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受益人生的学问)》编著者若谷等。
舍与得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处世的艺术。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舍,才会有所得。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紧密相连。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
舍与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对生活的领悟。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著.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只有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才能比别人跑得快、跑得远。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珍惜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受益人生的学问)》编著者若谷等。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受益人生的学问)》内容提要: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壁虎临危弃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爱,得繁衍生息;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入江海;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独辟蹊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是愈得愈少,愈舍愈多。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拥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从而活得精彩、活得快乐。本书围绕“舍与得”这个似乎人人熟悉却又难以参悟透彻的命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哲理深邃,寓意深远,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态、一种正确的哲学态度、一种走向幸福与成功的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成就大业,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已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得人生追求。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
“舍”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自由
一老一少两个和尚一起到山下化斋,途经一条小河。两个和尚正要过河,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河边发愣,原来妇人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轻易过河。
老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个妇人背过了河。
两个和尚继续赶路,可是在路上,老和尚一直被小和尚抱怨,说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应该沾女色,你怎么能背个妇人过河?
老和尚一直沉默着,最后他对小和尚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喋喋不休,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在心中放下这件事,而我在放下妇人之后,同时也把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会像你一样。”
小和尚听了,顿时哑口无言。
故事里的小和尚确实很可笑,喋喋不休地指责同伴。背的人还没说什么,看的人却这般过不去,实在是因为他的心胸有些狭窄。
其实,生活原本是有许多快乐的,只是我辈常常自生烦恼,“空添许多愁”。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事业小有成就,但心里却空空的,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总是想成功后坐豪华游轮去环游世界,尽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仍然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了却心愿,因为还有许多事情让人放不下……
对此,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 “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件,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仔细咀嚼这段话其中的味道,我辈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走出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沙子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自在的快乐便是佛家所说的那种境界,“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如果一个人茶饭不宁,百种需求,千般计较,自然谈不上是真正的放下,又如何去感受快乐?
舍下一切,才是开始处
有人说,世上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著。所以,不要总是羡慕他人的自在与洒脱。他们获得幸福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执著于缘。懂得放下,就可以开始新的人生,也便易得逍遥,快乐无穷。
南怀瑾心中对那些逍遥的人很倾慕,认为这些人真正能够做到“放下”二字。做了好事马上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地,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便是心有所住,不能解脱。一个人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这才是大英雄本色。无论怎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的修养,就像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过,达到这步修养太难。
真正的人生该如何过呢?南先生认为重点在“随”字。时空的脚步永远是不断地追随回转,无休无止。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河水能够冲走泥沙与污浊,时间能够抹去人类的一切活动痕迹,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也没有绝对的真理和绝对完美的事物,人所能做到的就是“随”,顺时顺应,随性而走。
庄子临终前,弟子们已经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知道后笑了笑,幽 了一默:“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 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够丰厚?你们 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不得地说:“老师呀!若要如此,只怕 乌鸦、老鹰会把老师吃掉啊!”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飞禽吃了我, 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吗?把我从飞禽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你们可真 是有些偏心啊!”
一位思想深邃而敏锐的哲人,一位仪态万方的大师,就这样以一种浪漫 达观的态度和无所畏惧的心情,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在一般人看来令 人万般惶恐的无限的虚无。其实这就是生命。
在20世纪,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经师赫菲茨。他惊讶地发现,经师住的只是一个放满了书的简单房间,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大师,你的家具在哪里?”旅行者问。
“你的呢?”赫菲茨回问。
“我的?我只是在这里做客,我只是路过呀!”这美国人说。
“我也一样!”经师轻轻地说。 既然人生不过是路过,便用心享受旅途中的风景吧。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场旅行,你虽有目的地,却不必去在乎它,因为你的人生不只拥有目的地而已,你还有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如果完全忽略了一路的风情,人生将会变得多么单调和无趣,活着还怎么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呢? 每一道风景从眼前过了,每段缘分与自己重逢再离别,你仔细回味一番,充分享受其中的滋味,不必耿耿于怀得失,在痛苦时想想快乐,快乐时忆苦楚,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生命才会充满温暖柔和的色彩。等到缘分过了,风景没了,等待你的还有另一波风光和快乐,之前的一切便可放下,享受眼前此刻,要懂得开始的背后是放下。
时间公平地对待每一个瞬间,但人在生命的旅程中却不能停滞不前,总沉湎于过去。只有不停地向前走,才能摆脱重重阻碍,得见白云处处、春风习习的旅行终点。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位哲人曾说: “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事实的确如此,生活中有两种爱抱怨的人,一种是爱抱怨别人的人,另外一种人则是喜欢抱怨自己的人。前者容易清醒,后者则经常执迷不悟,一旦认为自己错了,就消沉,不再振作,让抱怨在心理生出“毒瘤”,并任由这颗“毒瘤”毁掉自己的一生。
在南美洲,有两个人因为偷羊而被官府抓获,官府要将他们刺字、发配。家人不想就此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于是筹了钱款来赎他们,结果这两个人都被赎了回来,可是烙在前额的两个英文字母ST却再也不能去掉。P4-P6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壁虎临危弃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爱,得繁衍生息;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人江海;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独辟蹊径。可见,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活得精彩,活得快乐。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舍与得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处世的艺术。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纷繁复杂,很多东西在追求和面对的时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大部分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得与失当中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所以,需要我们有“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舍,才会有得,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紧密相连的。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
舍与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对生活的领悟。有人说,世上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著。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佛教导我们要舍得,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著,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只有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轻松上路,你才有机会比别人跑得快,才有体力比别人跑得远。人生充满变数,所以人生必然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获得与失去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不管是多么幸运的人,都不会拥有真正完美快乐的人生。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珍惜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舍与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在人生的旅途中,懂得舍与得的智慧,你才会快乐,才会让自己无怨无悔。星云大师说:“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舍得是一种好心态,会让你拥有一个好人生。对于想要成就大业者来说,看破了得与失的玄机,学会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成功即是由此而来。我们都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眷属和谐、名誉高尚、身体健康、聪明智慧,但先要问:你想要秋天的硕果,可否在春时播种?只有真正懂得舍与得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要知道,人生苦短,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几十年,与其在抱怨中度过,不如为自己营造一方快乐的天地。
泰戈尔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是愈得愈少,愈舍愈多。本书围绕“舍与得”这个似乎人人熟悉却又难以参悟透彻的命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哲理深邃,寓意深远,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态、一种正确的哲学态度、一种走向幸福与成功的处事方法,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成就大业,经营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