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话、弥天大谎与数字。”
你想过没有,人的标准体温真的是37摄氏度吗?上个月的通货膨胀率真的只有5.8%吗?房价真的会大幅下跌20%吗?
其实,数字不像你想的那么靠谱。聪明人,别再被数字忽悠了!
查尔斯·塞费编著的《数字是靠不住的》以形象生动的遣词造句、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以及各种新奇的小花絮,引领读者拆穿波将金数字、成果包装、润色数字等唬人的数字伎俩,找出数字背后的真相,练就受用一生的数字透视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数字是靠不住的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美)查尔斯·塞费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话、弥天大谎与数字。” 你想过没有,人的标准体温真的是37摄氏度吗?上个月的通货膨胀率真的只有5.8%吗?房价真的会大幅下跌20%吗? 其实,数字不像你想的那么靠谱。聪明人,别再被数字忽悠了! 查尔斯·塞费编著的《数字是靠不住的》以形象生动的遣词造句、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以及各种新奇的小花絮,引领读者拆穿波将金数字、成果包装、润色数字等唬人的数字伎俩,找出数字背后的真相,练就受用一生的数字透视力。 内容推荐 “使用手机会让罹患脑瘤的风险提高2倍”,“某公司员工的平均年薪为10万美金”,“上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为5.8%”,“全球变暖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20英尺” ……这样包含有数字的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随处可见,如果你相信它们,那你就中了数字的圈套了!在人们心中,数字天生就具备凌驾于个人主观意志之上的权威性,它一看就懂的特性,往往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甚至无论某种说法多么不靠谱,只要它包含了貌似精确的数字,我们通常都会选择相信它。 跟其他炒作手段一样,数字可以被用来解除怀疑、蒙蔽记者、愚弄公众。于是,假专业人士、政客、企业、科研组织、学校、调研公司、新闻媒体之手,“数字的骗术”出现了,而且愈演愈烈。捏造的“原始”数据、伪造的统计结果和刻意歪曲事实的算法,以各种实实在在、令人担忧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合格的新药上市,不合适的人选就任政府要职,不合理的新经济政策出台,被包装成低风险的投机产品,天价理发店,天价医疗费,等等。 数字的角色真假难辨,它既有说服力,又有欺骗性,到底我们要如何看穿数字?《数字是靠不住的》作者查尔斯·塞费引领我们拆穿波将金数字、成果包装、润色数字等唬人的数字伎俩,引用发生我们身边的新闻事件,教我们用普通人所具备的常识、生活经验与能力,去找出数字背后的真相,练就受用一生的数字透视力。 《数字是靠不住的》读起来非常过瘾!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字的书,更是一堂开阔视野的全民公开课! 目录 引言 用数字编织的谎言 第一章 伪造的事实,捏造的数字 痛苦或快乐是无法准确计量的 无处不在的“波将金数字” 最危险的数字——反统计 被精心包装过的数字——润色数据 第二章 是真规律,还是伪科学? 消耗的能源越多,人均寿命就越长? 你中过“因果诡辩”类说辞的圈套吗? A和B,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关联诡辩:降低税率就会带来更多税收 胡乱回归分析:谁会是下一届美国总统? 形形色色的数字谎言 第三章 人为的风险炒作 登月任务的风险 难以估量的风险 对风险的商业化炒作 耸人听闻的媒体报道 金融世界中的投机风险 如出一辙的火灾保险和次级抵押贷款 公共悲剧与道德风险 第四章 你相信民意调研的结果吗? 民意调研是新闻由头的制造工厂 民意调研3%的误差范围 造成致命错误的系统差错 口是心非的调查样本 不同的问法,结果截然相反 新闻媒体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第五章 选举活动中的数字游戏 一张怪诞的选票 选举制度中不容小觑的瑕疵 一场势均力敌的竞选大战 选举与民意调研的优劣 不可避免的清点差错 对选票有效性的质疑 竞选双方的对立策略 竞选中常见的系统差错 不公平的竞选法规 真实的结果与现实的结果 第六章 有失公正的民主制度 “得票最多者获胜制”与“排序复选制” 世界上没有完全公平的选举活动 格里蝾螈式的选举骗术 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信吗? 人口普查中,应该引入抽样调查吗? 谁在左右人口普查的结果? 第七章 被左右了的司法审判 逃脱法律制裁的辛普森 让无辜者入狱的“专家型证人” 法庭上的数字谎言 死刑裁决中的种族歧视因素 死刑的威慑力与误判可能性 第八章 当数字变成一种炒作手段 新闻媒体的致命弱点 女性患乳腺癌跟堕胎有关系吗? 伊拉克战争只是美国政府的炒作 用知识打败“数字的骗术” 附录A:统计误差 附录B:电子投票 附录C:“检察官谬论” 试读章节 最优选择 在“成果包装”者的“兵工厂”里,“最优选择”是最强大的舆论武器之一。“最优选择”就是小心翼翼地筛选数据资料,只选出那些最能证明预设论点的内容,同时淡化或忽略那些不符合预设论点的内容。 由于真实世界中的数字总是不够准确的,与数字相关的问题的答案也就不会是很明确的。用不同的方法计量同一事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部分数字结果可能过高,部分则可能会过低,其他结果则会比较幸运地接近正确答案。找出正确答案的最佳办法就是把所有数字结果都放到一起来评判,弄明白每种计量方法的优点、不足所在,以便计量者选择出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的结果。而另一方面,进行“最优选择”的人只会选择那些能支持自己论点的数据资料,把它们介绍给公众,而故意把无法支持自己论点的数据资料排斥在外,不管它们是否更接近真实情况。“最优选择”就是通过选择数据资料让论点显得更加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撒谎的。这种行为相当普遍,在政治领域尤其普遍。它在科学领域也很普遍,主要是因为“发表性偏倚”现象。进行学术价值评定的期刊会对最出色的论文进行“最优选择”并且发表。这就意味着,拥有醒目结果的论文会被发表到影响力很大的权威期刊上,而影响力不够大(不能得出醒目结果)的论文就只能发表在没什么影响力的小期刊上,甚至无法发表。发表性偏倚现象导致科研成果被歪曲,甚至产生更恶劣的影响,比如它会迫使科研人员把结果包装得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每个政客都或多或少有通过“最优选择”来撒谎的恶劣行为。 阿尔·戈尔在他主演的著名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就有过“最优选择”的行为。这部拍摄于2006年的纪录片的高潮部分令人紧张且激动不已:戈尔利用电脑模拟程序来展示地球表面各处遭受全球气温变暖影响后的状况。利用一系列的地形示意图,他指出地球上的海岸线会随着海平面水位上涨而不断侵蚀陆地,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大部分土地将会淹没在加勒比海中,几乎整个孟加拉国都会在怒涛中沉入海底。为了阐述这个观点所制作的动画场景相当漂亮,让观众几乎毫无疑问地相信全球变暖会惊人地彻底改变整个地貌。然而,这段动画场景仅仅基于一个经过“最优选择”的数字,即只有当融化的冰山导致海平面水位普遍上涨20英尺时,地球表面才会发生这样剧烈的变化。 很多科学家曾尝试构造数据模型来模拟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而他们大多得出了各不相同、差别明显的结论。他们基本认同全球变暖业已发生的事实,认为人类的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且相信海平面水位会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上升。我在这里指出戈尔的“最优选择”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否认全球变暖的事实。有很多不容置疑的观测数据可以证明全球变暖已经发生了的事实。问题仅仅在于,无论什么时候,海平面水位都应该不会上涨20英尺之多。但是,即便最坏的情况(例如格陵兰岛和南极洲西部的大冰原都受热融化)发生了,海平面水位都不太可能会上升20英尺甚至更多。无论如何,大多数严谨的科学预测报告所得出的海平面水位上升幅度都远远小于戈尔表达的这个幅度。一些气象学家表示,海平面水位会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上升大约2英尺,另一些气象学家给出的结论则是4英尺,这是当前最科学的预测结果。然而,戈尔忽略了这些更加科学的预测结论,而选择极端的海平面水位上升模型的结论——20英尺,以便于他在屏幕上展现的场景更为可怕。这的确让观众们惊叹不已,但这是一种“最优选择”的行为。 跟戈尔一样,小布什也有过“最优选择”的恶劣行为。跟每一任美国总统一样,小布什总爱把自己偏爱的规划项目说得天花乱坠。例如,“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是他任职初期所制定的教育改革政策。根据2002年小布什签署的此项法案,各州教育行政部门将获得用于推行强制性学生统考和其他教育改革措施的经费。这是一次极富争议的举措。几年后,在美国国情咨文演说里,小布什宣告“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政策在美国各地中小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5年前,国会议员们克服党派之争,团结起来批准了此项法案……而且,由于我们批准了这个方案,中小学生们普遍在英语阅读、数学科目中表现得更好了。”这个宣告就是很罕见的双重“最优选择”行为的范例。 首先,当小布什武断地宣告美国中小学生普遍在英语阅读、数学科目中表现得更好时,他就不得不进行“最优选择”。他用以立论的数据资料来源于美国教育部,美国教育部会举办周期性的全国教学水平评估测试,来考察美国中小学生在很多科目中的学习表现。当然,最终获得的数据资料表明,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数学科目平均得分确实在“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实施后明显提高了。但是,有一些数据资料则被他忽略掉了。十二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科目平均得分在同一时期出现了明显下降。或许情况本身有些复杂(高年级测试题目类型有变化,变得更难),不过十二年级学生的数学科目平均得分也有轻微下降。所以,只有忽略掉十二年级学生的成绩,才能说学生们普遍在英语阅读、数学科目中都表现得更好,否则就是站不住脚的。强调正面的论据,忽略反面的论据,这就是第一重“最优选择”行为。 其次,将美国中小学生们普遍在英语阅读、数学科目中表现得更好的现象归因于“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这同样需要“最优选择”。如果你认真去查看小布什引用的数据资料,你就会发现,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数学科目平均得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逐年按基本相同的比例提高,这种状况早在法案通过前就出现了。同样,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科目平均得分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年按这个(适当的)基本相同的比例提高。通过忽略掉2002年以前的数据资料的方式,小布什成功地把“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的实施伪装成美国中小学生们普遍在英语阅读、数学科目中表现得更好的原因,而不顾这些年来学生成绩整体提高的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的铁定事实。只有当人们未能列举出早年的数据资料,以至于无法按照正确的背景知识来评判学生的得分时,“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的实施才会表现为似乎是学生成绩上升的原因。这就是第二重“最优选择”行为。事实上还存在着第三重“最优选择”行为。就算大家认可数学、英语阅读科目是很重要的,学校也提供了大量其他科目,如英语写作、科学、历史等。根据从这些科目采集来的数据资料,中小学生们的成绩仅仅是稍有提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下降,尤其是在高年级。只关注英语阅读和(部分)数学成绩的变化,并把它作为评价教育改革成果的标志,这是很片面的。看吧!就算“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彻底失败了,小布什也能把它说成是一项成功的举措。 与教育行业相关的调查统计是“成果包装”的最佳温床。改进教育体制确实很难,想要在这个带有极大惰性的庞大官僚体制上作一番改动,需要大量金钱、努力和时间。对于政客来说,更困扰他们的一点是,好的教育政策必须要经历很多年后才会真正见效并让当届政府受益;或许当公民们意识到某位杰出领导人确实改进了教育体制时,他已经下台很多年了。“成果包装”则提供了展现“政绩”的捷径,它甚至使得政客压根不用费工夫修改教育政策,就可以享受到切实改进教育体制所带来的益处。 P21-24 序言 用数字编织的谎言 在美国人的思维中,如下观点是极为靠不住的: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所谓的任何知识,事实上早已被数字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了。 ——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在我看来,美国国务院这个美国最重要的政府部门之一,已经被共产主义者完全渗透了。” 这句名言可不是对着一群西弗吉尼亚州的家庭妇女说的,当然,说出这句名言的麦卡锡也没有因此从鲜为人知的代表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参议员一跃成为社会焦点人物。那么,他究竟是因为哪句话而一夜间广为人知的呢? 随着麦卡锡举起一沓文件,这位浓眉毛的美国参议员以大胆的主张而广为人知了:“我手上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这些人都已确定是共产党员,不过他们居然还在美国国务院工作,而且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我已经将这份名单交给了国务秘书。” 205!这个数字“电”到了华盛顿的大佬们,使得他们匆忙开始打击共产党的潜伏人员,尽管这个数字纯属虚构。很快数字增长到207人,但在第二天又离奇地降了下来。当天麦卡锡写给杜鲁门总统的邮件中只宣称“我们已经成功地揪出了在美国国务院工作的57名共产党员”。几天后,数字又变为81,这是有嫌疑的对象。麦卡锡在美国参议院发表了长篇演讲,提供了有关这些事情的嫌疑人(事实上涉及的人还不到81个)的某些细节,但并没有透露其他足够的信息来验证他的推论。 不过,到底这份名单包含了205人、57人还是81人呢?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麦卡锡为他的指控加上了一个数字,这个事实本身似乎已经足够让这次指控罩上正义的光环。如果麦卡锡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来为自己的指控作证,那么他凭什么提出这样的具体主张?尽管当年的白宫官员们怀疑他是在虚张声势,但这些数字还是足以让他们动摇。一位总统助手的日记显示了白宫官员们的困惑:“205人还是207人?美国国务院没有找到这么多名字,我们猜测麦卡锡本人也列不出这么多名字。57人?麦卡锡也提到过这个数字。我们并不知道麦卡锡是否真有一份名单。他说他有,我们不知道他指的是哪些人。”这些数字让麦卡锡的指控显得颇具分量。它们太实在了,太具体了,以至于无法让人忽视。国会被迫就此举行听证会来试图挽回美国国务院以及杜鲁门掌管的整个行政部门的声誉。 事实上,麦卡锡当时就是在撒谎,他根本没有获得任何线索来证明美国国务院里“潜伏”的共产党员有205人、57人还是根本就没有,他只是基于那些他明知没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胡乱臆测而已。然而,当他公布了这套说辞后,参议院宣布将就此举行听证会,他就不得不寻找一些名字来凑数了。于是他去拜访了著名的报业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以寻求帮助。正如赫斯特回忆的那样:“麦卡锡手头根本没有任何名单。他找到我问我:‘我该怎么办呢?读者们得帮帮我。’于是我给他提供了一些不错的‘枪手’记者。” 尽管赫斯特提供了好多记者和专栏作家充当“枪手”来帮着麦卡锡圆谎,但麦卡锡还是未能顺利捏造出那份臆想中的名单。当听证会在1950年3月举行时,麦卡锡仍然没有给出任何一位潜伏在美国国务院的共产党员的确切姓名,但这并没有给最终结果带来任何影响。麦卡锡的指控因为包含了具体的数字而显得“言之凿凿”,而且它出现在适当的时机。在当时,美国害怕世界性的共产主义浪潮,而麦卡锡虚张声势的行为使得这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爱国主义的象征。一个不起眼的、开会总坐在后排的、刚刚投身政坛不久的参议员,变身为最有名、最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所说的关于205个共产党员的谎言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效的政治谎言之一。 麦卡锡演讲的巨大威力完全来自数字。虽然这个数字是虚构的,但是它让整个谎言显得很有说服力。它似乎暗示着,麦卡锡手上的那沓文件都是关于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的糟糕透顶的黑幕。或许,正是“205”这个数字强有力地“证实”了麦卡锡的指控必须被认真对待。 正如麦卡锡所知的,数字可以成为强大的武器。在野心家的手中,虚假的数据、捏造的统计结果和暗箱操作的数学论证可以产生意外的见解、无耻到可以以假乱真的谎言。它们可以被用来打击对手、伤害批评者和压制言论。事实上,某些人在捏造数字来“证明”自己的谎言是真实的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成了“数字骗术大师”——使用假的数学论证过程来证明某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东西是真实的,即便它的确是假的。 我们的社会充斥着“数字的骗术”。借助一些强有力的技巧,成千上万的人正在制造各种数字谎言来让人们轻信这些不实之词。广告商捏造数据来诱惑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政客篡改数据来欺骗选民改变初衷为他们投票;权威人物和预言家们使用虚假的数学论证方法来忽悠大众相信他们子虚乌有的预言;商人使用不真实的数据来骗顾客的钱;民意调研专家假装倾听被调研对象的意见,却利用“数字的骗术”,把他们希望人们相信的意见当成主流民意来传播。 有些人使用这些技巧是为了说服人们相信无聊和荒谬的事情。科学家和其他一些人已经通过“数字的骗术”来表明,奥运短跑选手终有一天会跑得比声音还快。还有一个数学公式据说可以判定谁的屁股长得最完美。看来,“数字的骗术”能够发展到“谬无止境”的程度。 同时,“数字的骗术”已经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它让大选变得没什么用处,给不配赢得选举的人加冕,不管他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更糟糕的是,它还被用来扭曲未来的选举结果。政客们使用僵化的数学计算方法来操纵选举结果,并且暗中破坏与各州在国会的代表席位有关的美国人口普查。“数字的骗术”应该为美国经济危机负责,并且为超过万亿美元的财富从国库流失负责!检察官和法官们使用“数字的骗术”来开释罪人并给无辜者定罪甚至将其处死。简而言之,糟糕的数学论证正在侵蚀着美国的民主! 威胁同时来自左翼和右翼。事实上,“数字的骗术”有时似乎是美国共和党人和美国民主党人的唯一共同点。不过,识别它也是有可能的。那些懂得识别“数字的骗术”的人们会发现,它几乎无处不在并试图诱使公众陷入由显而易见的谎言所编织的假象中。对警觉的人们来说,“数字的骗术”成了黑色幽默与愤怒的来源。 一旦人们知道了使用数字制造谎言的办法,“数字的骗术”就无法再蒙蔽人们了。当读者们学会将“数字的骗术”追根究底,最有争议的一些话题会变得简单明了。例如,“究竟谁应该在2000年美国大选中胜出”将会变得清楚无比。(令人惊奇的答案或许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不是小布什,不是戈尔,也不是投票给他们两个人之一的任何选民。)戳穿“数字的骗术”,读者们就可以发现很多之前曾经被谎言的阴霾所遮蔽的真相。 书评(媒体评论) 读起来非常过瘾!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字的书,更是一堂开阔视野的全民公开课! ——《纽约时报》书评版 作者向政府和媒体惯用的“数字伎俩”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波士顿环球报》 书中形象生动的遣词造句、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以及各种新奇的小花絮,引领读者拆穿波将金数字、成果包装、润色数字等唬人的数字伎俩,找出数字背后的真相,练就受用一生的数字透视力。 ——《费城问询报》 作者写了一本深有见地、观点独到的好书。 ——《达拉斯晨报》 一本让人变得更加清醒的著作。 ——《克科斯书评》 一本充满启迪意义的书,每个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书目报》星级推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