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马海艳//杨杰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遴选的100件历史大事,或是讲述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政治变革,或是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或是描述了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变,等等。它们中有的开启了一个时代;有的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有的甚至逆转了历史原来的走向,影响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的命运。如果把这些大事连缀起来,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脉络清晰、气势宏大的历史长卷。因而阅读这些大事,我们便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摩与品味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书的语言浅显且充满情趣,加上简明的版式、几百幅生动的图片、准确到位的图解等多种视觉要素与文化要素的有机结合,使读者能在闲适愉悦中,把握中国历史的大势,更好地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内容推荐

本书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编者通过简明的体例、通俗的语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讲述了这100件大事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出每件大事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简约大方的版式、美轮美奂的图片、准确到位的图解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了解历史大事、把握历史大势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愉悦的审美感受。

目录

华夏民族的形成

夏朝的建立

盘庚迁都

西周建立

春秋争霸

百家争鸡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三家分晋

战国争雄

商鞅变法

秦始星统一中国

修筑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陈胜,吴广起义

楚汉之争

文景之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抗击匈奴

丝绸之路的开辟

司马迁著《史记》

汉匈和亲

佛法东流

王莽改制

光武中兴

东汉外戚宦官专政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三国鼎立

三分归晋

淝水之战

孝文改革

隋文帝统一南北

科举制的创立

隋朝大运河的开掘

隋灭与唐兴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玄奘西游

唐蕃和亲

武则天改瞳为周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

藩镇割据

牛李党争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的分裂

陈桥兵变

杯酒下兵权

澶渊之盟

王安石变法

岳飞抗金

靖康之难

理学的形成

四大发明

元的统一

明朝的建立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改革

利玛窦来华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清朝的建立

吴三桂降清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乾盛世

清代文字狱

平定准噶尔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

曹雪芹著《红楼梦》

马嘎尔尼使团来华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的签定

太平天国运动

火烧圆明园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进中国

清末新政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昌起义

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的诞生

抗美援朝

恢复联合国席位

十一刷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香港回归

加入世贸组织

“神舟”五号上天

历吏人物及事件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此之前没有阶级和剥削,是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夏朝确立了私有财产制,产生了阶级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制国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夏朝世袭制度的创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大进步,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许多制度、礼仪、文化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朝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大禹之子启承继父位,但是夏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启的父祖一代代共同创立的基业。夏族兴起于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古代文献常将颛顼作为夏的先祖,颛顼的儿子就是鲧,鲧为夏部落酋长的时候,尧曾封他于崇(又称嵩山,在今河南西部一带),所以鲧亦称崇伯,鲧曾被“四岳”推荐负责治理洪水,历时9年而最终失败,舜帝把他流放到了羽山并处死,大家又举荐了鲧的儿子禹来治水。

禹具有非凡的才干和深谋远略的政治胸怀,面对先父治水未成身先死、辛苦无功反获罪的遭遇,他没表示出任何愤怒,依然恭谨地侍奉舜,得到舜和各部落首领的信任。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吸取其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水患。在治水过程中,他亲自勘察祖国的山川水脉,将全国土地分等,划分九州,进行水利灌溉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夏部族势力增强,博得了各部族首领的支持,渐渐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最终接受了舜禅让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位。

在夏王朝建立以前,曾出现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问争夺联盟首领的斗争,其中江淮一带的强大部落三苗,与华夏部落进行了一百多年的争夺战。当禹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领袖时,三苗便起兵大举进攻,这时禹正想把联盟势力扩展到长江领域以巩固其统一。禹出师之前,在祖庙进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和誓师大会,率五千人的主力部队南下,沿途联合了一些受三苗侵扰的氏族部落。禹的部队经过严格训练,气势很盛,苗军大乱,纷纷四散,一部分人逃走,一部分人被俘。三苗属黎人,因而古代把奴隶称为“黎民”,中国奴隶的产生,可追溯到这儿。这次征伐三苗,使多年来一直同夏部族政权对抗的南方民族政权瓦解,也震动了北方民族和东夷各部落,他们纷纷归顺,成为维护王权的世袭贵族。

禹成为领袖后,非常注重联盟的巩固与统一,注意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各种关系,分封拉拢有功诸侯,使夏有了雄厚而稳固的政治基础。在此情况下,召开了禹即位后的第一次大会——“涂山大会”(今安徽蚌埠西),各路诸侯络绎不绝,涂山热闹非凡,盛况空前。诸侯们带来当地的礼物作为朝觐的贺礼,献给即位的王君,史载“禹会诸候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祭天祀土仪式,表明禹受命于天,从此掌管天下。禹对未有封号的酋长们加封其为诸侯方伯,并与他们商定每年向夏进纳贡赋的标准。昔日以平治水土、发展生产而名满天下的禹,在大会上又充分展示了高超的统治才能,使各地诸侯心悦诚服,增强了其凝聚力。涂山大会为夏走向王权专制进一步铺垫了道路。大会之后,禹把各方进献的金属铸成九尊鼎,象征普天下九州归于一统。

在选择后继者问题上,禹也显示出充分的谋略。他想结束带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禅让制,但又考虑到传统观念影响很深刻,便采取了灵活做法,使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变。他推荐了已值耄耋之年的皋陶作为他的继承者,皋陶等不到实行禅让便先禹而死。他又推荐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益。当时推举继承人已经不是各个部落共同推举了,人选基本上就取决于大权在握的禹一人。禹死后,益重演禅让一幕,把权力让给禹的儿子启。禹的举措实际上是一步步为启掌控权力铺平了道路。启继位,正式建立夏朝,建都阳翟(河南禹界),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始了。

P12-13

序言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遴选的100件历史大事,或是讲述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政治变革,或是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或是描述了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变,等等。它们中有的开启了一个时代;有的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有的甚至逆转了历史原来的走向,影响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的命运。如果把这些大事连缀起来,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脉络清晰、气势宏大的历史长卷。因而阅读这些大事,我们便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摩与品味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作为历史事件,它不是一串可以随意戏说的故事,中国历来有捍卫历史真实性的传统。在古代,有不少史书作者为了能撰写出合乎事实的历史著作,不畏强权,有的甚至为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尊重历史,也为了使读者能正确地了解历史,本书作者在参考大量权威的历史文献、史学专著后,力图对每一件历史大事进行客观公允的描述,并且尽可能不做任何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使读者在较为客观的氛围中了解中国历史的大事,获得一个自主感悟的空间。

不同于一些板着面孔、带着浓厚说教意味的历史类的书,本书的语言浅显且充满情趣,加上简明的版式、几百幅生动的图片、准确到位的图解等多种视觉要素与文化要素的有机结合,使读者能在闲适愉悦中,把握中国历史的大势,更好地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总之,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新型历史读物。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在轻松地了解历史大事的同时,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为己所用,指导自己的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内容经典

本书遴选的100件大事起于华夏民族的形成,迄于本世纪初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

体例简明

每件大事都注有“时间”、“地点”、“人物”等相关词条,对大事进行简要的提示,方便读者查阅。同时还设置“相关链接”等小栏目,使读者更为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历史。

图片丰富

300多幅精美图片,立体、具象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进程,拉近读者与历史的距离,使读者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感受历史的兴衰演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3: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