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左心房漩涡/王鼎钧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左心房漩涡》为其最新的散文集,全书以中国为主旨,描述王鼎钧四十年来,离乡漂泊,种种人生际遇的酸楚,以“小我”的个人经验,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情境。全书四部34篇集中书写了乡愁这“一个复杂而美丽的结”。在他的笔下,乡愁不仅显得异常醇厚,而且有着种种复杂的蛮奏。

内容推荐

作者王鼎钧发表《左心房漩涡》的时候(1988年)正处写作最旺盛时期。此书甫一问世,佳评如潮,被列入1988年台湾“10本最有影响力的书”,获得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左心房漩涡》全书四部34篇集中书写了乡愁这“一个复杂而美丽的结”。王鼎钧的乡愁孕成于他的人生经历,也孕成于一代中国人的几度漂泊中;在他的笔下,乡愁不仅显得异常醇厚,而且有着种种复杂的蛮奏。

目录

第一部 大气游虹

明灭

水心

惊生

如果

两猜

失名

山水

读江

旧曲

第二部 世事恍惚

黄河在咆哮

春雨·春雷

写下格言的汉子

眼科诊所和眼睛

最后一首诗

梦,哪一个是真的

第三部 江流石转

中国在我墙上

红石榴

你不能只用一个比喻

勿将眼泪滴入牛奶

我的一九四五呢

人,不能真正逃出故乡

给我更多的人看

我们的功课是化学

第四部 万木有声

年关

园艺

夜行

看大

看苗

脚印

言志

对联

天堂

小结

附录

不愧是一位散文家

磨剑石上画兰花

《左心房漩涡》读后

试读章节

惊生

自从能够和你通信以后,我走坐不安,切断了的生命不是一下子可以接合起来的,外科医生接合一个切断了的手指还得几个小时的手术外加几个月的疗养呢。你的第三封信是对我的继续治疗。

自我们音讯断绝以后,谁都知道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你我道路不同,艰难并无二致。我是血火流光下的幸存者,冰封雪埋的幸还者,死症流行时居然有免疫的能力,重典大狱后侥幸得到释放的机会,跌跌撞撞,不知怎么自己也有了暮年。我一向很少揽镜自照,现在住的房子里,前任房主在楼下客室的墙上装了一面很大的镜子,把一面墙几乎占满了,于是我每天早晨由楼上的卧室里走下来,第一个相遇的就是镜中的自己。有时候我会对着镜子悚然震惊;你怎么还活着呢?你怎么能活到今天呢?

你呢,即使在那些绝望的日子里,我也常常想起你来,小河边,柳条怎样拂着你的头发,游鱼怎样吮吸你的脸颊。我人梦最多的情景,就是你在黑沉沉的大书房里,坐在黑沉沉的檀木椅子上,全身明亮,捧着一卷冰心。

醒和梦是两个故事,我知道流年偷换了多少,世上又经过几番风雨。早晨打开报纸,上头登载的照片也许是妇女儿童都望着远处的红旗拼命填土修路,我这一整天都会猜想你是超越了指标受到表扬呢,还是远远落后俯首认罪?

在那“三年灾害”的日子里,常有饥民流亡的消息,那时我不断的猜想:你呢,你在哪里?你是一个施者还是一个受者呢?

然后是“十年浩劫”,全世界的中国人都为此做着连夜的噩梦,我有时梦见你颈上挂着个大木牌,弯着腰,低声下气站在台上,有时梦见你站在台下,扬着红领巾、红袖章,激昂得红了脸,喊声震天。你究竟站在哪里?

那些年,饿死了多少人,冤死了多少人,都有专家发表的数字。后来看谌容写的《人到中年》,又想到有多少人鞠躬尽瘁累死了。在那样的年代里,谁还能指望谁长命百岁呢?所以,当我忽然接到了你的第一封信时,我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也是:你还活着!你也活到了今天!

你还记得译名为《虎魄》的那部小说吧,开卷第一句写的是,“在乱世,人活着就是成就。”

今天,我们通信,就是我把自己的成就奉献到你的面前,同时也来欣赏你的成就。

说真的,当年跟我同村长大的孩子,而今还有几人昵,跟我同窗读书的少年,而今还有几人呢;跟我一同冒险犯难的青年,而今还有几人呢。他们多半除了音讯杳然,就是连串的噩耗。中国的人口虽然从四亿五千万增加到十亿,新生代相逢总是陌路,那些构成我的历史酿造我的情感的人却是凋零了。

这就是我对我的幸存,十分感伤。

这就是我对你的健在,无限兴奋。

读你的信,看出你在历尽劫波之后仍有自信,你仍然说,做人应该“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三十九年的大破大立之后,你的心里还未忘记耶稣的格言!

有些事情你可能已经忘记。当年我怀着幻想和挫折,在教堂里和你隔座相望,你打开《新约》,用红铅笔圈出这八个字递给我,我忍住泪水的眼圈和你的红笔同样鲜明也同样朦胧。红眼圈一样的圈圈,堤防一样的眼圈,长城一样的堤防,伤痕一样的长城,而蚯蚓一样的伤痕。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多谢你的良言美意。不幸的是,在过去三十九年之中,我做成了一个以返身观照为专业的人。世上岂有不回忆的作家?

我也有过不愿回忆不敢回忆茫茫然无从回忆的日子,在那些岁月里,我写作时的艰难与自卑啊。而今世事如云换过,我担忧我回忆的能力在长久的禁锢中萎靡了干枯了,而你以一滴水使它复活。这时,回忆,述说自己的回忆,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

我想,不能仅仅说,人活着就是成就。应该进一步说,人活着,并且能自由述说自己的回忆,能忠于自己的记忆,才是成就。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在漂泊者出发之前,这八字箴……

P15-17

序言

大序

王鼎钧

海中的礁石本是一块形状寻常的巨石,只因海水不断摩擦它,淘洗它……

石头。坚硬的石头。庞大的石头。像海浪的轴。

巨石全身各处的硬度并不完全相同,那组织比较松软的地方,禁不住海水千秋万世的冲激,一粒一粒的流失,一小块一小块的消瘦,甚至一长条一长条的让路,让海水穿过它的肌肉。于是巨石缩小,出现麻窝,孔窍,云一样的崎岖。

所以礁石有独特的美丽的形象。

海水对礁石无爱无憎,只是自然如此,必然如此。

一尊礁石就是一部文学史。

对于礁石,海水是雕刻家。

长于雕刻的,不只是海水。例如罗丹,他手握斧凿,凝视一块大理石,心中有一个形象。

虽然整块大理石光洁无瑕,但是在雕刻家的斧凿下总要一块一块除去,一处一处穿透,一层一层揭掉。他的工作有时像解剖一样谨慎,有时像毁坏一样狠辣。

他在大理石上刻出烟来,从烟里造出神来。

如此,雕刻家心中的形象借着大理石呈现了,凝固了,永恒了。雕刻家之于石头无恩无怨,只是自然如此,必须如此。

这是另一部文学史。

文章是有病呻吟。无病呻吟不可,有病呻吟则是一种自然和必须。

可是谁愿意听呻吟呢,除了医生,谁会对病人的呻吟有兴趣呢。

所以,最好把呻吟化成一支歌。

歌声究竟能化除多少成见呢,犹太教的祭司有几人喜爱韩德尔的弥赛亚呢,清室的帝王有几人喜爱八大的山水呢,辽金的后裔有几人能欣赏辛稼轩呢。

据说,西施生病的时候,卧室四周的墙外都贴满了耳朵,多少人要听她的呻吟,连一向嫉妒她的那个东施也跑来谛听。

所以,只要是西施,呻吟也无妨。

这也是一种文学史,至少是一种文学观。

某一个教派的传道人对我说,没有天堂,没有地狱,只有人间;没有灵魂,没有复活,只有今生。我听了大吃一惊,这样的主张公然违反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如何还有基督徒闻风景从?现在,我可以回答自己,必定有些基督徒认为天堂地狱多此一举,必定有人认为前生来世徒乱人意,必定有很多很多人希望逝者与他分离来者与他无干,这些人都相信生命应该像一条河……

一次,只有一次。你不能两次插足于同一河水之中。河水从不两次拍打同一处涯岸,从不两次穿过同一条鱼鳃,从不两次灌溉同一株芦苇。

一次,只有一次,即使是灾难,也不能重新经验一次。

如果觉得一生不够,惟一的办法是观察别人的生活。没有前生,没有来生,但是有“兼生”,让别人同时为他活、替他活。

所以,人们何妨容忍,赞成,甚或鼓励别人敞开生命。

这也是一种文学观。

面对海水,礁石知道谦卑。

面对雕刻家,大理石知道谦卑。

面对听众,歌者知道谦卑。

甚至,当海潮澎湃而来时,有些礁石赶快把自己化成了液体。当雕刻家手握斧凿走近时,有些大理石马上碎成一堆石子。当顾曲者络绎入座时,有的歌手从此哑了。

作品因灵感而受孕,借写作而诞生,赖批评家和读者为之哺育,或长成巨人或长成侏儒,将来或老死或仙去。倘若无人哺育,它会因冻饿而夭折。

有些作品畏惧遭人遗弃,索性不生出来。

文章的命运并不等于作者的命运。文章自己有命。

生育是不能完全控制的。创作也是。  礁石,谦卑吧,可是不能在海潮中化为液体,要是那样,你未免太矫揉造作了。

大理石,谦卑吧,可是不要在雕刻家面前碎成一堆石子,那样太没有礼貌了。

歌手上台宣称他突然变哑,未免近乎诈欺。

好吧,就做一块顽石吧,承受海水,承受斧凿。

还有比石头更谦卑的吗,即使是岩石,也比一个皮球要谦逊得多。

所有的文章都是顽石,也只能是顽石,在海潮和斧凿未曾加工之前显不出价值来。

但是加工也使一批一批文章速朽。这就是文章的命。

书评(媒体评论)

王鼎钧自来便是一位在文字、文体上用力极深的作家,作品自成一格,早年的《人生试金石》、《开放的人生》等就早已脍炙人口。这次被推荐的《左心房漩涡》为其最新的散文集,全书以中国为主旨,描述他四十年来,离乡漂泊,种种人生际遇的酸楚,以“小我”的个人经验,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情境。——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评审会(1988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