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让家长优秀起来
分类
作者 胡挺飞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西方有句俗语“一百个老师比不上一个家长”。

胡挺飞编著《先让家长优秀起来》的理念,就是期望家长一册在手,就能通晓教子成功的秘诀。

内容推荐

《先让家长优秀起来》既注意生动的故事,给家长生动可感的形象和启发,更注意理论总结。因为故事虽是具体的,却是别人的,再好的故事也只能说明别人的成功。人是不同的,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因此,作者胡挺飞努力为家长寻找家教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实践。

《先让家长优秀起来》选取的八大矛盾,就是八个基本原理。这既是每一个家长都很容易遇到且一定会处理的问题,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掌握了这八大矛盾处理方式,就基本解决了家教的主要问题。

目录

因为有了你,我的想法才美丽

第一 对矛盾家长的成人化与重新学习的矛盾

 第一节 问题学生首先来自问题家长

 第二节 家长成人化与重新学习的矛盾症结

一、为什么要家长重新学习

二、家长学习什么

第二 对矛盾夫妻之间的协调不力形成的矛盾

 第一节 矛盾根源

一、夫妻之间性别和心理的差异

二、夫妻教子认识上的差异

三、夫妻间眼光长短、目标大小的差异

四、绝大多数年轻父母都未接受过亲子教育培训

 第二节 如何解决矛盾

一、夫妻之间要管理好自身,洋溢着爱的甜蜜

二、孩子不是唯一,全家人都要保持爱的交流,平等分享爱的需要

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绝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附加:如何处理与公婆(外公婆)之间的矛盾

第三 对矛盾陪伴与远离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问题起因

 第二节 种种陪伴总关情

一、远离孩子时如何做到精神陪伴

二、孩子学习时如何陪伴

三、电脑时代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四、孩子空闲时间如何陪伴f

第四 对矛盾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偏重物质、忽视精神的流弊揭示

一、家教的全部投资就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二、偏重物质,淡化精神,是当前的一个通病

三、物质上的纵欲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第二节 克制物质才有利于精神发展

一、物质贫瘠有利于精神丰富

二、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第五 对矛盾严格与慈爱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问题探幽

 第二节 严慈相济

一、父母要学会克制

二、父母要抓好人生第一步教育

三、建设严慈相济协同型的家庭教育

第六 对矛盾学业与家务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现状透视

 第二节 学业与家务的矛盾处理

一、做家务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好处

二、弱化应试教育

三、家长自己要能狠下心来,尽量放手让孩子做

四、创新家务事的做法

第七 对矛盾学业与做人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摆正关系

一、畸形现状

二、做人教育是家教的核心

 第二节 如何进行做人教育

一、做人教育的原则

二、怎样进行做人教育

三、做人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八 对矛盾孩子的自主与家长的做主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现象微探

 第二节 矛盾导正

一、家长要提高认识水平,改变心态

二、家长要行动起来,克服自我中心倾向

三、给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

试读章节

第二节 家长成人化与重新学习的矛盾症结

一、为什么要家长重新学习

家长都是成年人,要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负担,如何学习呢?再者,有这个必要吗?这就产生了家长的成人化与重新学习之间的矛盾。

所谓家长成人化,就是指家长步人工作期,主观上以为自己主要的活动应该是赚钱养家,做自己的事业,其学习内容更多的应该是与自己的工作兴趣有关联。家长的学习行为已经职业化、固定化、个人化了。虽然有了孩子,也要学一些家教知识,但不是主要的。

重新学习,是指家长从原来以家长自身发展为中心转到必须注意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学习,注重学习育人知识,进而掌握育人道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教育好孩子;其实,从孩子角度看,这些大人现有的知识储蓄和非智力状况。仅凭家长的自然发挥,对孩子往往不一定有用,家长有些坏习惯如果不注意表现方式还会产生坏影响。为此我强调家长至少父母双方有一方要加强学习。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做过一个家庭教育调查,数据表明家长重视家教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孩子成绩优秀。调查704位中学生家教情况,对其中的31位优秀生(成绩常排班级前三名)和237名中下生(学生成绩常排班级平均分以下)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家长的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性别、气质等客观因素在统计意义上不影响孩子的成绩。但家长是否重视家教知识的学习却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优等生家长重视家教知识的学习,他们参加省家长函授学校学习的人数是中下生家长的四倍(20%:5%)。在学校里,凡是有父母经常配合学校的孩子,孩子就要表现好些,凡是家长不顾问的,孩子一般都要难教些。

(赵刚主编的《家长教育学》)

我国还没有要求家长必须学习家教知识的管理规定,教育孩子没有规定必须有家教证件,因此学习家教知识依然是家长自己的事情,这就需要家长自觉学习。家长的观念也就成了家长能不能重新学习的根源所在,观念问题又来自认识水平。有的家长懂得如何教育,所以才能够科学投入。

请看一则家长的自述:

当双胞胎儿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做的最主要的一项家庭教育工作就是让孩子多听我们讲的故事,让孩子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我们讲的故事内容是非常庞杂的,但有一条选择的标准,就是孩子一定要喜欢,并且带一点点益智性。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既讲了大量的世界童话故事,也讲了像小虎队那样的通俗故事;既讲了有哲理的一些美文,也讲了报纸上那些增长实用知识的消息,例如发生火灾该怎么办等等。在那个阶段,我们很少让孩子写字、看书,主要是讲,讲出他们的兴趣、讲出他们对世界的好奇、讲出他们安静倾听的习惯。

实践证明,对幼小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办法。

幼儿不识字,但能够听,也喜欢动。所以讲益智性和情趣性的故事,非常适合孩子。这位家长深懂这点,所以很适时地给了孩子合理的教育。

幼儿时期,就给了孩子合理的教育,也就是给了孩子抢占人生制高点的教育。胡适、鲁迅、郭沫若、毛泽东等很多名人,他们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学习中国的经典著作;他们之所以能够赢得人生,是因为起跑时已经先行一步。幼儿时期学习知识一时无法消化,但是却可以用一生去消化。因为这个时期读书,已经养育了读书的性灵,培养了读书的好习惯。

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为什么伟人这么少,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忽视儿童教育。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重视了幼儿教育,说不定也就能够培养有出色成就的孩子。

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两个孪生女儿,她的科研工作可以说忙得令人难以想象,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忽略对女儿的教育。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她自然十分重视科学地教育孩子,尤其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在女儿不足1岁时,居里夫人为她们“发明”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她称之为“幼儿智力体操”训练。

居里夫人的想法是让她们广泛接触人和大自然。她忙里偷闲,带着两个女儿到动物园看动物,家里还养了一只猫。每当看到女儿们与猫玩在一起玩得嘻嘻哈哈,居里夫人都会忍不住也加入她们;有空的时候,她还喜欢带着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玩水,在大笑声、快乐的尖叫声中,让她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就这样,孩子渐渐快乐无忧地长大了,居里夫人想:“仅仅学习大自然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给她们讲童话。每晚睡觉之前。

P13-15

序言

因为有了你,我的想法才美丽

——写在前面的话

尊敬的家长:

我知道你很忙,家教又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所以我想尽办法,提炼出家教的一般规律,然后写一本家教方面的书,以帮助你提高家教的效率,这是我企盼已久的事情。

每次跟家长接触,都觉得有很多话题要讲。一般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但不知有多少家长存在着教育疑惑。有些家长很自信,但自信的后面潜藏着诸多不当。比如娇惯孩子,有些家长也知道这样不行,只是改不过来,也有些家长认为只有这样才算疼爱孩子,并不以为这就是娇惯。情感完全模糊了他(她)的眼睛,其他的意见一概不听。由此很容易导致各种孩子问题。

还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束手无策。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孩子厌学,或者小时候喜欢学习,越长大越不喜欢学习?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为什么有些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却很糟糕?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校是个“乖娃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为什么有些孩子和伙伴们在一起时有说有笑,可是和家长在一起就不爱说笑,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想什么?为什么来了客人,有些孩子不懂得接待……一个个为什么,让我们很无奈。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问题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往往还在家长身上。

面对以上问题,家长们很着急;可是光着急不行,要想纠正孩子的问题,就要纠正家长自身的问题。但是要想改变这样的家长,谈何容易?

不过事情总得一点一点地做,这就更坚定了我写这本书的信心。

我本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怎么会做起家庭教育来?很显然,就是责任心驱使着我,当看到问题学生一个个出现在我眼前时,一种悲悯情怀就涌上心头。我想,多可惜的生命啊!本来他(她)是可以塑造得很好的,只是……

我做高中阶段教育时,就不断接触到这样一个事实——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孩子。

比如说,有一个这样的青年,大学毕业后,曾去应聘。但大部分公司在面试时,都将其拒之门外,待在家里的时间越长,心情越不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融洽。深入了解才得知,他家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孩子在幸福呵护中成长;再加上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父母更加疼爱他,家里的活,父母一点也不让他碰,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这样的家教现象在中国比比皆是。每当听到这样的事。无不叫人揪心。

相反,成功的例子也让我兴奋不已。比如哈佛学子刘亦婷为什么会成功呢?就是因为她有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人把她的成功概括为“刘亦婷模式”:“亲情互动+理性导航=顺利施教+健康成长”。

钱学森、钱三强先后去世,引来了人们对钱氏家族的关注。钱氏家族是一个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许多福音的家族。远的不说,仅说近现代,钱家就出现了人才“井喷”现象,除了已编成绕口令的“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还有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还有杭州钱家钱学榘的儿子:2008年10月8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有消息说,当代国内外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在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为什么钱氏家族里有这么多成功人士呢?我以为,首推成功的家教。这个家族有一本《钱氏家训》,流传了上千年,家训内容要求到位,让人敬佩。

中国有四百多个姓氏,有多少个家族有家训呢?特别是当代13亿人口中,有多少个家庭制定了家规呢?

很多国外成功的家教,也让人很受启发。比如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涅狄格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的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四百余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多么重要的第一“学校”!

孩子的问题,有些属于孩子自身,有些属于社会,但更多问题的根源在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早期教育。因此,我经常通过学生表现来看家长,又通过家长推测学生,这样做,多半没有什么差错。家庭教育好的,孩子很多问题可以避免,学校教育也更好。

现在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词,那就是,“为了孩子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多么美丽的承诺!就是这句广告词,推动着我努力向前,苦苦耕耘,一颗善良的心就是最好的动力,于是我定下心来,决计写这本书。

振兴民族教育,就要从振兴家庭教育开始。

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从振兴家长教育开始。当然也有学校教育的责任,但是家庭教育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核心就是家长的责任。

但怎么写呢?

在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非常丰富,现在又有大量外国的家教经验,不断涌人我国市场,更有一批痴心于家教的志士苦苦耕耘;所以在市场上有很多家教书籍,让广大家长有很多选择的余地,但我也认为这并不一定是好事。书不在多,而在精。家长都这么忙,看书不容易,哪有很多时间教孩子呢?于是,我总想找一条简便的途径,让家长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让家长一下子掌握家教的金钥匙。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

我写本书的理念。就是期望家长一册在手,就能通晓教子成功的秘诀。

本书既注意生动的故事,给家长生动可感的形象和启发,更注意理论总结。因为故事虽是具体的,却是别人的,再好的故事也只能说明别人的成功。人是不同的,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因此,我努力为家长寻找家教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实践。

本书选取的八大矛盾,就是八个基本原理。这既是每一个家长都很容易遇到且一定会处理的问题,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掌握了这八大矛盾处理方式,就基本解决了家教的主要问题。

我们常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西方有句俗语:“一百个老师比不上一个家长。”可见家长的作用多么重要。可是如果家长没有学习家教知识,怎能胜任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以往,我们只强调了家长的教育地位,却忽视了家长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不科学的。

特别是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从来没有这么复杂过。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着很多不利环境,比如特别盛行的娱乐文化,稍有不慎,孩子就很容易受其不良影响。

当然,家长学习有其特殊性。有的家长是无奈,态度很好,但苦于生计问题,无法学习。有些觉得根本没必要学习,甚至越是不懂的人,越是自以为是,贻误孩子实在是太严重了。如何处理家长成人化与重新学习之间的矛盾?处理好了,家长就会自觉学习;一旦家长学习了,很多问题就明白了。所以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有为”好呢,还是“无为”好呢?是成天围着孩子转好呢,还是放手让孩子获得锻炼好呢?当家长面对一系列问题,就不会盲从,不会着急。

如果家长配合不力,就会经常发生意见分歧。不仅夫妻之间,还有年轻夫妻与公婆(外公婆)、外公婆与公婆之间等的矛盾。如何建立密切的夫妻关系,如何发挥夫妻各自的优势,如何塑造具有战斗力的教育堡垒,是教育的重要前提。由于当前父母辈与祖辈之间的矛盾都很突出,本章只选取了婆媳矛盾的处理做详细讲解,其他关系的矛盾可以此为鉴。

要教育孩子,往往要求家长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但当前打工成风,很多父母远离孩子,到外地谋生,远离孩子与陪伴孩子的矛盾十分突出。教育孩子是家长的主要义务,因此必须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远离孩子怎么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陪伴孩子又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成了当前很多家长的难题。距离远了,如何拉近;距离近了,如何拉远,这都是不容易处理的矛盾。但不管如何,还是一个放与扶的问题。

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家长对待孩子,不是物质的,就是精神的。人类生活也就是这两者构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正因为如此,要特别警惕物质对精神的束缚,在人的成长道路上,精神永远高于物质,不管物质多么富有,精神一定要超过物质,否则物质上的富有,就是精神的灾难。教育孩子要十分注意物质的限度。当前为什么富有的家庭反而教育问题更突出呢?不是物质富有不应该,而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没有紧跟物质提高。精神的方面落后于物质,所以现在物质富有了,反而令人更操心了。面对当前很多家长侧重物质投资的不良现象,必须要高度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和投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要把人的精神教育放在第一位。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精神追求中,那些在事业上有大成就的人就是如此,马克思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在贫困中事业大成。

严格与慈爱。严格的家长往往注意孩子精神方面的教育,限制物质享受,而慈爱的家长更多地陷于物质的满足中,使孩子精神层面上无法得到完美的教育。严格很容易冷漠、简单,甚至粗暴。慈爱很容易滑向溺爱。严格得法,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慈爱不当,则是斩断孩子前程的温柔刀子。现实中,更多家长溺爱孩子,难以把握严格与慈爱的尺度,特此,提出要发扬以严慈相济为主的教育模式,夫妻双方要互相配合。

严格在什么地方?慈爱在什么地方?这就不能不涉及第六大学业与家务方面的矛盾。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很高,不让孩子做家务,学业上严格,家务上放得很松,家长的慈爱乃至溺爱往往表现在家长包办家务。人本身应该是独立的,做家务其实就是教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做人。家务事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小能见大,孩子做人的教育,基本体现在家务事中,孩子失去了做家务事的机会,其实也失去了很多做人的机会。所以做家务事,体现了孩子与亲友的和谐相处,体现自理意识和习惯培养。一个不会做家务的孩子,做人无论如何都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

学业与做人。因为做人虽然需要建立在家务事中,但是又远远不止在家务事中,做家务事是其中教育做人的一个载体,做人教育(德)与学业(智)正好并列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做人与学习学业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的内容。忽视做人教育,往往就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让学业成为家教的全部或者成为家教的主要内容,使做人教育无立锥之地,更何况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单章阐述。

孩子自主与家长做主的矛盾处理。孩子教育有一项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立足于孩子独立自主。人最终是要独立的,所谓“千岁的父母也保不住百岁的儿”,父母的包办代替,都是完全错误的,不利于孩子成家立业,不利于孩子走向社会。教育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孩子独立自主,不是孤立的行为,是贯穿在学会做人,学会做家务,学会学习的内容中。怎么做都是为了孩子独立自主,早日成人成才,所以要单独讲解,有利于增强家长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家长的客体地位。当前孩子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烈,但是家长过于关爱,又使孩子丧失了自主空间,为此这一对矛盾也是很突出,有必要剖析一番。

近年来,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同时还出现了单亲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等。因此,家庭教育不能只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情,一定规模的家庭联合教育形式很重要。让孩子走出单一的家庭,在社区一起活动,共同成长,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政府的参与引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这点,我国做得很不够,希望全社会形成共识,早日铸就家教的统一战线。

仅以此书奉献给广大家长!

希望家长教育成功!

一孔自天然教育研究所胡挺飞

2010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