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经典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示,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谨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亲戚朋友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书由李问渠编著。

内容推荐

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是晚清道光、成丰、同治年间政治、军事、文化方面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

由李问渠编著的《曾国藩家书》从《曾国藩家书》中选取了对后世影响深远、能充分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分别从修身、劝学、治家、治国、为官、处世、养生七个方面进行解读,使读者轻松领略曾国藩的真知灼见。

目录

第一辑 修身篇——自修求强,自己做主

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致沅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致沅、季弟:满招损,谦受益

致沅弟: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致九弟:毋存郁损之怀

禀祖父母:大器晚成,不必忧虑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致诸弟: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致九弟:息怒忍耐很重要

致沅、季弟:天地之道刚柔互用

致九弟:树大招风,不图虚名

致九弟:积劳之人,非成名享福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致九弟: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致九弟:人生要有“硬”字与“悔”字诀

致鸿儿:功名得失,命里皆有定数

致诸弟:苟能发奋自立,人人可做圣贤

致沅弟:存倔犟以励志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第二辑 劝学篇——修养品德,读书有法

致诸弟:学问总以有恒为主

致诸弟: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致诸弟: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致泽儿:读书要明事理

致两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致泽儿: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致泽儿:好文章须熟读成诵

致泽儿:手抄与模仿宜并进

致泽儿:看书要有所择

致泽儿:文章以珠圆玉润为主

致泽儿:读书要从自己短处下工夫

致泽儿:读古文之要义

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

致澄沅两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致泽儿:文章雄奇之道

致纪泽、纪鸿儿:文章要以气象峥嵘为贵

致泽儿: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致泽儿:诗文立意,须超凡脱俗

致泽儿:教导用笔、作文之法

致泽儿:论书法南北两派之长

致泽儿:读书要有“常

第三辑 治家篇——治家教子,长久之计

致纪泽、纪鸿儿:谨遵八本、三致祥

致澄弟: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致三弟:勉在孝悌上用功

禀父母:夫家和则福自生

禀祖父母:持盈保泰之道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致诸弟:自立门户,自立规矩

致诸弟: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

致泽儿: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致两儿: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

致泽儿:居家之道以戒奢侈为要义

致泽儿:望宽待袁婿,俟其改过

致鸿儿:勿沾富贵习气,才能成大器

致澄弟:盛时宜作衰时想

致泽儿:以耐劳忍气为要

致澄弟: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

致泽儿:新妇初来,宜教入厨作羹

致诸弟: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

致四弟:不可苈心费神,多管闲事

致两弟: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

致夫人: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致四弟:继承祖父“三不信”家风

致九弟:以诚待人,伪亦能诚

致沅、季弟:愿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致泽儿:初移富圫不可轻慢近邻

第四辑 治国篇——精忠报国,治军有方

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

致九弟:带兵治军要得法

致九弟:心浮气躁,乃兵家大忌

致九弟:治军要注意平和二字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急

致九弟:军事无常愈当澄心定虑

致沅、季弟:随时推荐人才

致沅、季弟:多置好官、精选将才

致沅弟:可分可合,不伤和气

致沅弟:宜休养锐气不遽进兵

致泽儿:对士兵坦诚相待

致沅弟:为敌人小心防范

致泽儿:不急得失,寻转旋之机

致沅弟: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

致泽儿: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致泽儿:查明战功,论功行赏

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

致九弟:治军总须脚踏实地

致沅、季弟: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

致九弟:仁礼并用是带兵之法

第五辑 为官篇——晓得下塘,量材录用

致诸弟:为政不可骄奢淫佚

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官阶

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

致沅弟:为政优于统兵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致纪泽儿:不得不勉强以大局为重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致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泽儿:构怨太多将毁仕途

致沅弟:待降将的宽严之法

致九弟:用绅士不比用官

第六辑 处世篇——身立典范做人有道

致九弟:济人须济急时无

致诸弟:交友拜师以专一为要

致诸弟:良友须殷勤接近

致诸弟:常存谦虚敬畏之心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致沅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致泽儿:做人需忠恕

致泽儿:做人要有气量

致沅、季弟:人无完人,不可强求完美

致纪泽、纪鸿儿: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致沅弟:与他人交际,须省己之不是

第七辑 养生篇——保养身体,千金妙方

致澄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致四弟、九弟:治身应以“不药”为药

致泽儿:饭后散步为养生秘诀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致潢、荃:早起乃健身的千金妙方

致四弟:身体必须加意保养

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致沅弟:以自养自医为主

禀父母:述治疗睡眠方法

致澄侯、沅甫:总以戒酒为第一义

致纪泽、纪鸿儿: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试读章节

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原文】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二十一日来信,俱悉一切。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二十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兹将片稿抄寄弟阅。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犟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巢县既克,和、含必可得手,以后进攻二浦,望弟主持一切,函告鲍、萧、彭、刘四公。余相隔太远,不遥制也。

顺问近好。国藩手草。弟公文不宜用“咨呈”。用“咨”以符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廿七日

【译文】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到贤弟二十一目的来信,所有情况都已知晓。

既然贤弟对于辞去巡抚之职的决心如此坚定迫切,那么我二十二日代你写的奏折也一定符合你的心意吧。

你来信中说“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这十个字实际上说出了我的心声。今天我有一片折子,也是请求把钦。篆、督篆这两官位分出一席,另外选一名大的官员来担任这一职位。现在将稿子抄给你看。我们两兄弟要常存一颗兢兢业业的心,将来如能遇到机会,就能抽身而退,这样才可以善始善终,这样应该能避免犯大的罪过了吧?

至于担当大事,全凭“明强”二字。《中庸》中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要点就是要使愚蠢变为贤明,柔弱变得坚强。弟一向本性很倔犟,不可因为处在高位就立刻去改变。要知道凡事没有倔犟的志气是做不成的,没有刚毅的性格也不能成大事。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二字作为修身的根本。

巢县既然已经攻破,那么和、含等地也一定能够到手。日后进攻二浦,希望你能够自己主持大局,并写信给鲍、萧、彭、刘四位将军。因为我离你太远,不能遥控指挥你。

顺便问候近况可好。国藩手草。贤弟的公文不应该用“咨呈”来写,用“咨”才符合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解读】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使自己做成大事,内心决不能缺少一股倔犟的精神,这一点很重要。在生活中,人人都想争强,因为都有血气。但遇到挫折,有人立即脆弱成一摊烂泥,望天长叹,退步不前。曾国藩终生的信条是:欲成大事,“明强”为本。

曾国藩在给沅弟的信中强调《中庸》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点就是要使愚蠢的变得贤明,柔弱的变得坚强。其意是说,一个人要想在困难面前成为一个强者,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也就是说必须从“明智”的“智”字做出来。这个“智”可以是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可以是不畏困苦的毅力,或者是另辟出路的智谋。只要能够自始至终都不屈服顺从,而不是一味强硬地去做,那便是明智之举。

譬如:子路问:“什么叫强?”孔子从容不迫地回答:“有南方的强,也有北方的强。南方的强,意指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面对蛮横对待也不报复,这是君子的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退缩,这是北方的强。”所以说,和顺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政治清明时不改变志向,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正的强。

以勇士北宫黝为例,北宫黝肌肤被刺不退缩,眼睛被戳不逃避,不但如此,北宫黝既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听到斥骂的声音一定反击。这种勇气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是外发的,这种人有某种体格或武功上的卓越之处。

再以孟施舍为代表,孟施舍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就像对待足以战胜的敌人一样,即使自己的兵力比别人少,但士气高于对方、内心坚定,就一定可以打败对方。孟施舍认为,必胜的秘诀就是无所畏惧,这种勇气是内敛的,很不容易做到。像北宫黝、孟施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强者了,但是曾子这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那就会“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畏惧。由此看来,北宫黝只是好勇斗狠之辈,而曾子则被后人奉为“宗圣”。空有血气之强的勇士。仍是远远不及拥有明智之强的儒者。

因此,曾国藩作为曾子的后人,以自身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在曾国藩的思想中,认为“思必明,柔必强”。从孔子对南方之强的见解来看,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以道德的实践者为真正的强者。

此外,曾国藩在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一日,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也写道:强字本是美德,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也讲明强二字断不可少。但是强字必须从明字做起,然后始终不屈不挠。如果对事情全不了解,一味蛮横,等到别人用正确的道理进行驳斥,并用事情的实际后果来验证,这时候再俯首服输,这就是京师讲的瞎闹。我也并不是不要强,只是因为见闻太少,看事不明不透,所以不敢轻易要强。再者,我们正处于鼎盛的时候,属员在外,气焰嚣张,言语放肆,往往令人难以接近。我们如果一味强劲,不稍稍收敛抑制,那么属员仆从就会闹出大祸。

由此可见,明强就是敢争,当一种判断确定后,曾国藩从不迁就他人的意见,有主见,敢斗争。P2-4

书评(媒体评论)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