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文学名著《城南旧事》出版距今已经40年,她的写作生涯更超过了半个世纪。林海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两岸三地及海外学者的关注。为对以往的林海音研究和这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做个总结,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台海出版社特意出版这本《林海音研究论文集》,以此表达对林海音先生的敬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热爱写作与编辑的林海音,我满怀由衷的感激,君子三变,我无限的尊敬的感情,轻言,那段日子,滋润多少文坛新秀种子,轻言,那段日子等。
出版前言说林海音的人
热爱写作与编辑的林海音
隐地(台)/2
我满怀由衷的感激
黄春明(台)/5
君子三变
钟铁民(台)/8
我无限的尊敬的感情
杨蔚(台)/9
滋润多少文坛新秀种子
郑清文(台)/10
轻言
七等生(台)/11
那段日子
马各(台)/12
令人怀念的岁月钟肇政(台)/13
君子三变的林海音先生
周晓春(台)/14
两代友情
林文月(台)/20
岁月如流,人生已无忧
何凡(台)/29
追寻母亲的足迹--我写《林海音传》的心情与经验
夏祖丽(台)/32
台湾有家夫妻店
萧乾/39
林海音探亲
文洁若/42
乡情悠悠--为《林海音文集》而作
文洁若/50
受人尊敬和讨人喜欢的林海音
舒乙/53
老北京的“番薯仔”--记林海音青少年时代的人和事
张光正/60
给林海音惹祸的一首诗——由林海音对“联副”的贡献谈到“船长”事件
古远清/72
林海音与老北京
傅光明/77
永远乡恋的女性文学的林海音——“林海音作品研讨会”散记
韩斌生/85
林海音作品在京研讨
《人民臼报·海外版》/88
现代文学馆重叙《城南旧事》
《中华读书报》/89
忘不了京城之南——林海音再说《城南旧事》
《北京娱乐信报》/90
论林海音的文
超越悲欢的童年
齐邦媛(台)/92
林海音的作品与性格背道而驰
夏烈(台)/98
重读母亲的小说——《烛芯》和《婚姻的故事》
夏祖丽(台)/102
如何收编林海音
范铭如(台)/107
林海音与台湾文坛
应凤凰(台)/112
林海音先生和儿童文学
林良(台)/121
林海音小说中叙事观点探讨
汪淑珍(台)/126
林海音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一以《城南旧事》、《冬青树》、《绿藻与咸蛋》、《林海音童话集》为例
杨绚(台)/145
《林海音散文》编后记
古剑(港)/163
热的书·热的人——读林海音《金鲤鱼的百裥裙》
舒乙/165
林海音的两岸情结
古继堂/174
林海音的文学创作
庄明萱/184
论林海音《孟珠的旅程》
张默芸/192
林海音及其《城南旧事》
封祖盛/200
林海音对于女性文化角色的选择
李今/205
林海音的文学世界
傅光明/214
生活者林海音
傅光明/234
在虚构与纪实之间——再读《城南旧事》
北塔/241
林海音:带给你温暖的名字
郑实/247
林海音创作谈
《城南旧事》(代序)/252
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257
《城南旧事》重排前言/260
《婚姻的故事》后记/262
《烛芯》后记/264
我的采访学及其他/266
剪影话文坛/273
我的写作历程/278
附录一:林海音大事年表/282
附录二:林海音著作书目/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