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奇花(陈模经典作品集)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陈模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小海顾不得细看电文,把一大摞号外放进报袋,急步跨出报房大门,沿着马路旁的人行道,向着沪东杨树浦方向飞跑起来。他嘴里高声喊着:“号外!号外!……看东洋赤佬打进上海滩啦!”

人们以惊愕的神情,纷纷前来买号外。一个手拿大扫帚的清洁工人,看了号外,皱着眉头说:“唉!东洋鬼子又打来了,我们老百姓又要吃苦头喽!”

一些马路行人,围过来看号外。有的说,日本这回打上海,来头不小;有的骂鬼子伤天害理,得寸进尺。一个穿蓝布工装、手拿榔头的老工人愤慨地说:“逼得我们没路走,只有和他拼!我们人多,勿怕他!”

小海趁着人多,多卖了几份号外。然后跑叫着:“快看最新消息!”向杨树浦路走去。他越走越感到吃惊:有些大商店已经关了门;开了门的铺子,门口也挂着“大减价,买一赠二”“不顾血本、推销存货”的大幅白布旗帜;有的百货店老板,还拿着毛巾、搪瓷盆之类的货物,站在门口向顾客兜售。但人们很少去买,匆匆地走过去,脸上都有一种惶惶不安的表情。

马路上,有些难民携儿带女地向南拥去。小海发现,在一辆拉行李的塌车后面,跟着一家四口人。一个小男孩提着小提琴盒,拉着爸爸的手向前走着。他心里一怔:从那孩子的小分头、四方脸,手不离小提琴的模样看,很像是他的好朋友曹正。他快步跑过去一瞧,果然不错!他拉着这个男孩的手,急切地问:“曹正,你们要上哪儿去呀?”

曹正和小海,虽不在一个学校读书,却在四年以前就相识了。1933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曹正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平凉路日本国民小学校的拐角,被三个日本小学生围着,有的撕他耳朵,有的用拳打他,有的踢他的屁股,疼得曹正哇哇直叫。拾垃圾的小海走到这里,一见“小日本”这么欺负人,气得直冒火,从兜里掏出弹弓。弹子嗖的一声,正中那个用拳头打曹正的日本孩子的胸脯,另两个日本小孩,也被小海打得趴在地上。一个日本军官见小海这样悍勇,把手里的警犬一放,警犬蹿上来,呜哇一声,咬掉小海右腿上一块儿肉,那三个日本孩子蹦跳着进了校园。曹正感激小海救了他,从此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曹正见到小海,又高兴又惊愕,白皙的脸盘涨得通红:“哎哟,不得了!小鬼子就要打来啦!我们搬到法租界舅舅家里去……你家里搬不搬啊?”

小海瞪大了两眼,迷惘地说:“搬?……我也不知道。”

曹正妈妈袁毓芳,由于小海曾救过曹正,笑着同小海搭讪了几句,就催曹正赶快走。曹正依依不舍地说:“小海,江湾危险,你快搬出来吧!我们住在新开路九十号……你一来就找我呀!”

“我要是去,一定找你!”小海望着曹正的背影,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小海跑了不久,号外卖完了。他走到大纯纱厂一带时,看到滚滚的黄浦江里,停舶的日本军舰又多了。军舰上的大炮,脱掉了炮衣,虎视眈眈地瞄准前方。日本的小炮艇、运输舰,在江里繁忙地航行着。几百名海军陆战队员,从兵舰上登陆码头。队列前头高高地打着太阳旗,排着四路纵队,荷枪实弹地向北开去。他们一律穿着沉重的大皮靴,甩手走起路来,发出难听的咔咔声。行人见鬼子兵开过来,纷纷惊慌地避开,躲到屋里或弄堂里去。许多人家怕惹事,赶快把门板上起来。

小海站在弄堂口,眼里闪着愤恨的光。他瞪了鬼子兵几眼,拐进一条小马路,来到福山码头的货栈。他要去看他的爸爸王大力。福山码头原来是沪东日本纱厂进出口仓库,最近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军需库,所有的中国码头工人,被鬼子兵强押着,日夜不停地替他们卸运弹药。小海的爸爸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他和妈妈真愁煞啦!他几次来看望爸爸,都没见着,今天他要探个明白。

P2-3

书评(媒体评论)

你们从这本书中,看到的是抗战儿童怎样热爱共产党,为了祖国的解放、民族的独立,怎样不怕艰难困苦,对日寇、汉奸勇敢地进行斗争,为了追求光明和真理,怎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怎样团结友爱,建立纯洁而真诚的友谊,一步步地把自己锻炼成革命的小战士。

——陈模

后记

后记——写给小读者

亲爱的小朋友:

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可能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你是怎样写的?

说来话长,这要从四十多年前谈起了。

在三十年代的中期,我有幸在上海沪东区临青学校读书。这个学校,是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进步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工人子弟。我们除了读书,还当小先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以后,我们不少同学家破人亡,从死亡和战火中,在老师的帮助下,流落到租界的难民收容所里。这时,地下党组织和老师领导我们组织起来,演戏、唱歌、当小先生,搞抗日宣传,建立了孩子剧团。上海沦陷以后,我们出发到内地,到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工作,于1942年末解散。我自己是1941年春皖南事变后,离开这个团体到延安去学习和工作的。

孩子剧团从成立之初到解散,一直受到敬爱的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教诲。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后来之所以一步步成长起来,参加了革命队伍,是和党组织的领导、周总理的教诲分不开的。周总理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使我们从小受到了熏陶,他给了我们终生难忘的印象。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党的领导和周总理的哺育,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多年以来,我想把这段经历写出来,歌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革命下一代深挚的爱和无比亲切的关怀;同时,让生活在新中国的孩子们,也能知道四十几年前的抗战儿童,是怎样生活、学习和斗争的。我的这个愿望,得到孩子剧团许多老战友的积极支持。解放以后,我从事建团和团报工作,不可能拿出集中的时间,来写这样长篇的东西,只能在业余做些搜集、整理素材的事情。

这部小说,取材于孩子剧团的史实。不过,既然是小说,它所描绘的内容,就不能完全拘泥于当时的某一件具体事实;特别是书中写到的人物,并不就是原来团里的某某人,而是经过概括、集中、虚构写成的。这部小说反映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一个抗日儿童团体的诞生、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它写了这个团体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小海、许英、胡尚德、曹正等人成长的历史;写了受国民党控制的青年管子杰,怎样一步步地参与了残害青少年的罪恶活动;也写了追求进步的女学生耿菊香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

一个人在他八九岁的时候,是刚刚记事、懂事的时候。到了十几岁,则是精力旺盛、成长很快的时期。我常想,一个人如果在儿童、少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社会影响,这对他今后一生的发展,都可能打下重要的以至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说:“童年的情形,便是未来的命运。”毫无疑问,你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应当想一想:怎样更好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是幸福的。你们的生活里充满了阳光,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还有自己的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有的地方还有少年宫、俱乐部、少年儿童图书馆等等学习与活动场所。我们的党和国家,为你们的进步和成长,创造了许多很好的条件,这和我们苦难的童年生活,是不可比拟的。你们常常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进步较快,朝气勃勃,有所作为。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人也是在矛盾统一的斗争中前进的。你们既有优点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你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和革命斗争,没有吃多少苦头。因此,有的人不了解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把什么事都看得很容易;有的人有些娇气,学习、工作不刻苦,缺乏斗争的勇气和革命意志。

如果你们能从这本书中,看到抗战儿童怎样热爱共产党和周伯伯:为了祖国的解放、民族的独立,怎样不怕艰难困苦,对日寇、汉奸、国民党反动派,勇敢地进行斗争;为了追求光明和真理,怎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怎样团结友爱,建立纯洁而真诚的友谊:怎样按照周伯伯的教诲,一步步地把自己锻炼成革命的小战士——这本书如果在这些方面,对你们有所启发和帮助的话,我就非常高兴了。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孩子剧团许多老战友的热忱的支持,他们为我回忆、提供了许多宝贵材料,尤其是奚立德和强明同志,协助我明确了小说的主题,充实了许多章节的细节。我们一起初步创作了反映这一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以后,小说又采用了相当一部分文学剧本的结构。与此同时,我还得到张莺、许翰如、吴莆生、罗立韻、苏扬、张承祖、严良堃等同志的可贵的帮助。这里,我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远在四十一年前抗日战争初期的武汉,革命文学家茅盾同志,曾热情地到培心小学看望过孩子剧团的孩子们,并且著文《记孩子剧团》表示赞扬和支持:现在他又为本书书名亲笔题字,再一次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我国广大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在此,我谨向茅盾同志表示谢忱和崇高的敬意。

我的写作能力有限,这本书一定有不少缺点或错误,欢迎小朋友及读者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

1979年1月8日于北京

目录

第一章 “号外!号外!”

第二章 越过封锁线

第三章 复仇的火焰

第四章 小海的愿望

第五章 战鼓咚咚响

第六章 难民所的风波

第七章 伯伯的期望

第八章 飞行中练翅膀

第九章 有没有决心

第十章 冲,冲出虎口!

第十一章 湖边的枪声

第十二章 南飞的大雁

第十三章 坐上闷罐车

第十四章 飞雪笑迎春

第十五章 大星亮晶晶

第十六章 普海春宴会

第十七章 一场争夺战

第十八章 夜走石灰窑

第十九章 真正的友谊

第二十章 让理想长脚

第二十一章 火烧长沙城

第二十二章 宝贵的赠书

第二十三章 在雾都重庆

第二十四章 不灭的火种

第二十五章 警惕的眼睛

第二十六章 两颗火热的心

第二十七章 一出戏的诞生

第二十八章 严峻的考验

第二十九章 人民的英雄

第三十章 明灯照亮心田

第三十一章 奔赴抗日前线

后记——写给小读者

内容推荐

陈模编著的《奇花(陈模经典作品集)》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抗日宣传的孩子剧团的长篇小说。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上海江湾去的一些贫苦孩子,在地下党和进步教师的帮助下,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来到租界,组织起来从事救亡宣传,成立了孩子剧团,上海沦陷后,他们冲破日寇的封锁、包围,开展抗日宣传。

编辑推荐

陈模编著的《奇花(陈模经典作品集)》反映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一个抗日儿童团体的诞生、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它写了这个团体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小海、许英、胡尚德、曹正等人成长的历史;写了受国民党控制的青年管子杰,怎样一步步地参与了残害青少年的罪恶活动;也写了追求进步的女学生耿菊香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