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絮兹终生献身于工笔重彩,他对工笔重彩一往情深,可谓是终生不悔。
侯秀芬编写的《潘絜兹画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是一个画家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位成功者的思想精髓、人生精萃,书中还插入潘絜兹一生创作彩色精品画作近50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潘絜兹画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侯秀芬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潘絮兹终生献身于工笔重彩,他对工笔重彩一往情深,可谓是终生不悔。 侯秀芬编写的《潘絜兹画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是一个画家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位成功者的思想精髓、人生精萃,书中还插入潘絜兹一生创作彩色精品画作近50幅! 内容推荐 经战乱,赴敦煌,精润笔,也彷徨。 “三十年代我开始学画,于宋元略窥门径——辗转大西北,到敦煌求艺,始得亲接晋唐壁画,进入大匠之门……” 他,开拓了以工笔重彩表现现实和浪漫内容的绘画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壁画及唐代前卷轴画的严谨工细;他,主持了山西永乐宫等壁画的修复,融合传统工笔和壁画技法,形成细密工整、设色典雅的个人风格。 他,就是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师——潘絜兹。 看那巫山上飘然而下的瑶姬,碧水边浣纱的西施,翩翩起舞的舞蹈菩萨……细腻的笔触,严谨的构图,典雅绚丽的色彩……一幅幅画卷栩栩如生,一个个佳人呼之欲出,或淡雅,或浓艳;或古典,或现代。神话还是现实?飞舞灵动,场面恢弘。 侯秀芬编写的《潘絜兹画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是一个画家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位成功者的思想精髓、人生精萃。晚生后学,开卷得益。 《潘絜兹画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中插入潘絜兹一生创作彩色精品画作近50幅! 目录 楔子 一 少年学艺气如龙 吴笺蜀素期峥嵘 童年兴趣 转学杭州 二 卢沟烽烟迷晓月 十载幽燕何匆匆 戎旅生涯 三 将军战死哭无泪 芒鞋千里入蚕丛 英雄之死 四 莫高四百八十窟 古壁摩挲一灯红 南下私奔 向往敦煌 肝胆相照 奔赴灵境 初识仙窟 临摹壁画 鼎盛唐彩 依恋石窟 辞别敦煌 夫妻小别 重归于好 五 台岛血光惊远客淮海战火烛天高 台岛蒙难 于老厚爱 迎接解放 六 语殷情重话丹青方期绝学能继世 传道解惑 七 花虽无语人能解 女故多情我自怜 诗话并茂 衣纹画纶 再寻知音 出访中欧 苍山洱海 善良情怀 咏徐悲鸿 八 燎原烈火起须臾 凤凰涅槃谱新曲 悲涕泪雨 山西壁画 壁画漫笔 九 工夫刻苦谁多下 昧古犹云为创新 工笔画展 推陈出新 十 春蚕深意诲谆谆 榜吾画室铭心胸 春蚕画室 敦煌艺术 复兴工笔 振兴工笔 再回敦煌 十一 莫道此别海天隔 鲜花一束结友情 日本美术之旅 访美办展 招鸟归来 十二 愿结同俦逾百千 丹青共谱盛世篇 建艺术馆 丹青盛世 潘絮兹艺术活动年表 试读章节 潘昌邦上有两个姐姐,所以他是家里延续香火的长子,潘家的一切希望和宠爱集于一身。怎奈愈在乎的孩子,就愈加赢弱,尤其让妈妈焦急的是奶水不够,每次吃奶的时候,小昌邦刚嘬几口,就没有奶了,妈妈不得不抱着他满村子转。“这怎么行,我看还是给孩子寻个好奶妈吧!”疼爱他的奶奶发了话。看了好几个,终于定下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奶妈,她就是满娟。由于吮吸了她的奶汁,潘絮兹对她充满了深厚的感激之情。满娟在潘絮兹家生活了一辈子,成为他母亲操持家务的得力助手。潘絮兹在几个女人的爱护下,从小就被打扮成一个小少爷的样子,头上戴着缀有八仙小绒球的帽子,脖子上戴着银项圈,脚上穿着虎头鞋,十分宝贝。他的祖母是贴画能手,做的麦秆扇子远近闻名。母亲名叫陈女芸,出身名门,虽不识字,可会织好看的锦带,村里人叫她寿泉婆。奶妈挑补绣花也十分在行。潘絮兹从小就在民间艺术的花圃里熏陶长大。 上坦村的人几乎都姓潘,村南有一座壮观的潘氏宗祠,门口有旗杆、上马石等等,里面有戏台、厅堂、廊庑,还有一座小庙。祠堂正厅供奉着一排排祖先的牌位,岁时祭祀。这座宗祠与村里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尊长的年幼的,男人女人,地主贫农,以传统宗族观念调节着人们的关系,把一切矛盾和摩擦都笼罩于温情脉脉的宗族纱幕之下。村里的人很少到县衙门去告状打官司,小纠纷就到一家店堂门口申诉,自有人前来调解;大纠纷就到祠堂去评理。最后由岁数最大的族长出来裁决,还保持着太古时的朴实风习。 潘絮兹的父亲潘霆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拥护新潮流的人,他在村里创办了第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就设在祠堂里。平时上课,到了祭祀或唱戏的时候,学校就放假。潘絮兹也喜欢看戏,他特别羡慕台上那些戴盔披甲、背插小旗子的英雄,看罢戏,他不由得就在纸上涂抹起来,他的美术兴趣自六七岁时就开始了。上坦村村南有三座庙,叫夫人殿,五役神殿大殿里的塑像有的很美,有的令人毛骨悚然,大门上还画有红黑脸的门神,十分威武传神。潘絮兹喜欢鲜艳的色彩,常常看得入神,兴致来了,就蹬着凳子用好多薄纸把它们勾勒下来。尽管累得他胳膊酸,满身汗,可是他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常常是到了吃饭时候,妈妈还见不到他的人影儿。这孩子到哪儿去了呢?妈妈出来找,看见他在祠堂门前,不知道在干什么。妈妈纳闷儿地喊道:一“昌邦啊,你在干什么?快回家吃饭!”描画专注的昌邦怎么能听得到?妈妈琢磨着,这昌邦真是着了魔了。这么大声都听不到。走过来,拍拍儿子的肩头,竞吓了他一激灵。看是妈妈,他兴致勃勃地跟妈妈显摆着: “妈,你看我画得像不像?”妈妈抹去他头上的汗水,心疼地说: “画得好,看看你自己都成了小花脸了。快回家吃饭吧!”小昌邦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爸爸回来。爸爸一回来,左邻右合的大爷大妈到了晚上就来潘霆家盘桓聊天,他们家的大堂里坐满了人,好客的母亲招呼佣人们,沏茶倒水,摆放点心,人们说天道地好不热闹。最兴奋的就数潘絮兹了,他磨烦爸爸和伯伯们给他讲故事。 “好好,我来讲雷峰塔镇白娘子的故事吧!”被孩子们缠不过的大人们,信口开河地讲起来。还有什么司马光破缸、花木兰从军、曹冲称象、卞庄刺虎、闻鸡起舞啦,那么多有趣的故事,那么多美丽的传说,让潘絮兹乐不可支,百听不厌。人们走了,他还缠着爸爸问这问那,爸爸又给他讲起天上的飞机,冒着烟的火车和海里的轮船……他的眼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的光泽,似乎在编织着更加美好绚丽的蓝图。每每春节,他都跑里跑外地忙个不停,一会儿给东家的龙灯画鳞片,一会儿给西家的花灯绘花鸟鱼虫,一拿起画笔来,他就像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是那样的入迷,那样的神往,那样的其乐融融。“寿泉婆啊!你们昌邦画得真好,以后说不定能成个大画家呢!”邻家二伯咂巴着烟袋摇着脑袋对潘絮兹的妈妈说。谁知道这话竟被他言中了呢! 潘絮兹的家境好,用不着像穷人家的孩子那样去放牛,打柴,除了上学,他最着迷的就是在爸爸的书房里看书画画。《宪政全书》、《中山全书》、《饮冰室文集》、《石头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使他爱不释手,尤其是《缀白裘》戏剧集,插图本《聊斋》,虽然是文言文,他也在那儿咀嚼,奠定了最初的古典文学的功底;当然,更令他爱不释手的是那些插图,图上那变成美女的狐仙,真是让人又着迷又恐惧。神秘的故事吸引着他不停地在书桌前描摹着,兴趣越来越大。 一九二五年,爆发了“五卅”渗案,学生们在县城里举办义演,号召人们抵制日货。潘霆主持此事,他亲自动笔写活报剧,带领学生们表演,有的扮演工人,有的扮演工厂主,昌邦和姐姐们也参加了演出。当时,昌邦已经十岁,到了懂事的年龄,这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还常常涌上街头,点火焚烧日货,高兴得小昌邦又跳又蹦。由于家庭的熏陶,潘絮兹从小就接受了正统的历史观念,认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国民政府是代表人民的,是中国的希望。他崇拜辛亥革命的英雄秋瑾、徐锡麟,他景仰具有改革思想的梁启超,尊崇《史记》书中的荆轲、专诸、朱家、郭解等重然诺轻生死的游侠之士,因此,他小时候接受的思想是民主与封建兼而有之的。 不久,父亲受到县里保守势力的排挤,被调往杭州任省商民协会秘书。正逢潘絮兹小学毕业,父亲把他叫到跟前说:“昌邦,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出去见见世面了,跟我一起去杭州上中学吧!”“爸爸,真的带我去,那太好了。”他高兴得一蹦而起,拉着爸爸的袍子在屋子里转来转去。这样,潘絮兹十三岁时便去了杭州,考入私立安定中学(现为杭州七中)。P7-11 序言 沿着涟漪荡漾、碧绿如玉、历尽沧桑的后海北行,微风扑面,花草飘香,这儿就是北京的中轴线,历史上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地方。走过洁白的银锭桥,我来到了北官房一座四合院的红色大门前,摁响门铃,造访住在这里的著名工笔画大家潘絮兹先生。穿过有东西厢房的院子,里面正屋既是他的画室,又是他的客厅,潘絮兹在这里向我侃侃而谈。他魁梧而略显清癯,长方形脸上的五官线条较硬,看得出他是个倔强而坚强的人。 在这风景如画的颇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望着这位曾获世界大奖的著名画家,怎不令人浮想联翩,感喟这位伟大时代画家的绚丽人生。当然最有感触的还是耄耋之年的潘老,回想往昔,他才思敏锐,娓娓道来;说到动心处,他的眼里忽儿闪烁出晶莹的泪珠。话谈开来,我读懂他是一个既严谨又重感情,博学多才而又内涵深邃的人。 翻看老人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画卷,也就翻开了老人精彩的一生。说起人生的体验,他侃侃说道:“世界上没有一块通灵顽石,能向我们诉说它亿万年的亲身来历,它也许来自遥远太空的星球,也许喷发自地心的岩浆,也许是女娲补天偶尔遗落在地上,也许前身还是个什么有生命的东西。随你怎么想吧,它总是块顽石。” 人的生命比起顽石来是多么短促,只不过是石火电光之一闪罢了。但是人,毕竟不是顽石,人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不是处于真空中的绝缘体。是生活在一定时代、国家、社会和家庭及其与周围万事万物相关的一分子。人生,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容,多么绚丽的色彩!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由恒河少数的人的短暂闪光组成的永不熄灭的飞动的旋转的光轮。佛家把人生看成空无,唯物论者却承认即使短暂却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一切。彩虹的一颗微小水珠也反射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历史,也绝不局限于他本身,而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小小缩影。因此,即使是一个卑微的人,只要如实地记录下他走过的足迹,大概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吧! “我不相信有什么至高无上的主宰,给每个人安排了一生的荣辱祸福,但我相信命运。命运是无形巨大的力量,伴随着生命的始终。命运又是不可捉摸难以预料的。婴孩离开母体,呱呱落地,谁能预料他的一生会遭遇到什么呢?善良的父母祈祷上苍保佑降临福祉,可是又顶什么用呢?命运把这个小生命抛进时代的漩涡,他要自己去格斗,泅向未来,直到生命的终结。 “一个人出生之前,如果允许选择该有多好啊,我爱中国,我一定会选择中国,但我绝不会选择在二十世纪初降生,或者早一些,或者迟一些,选一个能容纳我短暂人生的太平盟世。人们常说‘多难兴邦’、‘乱世出英雄’,也许有他的道理。而我总认为这话不是虚妄之谈就是野心家的语言。我诅咒一切灾难,更不想当英雄,我不是一块可以雕琢成伟人的石料,甚至不愿意做他们的基石块。我是一个卑微的人,一个平凡的画家。” 潘絮兹终生献身于工笔重彩,他对工笔重彩一往情深,可谓是终生不悔。他曾著有《丹青吟》,直抒胸臆。 我童稚之年, 你悄悄向我走来, 像有夙缘, 从此不再分开。 啊,工笔重彩! 战争和流亡销蚀了我的青春, 你身影消失, 我四处追寻, 耳畔响起了一个声音: “勿忘我,我与你同在。” 啊,工笔重彩! 我从中原战场, 万里投荒, 蓦地发现, 敦煌,你的盛年风采。 自此难忘, 石窟孤灯相对。 啊,工笔重彩! 共和国成立,我已中年, 该是收获季节,却令我汗颜, 太多的年华虚掷, 更何堪动乱十年! 我听见你轻轻叹息。 啊,工笔重彩! 从艺六十年,岁月苦相催, 四十年求索,二十年拼搏, 衣带渐宽终不悔。 但见你拈花微笑, 啊,工笔重彩! 你是人民所创, 你与历史同在, 你的美名“丹青”意味着不朽, 你是民族的骄傲, 中国画的过去和未来。 啊,工笔重彩! 潘絮兹一生致力于工笔重彩绘画的复兴,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热忱、毅力和心血,从而显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丰厚的内涵,取得了当代“工笔重彩大师”的美称。他的一生,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卷,就是一首动人心魄的长诗,就是一本耐读的书。下面就让我们沿着他不太完全的生命轨迹,去寻找、去领略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