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谈人生》由袁妲编著,在年轻作者的笔下,袁隆平院士那么时尚、幽默,亲切感性,可感可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展示出来的袁隆平院士,是年轻人敬仰的著名科学家,更是年轻人生活中和事业上的导师和朋友。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相信,袁先生的人生智慧更是年轻一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袁隆平谈人生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袁妲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袁隆平谈人生》由袁妲编著,在年轻作者的笔下,袁隆平院士那么时尚、幽默,亲切感性,可感可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展示出来的袁隆平院士,是年轻人敬仰的著名科学家,更是年轻人生活中和事业上的导师和朋友。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相信,袁先生的人生智慧更是年轻一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内容推荐 《袁隆平谈人生》由袁妲编著,《袁隆平谈人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阐述了袁隆平对待学业、事业、爱情、理想、荣誉、创业等人生问题的观点。 学习袁隆平的人生智慧。轻松走向幸福和成功! 目录 序/001 一 谈童年生活/001 ——母亲的性情影响了我一辈子 二 谈学业方向/009 ——听从内心,学我所爱 三 谈教书生涯/021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四 谈爱情婚姻/031 ——我追求的是内在与外表相统一的知音 五 谈学术权威/045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六 谈科研方向/055 ——不仅大方向要对,还需要有一点幻想 七 谈人生困境/065 ——不经过磨难便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 八 谈创业之苦/077 ——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在吸引着你 你就不会觉得苦 九 谈事业瓶颈/088 ——当科研遇到瓶颈时,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十 谈成功秘诀/097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十一 谈荣誉等身/109 ——荣誉使我常怀感恩之心 十二 谈温暖亲情/121 ——家庭生活美满,人生才会美满 十三 谈科研创新/133 ——就像跳高,永远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 十四 谈晚年生活/144 ——我是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我也是80后 十五 谈市场经济/157 ——要学会遵守潜规则 十六 谈风波留言/167 ——乌云遮不住太阳,事实会澄清一切 后记/177 试读章节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北平寂静的下午,午后的阳光从木窗棂的格子里钻进来。雕花五门柜顶上,一个光亮的白瓷罐子在阳光里发出几近神秘的光。 男孩踮起脚尖,用手试图去够白瓷罐。那里面装着炒过的荞麦壳。他亲眼看着妈妈将那只该死的罐子藏在那儿。焦脆诱人的荞麦香若隐若现地飘出来,他几乎要垂涎三尺了。男孩奋力一跳,终于成功碰到了罐子,令人遗憾的是,一个趔趄,哐当一声,罐子倒下来,荞麦壳像一阵猝不及防的雨,洒了男孩一身。 父亲闻讯赶来,正要大发雷霆,却只见一个满身白粉的小人嬉笑着夺门而逃。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这个淘气的男孩大名袁隆平,小名二毛,是家里最调皮捣蛋的一个。 他的偶像是孙悟空。拔几根毫毛使劲一吹,一群小猴生龙活虎。那金箍棒更神妙,一晃儿跟一电线杆似的,一晃儿比针还纤细,嗖的一声飞进耳里,转眼间就没了影。还有腰间那无比拉风的金色豹纹围裙…… 他时常幻想自己是悟空附体,七十二般武艺手到擒来。可惜的是,他从来没成功变出哪怕一个小猴子。他渴望除暴安良行侠仗义,但是他降服过队伍最浩大的敌人,是墙角下一大窝该死的蚂蚁——唯一令人欣慰的是,经过“百摔不挠”的漫长练习之后,他的翻筋斗技术炉火纯青。 这天,母亲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颇有些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举着脏兮兮的小手。义无反顾地翻第一万个筋斗。说实话,她并不认为投身于翻筋斗事业是一件多么光荣的好事。 果不其然,意外发生了。 很快就是春节。一家人准备坐船回江西老家过年。二毛高兴得忘乎所以。他喜欢坐船,更喜欢出远门。他叼着一颗钉子,兴高采烈地第一个冲上了船……我不得不跟你们解释一下,钉子是他表达情绪的独特道具。 这事说来话长。父亲曾经请过一个木匠到家里做工(也许他至今还后悔自己请木匠的鲁莽决定)。那年代的木匠,拉起锯子和刨子来,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墨盒里拉出修长的黑线,“嘭”,一声轻微的脆响,清香的樟木上就映出清晰笔直的黑线。四岁的小二毛站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那些木头、铁锯、墨线让他彻底着了迷。 他试图像一个真正的木匠一样,干点令人着迷的活。结果,细胳膊细腿连锯子都抡不起来的他,当然什么真正的手艺都没学到。但是木匠们离开的那个晚上,他毫不沮丧,因为他坚持认为自己还是学到一样拿得出手的木匠活——叼钉子——木匠在为钉子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之前,总是将它叼在嘴里。 心情特别好时,他就掏出一口随身携带的宝贝钉子,牢牢地叼在唇齿之间。手背在屁股上,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歌声——就像一个很是干了些年头的真正的老木匠一样! 有一天,他叼着心爱的钉子上船了。浪花被船尖排开,难得的冬日暖阳,晒得他愈发兴奋。这等快活,怎一颗钉子了得!他决定趁着父亲不注意,翻上两个痛痛快快的筋斗。 说干就干。他双手往地上一撑,脚在空中划出一道圆满的弧线,好一个一气呵成的好筋斗!他正感慨无人叫好时,却猛然觉得不对劲。钉子呢? “吞下去了。”聪慧过人的二毛飞快得出了结论。“可惜味道很不怎么样。”他开始有点隐隐的不安。 “难吃的钉子。”他的喃喃自语让母亲大惊失色。船上顿时乱作一团。 P2-3 序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人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热闹的都市,年轻人更多地关注时尚的生活。有一位年轻人却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与广阔的农村、与古老的农业密切联系的袁隆平院士。《袁隆平谈人生》这本书,正是这位80后年轻人怀着好奇之心,带着崇敬之情,走近袁隆平院士,解读袁隆平院士,而得到的一个美好成果。 袁隆平院士从发现一株野生的“天然杂交稻”开始,寻找到“雄性不育株”,在社会动荡的年代潜心科研,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寻找战胜饥饿的办法。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性的科研难题,袁先生扎根田野不断实践,不断调整思路,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三系”杂交稻成功后,他以不断创新的激情、勇气和灵感,勇于否定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把探索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从而走在世界的前列。他数十年如一日,把绿色的梦想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创造了令世人惊喜的奇迹,为世界带来了福音。 我有幸走近袁隆平先生,参与《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和《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两部书的写作。袁先生百折不挠地坚持科研的精神令我感奋,杂交水稻技术不断创新的神奇领域让我着迷。 我从事教育期刊编辑工作,采访和研究袁先生的人生经历与科研生涯,从中获得了关于教育的全新理解和全新思考。袁先生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发现”这个词。如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积极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我感悟到“发现”对于人的心灵成长与生命创造的重要价值。从这一角度尝试观察生命成长与教育教学,提出了“发现阅读”与“发现作文”的研究课题,提倡中小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用发现的眼光写作文”、“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我与袁先生谈及我的教育感悟,他欣然题写“倡导发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题词给予鼓励。 我由此深深地体会到,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解读袁先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解读袁先生,都会得到奇妙的感悟和美好的启迪。用年轻一代的观念和眼光,来观察和解读袁隆平先生,是新鲜而美妙的一个角度。《袁隆平谈人生》的年轻作者抓住袁先生的自述言语,展示袁先生走得坚实而开阔的人生之路。领悟袁先生的人生经历与科研生涯带来的智慧启迪。 在年轻作者的眼光里,袁先生如此朴素、执著、智慧。他成长在大都市,却自动跳进“农门”,数十栽风雨无阻,一辈子无怨无悔,像农民一样扎根田间地头。他在科研道路上经历的艰难和困苦,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袁先生克服了各种阻碍与难题,全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杂交水稻的伟大成就,是在失败和挫折中崛起的辉煌。面对失败和挫折,袁先生从不低头,坚忍不拔,愈挫愈奋。事业成功之后,他坚守本职岗位和本色人生,生活简朴,锐意进取,引领世界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方向。他热爱生活,乐观爽朗,思维敏捷。充满活力。 在年轻作者的笔下,袁隆平院士那么时尚、幽默,亲切感性,可感可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展示出来的袁隆平院士,是年轻人敬仰的著名科学家,更是年轻人生活中和事业上的导师和朋友。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我们相信,袁先生的人生智慧更是年轻一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后记 第一次见到袁先生,是在他的书房。他伸过来的大手温暖而有力,瞬间稀释了我心中因敬仰而生的忐忑。他朗声大笑时的神情,让你忍不住怀疑眼前的他已近耄耋之年。 谢长江老师带我们参观杂交水稻陈列室时,谈起袁先生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在他朴素的讲述里,我第一次惊讶地发现,原来杂交水稻璀璨的光芒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多年过去,那一日的震惊我至今未忘。 而我何其有幸,得此机会去回溯袁先生坎坷而传奇的一生。感谢邓湘子老师和张中良先生。是你们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 越走近袁先生,内心的景仰愈甚。我这支拙笔,怎能完整勾画出这一史书般波澜壮阔的征程。我只能像潜入深海水域的鱼一样,试图打捞那些被世人忽略的温暖细节,还原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努力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袁隆平。 他日日埋首试验田、肤色黝黑发亮,谁人看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在大城市长大,从小宠爱等身? 他教书时个性另类、将山野当课堂用衣袖擦黑板,却也写得一首羞怯的小情诗,在而立之年遭遇一场轰轰烈烈的师生恋。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亦是一位迷人的男人。他接受上个世纪的传统教育长大,却终生不曾有迂腐的夫子气。他游泳鲜有对手,小提琴拉得风生水起,还会跳踢踏舞。他也曾抚掌大笑,称“怕老婆是美德”,惹得一众女记者艳羡不已。 他看上去那么强大、坚不可摧,却也曾为前路彷徨犹疑。为试验地被毁而恸哭失色。 他功成名就、身价千亿,却只肯穿廉价衬衣,出行只坐经济舱。 他生性自由散漫,又不肯在权势下低头,这样桀骜清高的知识分子,“文革”时虽屡遭迫害,却受到更多人明暗中的保护…… 黑暗中,总有微光,一次次力挽狂澜拯救杂交水稻于危难之际。所有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纵使年代久远,依旧余温尚存。 这是一本倾注了感情的小书。在写作过程中。我试图将自己融人情节的起伏中,与故事里的人同悲同喜。我亦渴望,这些瞬间收藏的温度能点燃一簇小小的火花,让你愿意就着这盏微烛的光,去窥探向来被冷落的朴素农学背后的艰辛和美。愿它能在某个瞬间触动你的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传奇。一位普普通通的偏远农校老师.为通往不再饥饿的世界推开一扇门。他的杂交水稻拯救了数以亿计的人口。他是天下粮仓。 中国有许多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从懵懂少年直到两鬓斑白,他们为民生国计倾尽毕生心血。在这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在这本书接近尾声时,看到新闻中的最新消息:2011年9月,杂交水稻亩产已超过900公斤。世界水稻史再次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在不少人认为水稻产量已临近极限时,袁先生却豪迈许下承诺:我在追求一个900公斤的姑娘。他成功了。 有袁隆平,中国幸哉,世界幸哉。 2011年秋于长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