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间的面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黎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犹如一部厚重的记录片,它提供给了读者无尽思索的空间,比如故乡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社会变革中的走向问题,东西方文化如何兼容的问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怎样对接的问题,丰富的物质给人带来的精神冲击问题,人在社会中如何抵御欲望的问题,转型时期该把道德摆放在何种问题等等。本书中所表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性令人触目惊心。

内容推荐

《时间的面孔》是一部融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为一体的厚重的长篇小说。小说直面当下的现实生活,对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的众多领域进行了详细的扫描与审视,揭开了“时间”虚伪的面纱,把掩藏于面纱背后的真相展示给了读者。小说以热血归国华侨田立本投资故乡为主线,以其他情节为辅线,几条线索纵横交错,故事跌宕起伏,人物个性呼之欲出,世间百态活灵活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而又触目惊心的生动画卷。读之,让人振聋发聩。

《时间的面孔》没有停留于对社会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从更为深邃的哲学层面,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拷问,比如人性的复杂性、人与故乡的关系、人在时间里的处境、时间的表象与本质的背离等等。行文中很多不经意的议论,具有真知灼见,闪耀着思想的光泽。因此可以说,作为小说,《时间的面孔》是丰富的、饱满的、扎实的,既让人赏心悦目,又能启迪人的智慧。

《时间的面孔》让我们感知了真实与真诚的力量。真实与真诚,是文学永恒的价值。

试读章节

早上吃了一个馍,下午喝了一缸子水,这就是三妈一天的生活了。

三妈描述自己凄惨生活的时候,正坐在一家豪华餐厅里吃炖鱼。她吃两口,就要诉说一番,然后眼睛就挣扎着往外挤眼泪。三妈的眼睛本身就湿漉漉的,像个烂泥塘,盛着一汪摇摇欲坠的浊水;偶尔会有泪珠宛若熟透的葡萄,掉下一颗或两颗来。

三妈和儿媳妇淘气无休无止地闹着别扭,近些天已由冷战转变成了热战,闹得很凶很凶。淘气的脸被三妈抠出了三个红指印,三妈的嘴角因为淘气的撕扯而肿胀成一个血包。淘气躺在床上哭嚎,三妈也睡在另一个炕上哭嚎;淘气发誓不活了,三妈也发誓不活了。哭了很久以后,淘气就拿把铁锁锁了灶房的门;三妈从窗缝里瞧见淘气在锁灶房的门,她就下了炕,翻箱倒柜,也寻出一把锈迹斑斑的老式铜锁,扣在了淘气的铁锁上面。淘气坐在台阶上,朝地上呸了一口;三妈想往地上呸两口或三口,但怕淘气认为她是在模仿自己,就忍着没呸,而是选择了咒骂那只在院子里觅食的母鸡,说那只母鸡是卖货,说母鸡不孵鸡子算什么母鸡呀等等;那只挨骂的母鸡的脸都被三妈骂红了,可淘气的脸却不红;淘气的脸不红倒罢了,却还越来越白,白中带青,青中泛黄,像一张食品包装纸。

三妈被一辆运煤车捎到省城,寻找到了儿子大林。她向大林告了淘气一状,并鼓动大林回家去把淘气狠狠地揍一顿;最好把淘气那张骚嘴打烂,把她的牙齿打得满地滚。大林在一家餐馆做领班,就在他所打工的餐馆,他宴请三妈吃老碗鱼。

大林给我打电话,叫我过去吃鱼。我到饭店的时候,服务员手持镊子,费尽周折,刚刚从三妈喉咙里拔出一根鱼刺。三妈把鱼刺从服务员手里要了过来,端详了半天,然后就斥责大林怎么那样没有脑子,和淘气一个德行;再没啥给她吃了,偏偏给她吃鱼?鱼肉里有鱼刺,那些恶毒的鱼刺,像藏在暗处的千万枚钢针一样,差那么一点点,就要了她的命。

大林嘿嘿地笑。大林三十多岁的人了,但笑起来,两腮的酒窝清晰可见,像个婴儿似的天真无邪。

大林夹了一块鱼肉,自己把鱼刺剔除干净,边把它往三妈面前的碟盘里放边说:淘气不给你吃你生气,我给你吃好的你也生气?肚子里哪来那么多的气呀?甭生气,甭生气,生气折寿呢;等我哪天回去,我替你收拾淘气还不行吗?

三妈眼斜着,嘴抽着,说我叫你现在就回去收拾她!打下的媳妇揉下的面,好骡子好马都是调教出来的;淘气不听话,还不是你没有好好打她?

我插嘴道:都啥年代了,三妈怎么还是那种老脑筋呀?

三妈瞪我一眼,显然对我的话很不满意。她扭扭嘴,然后很警觉地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布包从凳子上拿起,搂在自己的怀里,其神态仿佛突然发现有个江洋大盗坐在她的身旁,她害怕布包被抢走似的。布包陈旧得宛若文物,上面绣着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的画像,画像早已经褪色,整个布包脏兮兮的。

大林劝三妈把布包放在凳子上,不然影响吃饭。

大林说没人偷的,白送人家人家也不要;城里的小偷不像乡下的小偷,一条破毛巾也看得上,一个门帘也要偷。城里的小偷也是挑三拣四的。

我听着大林的话就有点儿别扭。什么城里的小偷乡下的小偷?在座的除了他,就是我了,小偷是谁呀?难道我在窥探三妈的布包,我就是他暗指的小偷?

就在我胡思乱想之际,包间的门忽然被人推开,飘进来一个少妇。少妇珠光宝气,长裙上镶嵌的一道道金丝线,在灯光的晃照下,闪闪烁烁的,让人眼花头晕;少妇金色披肩头发,葫芦状的脸蛋上,坑坑洼洼的;尽管她已做过美容手术,但那厚厚的脂粉,依然难以掩饰密布的斑痕;尤其她的下巴,肿胀得就像刚刚出笼的烤得黑黄的面包;她眼睛细细地眯成两道缝儿,经过描摹之后,黑漆漆的。真正让人感到刺眼的,是她坑坑疤疤的脖子上垂吊的项链;项链金黄金黄的,镶着两颗宝石,一颗红色,一颗蓝色,都在散发着幽幽的光亮。

一见到少妇,大林慌忙站起来,点头哈腰,他脸上的笑容挤成了一团,舌头僵硬得说不出话来。但他还是结结巴巴地把我介绍给了少妇,说我是他的堂兄,大名田大庆,小名黑豆。

少妇咧着薄厚不一的嘴唇——她上嘴唇厚下嘴唇薄——笑了起来,先说我的名字有意思,很好玩,然后极其热情地说她早就知道我,知道我是麻子村出产的大秀才,知道我是麻子村的骄傲。大林可是没少在她面前说起我,她对我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今天她终于见到我,真是荣幸啊荣幸!

少妇一番妖声妖气的客套让我很不自在;我就像坐在火红的锅炉旁似的,额头上竟然渗出了密密的汗珠,我回应少妇说即使在我们村子里,我什么也都算不上;我一个比我生日仅大一天的堂兄。,留学美国并在美国定居了,他才算得上功成名就。

少妇舞动着筷子,先是夹了一块鱼肉,放在三妈的碟子里;然后又夹了块鱼肉,放在我的碟子里;在叮咛我们吃好之后,她干笑了两声,说她知道我那个在美国的堂兄,大林也没少叨叨他,大林嘛,怎么也脱不掉农民的习气,身在城里,心却在村里,眼界还是那么窄,开口闭口,就是村里的陈谷子烂芝麻。接着,大概是想安慰我吧,她倒把我堂兄在美国的事情看得无足轻重,说美国怎么啦?定居美国就了不起吗?美国也有讨饭的!蛤蟆在哪里都是蛤蟆,凤凰在哪里都是凤凰。

说着,少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我。我瞥了一眼,上面是一个被大林渲染得无比熟悉的名字:李甜甜。

我笑着说你就是李老板啊?久仰了,久仰了,大林也没少在我跟前说你呀!

李甜甜妩媚地一笑,然后笑容就像流星一般从脸上迅速陨落,说大林那偏偏心歪歪嘴,能说我什么好话呀?他肯定没少在你面前诽谤我吧?

我说大林确实是诽谤你了!他诽谤你能干,诽谤你勤劳,诽谤你店里生意很红火;大林在你的手下吃饭,他敢诽谤你吗?崇拜都来不及!

李甜甜紧绷绷的面容又松弛了开来,说就是嘛,就是嘛,她谅大林也不会说她的坏话;她有这样的缺点那样的不对,但还算得上大林的恩人嘛,大林来到越北,举目无亲,她收留了他,呵护着他,提携着他,像对待一件宝物似的,把他举在头顶,端在手心,她对他够得上仁至义尽了,他若说她的坏话,她可以不吭气,但老天会替她报应大林的。

大林没说什么,他在努力地笑着,像老师面前的幼儿,竭力呈现出一副乖顺谦虚的模样。李甜甜拍拍大林的肩膀,冲着大林努努嘴,然后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口吻,让大林照顾好三妈和我;菜不够就加,我若喝酒就在吧台上拿;如果我们没有被招呼好,她就找大林算账。

李甜甜退出包间后,大林高昂的情绪忽然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他用筷子分别给我和三妈夹了菜,然后自己并不吃,点着烟在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忽然发现,经过了几年的城市生活,大林英俊的底色显露了出来:皮肤白皙而细腻,五官端正而精致;眉毛很黑,眼睛黑白分明,鼻子有棱有角,尤其他的嘴,微微上翘,给人以冷傲的感觉。大林走在街上,如果有一套名牌衣服裹身,大概没有人会认为他来自农村,恐怕更多的人会误以为他是官宦子弟呢!

大林其实并不经常给我说起李甜甜,相反,他对有关李甜甜的话题在进行着刻意的回避;但我从他偶尔的只言片语中,还是知道了李甜甜的一些情况:李甜甜和两个男人离了婚,每次离婚都为分割财产闹得热火朝天,两个男人的性格是两个相反的极端:一个火暴,一个沉闷;一个就像爆竹,见一粒火星就爆炸;一个像石头,踢一脚连反应也没有。但相同的是,两个男人与李甜甜分手时,仿佛有约定似的,都选择了朝她的身上泼硫酸;最后的结果是,他们都前赴后继地步人了监狱,而李甜甜还算比较幸运,尽管躲避不及,飞溅的硫酸烫伤了她部分皮肤,但毕竟保住了性命。

当然,大林也给我说起过李甜甜脖子上的项链,说那是托人从南非购买的,金是真金,钻石是名贵钻石,价格达六万,李甜甜疑神疑鬼,总怀疑别人想偷她的项链,因此晚上睡觉也不会把项链卸下来。但项链差点要了她的命:它好几次勒住了李甜甜的喉咙,使李甜甜窒息。

我问大林和李甜甜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大林的身子惊悸地一颤,仿佛从梦中被惊醒过来似的,他责怪我又在胡思乱想了。一个老板和一个打工者能有什么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嘛。

我说恐怕没那么简单吧?一个老板对她的伙计能有这么好吗?

大林给我示意,阻止我继续说下去。他显然不想让三妈知道得太多。

可是,三妈却偏偏听到了我俩的对话,她插嘴道:你看人家那个老板,说话多中听,哪像淘气,脸成天吊着,跟个吊死鬼一样。P1-5

后记

在相当程度上,人不是越活越明白,而是越活越糊涂。

四十岁之前,和四十岁之后,我的心境完全不同。伴随着年龄的突飞猛进,我越来越感到了生命的虚空与飘渺。曾经的雄心壮志,化为了深秋的枯叶,凋敝飘零。曾经喷涌的一腔热血,被蹉跎的岁月揉搓成了皂沫,最终破灭于无形。惊涛不再拍岸,风云不再卷涌,我宛若一块陈旧的石头,躲在公众的视野之外,火无法将其点燃,雨无法将其渗透。麻木,是我的外在表象,更是我的内在形态。看破了,也就看淡了。世界上油漆盛行,色彩越来越斑斓,但每个人或迟或早,都会“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有什么东西割舍不下?又有什么东西值得孜孜以求?我一步步地后退着,像蛋黄蜷缩于蛋壳之中。沉默之余,我一次次陷入对“意义”的质问而不可自拔:伪装的神圣真的就很神圣?编织的绚丽一定那么芬芳?人不过是历史的天宇里微不足道的尘埃,究竟能飘浮多久?时间是一张大席,它会卷走一切。没有谁可以在时间里永恒地留守,也没有什么荣誉可以在时间里永远地闪光。

近十年,我的心田都处于荒芜状态,难以耕作。世象迷乱,噪音猖獗,而我的日子越发地混沌。在恍惚与懵懂之中,众多的朋友见义勇为,担当起了拯救者的角色。他们为我的消沉而捶胸,为我的迷惘而顿足。为了不辜负朋友们善意的规劝,我强迫自己与那些日益隔膜的文字靠近,并开始了新长篇的写作。坐在电脑前,经过八个月的敲击,这部名为《时间的面孔》的小说,终于得以完成。

也许,朋友是我生命的最后一笔财富,友谊是我精神的最后一片绿地。在生活里,我得到了诸多朋友过于慷慨的帮助,但却无力回报,这让我愧疚不已。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时间的面孔》写出后,我发给了远在南京的朋友贾梦玮。担任《钟山》杂志副主编的梦玮建议我把三十万字的作品,删减至十五万字,以适应《钟山》杂志的发稿容量。小说被《钟山》刊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何同彬先生专门写出了评论文章,刊登在《小说评论》。陕西几乎所有的平面媒体,都对它予以了关注。《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教师报》、《阳光报》、《西安商报》等,都相继刊发了消息。《华商报》更是对我厚意无限,它挥霍了大半个版面,对我进行了专题采访——在这里,我要向所有关照这部小说的朋友,诚挚地说一句“谢谢”。

完整版的《时间的面孔》,被浙江的年轻朋友陈平所赏识。如果说八。后作家是一道渐渐聚拢的群山,那么陈平则为这道群山的耸立垫过土,铺过石。我和陈平至今未有一面之幸,但文字的交往已有一些时日。陈平采访了数十位八。后作家,汇编成一部名为《八○后作家访谈录》,在这部书即将面世之际,身后北京的编辑朋友王怡然邀我为此书写一篇序言。从此,我与陈平建立了联系,我们的友谊也由此开端。

经过陈平的传递,幸运的是,《时间的面孔》遇到了一个知音般的编辑姚摩,并最终得以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姚摩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青年小说家,八○后出生的他,才气横溢,视野开阔,有着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成熟。姚摩先后出版了数部长篇小说,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这无疑奠定了他作为八。后作家群的旗手(之一)地位。姚摩对《时间的面孔》由衷地喜欢和赞赏,他为小说的出笼而竭尽全力。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两位我从内心敬重的作家:贾平凹和陈忠实。贾平凹和陈忠实都是茅盾文学奖得主,他们仿佛两座峰巅,翘首于中国文坛。贾平凹以兄长般的仁厚,为《时间的面孔》题写了书名;而陈忠实则呈现着一个前辈作家的长者风范,他不辞辛苦,为我,也为《时间的面孔》写了一段褒奖的话语。他们的激励,让我获得了信心,更感受着温暖。他们的博大与深厚,不仅使我明察了自己的狭窄与肤浅,更让我领悟了做人与作文之间的因果关系。

文学是什么?也许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答案。在我看来,文学的生态系统与地球的生态系统无异,需要禾苗,也需要杂草;需要珠宝,也需要沙砾;需要牛羊,也需要虎豹。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会导致系统的失衡。对我而言,难以邯郸学步,就只能忠实于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我笔下的文字,也许就是杂草,也许就是沙砾,虽不能为这个繁锦的世界涂脂抹粉,但却能以自己的干枯,来反衬其他花卉的妖娆。文学不是阳台上的闲花,不是庙堂之上的香雾,它理应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文学是道义的载体,是良知的容器,是一股改良人心的力量。鲁迅的伟大,最为根本的不是他罗列与痛陈了社会弊端,而是揭示了一个民族积累数千年从而凝固板结的性格基因。以我身躯之渺小,自然不敢也不配攀附鲁迅这样的庞然大物。惟一能与鲁迅扯上关系的,就是我有着与他同等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绪。在掌声雷动的今天,我选择了沉默;在颂歌泛滥的时日,我选择了批评。也许,颂歌听起来美妙,但并非就对社会有益,这犹如香甜的糖果,不见得比苦药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仔细阅读,我相信读者会破解我的心迹:对于那些被批评的对象,我没有怨恨,只有悲悯。

期待着读者的鼓励,同样也期待着读者对批评者的批评。不论鼓励,不论批评,我都将其视为对我的鞭策,并都会报之以感激的微笑。

2010.7.29于西安

书评(媒体评论)

《时间的面孔》更像是“现实的面孔”,安黎用疾风暴雨般的“现实”毁灭了我们对“过去”的留恋、对“未来”的期许,一个改革者的浪漫主义乌托邦的命运,就是一个生命被悬挂的命运。小说带有强烈的寓言性,人的原始欲望的现代显现、中国乡土伦理境遇的崩溃、国民精神蒙昧的文化想象形成的种种神秘的、冲突的张力,经由几十个人物的互相背叛和互相伤害的狂欢图景,把人性对“现实”的绝望和对罪恶永恒轮回的可怕境遇的想象推向了极致。

——何同彬(评论家)

安黎以独有的视觉观察生活,以独有的敏锐体味万物,以独有的犀利解剖社会,以独有的角度思考人类与人性等等诸多终极的命题。他的许多见解标新立异,他的许多思考惊世骇俗。他的文字有棱有角,有骨有刺,但却心肠柔软,初衷良善。小说以热血归国华侨田立本投资故乡为主线,以其他情节为辅线,几条线索纵横交错,故事跌宕起伏,人物个性呼之欲出,世间百态活灵活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而又触目惊心的生动画卷。读之,让人震耳发馈。小说直面当下的现实生活,对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的众多领域进行了详细地扫描与审视,揭开了“时间”虚伪的面纱,把掩藏于面纱背后的真相展示给了读者。《时间的面孔》是丰富的,饱满的,扎实的,既让人赏心悦目,又能启迪人的智慧。让我们感知了真实与真诚的力量。

——陈忠实(文学家)

小说以一种具有穿透力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迷宫般眩目而震撼的故事。它就像一把飞扬的利剑,穿透了天空的云层,穿透了大地的尘埃,穿透了时间的皮肤,穿透了人思维的棉套。思想的万丈光芒,在字里行间跳跃闪耀,让读者浸润于心灵的愉悦,陶醉于收获的狂欢。用小说来写思想,这在中国当代小说里实属罕见,甚至称得上绝无仅有。

——姚摩(小说家、本书策划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