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2005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安虎森教授主编的《空间经济学原理》;2005年,南京大学梁琦教授翻译出版了藤田、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2009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安虎森教授等编著的《新经济地理学原理》;2011年,安虎森教授翻译出版了库姆斯、迈耶和蒂斯的《经济地理学》。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研究集中在本地市场效应、产业集聚与分散、区际差异、城镇体系、城乡统筹等领域的研究,研究队伍不断得到加强,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以及2011年5月,分别在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空间经济学年会,这三次会议的召开表明,国内经济学界以空间经济学研究为主题的年度学术讨论会已逐渐制度化,中国的空间经济学研究正处于扎实推进之中。
为了使国内学者以及空间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交流其思想和成果,安虎森、薄文广在每年空间经济学年会入选论文中选择一部分优秀论文公开出版,该论文集定名为《空间经济评论》。
资金供给、资本非均衡流动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
产业聚集、工业化水平与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知识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一个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检验框架
城市高房价、户籍制度:促进或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中国要素价格均等化悖论的一个解释
劳动力迁移、经济变量冲击与空间动态一般均衡
国外区域协调政策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NEG文献的分析
沿海与腹地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政策协调——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城市集聚效应的空间外部性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基于新经济地理资本流动分析的区域产业转移探讨
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研究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几点启示
地理加权随机前沿模型及其估计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研究
城市化的乘数效应:吉林省与浙江省的比较研究
金融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
广东省制造业集聚现状与趋势分析
江苏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与趋势研究
企业的区位选择、区域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垂直联系、外包与产业集聚
消费异质性、知识溢出和收入差距
区域一体化协定、异质跨国公司FDI与外包——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
中国省区间生产结构和贸易模式——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新贸易理论视角
基于跨国公司作用下的企业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分析
The Optimal City Size:A New Model of Spatial Economics
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因素
基于“空间”视角研究金融学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
基于GeoDa—GIS的我国有效专利空间分异研究
我国技术创新集聚程度度量方法研究——对度量指标及数据层面的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