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为何不抓阄》、《党校讲课“三戒”》、《论学术功底》、《向经典学什么》、《论学术框架》、《关于讲课艺术》、《编教材不可假公济私》、《教材应有准入门槛》……这个集子《我的教书笔记》除了收录作者王东京最近两年的教学随笔,也收入了其之前写的几篇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教书笔记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王东京 |
出版社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评职称为何不抓阄》、《党校讲课“三戒”》、《论学术功底》、《向经典学什么》、《论学术框架》、《关于讲课艺术》、《编教材不可假公济私》、《教材应有准入门槛》……这个集子《我的教书笔记》除了收录作者王东京最近两年的教学随笔,也收入了其之前写的几篇文章。 内容推荐 这个集子《我的教书笔记》除了收录作者王东京最近两年的教学随笔,也收入了其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另以“教务部”名义发表的两篇长文,作为附录也刊载于后。 《我的教书笔记》收录了《论“名师”》、《勿误读“师道尊严”》、《“博导”是多大的官》、《评职称为何不抓阄》、《党校讲课“三戒”》、《论学术功底》、《向经典学什么》、《论学术框架》、《关于讲课艺术》、《编教材不可假公济私》、《教材应有准入门槛》、《改进文风谁先吃螃蟹》等文章。 目录 一 改革试水 说“一流学府” 论“末位调整” 关于教学新布局 评“精品课”的前因 后果 二 “教”与“考” 我看“研究式教学” 也说“以教学为中心” 讲课为何要有纪律 何为“研究式”考试 三 为人师表 论“名师” 勿误读“师道尊严” “博导”是多大的官 评职称为何不抓阄 四 讲课心得 党校讲课“三戒” 论学术功底 向经典学什么 论学术框架 关于讲课艺术 五 教材与文风 编教材不可假公济私 教材应有准入门槛 改进文风谁先吃螃蟹 谈“文山会海” 六 课外随笔 一个书生的“从政经验” 我选职业是误打误撞 我为何练书法 永远的导师 附录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一流学府” 关于加强党校精品课建设的几个问题 文章发表时间一览表 试读章节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打算讨论什么是“一流学府”,习近平校长已讲得够明白,再多说是画蛇添足。这里要说的,是中央党校如何建设“一流学府”。在党校任教十数年,现在改做教学管理,身在其中而耳闻目睹,多少有些发言权。正好,校委有意集思广益,本人也有些想法,不过是一己之见,不见得对,我姑妄言之,大家就姑妄听之吧。 首先一点要确定,中央党校究竟是不是学府?我的回答,当然是。中央党校若不是学府,也就谈不上建设“一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学府,我理解,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较为完备的学科设置,而且整个运转要以教学为中心。放眼看,不论中国外国_『请问有谁见过没有学科设置的学府呢?是的,这正是学府与普通培训机构的区别。培训机构虽也以教学为中心,但却没有学科分类,没有专业师资;而中央党校不同,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科社、政法、党史、党建、文史、国际战略等学科,而且师资阵容强大。这样看,中央党校是学府是无可置疑的。 事实上,中央党校不仅是学府,而且是党的最高学府。这里说的最高,是指政治地位最高。众所周知,党校是一个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办有党校,而中央党校处在这个系统的最高端,故称最高学府。但应清醒的是,最高学府未必就是“一流学府”。说过了,学府要依托学科方为学府,而“一流学府”,就得靠一流的学科来支撑。否则没有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学府’’是空中建塔,无根基,何谈一流?所以建设“一流学府”,我认为重点应放在学科建设上。 远的不说,让我们看看国内的几所著名高校。某高校之所以出名,无一例外,背后必有她相对强势的学科。比如北大,她的理科就在全国首屈一指;清华,工科则独占鳌头;而人大的经济、法律也赫赫有名。相比之下,中央党校的强势学科是什么?不知大家怎么看,扪心自问,我却拿不准。也许有人说,中央党校不是以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见长么?不错,这的确是中央党校的优势,但可惜,这种优势尚未转化成学科优势。应该承认,与一流高校比,我们的学科还不够强,作为党校人,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差距。 我这样说,并非要妄自菲薄,也绝非说党校在各方面皆技不如人。中央党校的教员政治素质强,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学术素养与敬业精神,多年来学员也有口皆碑。前年我在党校中青二班做过一年的学员,听过很多教员的课,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一般高校教员肯定不能比;而论讲课艺术,整体水准也绝不低。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党校有这么强的一支队伍,却为何未打造出强势的学科?这段时间我反复琢磨,想来想去,我认为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 先从客观方面看,中央党校是党中央办的学校,背靠中央,面向高中级干部,因此教学必须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这点上,党校是明显地不同于高校,高校侧重学历教育,而党校侧重干部教育;高校是按专业招生,且按专业系统开课;而党校是组织调训,由于学员需求不同,故只能采取专题式教学。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党校讲的是专题,可专题往往变化快,跨度大,一个教员承担的讲题,上下两个学期可能完全不挨边,这样教员总打“游击”,难以进行学术积累,当然就很难成某领域的专家了。 举我自己的例子。粗略算,进党校任教十八年,迄今讲题至少已在三十个以上,并且这些讲题涵盖财政、金融、产业、国企、三农、区域经济、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打一枪换个地方,不停地变,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万金油。说起来,似乎无所不能讲,可就是哪个问题也讲不透。当年的同窗学友不少在高校教书,如今有人成了财政专家,有人成了金融专家,可当有人问我的研究方向,我却无言以对。何以如此?我想是党校教学的特殊性,让教员很难固守某个研究领域。 不过这只是问题一方面,若换个角度即从主观方面看,党校的讲题设计是否可以照应学科呢?是的,党校教学要跟着热点走,这样做没有错。但想深一层,研究热点与学科建设其实不矛盾,可并行不悖。这里的关键,是教员要有专业分工。比如经济学部的教员,就可分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等不同方向,而且一旦确定就要相对稳定,改打游击战为打阵地战。如此坚持三五年,日积月累,教员必有自己的学术专长,而有了专家,学科建设必大有看头。 请别误会,我主张让教员打阵地战,并非要否定目前的教学模式。党校必须讲专题,而且不能变,要改变的只是具体讲题的设计。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设的讲题就可按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等不同方向来拟定,这样定讲题,既可以发挥每个教员的专长,又有利于把问题讲透彻。现在的问题是讲题设计太泛,大而化之,无论教员研究哪个方向都难以把握。力不从心,课当然讲不好。专家出不来,党校学科也就难有大的作为。 我不懂其他学科,经济学如此,其他学科我想也一样。至少有一点可肯定,一流的学科,必须有一流的专家。而经验证明,培养专家是要有学术分工的。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不可能指望每个教员都成为通才。尽管党校更需要“大家”,教员最好贯通文、史、哲、经。但“大家”得首先是某领域的专家,先专而后博;不然博而不专,充其量是个杂家而已。近些年,党校专家出得不多,原因复杂,但我们的讲题设计是否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最后再说一遍,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敢说完全对。若如有不妥,大家尽可批评。我作此文目的原本就在抛砖引玉,要是能引发各位同仁的思考,则于愿足矣!P3-7 序言 我在中央党校教书十八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虽不敢说自己“功成名就”,但有几手看家本领是真的。当教员本来驾轻就熟,也打算就那样一直教到退休,不承想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校委却调我到教务部工作。事出突然,容不得多想,前年底便离开经济学部到了教务部走马上任。 光阴如箭,转眼两年过去。于今回首,我的感受可说是苦不堪言。说实话,当初我绝没想到教务部会这么忙,几乎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时任教务部副主任的赵理文曾告诉我,教务部也有淡季。可两度寒暑,我却始终看不出淡季在哪里。再问理文,理文笑答:现在进修班学制缩短,两月一期,淡季当然不淡了。 其实,我的苦闷还不只是因为忙,上班干活,忙一些倒没什么。真正的难处,是多年来自己埋头学问,对教学管理知之不多;让我做管理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何况隔行如隔山,当时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就好比一个农民,祖祖辈辈种地,可突然有人让他去开飞机,你说他是啥感觉?绝不夸张,我那时的心境就和这位农民差不多,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所幸有书磊副校长一路提点,教务部同事也肯教我,当然我自己也是恪尽职守,全力以赴。这两年按照校委提出建设“一流学府”的要求,教务部先后推出了“末位调整”、全面实行“项目制”、改进讲题设计机制、改进学员考试方式、评“精品课”等系列举措,天道酬勤,尽管困难很多但我们还是坚持走过来了,而且党校的教学质量也整体跃升。 读者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正是我两年来的所思所想,更是与教务部的工作密切相连。我想,如果自己不来教务部恐怕不会有这本书面世。事实上我最初也没想过要出书,是形势所逼,为推动教学改革不得已才动笔。想不到《学习时报》刊发后各地党校刊物会纷纷转载,回声四起;而作霖同志也多次催促,希望能由党校出版社结集出版。盛情难却而拒之不恭,于是我也就顺水推舟了。 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以《我的教书笔记》冠名,其实并非我当年任教时的笔记,不想哗众取宠,平日我没有作笔记的习惯。现在这样冠名不过是想表明,本书是从一个教员的角度与大家做沟通,作者的观点乃一家之见,可以参考但不必照单全收。所以要提醒读者莫望文生义,否则你买错了书可不能怪我。 这个集子除了收录我最近两年的教学随笔,也收入了我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另以“教务部”名义发表的两篇长文,作为附录也刊载于后。给个建议,若想了解我对教学思考的心路历程,不妨按照文章发表的先后循序去读,为此我会在书中专门列表指明所有文章的发表日期。 余话不说,是为序。 王东 2012年元旦于北京西郊大有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