840年,已经夺取了亚洲制海权的英国通过卑劣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令人敬畏的中央帝国竟然败于一个遥远岛国,这一残酷的事实令日本朝野大为震惊。十几年后,美国的“黑船”将同样的噩运带给了日本。然而,与中国不同的是,面对外部世界的剧烈变化,这个岛国表现出了超强的适应能力,迅速推翻了固执于“锁国政策”的幕府,建立了天皇亲政的新政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此后,日本人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欧美的一切,包括建立强大的海军,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并在甲午战争中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当蕴涵着海洋称霸秘诀的马汉学说问世后,日本产生像佐藤铁太郎这样的崇拜者可谓顺理成章的事情。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各列强的对外扩张欲望空前强烈。西方国家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日益白热化。然而,这些惯于用战争加商业手段掠夺世界各地财富的列强,面对战争问题时又经常精打细算。在中国的问题上,“任何强国均不愿意无克制地提出要求,以致使自己陷于与敌手发生战争的地步”,所以他们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下达成了妥协。但是,面对中国和日本东南方向西太平洋广大海域中星罗棋布的岛群,列强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绅士”风度,如同野兽争抢猎物,分而食之。到1890年,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岛屿、群岛已被欧美海军强国所掠夺、控制。斐济和新几内亚东南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塔希提岛为中心的新喀里多尼亚和一些群岛被法国占有;新几内亚西部变成了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美国吹起西进的号角,占据了夏威夷、关岛和萨摩亚群岛东部,德国获得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不包括关岛)和萨摩亚群岛西部。到1895年日本打败中国时,西太平洋诸多岛屿、群岛已经被欧美国家瓜分殆尽。面对无情的国际现实,后起之国日本,只好抑制本国海军强烈的海洋扩张冲动,暂时放弃南下夺取海上势力范围的企图,重点走大陆扩张之路。“大陆政策”在日本国策中轴心地位的形成也酿成了佐藤铁太郎虽然国内追随者众多,但宏图难展的人生宿命。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世界海军竞争正式进入了马汉时代。德皇威廉二世也提出了著名的“世界政策”,开始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四处显示德国蒸蒸日上的国力。在看到马汉的著作后,威廉迅即出台了极具德国特色的“冒险理论”和“存在舰队”战略,制定了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加快帝国海军的扩张步伐,力争赶超大英帝国的海军力量。这与俾斯麦尝试跟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政策背道而驰。德国一直都不甘在海军上落后于英国,积极争取海上霸权。进入19世纪90年代之后,德国同样开始信奉马汉学说,大力发展海军,从而引发英德之间的海军竞赛,再加上与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冲突,英德矛盾进一步加剧。德国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建成了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海军舰队,成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强大对手。面对来自“后起之秀”的挑战,英国的决策者同样依据马汉的思想,出台了“双强标准”——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不少于两个仅次于它的大国海军的吨位之和这一新的海军建设方针,以确保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对于德国四处展示肌肉的行为,英国人也不忘还以颜色。1889年,英国海军在举行演习时,专门邀请德皇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到场观摩,以展示其军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公然放话:“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英国当时有军工企业舰737艘,总吨位为230万吨,居世界第一,这为英国在随后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了保持“双强标准”,1921年决定建造4艘4万吨级的巨型战舰,以保持自己的海上力量优势。就在英国学习践行马汉理论,力保海洋霸主地位的时候,马汉学说同样也在俄国政坛和海军界引起了强烈共鸣,并被奉为“海军的圣经”,沙俄海军因此制定了目标宏大的扩军计划。然而,十几年后沙俄的海权扩张计划随着沙俄在日俄海战的战败而化作了泡影。P13-16
佐藤铁太郎是日本明治时期的海军军官,被誉为日本海军第一代战略家,官至海军中将。佐藤有“日本的马汉”之美誉,其军事思想深受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和美国“海权论之父”马汉的影响。佐藤铁太郎所生活的年代是日本帝国主义崛起的年代,从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九一八事变,在亚洲崛起中的日本帝国海军也日益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机器”。佐藤铁太郎的海权思想,自然反映出这种帝国主义的扩张本质。
佐藤铁太郎以马汉的海上权力学说为基础,借鉴英国的海上霸权实践,以及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中海战的实战经验,发表了《帝国国防史论》等一系列著作。他反复强调,日本作为岛国,无论是保卫国土,还是对外扩张,必须以控制制海权为前提,制海权对于岛国日本赢得战争的胜利,或保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他还提出,日本要想“维护在大陆拥有的权益”,必须拥有“东亚的制海权”。他极力鼓吹“海洋扩张论”和“并守南进论”,强调日本与英国地理环境相似,同为海洋民族,应向英国学习,向海洋扩张,把日本建成“亚洲的英国”,把建立“海洋帝国”作为日本国家发展的根本战略目标。佐藤的观点得到了日本海军的广泛认同,基本上反映了日本海军最高当局的战略思想动向。然而,这一主张却遭到了日本陆军的反对,引发了日本陆、海军在军备发展问题上的不断争论。
佐藤铁太郎一生共撰写了《国防私论》《帝国国防论》《帝国国防史论》《海军战理学》及《国防新论》五部著作。佐藤铁太郎比马汉小25岁,1892年即马汉《海权论》问世两年后,时任海军大尉的佐藤撰写了《国防私论》一书,首倡日本国防应以海军为主导,海军优先于陆军,采取“海主陆从”战略。1901年,佐藤在游历英、美回国后撰写《帝国国防论》,极力主张日本应当效法英国强化海军力量。在该书中,佐藤详细论述了作为“海洋之国”“岛屿之国”的日本应以英国为典范,强化海军战略构筑“一线国防”的主张。1907年,佐藤任海军大学校教官,讲授“海防史论”。他的讲义后经进一步充实史料而成《帝国国防史论》一书(1908),后成为指导日本海军发展的经典著作。《帝国国防史论》一书也是近代日本海军战略的代表作,反映出日本海军基于自身历史和地缘特征的战略思考。
20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大陆扩张政策的全面展开,佐藤主张的海军战略理论被日本执政者乃至日本海军高层所抛弃,佐藤本人也被迫退役到国会贵族院担任无任何实权的议员,1942年3月在太平洋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寂寞辞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佐藤铁太郎在很长一个时期被日本人所忘却。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海洋安全战略再度走向历史性扩张,“海洋立国论”逐渐高涨,长期被遗忘的佐藤铁太郎及其理论再度被日本人记起,并被奉为“日本的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