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通过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民族地区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民族旅游应发挥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民族旅游研究工作者要以更加负责的研究态度、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民族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努力把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建设成为民族旅游研究交流的平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旅游管理决策的“智库”,为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为充分反映论坛取得的学术成果,共享资源,在征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同意后,将在每次论坛结束后选择部分论文结集出版。吴忠军、邸平伟主编的《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1卷第二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文集)》就是其中一本。
交流共识合作
——第二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纪要
诗意的想象还是现实的同行
——在第二届民族旅游论坛上的演讲
共享的信仰:壮族旅游开发的跨文化性研究
少数民族村寨居民对旅游业发展认知的比较研究
——以广西金秀县为例
企业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景区治理研究
——以广西三江县程阳桥景区为例
桂台民族文化与两岸旅游合作
龙脊平安寨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二维理性视阈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实践
民族旅游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民族旅游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
——广西龙脊的案例
民族村寨旅游地家庭旅馆同质化经营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广西恭城红岩新村为例
民族旅游地居民对文化景观变迁的感知研究
——以龙胜平安寨为例
民族旅游与民族团结进步浅论
基于体验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
——以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为例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关于生态博物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以贵州镇山村为例
民族文化主题酒店:民族文化传承与休闲旅游发展互动的新载体
——以云南民族文化主题酒店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宁夏为例
“点一轴系统”理论在环青海湖旅游圈开发中的应用
民族旅游原真性与创新性发展
旅游时代:一座苗族村寨的演变史
——以千户苗寨西江为例
基于社区参与的民族特色民居型“农家乐”发展研究
——以雷山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讨
科学发展兴旅游:长阳的经验与启示
“民族文化圈”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以湘桂黔边“侗族文化旅游圈”为例
基于社会性别分析的旅游地居民旅游就业探讨
旅游开发与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发展
——对广西桂林龙脊古壮寨的个案研究
旅游背景下桂北民族村寨文化景观演变研究
——以广西平安、大寨为例
论“白沙细乐”的旅游境遇
——管窥民族音乐遗产的旅游场域传承
黔东南民族村寨农村劳动力与发展旅游业的关系研究
民族旅游内在矛盾与民族旅游规划管理研究
——以长阳土家族旅游为例
景点与社区叠合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南村为个案
西南民族村镇旅游促进民族社区可持续生计研究
民族旅游地的旅游商品开发探讨
——以丽江古城为例
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以青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为例
民族地区旅游投资开发模式研究
在震撼中触摸青海高原人的心灵
——谈开发青海民族旅游文化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