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塔听历史
美国著名的三大周刊之一——《新闻周刊》将伦敦称为世界上最“酷”的城市,伦敦对世界各地游客的吸引力是极大的,每年都有约2600万人来到这里。伦敦虽然赢得了“酷英国”首都的新形象,但大多数游客却是冲着那些传统的景点来的,比如断头台、酷刑、流血……忆古思今,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愫,但不得不承认传统的东西独具特色,别有魅力。
到了伦敦,伦敦塔决不可错过,它是伦敦最知名的景点之一,每年将近有300万游客来此参观。一千多年以来,伦敦塔的功能就像万花筒一样不停地变换,这里曾经是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监狱以及动物园。如今伦敦塔仍然是皇家宫殿和堡垒。当它作为监狱时,因关押一些贵族的囚犯,如王后、公爵而闻名。如今这里存放了英国女王的皇冠以及皇室的各种珠宝,当然它的魅力还不止这些。自从孩提时代,我就向往能来这里参观,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刚进大门便有“卫兵”为游客服务,他们身着黑底红色图纹的衣服,带着黑熊皮的高帽,这是都铎时代的装束,他们原是伦敦塔里的卫兵,如今是保安兼导游,随时为游客服务,他们一改往日的庄严肃穆,如今都一副慈祥和蔼的面容,他们也是伦敦塔的一部分。这些卫兵,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准尉以上的军官,能做伦敦塔的卫兵,是每个英国士兵的至高荣耀。
一位老卫兵笔直地站立,向我讲述伦敦塔以及他自己的故事:我们被称为Beef Eater(吃牛肉的人),不过这只是个绰号,关于这种说法的来源有很多种传说或者杜撰,但没人知道确切来由。有人说这个称号来自古老的诺曼族语,意思是国王的侍者或者仆役,事实上我们每天的日常工作被称为“日常伺候”,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当时守卫的一部分薪水是以牛肉来支付:或者是当年的守卫偷窃从伦敦塔桥掉下来的牛。这么多的故事,你选择哪个作答案都可以,也许它们都对。我们(卫兵)隶属于“女王皇宫和伦敦塔堡垒”,也是“元首特命保镖禁卫军”,这些原名太难记了,难怪人们俗称我们是Beef Eater!
现在他们的日常工作则是尽可能地为游客提供方便,据他的职业经验,游客们问他们最多的问题便是“厕所在哪里?”,因为这里的建筑风格一致,厕所很不好找。
环顾整个伦敦塔,很难一眼看尽。拱门内墙壁上的石头因岁月的磨蚀已经凹凸不平,一排铁栅栏爬满了青藤,从它粗壮的根茎来看,它的年纪可能比我还大。铁门、栅栏或者路灯,翻卷成美丽的花纹和图案,有的铁物件中间还镶嵌着金黄的东西做装饰,展示着英国最高的工艺水平。这座城堡建筑的墙壁造型很独特,它的表面看起来不是整块的大岩石,而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的,只是在骨架的地方能发现较规则较平整的石块,在平整石块的中间有长长的十字形,像是穿透了墙壁。从下向上看去,在砖石结构的厚重拱门上是带着木门窗的房间,窗棂灰黑色,玻璃一尘不染,古色古香的窗帘遮住了里面的神奇,充满神秘感。
穿过拱门,刚才那位老卫兵依然庄严地站在门口,他时刻注意着游人的动向,不时地四处溜达。这时我才发现,我刚才经过的拱门不管是地基还是墙壁都已经有了很严重的破损,地面也不是十分的平整,很无奈,岁月如刀,将历史削得斑驳陆离。
铁丝网后一位卫兵笔挺站立,我的好奇心又冒出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我向铁丝网后的卫兵发问。
“我是被囚禁在这里的足球迷。”他很幽默地回答。
“是吗?你有暴力倾向?”我也很认真地和他入戏交谈了。 “我是助理领班,正准备把乌鸦放出去透透风。”这才是他的真正身份。
“那些乌鸦会咬人吗?”早就听说伦敦塔的乌鸦非同一般,很久之前就被当做吉祥物,已经被宠得非常骄横了。
“最好不要靠近它们。它们看似很悠闲,也很温顺,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儿!”他在不停地告诫我,每位要来这里的游客也要注意,乌鸦可不是广场上的和平鸽。
“想看看吗?”
“当然想啊!”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卫兵打开乌鸦房间的小门,它们“嗖”地就从没有安装铁窗的小笼子里跳了出去,我几乎没看清它们是飞的还是跳的。卫兵赞道:“好宝贝!”
两只乌鸦停在了不远处的椅背上,像贵族那样高傲地扬着头,极目远眺。
“是早餐时间了吗?”我问。
“是的,我要喂它们肉吃。”我和“犯罪的足球迷”一起走到草坪上,喂乌鸦吃早餐。卫兵将肉块扔在草地上,乌鸦不远不近地跳来跳去,只是不肯靠近。助理领班说因为今天我站在这里,乌鸦们害羞了,不好意思过来吃鲜肉,一只乌鸦配合地“啊啊”低叫了几声。我要跟它们套近乎,我做出可爱亲切的表情,尽量表现得友好,我可不能得罪英国女王的这些宝贝儿,我叫其中一只的名字:
“嗨,拉瑞!”可是,没有一只乌鸦理我。
“它有点儿怕生,好像不喜欢你。”卫兵冷冷地解释道。
“你确定它不喜欢我吗?或许它不喜欢澳洲人吧,跟英国人一样。”我想给自己挽回点儿面子。当然,不被乌鸦喜欢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儿。
“可能是吧,澳洲人,自以为是!”卫兵毫不避讳地说,这就是“英国佬”的脾性。
“说得好!”我不得不承认。
从13世纪开始伦敦塔内一直有乌鸦居住,伦敦塔的主人已经换了好几拨,只有乌鸦一直没有搬走,伦敦人也不愿意让它们离开,因为根据传说,如果乌鸦离开伦敦塔,塔就会倒掉,皇室也会随之垮台,于是祖祖辈辈的乌鸦成为这里最受娇宠的客人。如今这里有六七只乌鸦受到特别照顾,它们有自己的名字,拥有专门的饲养员,可谓‘‘衣食无忧”。它们是绝不会飞走,因为不只有鸟笼,它们的翅膀也被剪短了。
我去参观了珍宝馆,馆内不可以拍照,我便从纪念品售卖处买了些新鲜的小玩意儿,就是那些著名皇冠的模型,个头还不如我巴掌的1/4大,要用手指头捏着,但真的很好看,当然跟真品没法比。
离开伦敦塔,我继续逛这片古老的建筑区。伦敦大部分观光景点都分布在市中心,这是人为的结果,因为这里的大部分建筑都和皇室有关,都有些年头了,看得出不是同一个时代的风格,但都很坚固。
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斑马线交织在一起,也许时空轮换了。
在圣詹姆士公园看献给女王的礼物
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圣詹姆士公园(Saint James Park),要和很多人挤在围栏边等着看皇家的分列式。分列式是禁卫军献给女王的生日礼物,每年都会在圣詹姆士公园举行一次。这种仪式最早可追溯到乔治二世,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英国禁卫军来了,先是乐队,一位身着黄袍、手执仪式杖的男士走在最前面,他一边将手中的“拐杖”前后有节奏地摇动,一边前行,后边排列整齐的士兵们,吹着长号,踢着正步,头戴厚厚的皮毛帽子,身披深灰斗篷,穿黑裤子、黑皮鞋,颜色没有平时大家在电视电影上看到的那么鲜艳,有点奇怪。走到指定的地点,士兵们每两队一个方阵,领队者昂着头迈着大步喊着口号、来回走动整理队伍。只听一声令下,士兵们将身披的深灰色斗篷旋转着拽了下来,整齐划一地露出他们的火红制服,整个广场霎时亮了起来!人群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当然有的士兵动作不是很麻利,等别人都拽下斗篷站好了,他还在旋转他的大斗篷,但无伤大雅。
这时女王乘着马车出现了,士兵们吹着号子走动起来,变幻着队形。女王的马车由两匹纯白色的马拉着,前后左右都有骑士护卫,所到之处,英国国旗下的护卫举手敬礼,就连围栏外面观看仪式的官兵们也都举手敬礼。千万不要以为女王就有那么寥寥几个护卫,在爬山虎占领的墙上,有十几个穿灰衣服的特工们正在密切地注意着场上的风吹草动,没准儿你身边的某位壮汉就是便衣警察。女王在广场一侧的凉亭坐下来,有一名军官陪伴,当有队列经过时便起身表示欢迎。这样的场合庄重严肃,整齐的队列和逼人的气势令在场者肃然起敬。
P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