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当然代表,影响20世纪人类社会进程尤其是美国和中国社会进程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期间,杜威应邀来华讲学,逗留中国两年有余,足迹遍布中国各地。他向中国知识界、教育界和政界宣传其教育思想和政治理想,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指导者。杜威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哲学顾问,他通过其学生胡适对中国产生了更持久的影响。
《杜威全集》第一卷收录了杜威早年的学术成果。本卷内容涉及的领域广泛,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等。这些文章虽然大多完成于19世纪末,但在今天读来,对于我们研究杜威思想,了解当时美国的政治、教育和学术,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卷提供了杜威早期发展的编年纪录——始于1881年他寄给《思辨哲学杂志》(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的论文,当时他还是宾州石油城高中的教师,终于他对莱布尼茨的一项广泛研究,该书收入“格里格斯德国哲学经典丛书”。写作该书时,他已担任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在1882-1888年期间,杜威的生命历程依次是:他决定以哲学为业,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完成博士研究,成为密歇根大学讲师,后荣升为助理教授,接受明尼苏达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的职位。《心理学》一书的面世,使他为美国学者所知晓;英国杂志《心灵》(Mind)上发表的系列论文,更为他在英国哲学界赢得声誉。他的论文被《新哲学》(Revue Philosophique)摘引,进一步增加了他早期在国外获得的认可。
正如一开始就显露的那样,杜威一生兴趣广泛,这些早期著作主题从研究莱布尼茨、康德和斯宾诺莎,到有关教育、心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宗教和伦理学。在这些早期论著中,“康德和哲学方法”尤为重要,该文涉及其博士论文的相同论题,后者从没发表,很可能已经失传。在佛蒙特大学读书期间,杜威已经熟悉《思辨哲学杂志》,那是当时美国唯一一个非神学哲学杂志,编辑地在圣路易斯,由威廉·多利·哈里斯主编。1881年末,杜威还把握不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他给这家杂志的编辑寄出了第一篇论文“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假定”,询问有关该文以及其作者成为一名哲学家的潜力的意见。后来成为第一届美国教育委员会委员的哈里斯,给时年23岁的杜威回了一封鼓励信。《思辨哲学杂志》提携性地发表了杜威的第一篇论文,以及他在1882-1884年间投寄的另三篇论文。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威从1882年秋学期开始他的博士研究。他师从密歇根大学哲学家乔治·西尔维斯特·莫里斯,后者当时正好在巴尔的摩教半年的课。从杜威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形而上学俱乐部宣读的论文可以看出,杜威受到莫里斯的显著影响,这促成了在1884年杜威决定到密歇根大学去做莫里斯的助手。随着其在1886年荣升助理教授,杜威日渐高涨的声誉促使莫里斯挑选他来为“德国哲学经典丛书”撰写有关莱布尼茨的一卷,那是莫里斯从1882年开始为格里格斯出版社主编的一套丛书。颇具调侃意味的是,莫里斯在1889年突然离世,只好由杜威来编辑这套丛书的最后一部著作,而其作者正是威廉·多利·哈里斯。这也导致他在明尼苏达呆了一年之后便返回密歇根,填补莫里斯留下的系主任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