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赴华,带来了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学术体系,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工作便是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翻译成汉文并且进行了富有创意的诠释。与此同时,他们学习、吸收儒家经典,并且尝试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理论依据,发起了对儒家经典的新诠释,增加了新的内涵。他们不仅使儒家经典在西文中获得生命力,而且在中国儒家诠释学中留下了一些影响。在耶稣会士及其中国同仁的努力之下,儒家经典可以从外来文化中获得一些新的发挥,这对中国和西方都有影响。反过来,耶稣会士用儒家术语写成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著作,使亚里士多德思想本身获得新的发挥,呈现出新的可能性。如此,在这种经典的交织过程中,东、西文化在相互阐释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诠释和内涵。 作者简介 梅谦立(ThierTy Meynard),法国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中西思想交流、西方古典哲学、当代新儒家。2003年以论文《梁漱溟的宗教观》获得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孔子》(英文版,2010年)、《耶稣会对孔子的阅读》(英文版,2015年)、《圣朝佐闢校注》(2018年)、《童幼教育今注》(2017年)、《天主实义今注》(2014年)。译有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2005年)。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天主实录》及《天主实义》 第二章 耶稣会传教士对中国佛教的早期研究 第三章 理论哲学和修辞哲学的两种不同对话模式 第四章 灵魂论的传人 第五章 孔子土地上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第六章 晚明中国的文艺复兴教育 第七章 作为政治伦理学榜样的贤王 第八章 伦理学的其他两个榜样:朋友及丈夫 第九章 儒家经典的解读 第十章 耶稣会的《论语》 第十一章 耶稣会的“孔子传 第十二章 耶稣会的《中庸》 第十三章 耶稣会的历史考证 第十四章 神秘的中国 第十五章 在中西之间“宗教”概念的形成 第十六章 关于利玛窦思想遗产最近的争论 参考文献 中、外人名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