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会负责人的报纸投稿
这还是一件发生在去年(1998年)的事情,新年的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各家报纸浏览,目光不禁停留在了《京都新闻》登载的一封写给我本人的读者来信上。
期待宗教界也出现新气象
长冈京市 菊池博(公司法人代表,69岁)
京瓷集团稻盛董事长敬启:
不知道稻盛先生您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在您大学毕业之后工作的第一家公司里共事过。到现在我还依然经常和别人聊起您当年在公司研究所工作时的情景。那时我曾亲眼目睹您为了开发新产品,在没有加班工资的情况下依然彻夜工作。您曾经因为想要辞职而来咨询过当时担任公司工会主席的我。尽管当时我曾经试图劝留过你,但是您最终回答道:“如果再在这个公司这么一直待下去,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就算遇到再多挫折磨难,我也还是要去寻找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于是您最终离开了当时的那家公司,创办了京瓷,并使其发展壮大至今。
前阵子,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您参加的NHK“新春对谈”节目。在节目里您直言道:“经营者不能仅仅只追求自身的利益,还应当追求全社会的利益。”想必会有许多人对您的这句话产生共鸣,并且同时您还袒露:等满了65岁,您就准备入佛门修行。
今年我依然与25个旧同事互换了新年贺卡,这都是源于当年我们曾经共事于同一家公司所结下的缘分。不管是您过去的旧同事,还是日本的广大民众,大家都盼望您能够发挥像以前的“商界隐侠高僧——土光敏夫”那样的作用。衷心期待今后您依然能够斗志昂扬。不仅是在商界,同样也能够给宗教界带来新气象。
因为我从未料到报纸上会登载寄给我的读者来信,因此当我看到“京瓷集团稻盛董事长”这几个字时,心中不由得感到有些愕然。但是在阅读这封信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起当年只有20多岁的我与时任工会主席的菊池先生之间发生激烈冲突的情景,以及在遭遇重重困难的同时,奋力创建京瓷的那些日日夜夜。尽管40多年已经过去,但是能够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封洋溢着温情和鼓励的来信,仍然让我感到满心宽慰,同时也勾起了我对于往昔的一幕幕回忆。
正如这封读者来信所言,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最初就职的公司叫“松风工业”,位于京都,以生产销售绝缘瓷瓶为主。我在这家公司从事了大约四年左右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后来由于感觉到在这家公司里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最终选择了辞职。在辞职后的第二年,我和那些向我提供了无数支持的伙伴们共同创建了京瓷的前身——“京都陶瓷”。自那时起,在将近40年的岁月里,我一刻都未曾松懈地努力工作至今。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打算到了60岁,等有了空闲时就潜心学佛,修炼心性。然而由于企业与公司运营上的诸多耽搁,一直到去年(1998年)65岁的时候,我才终于从企业管理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尽管京瓷公司内部,以及我身边的人都早已知道我的这个计划,可是一直到前年(1997年)九月,在京都商工会议所的例行记者会上,我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才得到机会把这个决定公之于众。第二天,各大报纸都登载了我的发言,我立刻就收到了许多对这个消息感到意外的人士的来信。然而我从未想过会在报纸上读到像菊池先生这样的、仅仅一起共事过极其短暂的时间、有将近40年再也没有联络过的旧同事的来信。
我在深感意外的同时,立刻就提笔回了一封信,并且同样也登载在《京都新闻》的读者投稿栏上。
向令人怀念的旧同事给予的鼓励表示感谢
伏见区 稻盛和夫(公司主管,65岁)
菊池博先生:
拜读了一月十六日本栏登载的您寄给我的来信,回想起与菊池先生一起共事的一幕幕场景,我心中不由得思绪万千。作为曾经共同在一家环境苛酷的公司里,同甘共苦、一起共事的伙伴,今天回想起来依旧是感慨无量。尽管我们共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依然能够从当年旧同事那里收到如此温暖的鼓励,对于我本人而言,实在是感到无比的荣幸。
正如您已经知道的,我即将于今年夏天进入佛门,专心修行,在一个全新的世界中,努力修习,并为世间还有大众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后,我依然衷心希望能够得到您善意且严格的指教与鞭策。
诚挚地祝愿菊池先生身体健康、事业隆盛。
(注:这一封信登载于1998年2月20日的报纸上)
在我写这一封回信时,40年前的那些情景历历在目。当这位菊池先生担任松风工业的员工工会主席时,我正没日没夜地全身心投入到新型陶瓷的研发工作中。由于我当时一心付出,对于工作不讲任何条件,并且也不向公司要求加班工资,对于工会而言,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存在。事实上,在我的记忆中,我与工会之间的冲突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现在回想起来,尽管当时我也不是非常明确,但是却已经具备了自己独自的判断标准,我是一个不愿轻易作出妥协,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信念采取行动的人。而我当时的判断标准也没什么了不起,都是自小从父母与长辈那里学到的诸如: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之类的非常朴素简单的做人规范而已。然而正是因为我的判断标准都是基于这样的为人处世所需要的最基本准则,因此要我作出与之相逆的事情绝难办到,这也正是导致我处处遭受排挤的重要根源。P003-007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羡林
稻盛和夫不仅创办并带领两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还将他的经营和人生哲学传授给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千千万万的个人。他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还创造普世价值,是我很敬佩的全球企业家。
——郎咸平
我对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就已经想清楚了。
——马云
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活法》书系让你更接近真理。
——自立新博士 IBM(中国)全球企业咨询部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回顾我的一生,与共同创业的伙伴们歃血为盟,以一份按着众人血指印的、注明“大家要精诚团结,为了社会与大众的利益共同奋斗”的誓约书为原点,创建了京瓷。
自那时起,我以“追求全体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要为人类和社会进步发展作出贡献”的理念,经营管理京瓷至今。
并且我是在不断自我确认了自己的“动机是为公还是为私”之后再创办了DDI。
同时又是因为坚信“为了世间与人类倾力奉献是一个人所应做的最高尚的行为”的理念,设立了稻盛财团。
以上所有这一切行为都是我赤诚无欺的真心表现。
我个人并非什么圣人君子,并且我也非常清楚,稍有不慎,自己也同样可能会陷入“利己”泥沼,成为一个满心烦恼的凡夫俗子。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要以“利他”之心为准则,倾尽所能、日夜精进。
我当年在从大学毕业,走人社会后,首先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埋头于新型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中。之后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无时无刻不投身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时至今日,在度过了65岁生日之后的现在,我又打算在另一个崭新的天地里开始自己新的旅程。我希望在接下来的路途上,能够继续深化自己的哲学和人生,为了世间与他人,尝试更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在未来人生的新旅程中,我依然会全力贯彻遵循人间之正道。
因此可以说,在我的一生当中,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我都会做到,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我与致知出版社的藤尾秀昭社长结交甚久,一直就对他对于出版事业的坚定信念敬服。长年以来,藤尾社长不辞辛劳,以解读为人之道为宗旨,一手将月刊《致知》这本优秀的启蒙杂志创办了起来。
并且,藤尾社长也是由我主办的年轻经营者的经营学校“盛和塾”的学员。他对于盛和塾的学习非常认真,每当我看到他积极参加盛和塾的例会,全神贯注地倾听我教授和讲解经营哲学和经营理论的身影时,总是感到由衷地钦佩。
此次恰逢《致知》月刊创刊20周年,我收到了他的请求:“为了纪念创刊20周年,出版社希望出版相关书籍,期盼能够得到稻盛先生的支持和协助。”尽管我也是事务非常繁忙,但是一想到“这份邀请来自于我所敬爱的藤尾先生,那么一定要帮这个忙”,于是就同意了本书的出版。
在编辑整理本书时,我竭尽所能地想要将自己人生的全貌真实地展现给读者。
在本书中,我尽可能地以通俗易懂的笔法解释了诸如“我是如何达到了今天的这种境界”、“我的理念有哪些”、“我为何会拥有这些理念”、“在剩下的人生道路上,我将要如何度过”等主题,并且还结合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和京瓷创业初期的故事,以及京都奖、盛和塾等我近年来主要参与的各类活动。因此,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与我近年的演讲和著作内容会有所重复,但目的是为了能够做到完整地向读者介绍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与经营”体验,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谅解。
本书所展示的我本人的人生观、宗教观以及世界观如果能够对于那些想要真诚地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有所帮助,那么我将会感到非常荣幸。
此外,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当中,我得到了致知出版社社长藤尾秀昭、书籍编辑部的柳泽玛丽子、白井晓以及京瓷株式会社秘书室长大田嘉仁、秘书粕谷昌志的大力协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致谢。
平成十年(1998年)盛夏
稻盛和夫
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赢利!做企业人的目标是什么?帮企业赢利!然而,为什么在财务报表形势喜人、经营业绩节节攀升的同时,我们还会听到公司员工对老板的私下抱怨,看到高层们面对发展的十字路口无法舒展的愁眉,甚至此时正目睹着各界舆论对业界翘楚、时代精英们毫不留情、铺天盖地的指责与奚落?
诚然,所有企业及企业人都恪守着赢利——这一亘古不变的原则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进,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参透了利益背后的玄机?中国并不需要“道义放两边、利字摆中间”的商业大鳄,更不会提供给缺乏德行、忽视修为的企业人广阔发展的康庄大道;如果想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一枝独秀,就必须要剖开经济的表象,探求企业的本质,找到得以在如今的世道中生存下去的活法。
这本《活法(4开始你的明心之路)》的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的传奇,他不用优美的文字取胜,也不用高深的说教让人五体投地,而是将其多年心得以质朴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企业人会从中领会真正的企业发展之路,而普通人亦将感受到最高境界的“为人之道”。
《活法(4开始你的明心之路)》由喻海翔译,适合大众阅读。
这本《活法(4开始你的明心之路)》由稻盛和夫著,喻海翔译。一部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书,让无数人在迷茫时代找到活着的意义,修炼灵魂,保护美德,瞬间激发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从未做过赔钱的生意,稻盛和夫一生创办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让无数独生子女找到组织的关爱,让无数孤独的人体会到集体生活的幸福,让每个人价值最大化,高效团队的基本原则,通读三遍,人生从此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