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希望之光(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启动)/共和国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董文华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董文华编著的《希望之光(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启动)》将带你去了解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启动中发生的那些故事。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董文华编著的《希望之光(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启动)》为丛书之一。

《希望之光(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启动)》详细讲述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启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目录

一、酝酿决策

 成立中国青年基金会

 把目标聚焦在教育上

 青基会酝酿希望工程

 宣布实施希望工程

二、实施行动

 两位老太太献爱心

 李玉兰资助希望工程

 金正洪捐款希望工程

 两岸艺人举行义演

 港澳爱心连成一片

 实施百万爱心行动

 八旬老翁捐助贫困生

 手拉手饱含人间真情

 希望工程带来的希望

 检察官与山里娃结对

 爱心侨胞宣传希望工程

 杨老师真情献爱心

 捡易拉罐资助特困生

 助学行动效果显著

 郑老伯创建希望小学

 古稀侨胞撒播希望种子

 国际友人关注支持

 中南海的爱心行动

三、爱的延续

 中央关怀希望工程

 建立第一所希望小学

 第一名受益的学生

 永远不忘希望工程

 感激不尽的受助者

 走进受助学生的心灵

试读章节

李玉兰资助希望工程

她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一生坎坷受苦受穷,饱尝没有文化的痛楚。时值不惑之年,改革开放使她迎来了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当了老板娘的她,富了不忘回报社会。“助教济贫”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0多年来,她多次向“希望工程”奉献爱心,救助失学儿童近百名。

那是1990年一个严寒冬天的早晨,在蚌埠工商联大楼后面,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清早的人们在围观什么呢?这时,闻讯赶来的居民组长来到这里,拨开人群一看:原来是一个用小被包着的弃婴!

居民组长很快将孩子抱回家,打开小被,原来是一个只有40天的女婴,身边有一张只写着出生年月的小纸条,已有两个孩子的她,决定收养这个女婴。

这个居民组长,就是充满爱心,常做善事的华照饭店的老板娘李玉兰。整整10年过去了,被她收养的女婴,现在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聪颖可爱,深受全家人的喜爱。

说起李玉兰,还有那么一点传奇色彩。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参加革命,经历过战争年代,从山沟里出来的老同志,解放后在上海工作。

50年代后期的政治风暴,他父亲回到山东农村务农,母亲带着他们兄妹5人,在上海给人帮工、拾荒生活。到了她18岁,经人介绍,李玉兰远嫁给浙江农村一个比她大10多岁的农民,谁知丈夫好吃懒做,还经常把她打得死去活来,连公婆都看不下去,劝她离婚。

已有两个孩子的李玉兰没有这样做,忍气吞声地同他生活了10多年。直到后来丈夫在外地做生意,因意外事故死去,她才得到解脱。

1989年,沐浴着改革春风的李玉兰从浙江农村回到上海家里,不久便来到蚌埠一家小饭店里打工。勤劳朴实、少言寡语,还有她那不幸的身世,博得了饭店老板李华照的好感。

不久,居委会主任迟如美大娘便为他俩搭起了鹊桥。已是不惑之年的李玉兰,在婆家支持下,带着~双未成年的儿女同一直单身的李华照结合了。

婚后,夫妻感情很融洽。

结婚10多年,来自3个不同家庭背景的老少三代8口人的大家庭团结和睦,还被评为区“五好家庭”。夫妻俩凭着精明能干,本着顾客至上的原则,把个小饭店经营得红红火火。

“富了不能忘本”,李玉兰常常这样教育孩子们。对此全家思想非常“统一”,那就是应尽力去回报社会。尤其对于没念过书、饱尝没文化苦头的李玉兰来说,让更多的孩子能进校读书学习,成了她一桩沉甸甸的心愿。

当“希望工程”这个震撼着亿万人民心扉的字眼出现在新闻媒体时,也牵动着李玉兰的心。有一天她从电视里听到一段有关救助失学儿童的消息,她当即让丈夫记下了“希望工程”设在北京办事机构的地址,第二天便让丈夫寄去了600元钱。  一个月后,北京来信了,给她寄来印着她资助的内蒙古的两位学生详细情况的《希望工程救助卡》。不久,她又救助山东高青县和安徽长丰县的两位辍学儿童,担负着每个孩子400元的学杂费。这些被救助的孩子先后给这位没见过面的好心阿姨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使得李玉兰感到无限的欣慰。

1996年底,她又给居委会送去200元钱,要求再救助一名失学儿童。这次由区妇联牵头联系,将这笔钱救助区街一家特困户的孩子上学。

1997年初,李玉兰又分别给团中央、山东省分别寄900元,要求再救助几名辍学儿童。

1998年清明节,她回到山东老家扫墓,在村子里她看到7位五保户,每月仅有5元钱的生活医疗费,于是她向村干部表示,给他们每人每月增加30元钱。

临走时,这些足不出户的五保户同村长一直把李玉兰送到村口。回到家后,李玉兰就把当月210元钱汇到村里。

后来,家乡郯城县的《郯城报》在头版以“捐款聊慰故乡情、滴水恩当涌泉报”为题,详细报道了李玉兰捐助家乡五保户的感人事迹。李玉兰还为中区兴办民族幼儿园、郊区雪华乡马村回民区捐资办学,分别资助500元钱。

 本街道不久前去世的老奶奶,是个贫病交加的孤老。生前,李玉兰经常为她送药送营养品,顿顿送饭,甚至花了1000多元钱为她赎回了抵押的私人住房。老奶奶逢人便说我好福气,玉兰待我真像我的亲闺女呀!

李玉兰还为素不相识的同病房的外地农村病员解决医疗费,购买每天生活营养品。

1996年,安徽部分地区遭受洪水灾害,李玉兰闻讯后,当即拿出500元钱并买了10套衣服送到居委会。她又为蚌埠区一所中学,以工商联的名义,捐资1000多元,为“光彩事业”献上一片爱心。

“助教济贫”,已经成为李玉兰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追求。为了能多救助一名失学儿童,她和家人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平时有个头痛脑热、伤风感冒的从不进医院。

李玉兰本人患有糖尿病,贵重药品她舍不得用,尤其在小饭店的生意已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每月的生意仅够维持全家生活费用。然而,李玉兰仍不改初衷,经常不断为“助教济贫”捐款寄物。

家乡的五保户仍按月收到李玉兰的捐款,他们哪里晓得给他们寄钱的李玉兰的日子过得也紧巴巴的。

十几年来,接受李玉兰救助的失学儿童近百名、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为此李玉兰花去近13万元。

李玉兰“助教济贫”竭尽全力回报社会的感人事迹,在蚌埠市广为流传。她家被评为中区“五好家庭”,她本人被评为中区十佳公民。

根据她多年的申请,上级党委批准,作为一名私营个体户,李玉兰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P18-22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巾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0: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