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界定
1.3.1 农户
1.3.2 农业组织化
1.3.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简要评述
1.5 研究内容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合作制与其他相关组织形式的比较
2.1.1 合作制与股份制
2.1.2 合作制与合伙制
2.1.3 合作制与集体经济
2.2 传统理论方法评述
2.2.1 新古典经济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农户模型
2.3 合作行为的理论基础
2.3.1 博弈理论
2.3.2 交易费用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户合作行为的潜在动因
3.1 农业合作社的形成背景
3.1.1 西方合作社的形成及演进
3.1.2 中国传统合作经济的形成及演进.
3.1.3 简要评述
3.2 农户合作的经济环境
3.2.1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使农户成为市场行为主体
3.2.2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使农户产生了合作的愿望
3.3 农业生产的技术特性
3.3.1 关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争论:集体生产还是家庭生产
3.3.2 农业的生产技术特性要求农户成为生产的基本单位
3.4 农产品的市场交易形态
3.4.1 产业链长
3.4.2 资产专用性高
3.4.3 不确定性高
3.5 “家庭经营”抑或“市场交易”:选择的博弈分析
3.5.1 弱势谈判地位
3.5.2 生产行为同构
3.5.3 信息不对称
3.5.4 规避风险能力低
3.6 农户合作意愿的实证研究
3.6.1 计量模型
3.6.2 数据获取
3.6.3 描述性分析
3.6.4 因子分析
3.7 本章小结
3.8 附录
第4章 农户合作行为的实现博弈
4.1 农户的行为假设
4.1.1 经济理性假设
4.1.2 小农经济及理性假设
4.2 农户合作行为的制度激励
4.2.1 政策环境对农户合作的直接激励
4.2.2 法律环境对农户合作的间接激励
4.3 同质性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
4.3.1 农户合作的困境
4.3.2 合作困境的改善
4.3.3 同质性农户合作行为的实证分析
4.4 异质性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
4.4.1 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
4.4.2 合作博弈的解概念——Shapley值
4.4.3 异质性成员合作关系的分析框架
4.4.4 异质性农户的现实合作均衡
4.4.5 结论
4.5 本章小结
4.6 附录
第5章 农户合作行为的关系治理
5.1 合作社的制度安排
5.1.1 外部力量对合作社的介入
5.1.2 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的创新
5.1.3 成员承诺对于合作社的重要性
5.2 农户与合作社的关系治理
5.2.1 农户与合作社的关系
5.2.2 合作社治理与成员承诺
5.2.3 成员承诺的形成机理
5.2.4 成员承诺的表现形式
5.3 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行为假设
5.3.1 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行为假设
5.3.2 农户的行为假设
5.4 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模型
5.4.1 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过程
5.4.2 不同情景下的市场均衡
5.4.3 不同均衡下成员承诺的比较静态分析
5.5 博弈模型结果的现实分析
5.6 信任与合作需求的实证分析
5.6.1 合作中的信任理论
5.6.2 样本特征
5.6.3 信任量表与因子分析
5.6.4 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合作行为的案例分析
6.1 理论分析回顾
6.2 案例分析
6.2.1 背景介绍——台州市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6.2.2 个案分析A——临海市上盘镇西兰花合作社
6.2.3 个案分析B——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本结论与主要启示
7.1 基本结论
7.2 主要启示
参考文献
农户合作意愿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