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 宽待别人》是朱荣智教授继已出版第三十本《改变一生的人生三书》后,又一本散文集。本书系由五篇散文结集而成,包括“金牛还是铁牛”、“生命是不可承受的轻”、“人生有梦最美”、“惜缘惜福”和“说话是一门艺术”。篇篇都是轻快隽永的佳言美语,每篇各节又都以不同角度对人生进行探讨、评析与体认,似乎把作者自己成长过程的喜乐与伤痛,融入儒、释、老、庄哲理真谛,作正面的反射。通过理性的阐述与精神分析般的诠释,寓深意于细微之中。尤其对人格、人品、人情、人性、人际等方面的做人道理,故事般地加以巧意铺陈,带领人们深入生命本体,清楚认识自我的潜能发挥,珍惜生命价值的可贵。
人生万事,莫不关涉自己和别人。《善待自己宽待别人》作者朱荣智以自己半生经历为经,以儒释老庄真理为纬,织就篇篇文字,探索为人处世的道理。因为有自己的喜乐伤痛,因而就有了亲切和独特,也给后来者以启发;因为有先贤哲言的根基,因而铺陈却有方向,让人知道生命的本真所在。
《善待自己 宽待别人》系由五篇散文结集而成,包括“金牛还是铁牛”、“生命是不可承受的轻”、“人生有梦最美”、“惜缘惜福”和“说话是一门艺术”。篇篇都是轻快隽永的佳言美语,每篇各节又都以不同角度对人生进行探讨、评析与体认,似乎把作者自己成长过程的喜乐与伤痛,融入儒、释、老、庄哲理真谛,作正面的反射。通过理性的阐述与精神分析般的诠释,寓深意于细微之中。尤其对人格、人品、人情、人性、人际等方面的做人道理,故事般地加以巧意铺陈,带领人们深入生命本体,清楚认识自我的潜能发挥,珍惜生命价值的可贵。确是一本普罗大众、无分老少,进德修持、敦品励志的善书。
记得小的时候,我住在乡下,常看见善心人士在路边或是大树下,摆着一个茶桶。茶桶旁边有杯子,茶桶上写着“奉茶”二字,这是为来往过路的行人所准备的。台湾地区的乡下,常能看见许多很有人情味的事,“奉茶”就是一例。
善心人士所准备的茶水,有的是白开水,但多半是有茶叶的,有时也以自家曝晒的番石榴干、龙眼干泡茶。台湾地区有很多地方产茶,丘陵和高山上到处可见翠绿的茶圃。一般“奉茶”的茶叶当然不会太高级,但是一番盛情,已很令人感动。
“奉茶”的人,每天烧一大壶茶水,虽然费时费事不多,但是天天如此,便是难能可贵了。以前交通工具不方便,行人多半走路,也有挑东西买卖的人或是推车载重的人,路旁的冷饮店不多,即使偶尔路过,也舍不得消费,而这些善心人士的“奉茶”,就及时解决了行客的渴热,小歇之后,当能继续赶路。
小时候,我也常看见家母每天一大清早,非常虔诚地上香礼佛,同时,一定会在供桌上斟满三杯热茶。每天早晨烧水泡茶,是家母的早课之一。供桌上的小茶杯,每天都要清洗干净,小茶壶用热水烫过,泡出来的茶,不管是清茶、乌龙茶、铁观音,都洋溢着或淡或浓的茶香。茶汤有时是淡黄的,有时是褐黄的,在白瓷杯里,都显得那么尊贵、厚重。袅袅的香烟,伴着清雅的茶香,萦绕整个厅堂,虽然时隔数十年,我仍然记忆犹新。
因为爱喝茶,我收藏各种的茶叶,有大陆特产茶、有台湾特产茶;大陆特产茶我喜欢陈年普洱,台湾特产茶我独钟高山乌龙。同是乌龙茶,产地有分别,师傅的炒制火候,也大有关系。一般而言,我不太喜欢生茶,也不喜欢熟茶,我比较偏爱半熟茶,清香、甘甜,有喉韵,色香味俱佳。
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一杯热茶在握,几个亲朋好友就可闲聊半日。我的工作很忙碌,平时最愉快的休闲,就是和几位好朋友泡壶好茶,闲话家常或是请益工作经验。朋友知道我爱喝茶,所以偶尔来访,也会特意送我一盒茗茶,一起闲叙喝茶,真是以茶会友。
现代工商繁忙,人人以车代步;台北街上,咖啡店、快餐店林立,常能看见许多客人非常悠闲地坐在店里享用饮料,可是一般的年轻朋友,大概不知道什么是“奉茶”。我每天泡一壶好茶,就像小时候看家母虔诚地供茶礼佛,我也是怀持一颗真挚的心,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以及接待来访的亲友。我最常说的一句是“请喝茶”,其实,比较典雅的说法是“奉茶”。
我非常喜欢新知与旧识常来我家,接受我的“奉茶”。
彩色与黑白
过去的岁月,虽然是黑白的,却很真实,很有人情,弥足回味;相反,现在的彩色世界,虽然觉得美丽夺目,却有几分的假相。
前一阵子夜晚没事的时候,偶尔看电视消遣。有一则卖保险的广告,强调人的生死无常。广告中的人物为失去至亲的家人,生活失去依据,原本亮丽的人生,顿时变得灰暗。配合低沉的音乐和黯淡的画面,屏幕上出现一句广告词:“彩色的人生,从此变成黑白。”令人颇为动容与神伤,直觉有买保险的必要。
偶然在书桌的抽屉里,翻出几张以前的旧照片,有的是彩色的,有的是黑白的,由于岁月的痕迹,都已有些泛黄。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最令我怀念的是一张先父年轻时候,推着酱菜车叫卖的照片。以前科技不发达,难得能拍到一张照片,更遑论是彩色照片了。先父的这张照片是黑白的,少说也有五六十年了,当然已经泛黄、淡白。多亏还留下这张照片,否则我对先父的印象就非常模糊了,因为先父过世的时候,我才三岁而已。 有人说台北的夜空非常忙碌,不是因为繁星闪烁——即使是没有下雨的夜晚,灰蒙蒙的台北夜空,也已难得看见满天繁星了;也不是满街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绚烂夺目——因为午夜之后,商店逐一打烊,霓虹灯也纷纷关灭;更不是流动的车潮、人潮——玩倦的男男女女,终究要回家休息,赶着第二天上班。所谓忙碌的台北夜空,是指除三四家的无线电视之外,还有八九家的有线电视,穿梭在家家户户之间,无眠、难眠的人,可以一台拨换一台,随心所欲。这真是拜科技发展之福。记得台湾地区最早有电视节目,已是四十几年前了。
四十几年前,台湾地区的经济正在起飞,但是并非人人买得起电视机,尤其在乡下,家里拥有一部电视机,是很神气的。一到晚间七八点,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全都凑在一起看电视。当时的节目是黑白的,还没有彩色,但是大家都很满足,尤其是每天的连续剧,全都看得津津有味,看完之后,意犹未尽,仍然要聚在一起评论剧情,俨然是影评和导演。相较于今天的声光影像、多媒传真,回想过去的电视节目,恍如隔世之感。
电影也是如此。记得我小时候,庙会和市集常常有野台戏,后来才有小型电影院,播放的也是黑白片。最初是默片,后来才有音响,质量当然很粗糙。在少年情怀总是诗的时代,爱情故事、卡通故事是我们的最爱。今天的电影,令人如身临其境。各种科幻片,结合了计算机科技,如真似幻,十足的趣味性、娱乐性,确是美好的享受。
照片、电视、电影,也令我想起人生。在我出生的年代,生活普遍都很穷苦。我小时候卖过棒冰,喂过猪,做过不少粗活,难得有机会念书,就十分珍惜,很多人羡慕我拥有好学历,其实是一步一脚印,辛苦走过来的。孩子们不爱听我的故事,以为我在说神话,再不然就回一句:此一时,彼一时也。
唉!当一个人开始记住过去,而忘记现在的时候,就表示已逐渐老化。过去的岁月,虽然是黑白的,却很真实,很有人情,弥足回味;相反,现在的彩色世界,虽然觉得美丽夺目,却有几分的假相。P8-13
朱教授荣智兄要我为他写这一本书的推荐序,我义不容辞。因为两年前我曾出版《人文化育·甘露春风》一书,他不但慷慨地为我担任全书的编校与印刷发行工作,而且还写了一篇动人的《文章经国·景行仰止》的序,令人感动。
《善待自己 宽待别人》是荣智兄继已出版第三十本《改变一生的人生三书》后,又一本散文集。乍看书名,既严肃又像在说教,但经细读品味后,却是别有天地,以精彩多姿称之,并不为过。
本书系由五篇散文结集而成,包括“金牛还是铁牛”、“生命是不可承受的轻”、“人生有梦最美”、“惜缘惜福”和“说话是一门艺术”。篇篇都是轻快隽永的佳言美语,每篇各节又都以不同角度对人生进行探讨、评析与体认,似乎把作者自己成长过程的喜乐与伤痛,融入儒、释、老、庄哲理真谛,作正面的反射。通过理性的阐述与精神分析般的诠释,寓深意于细微之中。尤其对人格、人品、人情、人性、人际等方面的做人道理,故事般地加以巧意铺陈,带领人们深入生命本体,清楚认识自我的潜能发挥,珍惜生命价值的可贵。确是一本普罗大众、无分老少,进德修持、敦品励志的善书。
作者是我师门的伯仲教授李教授的大弟子,平日他事师如父、待友热诚,为一苦学成名的学者,在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接受名师调教,学有专长,自大学、硕士而博士,由讲师、副教授而教授,数十年来不论在国内或海外,其经历、教学、研究、著述与从政各方面,迭有贡献。他曾经是畅销书的上榜作家,并以“快捷”著称。
欣见荣智兄又一新书出版,特缀数言,藉申贺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