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由龙昌黄编著。
古印度追求的是来世,憧憬的是能在天国中得到灵魂的永生。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古印度漫长的文明史显得有点遥远,但它灿烂的文明却依然光彩夺目,南亚次大陆乃至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地区依然受其光辉照耀,且恒久不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印度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文明探索人文读本双色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龙昌黄 |
出版社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印度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由龙昌黄编著。 古印度追求的是来世,憧憬的是能在天国中得到灵魂的永生。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古印度漫长的文明史显得有点遥远,但它灿烂的文明却依然光彩夺目,南亚次大陆乃至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地区依然受其光辉照耀,且恒久不变。 内容推荐 《印度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由龙昌黄编著。 《印度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讲述了: 探秘:看啊!“死亡之丘”里埋葬的,是曾经多么鲜活的生命! 历史:在这里,它是一条孤独的河,远远流过了,人们才听到水声。 宗教:一声佛号,一掬恒河水,是生者的图腾,也是死者的祭礼。 文化:如一首玄妙的诗,浅吟低唱中,不知身在天国,还是人间。 建筑:经年的青石上,褪尽了帝国余晖,却还残留着天国的光影。 习俗:民间,珍藏着古老的记忆;祖先们的气息,还在这里游移! 目录 神奇的印度半岛——地理钩沉 印度洋上巨大的“倒三角”——印度半岛 慈祥而神圣的母亲河——印度河与恒河 印度河 恒河 古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河一恒河平原 天上来的“圣河”——恒河的美丽传说 “人种博物馆”——民族寻踪 “博物馆”遇到的难题——谁是印度最早的土著居民 土著“嫌疑”最大的民族——达罗毗荼人 印度半岛上的新主人——雅利安人 繁荣文明的其他功臣——少数民族人种 蒙古人种 尼格利陀人 原始澳大利亚人 同与不同各有特点——印度的民族 印度斯坦人 孟加拉人 阿萨姆人 古吉拉特人 泰卢固人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文明的足迹 “无历史之国”的苦恼——印度文明外来说 复活历史的“死亡之丘”——摩亨佐·达罗 “第一道曙光”——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上空的迷雾——谁是奇迹的创造者 “高贵人”创造的历史——史诗时代 奴隶制国家的涌现——吠陀时代 穆斯林的武力征服——古印度的中世纪 “分多合少”的历史——向地理讨个说法 延续千年的噩梦——种姓制度 社会等级划分标准:人种与职业 《摩奴法典》与种姓制度 延续千年的噩梦 文明的烙印——语言文字 “哈拉帕之谜”的守护者——印章文字 主神大梵天创造的语言——梵语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梵语文字 佛光普照东南亚——梵语与佛教的传播 经文与戏剧的用语——中古印度-雅利安语 南印度的通用语——达罗毗荼语 雅利安人的颂歌——神话与史诗 古印度的“四库全书”——《吠陀》 天、空、地三界的主人——《吠陀》诸神 “众神之王”——因陀罗 神魔同体的另类神灵——阿修罗 家庭守护神——阿耆尼 印度的“观音菩萨”——双马童神 印度的“荷马史诗”——《摩诃婆罗多》 “最初的诗”——《罗摩衍那》 权利的角逐——王朝风云 古印度的第一个帝国——摩揭陀国 印度半岛的“大一统”——孔雀王朝 古印度的“秦始皇”——旃陀罗·笈多 放下屠刀的一代雄主——阿育王 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贵霜王朝 古印度的“黄金时代”_笈多王朝 “印度历史上的拿破仑”——沙摩陀罗·笈多 勇武无敌的“超日王”——旃陀罗·笈多二世 戒日王施展雄才的舞台——戒日王朝 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碰撞——德里苏丹王朝 穆斯林一统印度——莫卧儿王朝 文武双全的开国之君——巴布尔帝 命运多舛的帝王——胡马雍帝 可与阿育王媲美的盛世之君——阿克巴大帝 永生的灵魂——宗教 古老的原始宗教——婆罗门教 改革后的“新婆罗门教”——印度教 改革印度教的“假面佛教徒”——商羯罗 梵天、如意牛与恒河——印度教的基本信仰 “永恒的达摩”——印度教的教义 梵天、湿婆、毗湿奴——印度教的三大主神 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印度教三大教派 神秘的“天启书”——印度教的《吠陀经》 “达摩”之花的盛开——印度教的传播 “觉悟者”的宗教——佛教 “释迦族的贤人”——释迦牟尼 超脱轮回的不二法门——佛陀的箴言 佛教徒神往之所——佛教圣迹 中印文化交流的硕果——佛教传入中国 “墙里开花墙外香”——东南亚盛行佛教 实行严格苦行主义的宗教——耆那教 “尊上神为天父,视众人为兄弟”——锡克教 影响深远的外来宗教——伊斯兰教 神灵的庙宇——宗教建筑 万神飞舞之所——印度教建筑 中印度圣都里的庙宇——卡杰拉霍神庙群 供奉湿婆“林伽”的建筑——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 “一辆巨大的战车”——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印度的巴洛克建筑”——哈勒比德一贝鲁尔寺庙群 献给佛祖的巨构——佛教建筑 供奉“舍利”的建筑——窣堵波(佛塔) 与泰姬陵齐名的建筑——阿旃陀石窟 印度标志性佛教建筑——摩诃菩提寺 真主的宏伟殿堂——伊斯兰教建筑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泰姬陵 德里的标志性建筑——库特卜尖塔 莫卧儿王朝灿烂文明的代表——拉合尔古堡 “莫卧儿”风格的典型之作——胡马雍陵墓 砖石铸就的辉煌——其他建筑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建筑之集大成者——阿格拉古堡 锡克教的“上帝之殿”——一阿姆利则大金庙 罕见的三教同堂建筑——埃罗拉石窟 深沉的缪斯之歌——古典文学与宗教文学 “印度的莎士比亚”——迦梨陀娑 “孔雀女”的爱情故事——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 婆罗门与妓女的悲壮爱情一首陀罗迦的《小泥车》 古印度的寓言童话集——《五卷书》 宣扬佛法的方便法门——佛教文学 湿婆的狂欢——舞蹈与音乐 宗教色彩极浓的肢体艺术——印度舞蹈 “舞蹈之王”——《戏剧吠陀》中的湿婆 献给众神的赞歌一印度音乐 古国的智慧——自然科学 源于占星术的科学——印度天文学 婆罗门祭礼的派生物——印度数学 “长寿的知识”——印度医学 宗教王国的实用技术——工程与冶炼 神明的哲思——印度哲学、法学及其他 “梵我一如”的哲思——一古印度哲学 印度教瑜伽派的经典一钵颠阁利的《瑜伽经》 吠檀多不二论的开山祖师——乔茶波陀 印度教理论的奠基石一商羯罗的哲学 “自己心中的真理世界”——纳那克的锡克教哲学 “治国安邦之策”——《政事论》 古代印度法的主要渊源——《摩奴法典》 与神同在的日子——社会习俗 充满神性光芒的时刻——印度的传统节日 霍利节 十胜节 灯节 杜尔迦节 游神车节 贡普节 克里希纳诞辰节 罗摩诞辰节 恒河女神下凡节 萨拉斯瓦蒂节 为永生而舍弃肉体——死者的葬仪 “把新娘带走”的仪式——生者的婚礼 试读章节 印度人民认为,恒河是众山之王喜马拉雅山和其妻须弥山的女儿,流经三界:天上、人间和冥界。据说,为了提高自己的神性,天上众神纷纷来到众山之王那里,想得到恒河的爱情。在恒河与人类之间,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下面就是其中之一,讲的是恒河下凡的故事。 从前,在天神和阿修罗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阿修罗们以大海为掩护,束手无策的天神不得不向阿羯多大仙求助。阿羯多大仙施展法力,把海水吸进肚子里,大海枯竭了。于是天神们战胜了阿修罗,不过,海水却回不去了。天神们只好请教梵天,梵天说,只有阿逾陀国王跋吉罗陀才能使大海重新注满水,所以只能等待。 当时阿逾陀的国王是萨竭罗。他的出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在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成了寡妇的王后肝肠寸断,想跳到火堆里殉情。关键时刻,祭司一把拉住她,说她已经怀孕了,而且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将成为一位伟大的国王。萨竭罗出生后,就跟随法力无边的奥尔瓦仙人生活在静修林里,直到长大。此时,因为没有国王,附近的野蛮部落乘虚而人,侵占了阿逾陀王国。长大后的萨竭罗潜回王国,在他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并肩作战,最终将敌人驱逐出境。然后,萨竭罗又率军转战南北,征服了其他部落民族,王国盛况空前。 不过,当了国王的萨竭罗却有一块心病。原来,他有克希妮和苏马蒂两个王后。她们是姐妹,可都没有生育。对此国王忧心忡忡,他把国事暂且交给他人,自己带着两个王后偷偷地来到了峻峭的喜马拉雅山。他不断折磨自己的肉体进行苦行,那种痛苦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终于一百年后,特力瞿大仙被他的苦行所感动,赐予他国王的法力,还告诉他,两位王后中有一个将会生一个儿子,能为他传宗接代;而另一个王后也能生儿子,而且会生六万个。 王后听了欣喜若狂,她们问仙人:“仙人啊,我们中哪个会生—个儿子,哪个会生六万个儿子呢?”特力瞿要她们自己选择。于是,克希妮选择了前者,而苏马蒂选择了后者。 国王带着王后们回到祖国。果然如大仙所言,两位王后很快都怀孕了。十个月后,克希妮生了一个面如天神的儿子,而苏马蒂却生了一个大大的南瓜。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立刻传遍了整个王宫,人们议论纷纷,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萨竭罗国王也勃然大怒,叫仆人马上把南瓜搬到宫外摔烂。就在仆人正要摔南瓜的时候,突然天上传来了声音:“国王啊,别干傻事,这样会把你的儿子们摔死。你准备好六万只罐子,每个罐子里都装满油脂,并放人一颗南瓜子。这样,每个罐子里都会长出一个儿子。”萨竭罗国王听后,按上天的旨意丝毫不差地把这件事做好了。不久,南瓜子果真发了芽,每个罐子里都长出了一个样子可怕的儿子。 克希妮的儿子被封为王太子。可王太子从小就很坏,经常仗势欺人,都城里正直的百姓差不多无一幸免。甚至连苏马蒂生的六万个儿子也受他的欺负。最残忍的是,他喜欢偷偷拐走别人家的孩子,杀害后抛尸河中。由于王太子的邪恶行为,全城百姓整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王太子的恶习被萨竭罗国王知道了。国王大义灭亲,将他永远赶出了这个国家。幸好王太子生有一个儿子,名叫安舒曼。他正直、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与他父亲的品性截然不同,深受国王宠爱。全国上下也都衷心喜爱他。 然而,苏马蒂所生的六万个儿子也像王太子一样,逐渐沾染了许多恶习。他们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甚至敢当面侮辱天神,惹得国人叫苦连天,纷纷向梵天抱怨。梵天告诉他们,萨竭罗的六万个儿子迟早会自取灭亡。正在这时,’萨竭罗国王要举行马祭。按照惯例,先要把马放出去,然后由国王的儿子随马征战。然而,当祭马跑到早已千枯的海底时,却突然无影无踪,好像消失在地下了。萨竭罗国王的儿子们到处寻找,也没有结果。这下王子们开始慌乱起来了,因为他们知道祭马丢失了,是个不好的征兆。他们不敢回去,因为如果国王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对他们严加惩处。想到这些,他们继续苦苦寻找,不敢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他们在干涸的海底找到了一条很深的裂缝,猜想祭马可能从这里钻了进去。他们决定从这里一直挖下去,直到找到祭马为止。 他们不停地挖,挖了很多天,一直挖到地底,才发现了祭马,那里静悄悄的,祭马正在吃草。一个隐士坐在祭马的附近,正在闭目沉思,他就是苦行者伽毗罗,是一位由毗湿奴大神转世的大仙。这些王子们立刻围了过来,要牵走祭马。他们平时骄横成性,看见伽毗罗,就严厉地斥责他说:“该死的坏蛋,胆大包天,敢偷走我们的马,小心有朝一日我们打烂你的骨头!”王子们的骂声惊醒了正在闭目修炼的伽毗罗,他睁开双眼,目光里怒火冲天,霎时间,这六万个王子全部化成了灰烬。噩耗传回阿逾陀城,国王悲痛欲绝,不过他知道这是儿子自作自受,只能听从天神的安排。哀悼亡灵后,他叫来了孙子安舒曼,说:“安舒曼,我心爱的孙子,现在你是我身边唯一的亲骨肉了。你父亲罪恶滔天,被逐出王宫;而你的叔叔们又葬身于毗湿奴大仙的怒火中,变成了灰烬;你是我仅有的安慰。现在,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一定要不辱使命,把失踪的祭马帮我找回来吧。” 安舒曼立刻动身,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那条大裂缝前。沿着叔叔们挖好的洞,他一直来到地底。祭马还在那里吃青草,而伽毗罗也仍在那儿闭目沉思。安舒曼唯恐打扰了这位虔诚的苦行者,就悄悄地靠近伽毗罗,匍匐在伽毗罗脚下,双手合十,对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安舒曼的举止是那样的谦卑恭敬,语言是那样的诚恳,使伽毗罗印象深刻。于是,他答应满足安舒曼两个愿望。安舒曼的第一个愿望是带回祭马,第二个愿望是希望大仙告诉他怎样才能帮叔叔们洗脱罪孽,让他们升入天国。大仙说:“安舒曼啊,你是如此的善良、正直,没有人会拒绝你的请求。把祭马牵回去完成马祭吧。至于你的第二个愿望,那要等你有了孙子之后才能实现。湿婆大神会喜爱你的孙子,把天上恒河的水引到地上。恒河会注人大海,大海将会重新波涛汹涌。只要恒河水和你叔叔们的骨灰一接触,就会洗去他们的罪孽,他们就会升入天国。” 安舒曼牵着祭马回到阿逾陀城,向萨竭罗国王转达了大仙的话。国王听了喜出望外,立刻举行隆重的马祭。国家继续繁荣富强。萨竭罗死后,安舒曼做了国王;安舒曼死后,他的儿子底离钵继承了王位;底离钵死后,他的儿子跋吉罗陀坐上了国王的宝座。 跋吉罗陀英明神武,举世无双,世人对他称赞有加。他把祖辈们的事业继承了下来,不断扩大疆域,但先辈们的遭遇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放弃了王宫舒适的生活,到雄伟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苦修。他用最严格的苦行磨砺自己长达上千年的时间。 千年以后的一天,跋吉罗陀正在修禅静坐,喜马拉雅山的女儿恒河化身为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来到了他的面前。对他说:“伟大的国王啊!你已经在这里刻苦修行了一千年,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想让我做什么呢?” “女神啊,我在此苦行的目的就是想解救我先人的灵魂。”跋吉罗陀对恒河女神说,“很久以前,我的先辈们无意中触犯了伽毗罗仙人,被他的怒火烧成了灰烬。而他们的罪过只有您的圣水才能洗刷。所以我请求您让圣水流到地上,让我先辈的骨灰可以接触到您纯洁的圣水。”女神说:“我很想答应你的要求,但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做不到。如果我把河水从天上直接倾泻下来,大地根本无法承受。因此,你还要征求湿婆的意见,如果她同意了,你的愿望就会成为现实。” 因此,跋吉罗陀又去找湿婆大神。湿婆早就被他的苦行感动了,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两人一起登上喜马拉雅山,高呼女神的名字。女神应声降临在了雪山之巅,河水从天上倾泻而下。为了保护大地不被激流冲坏,湿婆用前额抵住了河水的巨大冲力,让河水沿着自己的身体缓缓流到地上,流向大海。恒河水滔滔不绝地流着,使干枯的大海重新又盛满了水。河水也开始沿着裂缝渗到了地下世界,并洗刷了萨竭罗国王的六万个儿子的骨灰,洗掉了他们的罪过,使他们的灵魂最终升入了天国。完成了先辈们所赋予的重任后,跋吉罗陀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苦行生活也结束了,他返回祖国,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从那以后,恒河水就在印度半岛上奔腾不息,最终流入大海。 P8-12 序言 古老的亚洲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人类共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有三个在亚洲。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在这块土地上相继诞生,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在这三大文明中,古巴比伦文明逐渐消沉中断,而两个在喜马拉雅山脉两边并起的古文明——古印度文明(指英国殖民前的那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和古代中国文明,则历经沧桑,顽强地走到了今天。这两个文明古国又都各具特色:古代中国崇尚今生,坚持务实的人间生活;古印度追求的是来世,憧憬的是能在天国中得到灵魂的永生。 古印度地处亚欧大陆亚洲部分的南端,它的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半岛,向印度洋凸出,所以也称它为印度半岛;又因为它濒临喜马拉雅和兴都库什两大山脉,这些崇山峻岭将它和亚欧大陆分隔开来,所以它又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早在四十万年以前,就有早期人类在这片大陆上生活了。大约在公元前2400至前1700年,在它北部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哈拉帕文化,这是迄今所知的这片大陆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北部的雅利安人开始入侵南亚次大陆,并逐渐占有了绝对的统治权,由此古印度的雅利安文明时代开始了,这个时期在古印度历史上通常也被称为古代印度时期。公元前800至前550年左右,雅利安人占领了今天的孟加拉地区。公元前321年,雅利安人建立了孔雀帝国,这是古印度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公元前185年左右,孔雀王朝灭亡。32C1年,笈多王朝建立,笈多王朝时期被称为古印度史上的黄金时代,该王朝是雅利安人建立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帝国。大约540年,笈多王朝灭亡,这之后,雅利安文明逐渐衰落,次大陆北方开始进入古印度历史上的中世纪时期。随着伊斯兰民族的入侵,1000年前后,次大陆南部也慢慢迈进中世纪时期,既而产生了很多伊斯兰民族建立的政权,古印度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时期。1526年,伊斯兰教的信徒蒙古人又一次建立了印度半岛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不过,在此后的岁月里,古印度文明也逐渐消退,最后在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中宣告结束。 宗教是古印度文化的主体。在古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可以没有国家,也可以没有民族,就是不能没有宗教。在古印度历史上相继产生和出现了印度教(广义的)、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其中,广义的印度教又有吠陀教、婆罗门教和狭义的印度教三种。吠陀教是古印度的原始宗教,最初的《吠陀本集》是其主要经典。 公元前6世纪左右,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在南亚次大陆上,这两种宗教也曾一度兴盛,但后来,随着印度教的复兴和伊斯兰教的入侵,它们在次大陆上彻底失势,不过,它们并没有完全灭亡。佛教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深深扎根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伊斯兰民族对南亚次大陆的人侵及近千年的政治统治,在南亚次大陆上,伊斯兰教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其地位与印度教不分高下。锡克教是新兴宗教,它产生的时间较晚,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亚次大陆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古印度漫长的文明史显得有点遥远,但它灿烂的文明却依然光彩夺目,南亚次大陆乃至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地区依然受其光辉照耀,且恒久不变。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