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是最容易让人走火入魔的,种种“揭秘”,种种“解梦”,其数量之大,也许只有“《周易》研究”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本书作者另辟新意,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用自己的独特视野和生活体验,对《红楼梦》一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逐一解读,既有青春与时尚气息,又有作者个人特有的敏感体悟。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是最容易让人走火入魔的,种种“揭秘”,种种“解梦”,其数量之大,也许只有“《周易》研究”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于是有了《红楼梦》的现代误读一书。
胡适是新红学当之无愧的宗师。新红学的学木范式由他建立,而《红楼梦》的现代误读,也不幸与其负面影响有关。
本书以胡适为主要批评对象,对于周汝昌、俞平伯、刘心武等先生,则重在明其渊源,示其流弊。
总序
自序
题记
第一章 “新文化”视野下的价值判断——“《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
一 《红楼梦》与西方相遇
二 胡适的断语:“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
三 虚拟情境:胡适与诸位红学家对话
四 胡适的误区:以判断代替理解
第二章 “科学主义”旗帜下的“新红学”
一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为“新红学”奠基
二 “新红学”只关心作者问题和本子问题
三 胡适的“科学”情结与“新红学”的“科学方法”
四 胡适的“自传”情结与“新红学”的“自传说”
五 从胡适对《红楼梦》“文学技术”的贬抑到茅盾的“尽量删削”
第三章 “自传说”的蜕变:从探佚到索隐
一 探佚:“从高鹗的意思,回到曹雪芹的意思”
二 众说纷纭的推测:是探佚也是索隐
三 嫁接于“自传说”之上的索隐
第四章 我看《红楼梦》
一 贾宝玉的谱系归属
二 《红楼梦》与宫体诗
三 扬黛抑钗倾向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