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生所著的《金融租赁国际比较研究》作者将其租赁业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理论相结合,阐述了其对金融租赁实质的理解,在世界范围内挑选了典型国家,从发展路径、结构化产品、税收政策、监管制度几个方面对金融租赁进行了国际比较,提炼出金融租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较弱的原因,并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就如何发展中国金融租赁业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融租赁国际比较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王涵生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涵生所著的《金融租赁国际比较研究》作者将其租赁业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理论相结合,阐述了其对金融租赁实质的理解,在世界范围内挑选了典型国家,从发展路径、结构化产品、税收政策、监管制度几个方面对金融租赁进行了国际比较,提炼出金融租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较弱的原因,并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就如何发展中国金融租赁业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内容推荐 王涵生所著的《金融租赁国际比较研究》内容简介:金融租赁自产生以来,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便日益增强,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设备投资的重要融资渠道,在发达国家尤为突出。根据《世界租赁年鉴(2008)》公布的统计数据,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总量前四位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年度租赁总量为600亿美元到2 000亿美元不等,租赁渗透率①由10%到30%不等,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中国。我国的金融租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金融租赁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尚不显著,这将影响我国向现代先进国家转变的进程。将金融租赁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并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找出差异的主要方面以及导致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 《金融租赁国际比较研究》在绪论部分,对金融租赁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了研究目标。 第2章对金融租赁的基本要素进行了讨论,阐明对金融租赁实质、作用等方面的认识,为后面的讨论进行基本概念的铺垫。 金融租赁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其路径依赖是金融租赁研究文献中经常讨论的问题。本书第3章对主要国家金融租赁发展阶段及发展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路径依赖理论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了其形而上学的错误。 金融租赁的结构化产品既体现了一个国家金融租赁的技术能力,也体现了该国在税收、监管等方面对于金融租赁的制度激励。第4章介绍并比较了三种代表性的结构化产品,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十分少见。 税收政策与行业监管是影响金融租赁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本书在第5章、第6章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不同国家的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相应改进的借鉴建议。 第7章用体现不同国家租赁状况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影响租赁发展的因素,从而进一步证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产生发展金融租赁的客观要求。 在金融领域,金融租赁应是与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信托、保险并列的五大金融形式之一。随着金融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在制度建设、市场培育、业务总量、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信托与金融租赁两个行业的发展却明显滞后,而金融租赁的滞后尤甚。受行业环境、监管能力、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约,20世纪80年代的那场信托与租赁热潮,不仅没有促进金融租赁的发展,反而带来了90年代中期对金融行业的严厉整顿,导致国内实施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全面退出租赁业,国内金融租赁业经历了15年的萧条。历史教训使得发展金融租赁的路径选择比规模扩展更为重要。金融租赁发展的趋势如何,促进国内金融租赁业健康发展的路径如何选择,是本书的另一主要内容。除在各章中相应地提出建议外,本书在最后一章结合金融危机后的新形势,对中国金融租赁的发展,从几个关键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主要贡献在于: 第一,从发展路径、结构化产品、税收政策、监管制度几个方面,对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较全面地总结了金融租赁发达国家的经验,阐明了中国形成租赁较弱状况的原因:在影响租赁业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路径依赖、产品创新、税收政策、监管协调、融资成本等),我国均处于比较劣势;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是限制其业务规模的主要因素;资本回报率较低是限制资本进入的最大障碍;制度约束是根本原因。 第二,对金融租赁结构化产品进行了综合比较。 第三,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可能影响租赁渗透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GDP规模和GDP增长率对租赁渗透率有正相关影响”、“相似的国家制度形成相似的渗透率”、“产业结构对渗透率也有一定影响”的结论。 第四,在理论上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租赁行业的制度环境,认为在制度-设计正确的条件下,通过租赁公司作为载体,可以把金融资本、社会投资等各项资金与设备制造商、设备使用方的产业资本有机融合,合理规避税收,从而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提出了“融资租赁是连接资本市场、设备制造业、设备使用市场的纽带和平台”。 第五,发展了金融租赁领域的“路径依赖理论”。 第六,综合了我国金融租赁的最新情况,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金融租赁。提出对中国租赁业发展方向的建议:融资租赁的确可以加快经济发展;中国需要促进发展中资租赁,并且是中国人自己控制经营的租赁业;切实提高中资租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中资为主的条件下逐步开放租赁市场;通过融资租赁利用全球的资本和技术促进中国的实体经济;借鉴国外经验,系统构建相关制度。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原因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有关金融租赁的文献 1.2.2 国内有关金融租赁的文献 1.2.3 近期国内理论研究代表性观点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2 金融租赁实质辨析 2.1 金融租赁的概念 2.2 金融租赁的形式 2.3 金融租赁的实质 2.4 金融租赁存在的原因 2.5 金融租赁的作用 2.5.1 微观层面的作用 2.5.2 宏观层面的作用 2.6 金融租赁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2.6.1 现行会计准则的缺陷 2.6.2 会计准则的改进及其影响 3 金融租赁发展路径比较 3.1 金融租赁发展状况比较 3.1.1 金融租赁发展阶段的比较 3.1.2 金融租赁规模的不均衡 3.2 金融租赁发展路径比较分析 3.2.1 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 3.2.2 各国金融租赁发展路径比较 3.2.3 金融租赁发展路径的进一步分析 3.3 我国金融租赁的发展路径与需借鉴的经验 3.3.1 我国金融租赁的发展路径与分析 3.3.2 可以借鉴的经验 4 金融租赁结构化产品比较 4.1 金融租赁结构化产品构成比较 4.1.1 英国税务租赁 4.1.2 德国KG模式 4.1.3 日本税务租赁 4.2 金融租赁结构化产品分析 4.2.1 金融租赁结构化产品出现的原因 4.2.2 金融租赁结构化产品的作用 4.3 我国结构化产品的差距 5 金融租赁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 5.1 促进金融租赁的主要税收措施比较 5.1.1 税前加速折旧提取 5.1.2 投资税收抵免政策 5.1.3 特别税收措施 5.2 比较所得的国外税收政策成功经验 5.2.1 明确的定位 5.2.2 统一公平的税收制度 5.2.3 与促进投资的税收鼓励紧密相连 5.3 我国金融租赁税收政策可改进之处 5.3.1 我国的投资税收抵免政策 5.3.2 具体税种中的不足 5.3.3 制度分析 6 金融租赁监管的国际比较 6.1 金融租赁监管的理论基础 6.1.1 市场失灵理论 6.1.2 监管绩效理论 6.2 金融租赁监管的模式比较 6.2.1 主要国家对金融租赁的监管模式差异 6.2.2 各个国家采取不同监管模式的原因分析 6.3 我国应采取的监管模式 6.3.1 实施监管是必要的 6.3.2 分段监管是适合我国的监管模式 7 金融租赁与经济因素关系的实证分析 7.1 经济增长与租赁渗透率关系分析 7.1.1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7.1.2 实证结果 7.2 影响租赁渗透率的因素分析 7.2.1 多国数据聚类分析 7.2.2 租赁渗透率与宏观经济指标关系的定量分析 7.3 租赁渗透率影响因素补充分析 7.4 实证分析结论归纳 8 中国金融租赁发展对策思考 8.1 中国金融租赁形成弱势局面的原因 8.1.1 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是限制其业务规模的主要因素 8.1.2 资本回报率较低是限制资本进入的最大障碍 8.1.3 制度约束是根本原因 8.1.4 先进的观念需要好的制度作为基础 8.2 金融危机带来的思考 8.2.t缺少金融租赁将影响经济发展 8.2.2 优先发展中资租赁 8.3 发展我国金融租赁的对策 8.3.1 提高中资租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8.3.2 在中资为主的条件下逐步开放市场 8.3.3 利用全球的资本和技术促进中国的实体经济 8.3.4 系统地进行制度改进 结束语 附表 相关国家经济数据列表 参考文献 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