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柳公权传世书法赏析/跟大家学书法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郭豫斌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号松雪道人,唐代京兆华原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耀县稠桑乡柳家原,80多年的人生多在唐朝由盛转衰的中后期度过。他是一位伟大的楷书革新家,在中国书法史上灿若星辰的书法大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柳公权传世书法赏析》(作者郭豫斌)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收录了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及对作品评析。

内容推荐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号松雪道人,唐代京兆华原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耀县稠桑乡柳家原,80多年的人生多在唐朝由盛转衰的中后期度过……

《柳公权传世书法赏析》是“跟大家学书法丛书”系列之一。

《柳公权传世书法赏析》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收录了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及对作品评析。

《柳公权传世书法赏析》的作者是郭豫斌。

目录

《柳公权传世书法赏析》

继往开来的书法大师

风平浪静的耄耋人生

值得骄傲的先祖柳下惠

官运亨通的仕途

心正笔亦正的高尚人格

才思敏捷的诗才

柳公权与柳宗元

保存完好的柳公权墓

风骨凛然的“柳体"

少年时代的勤奋学书

“柳体”的形成之路

“柳体”的艺术成就

“柳体”的深远影响

“柳体”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

柳公权书法作品鉴赏

《李晟碑》

《金刚经刻石》

《回元观钟楼铭并序》

《苻磷碑》

《冯宿碑》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刘沔碑》

《魏公先庙碑》

《高元裕碑》

《蒙诏帖》

《送梨帖跋》

《复东林寺碑》

《兰亭诗》

《赤箭帖》等

《柳公权名帖精选》

兰亭诗

试读章节

今天的习书者多愿从“柳体”楷书入手而逐渐进入曼妙的书法王国,这人门之径的“柳体”创立者就是我国唐代的书法大师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号松雪道人,唐代京兆华原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耀县稠桑乡柳家原,80多年的人生多在唐朝由盛转衰的中后期度过。他是一位伟大的楷书革新家,在中国书法史上灿若星辰的书法大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因为在他之前初唐、盛唐时期的书界巨擘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等都已谢世,他们在书法艺术上所掀起的空前热潮,也伴随着唐王朝的由盛转衰而成式微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柳公权不拘泥于前人的窠臼,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奋力求变、刻意创新,使他所创“柳体”在中晚唐崛起,走出了一条崭新的书艺之路,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又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峰,被后人赞誉为“书法中兴”。“柳体”的形成是柳公权积毕生之力不断创新的结果,因为在他之前历代的书界名家已创造了书法史上空前的艺术辉煌,如何在前辈艺术上推陈出新是严峻的挑战。柳公权知难而进,学钟(繇)、学王(羲之)、学欧(阳询)、学褚(遂良),又学颜(真卿),但并不囿于他们的书写规范,而是取其所长,融会贯通,化为己用。他的楷书笔画,一改“颜体”肥壮竖画的写法,而把横竖画写得比较均匀瘦硬,同时又巧妙地吸收了魏碑的方笔写法,把字写得棱角分明,森严挺拔,笔画好像刀切一样,给人一种豪爽的感觉。在结体上他综合了“欧体”紧密与“颜体”宽纵的特点,形成了中宫紧密,四面放开,外形瘦长又富于变化的特色,形成了别具新理异态的“柳体”艺术,以新的风采和面目傲视后人,成为百代楷模。后世的书法大家如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以及元代“赵体”的创立者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等都是从习柳人手而成为书界大家的。

柳公权家族一脉系出黄帝,黄帝的4l世孙叫无骇,无骇之子名叫展获,因受封食邑在柳下,因以为姓,是柳氏受姓的第一世祖,死后根据他一生的德行,谥之日“惠”。他就是千百年来受人敬仰、尊崇的正人君子的典范,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柳公权就是柳下惠的第34世孙。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是这样的:相传那是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夜,柳下惠因事未能及时赶回家,就投宿在郭门之内,碰巧有一个女子也来此处投宿。这时天渐渐地冷起来,茫茫的黑夜仿佛又加重了寒冷的程度,那女子在寒夜中不住地战栗,似有被冻僵而死之势,因为她的衣着在这寒夜中显得单薄了些,显然不能挨过这漫漫的长夜。

怎能眼看着别人冻死而见死不救呢?柳下惠果断地叫那女子坐到自己的怀中来,解开自己外罩的棉衣将她包裹在内以抵御寒夜的凛冽北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全两人的生命,若将棉衣给那女子,柳下惠就会被冻伤或冻死。就这样两人相拥裹着坐了一夜,天亮后各自踏上了归程,不但没被冻死,更主要的是没有发生任何非礼越轨的行为。柳下惠并没有凭着自己那伟岸的男人体魄而乘人之危,对柔弱女子有任何非分之想,而是表现出一个谦谦君子的高尚胸襟,扶危济困,光明磊落。

后来人们知道此事后,都高度地评价柳下惠,说他是“坐怀不乱”的堂堂正人君子。柳公权自幼受《柳氏家训》的严格教育,他成年后所表现出的高尚操守和正直的品行,是与先祖的风尚有着直接关系的。

柳公权活了88岁,一生经历了唐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10个皇帝,亲身侍奉了穆宗以后的6位皇帝。综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风平浪静、官运亨通。

柳公权家算是官宦诗礼之家,他的祖父柳正礼做过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当过丹州刺史,而他的兄长就是唐朝名臣柳公绰。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再加上从小受到具有柳下惠祖风懿德的《柳氏家训》的严格教训,自然使他确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走上读诗书、考科举、求仕途之路。  天资聪颖再加上勤奋好学,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柳公权果然不负众望,29岁时即进士及第,在地方上担任一个低级的官吏,开始了仕途生涯。

宪宗时,柳公权任秘书省的校书郎。穆宗即位后召见柳公权,对他说:“朕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于是拜他为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一系列的荣迁接踵而至,这全是由于柳公权那一手漂亮的字。由于字写得好而受到皇帝的垂青并带来仕途的亨通,这种荣耀是亘古少有的。

就这样,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柳公权一直过着一种受皇帝宠幸,伴侍朝堂的优裕生活,但这丝毫没有松懈他对书法技艺的执著追求。他并没有沉浸在富足安逸的生活中而苟且度日,做个仰仗恩宠随波逐流饱食终日的朝臣,而是以他那高尚正直的品行尽着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既忧其君又忧其民。此外,将全部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他醉心的书法艺术当中去。历史证明,没有这种书法摹写的积累,“柳体”的最终确立是很难想象的。

武宗时,柳公权被授为右散骑常侍,后又被用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宣宗时,柳公权被授为太子詹事,后来又累迁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后又任左常侍、国子祭酒、工部尚书。

懿宗咸通初年(860年),柳公权被拜为太子少师,后人常以“柳少师”称他就是缘于此。唐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走完了他88年风平浪静、一帆风顺而又官运亨通的一生。

综观柳公权的一生,生活安逸富足,仕途通达,在伴侍朝堂的40多年里,除了在82岁那一年,由于年老智衰反应迟钝而在上尊号时不慎讲错,被御史弹劾罚俸一季外,几乎找不到他被皇帝罚斥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每位皇帝都喜爱他的书法,爱惜他的诗才,这样一来即便是不顺耳的谏言,他们也乐意接受或不像对别人那样加罪于他。朝臣也推崇柳公权的字,生前求得且不必说,还要请他书写死后的碑铭,以示荣耀。就这样柳公权每日为生者一张一张地书,为死者一碑一碑地写,自己主观的爱好和客观上大量的外来要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他书艺的不断提高,层层递进。

柳公权的一生,只有少数时间在外任官,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京城、宫中、皇帝身边度过,不停地在为皇家,为朝臣,为亲朋故旧们书写字幅碑帖。有人说柳公权就好像是一只关在禁笼中的金丝雀一样生活着,这种安逸的生活使他缺少雄伟而开阔的气度,缺少宽广的视野,缺少浩瀚的生活源泉,就像深山老林中那清澈的涧水一样静静地流淌着,即便是“柳体”确立后也少有变化。

但是不管怎么说,标新立异的柳体书法还是确立了,而且影响深远,成为后代临习的范本。生活的安逸不能抹杀他对书艺的执著追求,仕途通达更不是他成功攀登书法高峰的砝码。客观条件的好坏只是对人意志的考验与磨炼,而醉心书法、锲而不合、不断追求的内因才是柳公权成功的关键。P1-4

序言

书法,为汉字所独有的书写艺术。欲写书法者,不可不稍识汉字的字体与书体的异同及其变迁。

字体,系从文字学角度指构造符合共同原则、具有共同特点的一类文字。如甲骨文、大篆、小篆,基本上依据“六书”的原则组字造型,属于古文字,自隶书之后,汉字则脱离“六书”而成为单纯的文字符号,属于今文字。

书体,一般是从书法艺术角度指人们书写的文字具有某一共同特点或具有某一风格并能自成系统者,如真、行、草、隶、篆等书体。另外,书体在唐以后,也兼指某一书家的个人风格,如颜体、柳体、欧体等。书体是随着字体的发展而逐渐丰富起来的,并且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又由繁就简的发展过程。在古文字系统中,往往一种字体就是一种书体。如甲骨文、大篆、小篆,其风格虽因人、因时而异,但尚未形成书法意义上独立的书体,字体与书体难以截然划分。秦、汉之后,字体基本稳定而书体蓬勃发展,二者日益分离,书体遂有三体书、四体书、五体书、九体书、十体书乃至五十六体书、百体书等等,种类繁多。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过人们的筛选,有些书体逐渐被淘汰而湮灭,有一些书体则因便于书写或受人喜爱而继有发展,真、行、草、隶、篆等“五体书”便逐渐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书体,其中尤以行书应用的范围最广。

行书,一般认为起始于东汉刘德升。晋卫恒曾说:“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刘德升”。唐张怀璀为行书定义说:“不真不草,是日行书。”行书又分真行和草行,其区别正如清刘熙载所说:“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由于行书“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清宋曹语),故其应用极广而为有志于书法者所不可不习。为此,特辑印历代名书法家行书字帖一套,以应习行书者临摹、观赏之需。

本册辑印唐柳公权《兰亭诗》一种。

柳公权(778-865年),唐京兆华原人,字诚悬。元和初进士,官至太子少师,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河东郡开国公。工书法,正楷尤为知名。其书法结构劲媚,自成一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唐吕总在《续书评》中云:“公权真、行书,鹭鸿避戈,饥鹰下□。”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将柳公权书列入妙品。然亦有贬柳公权书者。宋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

《兰亭诗》共1200余字。明王世贞评论此帖:“游丝细笔犹如铁铸,中间一二行小楷,似无意之发,却得晋人心印。”清人王鸿绪则说:“谛审其骨格,道劲中含姿态;楷书数行与《度人经》一律。但也有人说“此帖瘦健峭绕,与柳氏书风不甚吻合”,而疑为伪作者。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