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足迹是厚重的,是令人自豪的,逻辑的力量可以超越历史的局限,催发对未来的憧憬。耿其瑞、孙汉虹、程平东编著的《走向成功的哲学:从秦山-恰西玛到AP1000》不是一部哲学文集,也不是一部核电发展史,却冠以带有“哲学”二字的书名,还加上了带有历史色彩的副题,是因为作者想要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历史造就了哲学的逻辑,哲学揭示了历史的内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向成功的哲学--从秦山-恰希玛到AP1000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耿其瑞//孙汉虹//程平东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的足迹是厚重的,是令人自豪的,逻辑的力量可以超越历史的局限,催发对未来的憧憬。耿其瑞、孙汉虹、程平东编著的《走向成功的哲学:从秦山-恰西玛到AP1000》不是一部哲学文集,也不是一部核电发展史,却冠以带有“哲学”二字的书名,还加上了带有历史色彩的副题,是因为作者想要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历史造就了哲学的逻辑,哲学揭示了历史的内涵。 内容推荐 从秦山-恰希玛30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的成功建设,到AP1000引领的非能动先进核电技术的持续发展,是我国核电从起步走向世界前列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核电主战场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在技术发展和管理策划的理念、方法与实践中都有丰富的积累。《走向成功的哲学:从秦山-恰西玛到AP1000》是核电长期开发过程中在管理领域的经验体会与思想结晶。耿其瑞、孙汉虹、程平东编著的《走向成功的哲学:从秦山-恰西玛到AP1000》共13章,涉及核电发展战略、安全、质量、经济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不仅自成一个逻辑体系,而且可以清晰地由此看到历史的足迹。 《走向成功的哲学:从秦山-恰西玛到AP1000》适于从事核电工程策划、设计、建造工作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核电技术从原型开发到商用开发的基本经验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恰希玛核电厂设计的安全思想与管理准则 第三章 恰希玛核电厂设计创新的启示 第四章 迈入21世纪的我国核电自主化 第五章 质量保证从“符合型”向“实效型”的转变 第六章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文化 第七章 核电厂设计分析的管理要求 第八章 价格天平上的核电厂环路配置 第九章 核电厂投资估算中的规模效应与学习效应 第十章 AP1000平准化发电成本剖析 第十一章 核电厂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关于基本问题的界定与渐进过渡的建议 第十二章 核电转型期的到来与简单化理念的实现——关于AP1000价值定位的基本评估 第十三章 立足于现实致力于发展——关于概率安全的辩证法 附录 积极的安全文化 后记 试读章节 1 引言:历史的挑战 我国核电产业是从秦山一期工程起步的。在1964年10月和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以后,周恩来总理又在1970年及时地作出了同意筹建核电厂的历史性决策。经过21年的曲折历程,伟大的决策再一次成为辉煌的现实,我们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在1991年12月15日建成了第一座核电厂——30万千瓦的秦山核电厂(秦山一期工程),结束了祖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秦山核电厂建成并网发电仅16天,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就签订了以秦山一期为基础建设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的合同,并于1992年2月生效。恰希玛核电厂是我国第一座全套出口核电厂。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作为设计总包院,承担了这座核电厂工程总体以及除常规岛以外的全部子项、系统、设备及厂房设计,并像秦山一期工程一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技术服务。恰希玛工程于2000年6月13日首次并网成功,同年9年25日移交巴方管理运行。恰希玛核电厂的建成,首次实现了我国核电从原型开发到商用开发的历史性转变,也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第二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认为恰希玛工程符合国际标准,运行安全可靠。朱镕基总理指出,恰希玛核电厂的建成,是中巴两国核电建设者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恰希玛核电厂将作为两国人民传统友好关系的象征,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载入史册。 在秦山一期自主设计建造和大亚湾成套引进设备之后,在秦山和大亚湾两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我国从1996年6月开始,先后开工建设秦山二期、岭澳、田湾各2套压水堆机组和秦山三期2套重水堆机组。在这个一方面“铺摊子”、“上规模”,一方面探求我国核电未来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的特殊历史阶段,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充分利用在秦山一期和恰希玛工程中形成的技术优势与积累的丰富经验,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为在建核电厂和运行核电厂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特别是在我国第一座重水堆核电厂——秦山三期项目中为业主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并首次按照国际上AE公司运行模式作为业主的代理和延伸,管理包括常规岛在内的大BOP工程。与此同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还积极开展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的自主设计研究工作,既为筹建中的三门核电项目作前期准备,也为我国新一代压水堆核电机组的科研设计开发出谋划策。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全部活动的出发点是力求在我国核电发展的总框架内走出一条适合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继续发展的道路。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至今仍然是国内唯一一家从核蒸汽供应系统研究与开发开始,直至完成项目工艺设计、设备设计、工程设计,并经历制造、建造、运行验证,实现从原型堆到商用堆的转变,掌握核电完整技术的研究设计院。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我们的基本经验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深信,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必将把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重新引入生机勃勃的发展轨道,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理由、有能力也必定有机会为我国核电的进一步发展再作贡献。 2 作为原型堆的秦山一期为什么能肩负商业运行的重任 从1991年12月并网发电、1994年4月开始商业运行以来,截至本文编撰时,秦山核电厂已经历6个燃料循环,10年累计发电达168.75亿千瓦时(见表1.1),并已进入第7循环。投运以来,没有发生1AEA制定的运行事件8级分类标准中3级以上(包括3级)的事件,三道安全屏障完整,流出物排放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未对周围环境产生可察觉的影响,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10项技术性能指标可望在2005年达到世界中值水平o。 作为原型反应堆设计与建造的秦山一期工程为什么能跻身世界商用核电厂的行列,肩负起商业运行的重任呢?本章仅从设计院承担的设计、科研、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等角度作一些分析与归纳。 2.1 优良的设计性能为商业运行奠定了基础 秦山一期虽然是原型堆,但是它的功率容量已具有商业规模,它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指标、技术特征与综合性能,从设计一开始就参照国际上同类商用堆的要求[1,2]。秦山核电厂的研究设计始终坚持“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的原则,在认真吸取与跟踪核电发达国家设计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总体、核岛和35个子项的设计以及12卷109册设计文件的编制,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组件等主设备和290项非标设备的设计以及53类338套15196张设备图纸的绘制,近500项科研试验的完成,270个计算机程序的研制开发和成功应用,10CFR、R.G、ASME、ASTM、IEEE等国外核电厂设计法规、导则、规范、标准的消化和应用以及由2268项技术标准、176项管理标准、212项工作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17卷23册185万字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的编写和2000多个安全评审问题的解答,18万人·日的各类现场服务,7091份工程设计变更的处理,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最终使电厂具有较大的安全裕量,较大的运行灵活性,总体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实现良好的商业运行业绩奠定了内在基础。 2.2 坚实的技术后援随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与国外原型电厂一样,秦山一期也出现过一些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问题。这并不奇怪,重要的是能否及时查出原因、解决问题[引。1998~1999年大修期间(见表1.1)发现的吊篮故障是一个曾经引起国内外关注的典型事例。根据ABB的检查和有关专家的分析评定,认为吊篮筒体整体结构完整,有足够刚度;经过西屋公司采用秦山原设计1:5水力模型实测数据以及西屋1:7模型试验结果,并基于西屋丰富的经验,借助最先进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检验和计算,证明秦山原方案的流场分布和流致振动与西屋设计的核电厂相比,并无不当。故障的根本原因是吊篮下部结构设计中连接件过多,结构复杂,部分紧固件强度不够,某些部位不适当地采用了点焊防松连接,在长期水流振动作用下,引起螺纹连接件防松失效,产生了松动件。针对故障原因,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例如将吊篮底板以下的多级套筒结构改为整体结构,增大螺栓强度,将点焊防松改为机械锁紧等。通过一系列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途径的实践活动,我们从机理上和经验上更加透彻、更加全面地掌握了吊篮设计技术。另一个典型事例可以追溯到秦山启动初期。当时,我们自己研制的堆芯核设计和燃料管理软件包预计的首炉堆芯临界硼浓度超出了验收准则,也曾引起不少领导和专家的关注。 P2-5 序言 我国核电是从秦山一期起步的,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秦山一期以及她在友好邻邦的姐妹工程——巴基斯坦恰希玛工程,首开我国核电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直至自主出口的先河。秦山一恰希玛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推到了历史的前台。AP1000让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核电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从秦山一恰希玛到AP1000,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在我国核电的成功之路上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记录。我很愿意为手头的这本书作序。一部著作,能用作者在不同历史年代分散发表的文献,系统地构成一个体系去阐明核电发展的种种基本问题,是十分难得的。文献是历史的见证,文献有独特的内涵,文献揭示了作者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思考的脉络。愿有兴趣的读者与我共享书中的精髓。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在秦山一期的建设遭遇种种质疑的关键时刻,切尔诺贝利事故引发的核风暴席卷全球。25年后的今天,正当三门、海阳的AP1000项目排除万难、胜利潜行的时候,福岛事故引发的核风暴又一次席卷全球。秦山一期是暴风雨中的海燕。三门、海阳也将在暴风雨的洗礼后庆祝自己的新生。吃一堑,长一智。人类是在战胜灾难中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的。中国核电的高效发展是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把国际核能界的全部经验教训作为自己的宝贵财富,以确保核安全为基本前提的。从二代技术到三代技术,从能动安全到非能动安全,中国核电的发展之路是核安全水平不断走向高级、不断向顶峰攀登的道路。在中国核电人的心目中,这条道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这是中国核电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追求。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 张华祝 2011年4月5日 后记 绝对零风险与逼近零风险 在本书完成编撰、送交出版社审查的过程中,福岛核事故发生了。本书文稿的成文时间都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似乎与认识和评估这次事故无关。但是,事态的发展很快表明,书中包含的哲理对于吸取事故教训、审视核电走向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决定尽快推出此书,并在书的前端增加了题记以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先生撰写的序言,在书的末端则增加了附录“积极的安全文化”以及这篇后记。 福岛核事故震惊了世界。奥地利等一贯反对核电的国家更加坚定了反核立场,德国、瑞士等有核国家宣布了“弃核"计划,意大利重启核电的方案在全民公投中遭否决。但是,法国总理菲永认为,完全放弃核电是“乌托邦”式的想法;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则明确指出,对待核能应从长计议,因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在排放温室气体方面,相对清洁的核能对于很多国家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全面检查在役与在建核电厂、暂停审批/核准新项目的同时,明确表示发展核电的方针不变,但要制定新的核安全规划、调整原定的项目安排。日本首相则在7月13日发表“去核”宣言的第三天,又声明这仅仅是“个人见解”,是希望减少对核能的“依赖”。——福岛核事故把全球推入了一场关于核理念、核政策的大考试。 福岛事件是大自然强加给人类的一次无法在任何实验构想中演绎的大试验,展示了外部超设计基准事件引发核电厂严重事故的全景式过程与情景,揭露了现代科技成就中潜在的设计危险因素的巨大破坏力,撕下了资本利益链催生的管理危险因素的层层面纱。但是,这一次大试验恰恰从正面与反面、从现象到本质验证了核安全是可认识、可驾驭、可实现的,也给事故当局的监管缺位以当头棒喝,警告管理者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在核安全领域,核能界追求的“天然安全”(Natural Safety)也许能达到“绝对零风险”的理想状态。但是,通过彻底放弃核电使“理想状态”一蹴而就,并不是一种普遍可接受的选择。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从能动安全走向固有安全,向“绝对零风险”逼近才是正道。从秦山一恰希玛到AP1000,再从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非能动系列反应堆到第四代、第五代核能系统,正是向理想状态逼近的可行的路线图。什么是“逼近”?逼近,讲的是方法与路径、理念与追求、精神与意志。“逼近零风险”,是核安全领域的科学发展观。 本书第六章曾详尽地描述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在秦山一恰希玛时期形成的对员工素养的基本要求。在向核安全终极目标进军的历史性过程中,献身奋斗的精神、求索质疑的态度、严谨科学的方法、互助合作的习惯,仍然可以是有效管理的工具。2011年1月,美国核管会在最新发布的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中定义的“积极的安全文化”,对“领导层的安全准绳与行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效的安全交流”、“质疑的态度”等9个特征所作的界定,是对核安全文化的进一步归纳,也是核安全管理中的行动纲领。它似乎在潜意识中预感到了某种事态的缘由。正是种种现实的事态,一再证明安全文化是核电事业科学发展的灵魂与支柱,是渗透在纵深防御体系中的第6屏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