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纪之变的精神叩问
论作家的内心生活
革命缘起与文学诗性的纠结
人物命运与作家的宿命
小说的伦理精神
情爱主题:从五四到新时期的历史嬗变
鸟儿为什么不再歌唱爱情
——透视情爱描写的世纪之变
文学中的行为艺术
陕军小说创作方阵扫描
二 社会历史的投影
世纪之变的文化探询
——从陈忠实的《(白鹿原)创作手记》重解《白鹿原》
乡土传统的两种想象和叙事
——从贾平凹的《秦腔》到《高兴》
受难与追寻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工业化时代的反思与批判
——从张炜的《荒原纪事》兼论其创作历程
城市与女性写作
——以张爱玲王安忆为例
私小说与大时代
——从陈染的私小说到博客“极地阳光”
没有天光的历史
——从《明朝那些事儿》说起
都市,草根阶层的翻身梦想
——评邓燕婷的《爸爸不是免费的》
当代女性双重情感生活的镜像
——评王春长篇小说《爱情们》
三 摇曳的文化风情
诺贝尔奖与人类情怀
台湾的文化阅读
香港文化品读
怀念大师:仰望人文的脊梁
“五四”运动的面影
现实主义理论的边界及其他
长安的承载
文学热火时期走来的《百年孤独》
柳青的意义
沙龙贵妇与物质文化
生命的境界
盛世长安的遥望
天才诗人与科举制度
诗人小宛:归途中的咏叹
四 阅读的快乐时光
用中国文化酿一壶美酒文化
——读马玉琛的《金石记》
散文创作中的“感”与“知”
——以邢小利、王春等人为例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读薛保勤《送你一个长安》有感
生命本色晕染而成的多彩家园
——论刘炜评《半通斋散文选》
阅读幸福时光
——读高亚平的《谁识无弦琴》
精粹的土疙瘩
——评黄建国小说集《蔫头耷脑的太阳》
悲欢雕刻的生命记忆
——读周养俊的《长路短歌》
阴郁日子里的亮光
——评高鸿的《沉重的房子》
漫步于幽深的心灵小径
——读柏峰《柔软的心灵》
历史大潮裹挟下的日常生活镜像
——评耿祥长篇小说《田韩堡》
时代的弄潮儿
——读谢强的《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散文创作中的大我与小我
——《厚土丛书》阅评
你能一意孤行吗
——评张欣的长篇小说《一意孤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