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疯狂传播的今天,傻瓜才会花工夫去研究嘻哈文化,谁是新锐导演、哪部独立电影最近独领风骚关我屁事呢?但是,无奈的是,我们活在一个没谈资就会被圈子抛弃的时代,社交、把妹、接近上流人物无处不存在要与人交流话题的需要,在经过一百多种选择的思考之后,还是选择最经济实惠的“假装”吧,这本《假装的艺术》教给你的就是如何“装”出你的范儿来,作者无所不知的经历以及辛辣嘲讽的个性教你在读书、电影、古典音乐、建筑、美酒等常用装B话题中自由穿梭,在掌握了这些常人不容易知晓的知识后,还请根据需要研究出一套和你相匹配的微笑、耸肩、皱眉、嘲讽等表情,这样,才能将“假装的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
欢迎进人智能傻瓜时代!这年头,谁有工夫去钻研嘻哈文化、研究电脑科技领域里的最新突破、关注独立电影界的新锐?谁也不会。不过,想象一下,要是你言谈之间不经意地谈谈什么里伯斯金或盖瑞该有多帅!要是你能对某个生产真正地道的法国木西尼酒的小酒庄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那该多么叫人肃然起敬!补充一下,这是一种让所有人垂涎不已的酒,不过,可没有几个人买得起哦!那么怎么做才能达到这样看上去很在行的水准呢?
花好几年时间去大学进修?
重金聘请“形象设计师”,对你进行贴身指导?
砸个将近八千美金,把所有相关的参考书都抱回家?
大可不必。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装”并不是什么罪过,它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它比真才实学不知容易多少倍。
你所需要补充的不过是信息而已。当然了,没有必要吸收过多信息,你只要掌握足够知识,能够震慑住你的聊天对象就行了。反正你也没有必要对所有人掏心挖肺,对一些萍水相逢之人吹个小牛、撒个小谎无可厚非。假装自己从小就轮流在纽约、巴黎、格施塔德或是汉普顿这样的地方度暑假,比费半天劲儿解释那些名字土得掉渣的老家帅得多。假装的技术也是需要研习的,具体如何操作,我们将在这里为你提供全套的帮助。但就算你对所需信息了解得非常清楚,如果讲的时候犹豫不决,听众也是不会上钩的。传达信息的方式和信息本身可是同等重要的。在地产行业里,我们强调“地点、地点,还是地点”,在假装这门行当里,我们强调“态度、态度,还是态度”。在吸纳本书提供的信息时,研究出一整套相配的微笑、皱眉、耸肩和嘲讽的表情是很有必要的。你可能需要专门抽出时间练习练习。可一定要勤奋呀!比如早上起床穿衣服时、在办公室里闲着没事时,或者在健身房里做有氧操时,都是锻炼的好时机。
等你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以后,剩下的任务就是把这本书里告诉你的东西全都记住。然后,在对谈中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向你所擅长的这些“专业方向”即可。当然,读完本书,放眼世界,你的“专业”会越来越多的!
你可以泛泛地谈一谈“摄影”,然后特别强调一下电影的灯光和色彩,这些都是比较适合随意展开谈话的话题。除了专家们,谁会真正在意电影灯光?除非真的是拍摄光线太差,甚至曝光不足,而导致你根本看不清银幕上到底在干啥?说你喜欢《教父》里面的“暗色调”会很帅。谈论《巴黎最后的探戈》里面“深邃而忧郁的暗景”,可以暗示对方,你不只是关注玛利亚·施奈德的胸部和白兰度的屁股,这简直会让你帅上加帅。即使你确实只关注此二者的身体局部的话,也要装作没有。
专门谈论电影原声音乐也很聪明,而且,如果你要是能想出一些关于混音方面的东西来说,就更好了,比如,“《星球大战》第二版里的混音效果比第一版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聊聊对“电影看片会”的看法,是假装懂电影的最高境界了。如果你不想被钉死在一部本来该看却没看的电影搞得很尴尬的话,这个说法可以迅速救场:“《现代启示录》?唉,试映的时候,我觉得很糟,根本没看完我就走人了。”
下面,你需要从以下两个角色中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
这一领域可热门了,这里是精英交锋的圣地。在此集会的全都是观点最新最极端的电影狂热分子——他们认为电影就是唯一的艺术形式。
你读法语原版的《电影笔记》、《视与听》,还有《艺术论坛》。
你概念中的“有趣”就是看D.W.格里菲斯的无声电影,然后分析它们的“潜台词”,当然了,那里面的“种族主义可把你吓坏了”。整个一小时的放映内容全是一面空墙的特写,观看这样一部电影对你来说简直是宗教体验。
你用“符号学”、“结构主义”、“烟火”这类的词,比如,“亚当·桑德勒电影里的移动镜头和烟火场面传达了一种悲剧气息”。
一段时间以前,严肃电影指的是外国电影,加字幕,但绝对不配音——配音是“曲解导演的原意”的做法。但是现在,严肃电影里面也可以算上斯科塞斯、奥特曼、库布里克等美国导演了。
关于严肃电影的一些历史
让一吕克·戈达尔的政治观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电影事业的发展。他的早期作品《筋疲力尽》非常不错,而且还有穿着短小可爱T—shirt的珍·茜宝,不过到了《周末》的时候,他就已经变得太无聊了,好为人师到了让人讨厌的地步。关于这部片子你所需要知道一点:它是关于一场超级大堵车的。
费里尼在当导演之前拍过卡通片——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所以会给你加很多分。他是个很受欢迎的导演,但是他倾向于走极端——看看《爱情神话》就明白了。这是一部关于古罗马的史诗,但是情节实在让人作呕。《8部半》耗资巨大,但剧情让人几乎无法理解,电影的主角是一个自我怀疑的电影导演,不用猜也知道这人的原型是谁。
黑泽明是一位了不起的日本导演。他的电影节奏很慢,但画面极其精美,而且“气度雄浑宛如莎士比亚”。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七侠荡寇志》是根据他的电影《七武士》翻拍的,抢在其他影迷之前说出来吧。
所有人都喜欢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作品,尤其是《祖与占》,这是一部关于处在三角关系中的两个好朋友的故事。你也觉得他是个很不错的导演,不过,你自己最喜欢的其实是《密西西比美人鱼》,主角分别由凯瑟琳·德纳芙和让一保罗·贝尔蒙多出演”。评论家们都不喜欢这部片子,所以它无声无息地就消失了,你大概是唯一一个声称看过这部片子的人。
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1928年拍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山鼻祖。《一条安达鲁狗》里面的“剃刀和眼睛”一幕极具“开创性”(而且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他的超现实主义野心在后期作品里体现得越来越明显,直到最后,在《白日美人》一片里,他把美艳优雅的凯瑟琳·德纳芙变成了下流的怪物。
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伟大,实在不为过。由他执导,金·诺瓦克和詹姆斯.斯图尔特出演的《眩晕》一片喻意深刻,远远没有受到它应得的重视。看看这部电影,然后和别人讨论讨论,希区柯克是如何在这部电影里表现那种强迫症般的窥视癖的。想要附加分的话,可以给别人讲讲他早期的电影《奇魂索》。如果你真的看过的话,可是再好不过了。
斯蒂芬·弗雷斯和尼尔·乔丹,没几个人能分清到底他俩谁是谁。《年少轻狂》是弗雷斯的作品,《哭泣游戏》是乔丹的作品。还是又搞混了?没关系你只要说他们的英国片好,美国片差劲就行了。
如果想要掀起有争议的话题,就说说时下流行的血腥暴力片吧。《人皮客栈》和《电锯惊魂》里面都充斥着设计新奇的血腥场面。它们可能挺聪明,但它们只不过是在刺激我们最低下的本能而已。相反,韩国导演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和《亲切的金子》,“以一种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对残酷和正义等课题进行了探讨”——《老男孩》里主人公生吃章鱼的一幕除外。P6-10
你从未见过如此有趣的话题指南,在传达给你重要而时髦的信息之外,它的最大好处在于,教会你如何耍幽默,而这恰恰是让你成为人群中的焦点的关键。
——《纽约时报》
没有哪本书像它一样,如此敏锐地抓住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并能利用这个特点教你轻而易举得到他人的崇拜和艳羡。
——《洛杉矶时报》
请向它学习这个时代的精髓吧。你会成功成为“智能傻瓜时代”最耀眼的明星!
——《Oprah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