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别随便吃
中华民族是个喜欢吃药的民族,从每年进口药品所消耗的外汇和外出旅游而归大量采购的药品,就可以看出民众的这一喜好。
在医疗保险还没有十分普及的年代里,很流行一句话:“一人看病,全家吃药。”家里有人担任公务员的,拿一张公保诊疗单去看门诊,患者常常会要求医生多开些药,反正“缴了保费,不看白不看”。因为那时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医疗费用在一般家庭生活开支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多拿些药以便家庭“共享”,一方面可以节省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诊病时间。(大家可能还记得‘‘三长两短”的玩笑话,意思指等挂号、等看病、等取药的时间长,而医生的诊断、处方的时间短。)医生也非常了解这种情况,反正是顺水人情,也就乐得成全。
姑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对是错,就以一人看病,全家吃药,以及未经医生诊断就贸然吃药这件事来说,如果恰好药对症那还好说,病情可以缓解甚至痊愈;但是如果患者判断错误而弄得药不对症,结果如何那就谁也不能预料了。尤其是现在,洗肾的患者逐年增加,几乎已到了令人怵目惊心的地步。这固然与自然生态的被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有关,残留农药毒素、病猪(鸡)、死猪(鸡),各种食物防腐剂、色素等等也都是造成这些病变的可能原因。然而国人爱吃药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无论什么药物,服用后都要经过肠胃消化吸收,那些不能吸收的则经过人体的代谢系统排出,或沉淀滞留在体内。如果随便乱吃药,日积月累既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又增加肾脏的过滤负荷,那么身体组织被破坏、形成肿瘤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早在2000年前,传统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就警示我们“凡药皆是毒”,即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段话意思是说:毒药只可以用来以毒攻毒驱除疾病,但是不可以用它来培养正气,因为正气是没有偏性的。所以,首先用大毒治病,将病邪去掉六分就应该停止;其次用常毒将第七分的病邪去掉;再次用小毒将第八分的病邪去掉;然后用无毒平缓的药物将第九分的病邪去掉,最后食用谷肉果菜等营养物质恢复精气。千万不要随意服用补药,以免使得人体内的寒热有所偏盛而损伤正气。
中国人的人情味很浓厚,一旦听说亲朋好友身体不好,要么立刻热心地推荐医生,要么就会取一些家里储备的药材给患者服用,并且还会说哪个人服用这个药后症状立刻改善,哪个人服用这个药后又是如何如何神效。患者及其家属碍于情面,拒绝也不是,用也不是,真是左右为难。尤其一般人总认为中药材或中药制剂都是天然物,毒性小、副作用少,因而有滥服的倾向。
几年以前有位开电子厂的吴老板,有一次他招待员工出去旅游,行程中安排参观一家制药厂。这家药厂给每位参观者送了一包黑色药丸,并且告诉这些参观者说“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强身”。听了这话大家都很高兴,很快都把药给吃了。谁知道我们这位吴先生吃完药后,却是头和脸都肿了,到我那边经过治疗才得以恢复健康。经受了这次教训以后,他再也不敢瞎吃药了。
还有一位姓吕的患者,其实一开始他的病很简单,就是得了点小感冒。问题是他自己没有经过医生检查就瞎吃药,结果竟然导致眼睛不能转动。我后来想大概是这个药物影响了他大脑的视神经中枢,所以才导致这种结果。这件事弄得他相当恐惧,后来住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好。一出院他就把剩下的药丢到了金鱼缸里面,很快他就看到那些金鱼的眼睛全部都爆裂了!你说可不可怕?
我还认识一位林小姐,她的身体很消瘦,还经常头晕。正好她有位好朋友给她带来一种治头痛的药,她捱不过朋友的盛情就吃了几颗。结果,她被这个药弄得得了甲亢,颈部肿大、眼睛突出,心跳达到180,还患上心悸等变症,到这时候就已经后悔莫及了。
中药一般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由医生诊断处方,第二级由医生指示处方,第三级是医生或药师指示使用,第四级才是一般成方。像四君子汤、逍遥散、生脉饮等,可以不经医生指示,直接到中西药房就能买到,因为这些成方没有毒性,服下去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即使常用的中药也有禁忌,如果没有经过正规处理,也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副作用。就像我们平时常用的中药附子、乌头、天雄都很讲究炮制,如果不经过炮制就吃下去,人就会中毒而死。日本有一位专门研究附子的专家叫白井光太郎,他不相信附子一定要加工才可以食用,结果一吃就死掉了。像大家喜欢吃的芋头,如果没煮熟也有毒性。不信你削一片芋头涂在皮肤上,肯定会痒得让你受不了;如果放一小片在喉咙里,不信你也试试,保管不到半个钟头就讲不出话了。P15-18
中国台湾养生名医张步桃医师强调,中医诊疗养生原则讲究“简单.方便、廉宜、有效”。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植物是最好的医药”,中国台湾名医张步桃日前应邀在居士林发表演讲说时发表了这一观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步桃医师是中国台湾最负盛名的中医师。他熟读经典。学贯古今,医术超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
前面介绍了大量的方剂和治疗原则,读者只要领会了就可以自己去处理一些常见的疾病,比如说伤风感冒等。了解这些治疗方法和方剂,最重要的是让人们不至于生一点小病却演变成大病。因为病的变化是很难掌控的,瞬息万变。如果没有适时地去治疗,会演变成什么样的病变是不得而知的。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热性病。热性病因为温度升高,会伤害人体组织,最严重的会破坏患者的脑组织,出现脑炎、日本脑炎、乙型脑炎等;现在甚至还有无菌性的脑膜炎,在脑细胞里面找不到致病的病毒,但患者却已经昏迷,出现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情况。这样即使不影响以后的智力水平,也会可能破坏患者的运动神经。就像我们在街头上看到的很多残障乞讨者,很多都是小时候因为发烧导致的,有的来势汹汹,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如果我们懂一点医理,用一些解表和发汗的药,很快这种发烧的现象就会缓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后遗症,也不会有这些悲剧的发生。
我列举的这些药方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实际上,老祖宗留下的很多宝贵方剂都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甚至有早在1700年前就在使用的。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累积到今天,有多少人、有多少医生在使用。所以,老祖宗的方剂和方法是经得起考验的,这样才会一直累积到现在并传承下来。
现在,有很多人批评中医是伪科学,其中甚至不乏许多学者,挥舞着“伪科学”的大棒砸向中医。那么什么叫做科学?科学的定义就是假设,假设以后就去试验,试验以后就去求证,求证以后得到一个结论,这就是科学。现代医学研究是先设计一个模型,然后用那些小动物来做实验。但动物毕竟是动物,它们的染色体和遗传基因和人并不完全一样,能用在它们身上就能用在人的身上吗?好像不尽然。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人的胃液里面大概有300多种成分,所以任何一种药物到我们的胃里面会发生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没有任何人能够掌控,在动物上合适,在人体内可能就会有危险。但我们老祖宗是用活生生的人来做实验的。上古的传说我们都知道,“神农尝百草,一日中七十毒”。这自然是有神话的成分在里面,否则就一个人来说,早就已经“死翘翘”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收录了1892种药,这里面几乎都是他自己一味一味地亲自去观察,甚至有些药都是自己尝试过的。我自己也吃过很多种药材,才知道这种药好不好吃。因此我看儿科,看得好不好姑且不论,但有很多小孩子很愿意找我看病,因为我不会给他们开苦的药。
所以说,中医的科学性是不容辩驳的。如果中医不是科学,早已被祖宗抛弃了;如果不是科学,我们的祖先就不能战胜疾病,特别是面对恐怖的流行性疾病,我们中国人就不能生存繁衍到现在。何况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口都多,相反的是,历史上西方一些地方的流行病死亡的人似乎比中国更加突出。这虽然与社会管理有关系,但也与医学的先进与否有关系。从这一点也足以证明,中医与西医相比毫不逊色。
尽管现代科技昌明,医药发达,大多数疾病都可以找出病因,进行有针对的治疗,但是仍然有许多功能性疾病是尖端仪器一筹莫展的。然而,我们的老祖宗从千百年来与疾病的斗争中,早就体察出临床病症与人体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只要临床上出现某些症状,就可确诊为某经络或脏腑发生病变,并据以治疗。如果大家都能够学会这些基本的自我诊治原则,那么既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检验时间与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立即掌握自身的病情。这就是我一向主张自我辨症的原因。如果每个人都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趋利避害,生活中面对病痛也就会少了很多疑虑和恐惧。
事实上,我们的老祖宗累积了相当丰富与实用的药食、方剂,只不过因为大家对此缺乏认识,又没有深入了解,才会将其斥之为不科学、迷信。这种状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中药都是取自天然药材,从日常饮食中寻求有益身心的食物也是每个人所期望的。有鉴于人工合成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我近年来有意识的向大众介绍常用、实用的方剂,这一举措已经引起社会大众的热烈反响。这更加使我感到责无旁贷,应该尽我所能的把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介绍给大家。
我在1991年11月20日因为肾盂。肾炎,腰痛得感觉都快要断掉了。当然,我肯定知道是肾脏出了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病情,我就去医院挂了急诊。经过现代设备的各种检查,最后确诊我患的是急性肾盂肾炎。当时我的血小板指数急剧下降,只剩下7000,而正常情况下是15万至30万。按照现代医学的看法,简单地说我就是患了血癌。一般人听到这消息肯定如同晴天霹雳,要不就是感到宇宙即将毁灭、地球将要消失,要不就是以泪洗面,终日哭泣。而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什么特别不能够接受的,心情很平静,但是绝对不是麻木。
我从小生于忧患,有11个兄弟姊妹。我的父亲生前常说:“1个人的嘴巴两寸,11个两尺二。”也就是说家里每天要1斗米才能够勉强维持温饱,但是我父亲当时每天的收入还不到1斗米的钱。在那种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像我这种3级贫户的孩子能够考上台湾大学几乎就是一个奇迹。所以从小我就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努力,只有付出比别人加倍的心血我才有可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取得中医师资格,从事医疗工作,一步步走来,我所作出的努力,不说以一当十,起码也能说是以一当三;现在我已经活了60岁,再乘以3的话就是180岁,所以我已经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我每天都保持着这种乎和的心态,只要早上起来发现还能呼吸,我就满怀喜悦。所谓心无牵挂,心无牵挂也就没有恐惧,没有恐惧就不会反复颠倒地去想。所以,到现在我还活得好好的。
我从事医疗工作已经超过30年,手头累积的病例不下百万,已经出版的相关著作也有20余种,书中病例都储存在电脑档案里面,随时都可供查证。三十年来,我的临床处方用药一直都是本着“简单、方便、便宜、有效”,也就是“简、便、廉、效”的原则,其目的都是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以传统医学来救死扶伤。
2007年9月台湾地区红眼病流行,每天患病的人数成倍增加。治疗这种病西医至少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还不一定能够治愈;而中医只需要用菊花、桑叶、竹叶煮水熏蒸,拿这个当做药来喝,不出3天症状很快就缓解了。这样不仅节省了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使得人体避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老祖宗说“凡药皆毒”,更何况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其副作用就不言而喻了。终究还是老祖宗的东西管用。
以上是我从医30余年来个人的一点感悟,在图书即将出版之际,姑且就以之为序。
张步桃
写于台北市百佛居
本书作者为中国台湾最负盛名、被誉为“近代难得一见的神医”张步桃医师,张步桃医师结合家族三代家传经验以及四十余年精诚行医之所得,推出了《小病不求人》这一中医养生经典之作。
本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更多的则是具体病症的解说剖析,还汲取《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千年古籍精华,为读者提供了6大健康养生观、14个常见病防治方剂、15种疾病早期征兆详解以及数十个日常食疗保健小秘方。
让您轻松掌握千年古方的自我辨证与防治,做回自己的快活健康守护大师。
张步桃蔬果养生保健食疗歌诀
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弥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莲藕化淤解酒妙。
紫茄祛风通大便,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化痰消胀气,芹菜能治血压高。
苋菜平衡酸碱值,补血又使痛风消。
冬瓜消肿又利尿,黑豆绿豆解毒好。
……
《小病不求人》是张步桃医师的代表作,自95年首印以来,在台湾已经持续畅销了14年之久。《小病不求人》一书最大的特点“实用”,书的开篇,张步桃医师就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为读者介绍了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表征来判断自己内在的病情。书中提到的方法简介明了,每个人都能够具体操作。张步桃本人是台湾经方学大家,像书里面针对现代人健康问题提供的14个常见病防治方剂就是他本人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典籍的心得体会。此外,张步桃医师本人还积极倡导蔬果养生,因此,书中他特地用一章的篇幅提到了如何利用日常的蔬菜、水果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并提供了张步桃蔬果养生保健食疗歌诀及花草养生诊疗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