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企业界、商界震荡韩国,狂销 250万册销量,日本,累计销售1090万册。日本日产·法国雷诺汽车联盟CEO、索尼集团董事长、日本钢铁集团总裁力荐此书。韩国30名知识分子推荐教养必读书,50名职业经理人推荐史上最好的书,100名CEO向青少年推荐最必要读的书!万科董事长王石、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并购专家王巍作序力荐,《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21世纪商业评论》总编辑吴伯凡,蓝狮子吴晓波联袂推荐!
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古罗马被视为人类史上最早的大型跨国企业;古罗马时代是现代社会的原形,几乎拥有今天中国迫切需要的所有普世价值。古罗马帝国的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自由与法制、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每一项都与现代中国息息相关。盐野七生编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是一部激发国家和企业发挥最大活力和创造力的书,一部被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教材的书。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盐野七生编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罗马从建国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的五百年间的历史。这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漫长岁月里的故事,即使在它的鼎盛时期,它都时常处于进一步退半步的状态。罗马后来之所以能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基本上就是在这五百年间萌芽的。就好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积蓄起来的力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才开始了解其真正的价值一样。
《罗马人的故事(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学界巨大震荡,日韩企业界领袖及政府高层都曾与她有过多次高端对谈。
最后一位国王:“傲慢者塔克文”
先王塔克文·普里斯库斯遭暗杀后,他的女婿塞尔维乌斯取代他的亲生儿子继承了王位。罗马的王位不是世袭的,而且塞尔维乌斯的统治深得人心,功绩颇丰。所以就是有反对者,他们也很难得到市民的支持。44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这时,他的子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认为像他这样的治世方式不是稳重而是胆小。此外,国王塞尔维乌斯经过长年累月的忙碌,也已经难掩疲惫之态和衰老之势。
塞尔维乌斯有两个女儿,性格截然相反,一个逞强好胜,一个温和老实。先王塔克文的儿子有两个儿子,性格也全然不同,一个是性格暴烈的野心家,一个是性情稳重的人。
国王塞尔维乌斯让这四个人配对结了婚。他把争强好胜的公主嫁给了性情稳重的表兄,让温和老实的公主嫁给了野心勃勃的表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婚姻,中和一下他们的性格。
但是他失败了。争强好胜的公主图利亚非常看不起性情稳重的丈夫。她的口头禅是:有你这种懦夫做丈夫,好运永远不会向我展露笑容。她勾引和自己性格相似的妹夫。不久,性情温和的两个人不知何故先后死去,留下了寡妇图利亚和鳏夫塔克文,他们走到了一起。对于他们的结合,国王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也许性情温和的女儿突然离世给他的打击太大,使他意志消沉了吧。
但他是国王。在罗马,国王是终身的。只要他还活着,王位就是他的。罗马的王位不世袭,即使是国王的女儿也不一定能成为下一任王后。
图利亚开始在她丈夫面前煽风点火。根据李维的说法,她是这样挑唆她丈夫的:
如果你真是我心目中的男人,我就把你当丈夫看待,当一个男人来尊重。如果不是,我只有叹我命运不济。你为什么还不下决心?我并没有要求你到科林斯或者塔奎尼亚之类的他国采取行动,你在惧怕什么?如果你还下不了决心,你可以去科林斯,也可以去塔奎尼亚,你也可以重回你的过去。
本来就野心勃勃的塔克文在图利亚的挑唆下,首先收买了居住在罗马的伊特鲁里亚人。他们是他的祖父第五代国王塔克文·普里斯库斯请到罗马后在罗马定居下来的人们。接着,他成功地得到了元老院中属于新兴阶级的议员们的支持。他们是一些在罗马开发事业和工商业发展中积聚起了财富的人。 塔克文带领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元老院进行了演讲。他说让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当国王是罗马的耻辱。元老院的议员们并不同意塔克文的这一说法,但是也没有把他赶出去。
这时,国王塞尔维乌斯得到消息后赶了过来。但是,塔克文没有给国王任何反驳的机会。他一把抱起国王,走到外面,把国王扔下了元老院门口的台阶。深受屈辱的国王塞尔维乌斯回到王官,塔克文的手下已经持剑等在那里。但是他没有死。于是,图利亚赶着马车从她那一息尚存的父亲身上碾了过去。就这样,塔克文当上了罗马国王,图利亚成了王后。
罗马第七代国王塔克文禁止为先王塞尔维乌斯举行葬礼。不仅如此,他还对他认为是先王指派的元老院议员大开杀戒。他继承王位没有经过市民大会的选举,也没有元老院的同意,因此,没有全副武装的卫兵保护,他绝不走出宫门一步。从他登基到被逐出罗马,他从来没有向元老院征求过任何意见或建议,也从来不问市民大会同意与否。市民们在背后称他为“傲慢者塔克文”。
在国内实行独裁统治的专制君主“傲慢者塔克文”在军事方面却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与周边各部族的战斗中,罗马几乎是常胜军。塔克文采取和战并用的策略,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他的做法确实高明,却也足够阴险。
对国内总是心生不安的统治者通常会努力把对外关系做到最好。塔克文把目标锁定在了邻近的拉丁人以及伊特鲁里亚的各个城市。
在上百年前的第四代国王安库斯时代,罗马就和邻近的拉丁人建起了同盟关系。因为大家都使用同样的语言,敬畏同样的诸神,所以加深相互间的关系既自然又容易。
“拉丁同盟”在最初的时候仅限于共庆节日和祭祀日。渐渐地,这种关系发展到共同作战。还有,最初双方的同盟关系完全平等,随着罗马实力的不断增强,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共同作战的时候,即使兵力相当,指挥官必定由罗马人担任。不过,战利品的分配始终都是平等的。到了塔克文时代,他改变了这一关系。他邀请实力远比拉丁人强的伊特鲁里亚人加入拉丁同盟。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不是加人,而是被罗马人拉进去的。
事实上,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的这个时期,在罗马的伊特鲁里亚人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从第五代国王到第六、第七代国王,罗马已经连续出了三位伊特鲁里亚系的国王。后世的研究者中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时期的罗马处于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之下。
尽管在罗马的伊特鲁里亚势力日益强大,但在罗马之外的伊特鲁里亚的势力从这个时期开始走向了衰退。不幸的是,“傲慢者塔克文”恰恰没有看清楚这一事实。他向伊特鲁里亚人示好,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走向衰败。
急速发展起来的民族,其衰退的速度也很惊人。势力范围一度扩张到那不勒斯附近的伊特鲁里亚人不到100年的时间便开始进入了衰退期。
在一个人强大的时候丑闻不会招惹你,而一旦显出疲态,丑闻将毫不留情地击垮你。即使丑闻和你无关,但是作为有效武器,它的作用不可小视。
国王有一个儿子叫塞克斯图斯。事情的起因是塞克斯图斯看上了亲戚科拉提努斯的妻子琉克蕾西娅。欲火中烧的年轻人乘琉克蕾西娅的丈夫不在家的一个夜里,来到了爱慕已久的女人家。因为没有随从相伴,又是亲戚关系,所以科拉提努斯的家人包括琉克蕾西娅都热情地招待了他。吃过晚饭后,还安排他到客房休息。
夜深人静,一家人都沉浸在睡梦里的时候,怀揣短剑的塞克斯图斯悄悄溜进了琉克蕾西娅的卧室。他用短剑相威胁,占有了女人的身体。但是,这个年轻人犯了一个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可以犯的错。他匆匆离开了那个房间,留下女人独自在床上哭泣。
当天夜里,琉克蕾西娅就给在罗马的父亲和正在阿尔迪亚出征的丈夫分别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有急事,速带可信之人前来。父亲卢克莱修带着瓦莱里乌斯赶来了。丈夫科拉提努斯也和尤尼乌斯·布鲁特斯一起赶了回来。
坐在床上沉浸在悲愤之中的琉克蕾西娅向匆匆赶来的四个人说完事情的经过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短刀刺向了自己的胸膛。她呼吸艰难地要在场所有男人发誓为她报仇,然后闭上了双眼。
琉克蕾西娅的遗体被送到了罗马,放置在古罗马广场的演讲台上。面对这一惨状,人们纷纷指责国王和他一家的蛮横和傲慢。布鲁特斯向市民们作了演讲。他说,我们绝不能让贞洁的、行为端正的女人们再次成为这种兽性的牺牲品。他让在场的人们想起了国王塔克文是如何杀害先王夺取王位的。他向市民提议把国王和他的家人统统逐出罗马。
一直以来藏在罗马人心中的对塔克文的不满爆发了。对布鲁特斯的提议,民众大声表示赞同,并积极响应布鲁特斯召集市民参军的号召。
正在阿尔迪亚出征的塔克文得知了这一变故。国王立刻带着部队赶往罗马。然而,出现在他眼前的是罗马紧紧关闭的城门。他被告知他被放逐了。塔克文于是只好带着追随自己的士兵,前去投奔伊特鲁里亚的一座城市卡厄瑞。王后图利亚早已逃离罗马。他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跟随在亡命的父亲左右。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惹下祸端的塞克斯图斯逃到了另一个城市,被以前受过他欺凌的人杀死了。
“傲慢者塔克文”的统治持续了25年。随着第七代国王塔克文的统治的结束,罗马的王政时代也告结束。时间是公元前509年。从罗穆路斯于公元前753年建国到这一年,罗马已经走过了244年。随后的罗马进入了共和政体,迎来了执政官统治的时代。和从前一样,执政官也由市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终身改为短短的一年,还有,原来由一位国王统治改为由两位执政官共同治理。
如果你仅仅因为国王的集权统治而否定王政时代的罗马,我认为你没有正确理解历史。一个国家共同体,在最初阶段,应该说更适用于中央集权制。因为当一个社会组织尚处于幼小期时,如果不加以呵护,难免会中途夭折。所以,在这种时候,由一个人作决策,由一个人坐镇指挥显然有效得多。
罗马七位国王的历史是“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一原则下完成的历史。正是由于国王们的努力,罗马才得以把它粗壮的根深深地植入大地之下。这些国王的寿命都很长,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因为每个国王都有足够的时间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施,并看到它最终转化为现实。此时,即便国王换了,新的国王依然可以在先王的业绩上,创造新的业绩,避免因中断而浪费了新兴罗马的活力。
罗马的王政也许在公元前6世纪末已经完成它的使命了吧。琉克蕾西娅事件不过是在已经完成使命的王政体制的脖子上刺了一刀而已。
P58-62
为什么是罗马?
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的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的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2011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