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梁宗岱传(插图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建华//赵守仁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所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余光中誉为“最佳翻译”。《梁宗岱传(插图本)》为其学生黄建华、赵守仁编写,是梁宗岱教授的生平传记,系统记录了梁宗岱教授一生求学治学的历程,展现了老一辈学人的学养和人文情怀,在其诞辰110周年之际以示纪念。

内容推荐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所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余光中誉为“最佳翻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游学于欧洲,与瓦雷里、罗曼·罗兰相识。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大学。后随中山大学外语系转至广东外语学院,任法语教授。著有《诗与真》、《芦笛风》、《晚祷》。

《梁宗岱传(插图本)》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系统反映梁宗岱教授生平事迹的传记作品,依靠档案文献、与梁氏同时代人的回忆文字等资料全面地描述了梁宗岱教授精彩的人生,展现了老一辈学人的学养和人文情怀,立场客观,资料性强,为读者深入了解梁宗岱教授提供参考。

《梁宗岱传(插图本)》作者之一的黄建华是梁宗岱教授的学生和同事,以亲历者的身份写作此书,一定程度上是对记述梁宗岱教授生平的各类文献修正或补充,附录中的《梁宗岱年谱简编》、《关于宗岱生平的参考书目》为作者独家整理,极具资料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崭露头角

一、家世与童年

二、培正与“南国诗人”

三、进文学研究会前后的新诗创作

第二章 旅欧游学

一、从岭大至日内瓦大学

二、同文人交往,与艺术结缘

三、结识桂冠诗人瓦雷里

四、同文学大师罗曼?罗兰的交往

五、攀山搏水临诗境  异国他乡恋情深

第三章 执教北大

一、执教北大与探索象征主义

二、与徐志摩切磋——闪烁诗歌的真知灼见

三、婚姻纠葛及与胡适交恶

第四章 《一切的峰顶》

一、 与沉樱相识相爱

二、 同沉樱共赴日本游学

三、 执教南开与探究诗论

第五章 辗转西南

一、 辗转至重庆复旦任教

二、 融通中西,纵横比较 

三、 往来于重庆、百色之间

第六章 芦笛诗韵

一、 《芦笛风》下的风云

二、 再度从教

三、 冤狱岁月

第七章 康乐春光

一、 再进康乐园

二、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 文艺观及余年之作

第八章 真正的人

一、 直言无忌“罪”滔天

二、 “浪漫插曲”

三、 “狂风暴雨”,铁骨铮铮

第九章 云山晚照

一、 广外余辉

二、 绿素酊的前前后后

三、 余音袅袅

附录一:梁宗岱年谱简编 

附录二:关于梁宗岱生平的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家世与童年

梁宗岱是在西方人文主义文化观念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诗人、翻译家、学者,而他的名字却渊源于《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和唐代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等典故和诗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他的祖籍和故土亦颇耐人寻味。

梁家本姓区,远祖原籍浙江钱塘。北宋末年(1126),受金人人侵之威胁迁徙至广东南雄府始兴县。据族谱记载:南迁之初,区朝揖、区朝弼、区朝栋三位始祖均做了大官。朝弼考取高宗丁丑科(1157)进士,官至大司马,是三公之一,掌军旅之事;朝揖考取孝宗壬辰科(1172)进士,官至湖广蕲州刺史,赠朝列大夫;朝栋官授靖江司户。朝弼生有二子:大兴、大伦;大兴生子崇真。开禧元年(1205),崇真因“天灾地劫民不堪命”乃与始兴居民联名赴县陈词,乞给文引,南迁新会。自此以后,新会就成为梁氏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崇真南迁后,连生四子一女,麟暹、凤暹、龙暹、虎暹,女不知名,嫁新会隔水村梁可用。虎暹生一子,日勇,幼失怙恃,姑丈无嗣将其抚养,遂沿用梁姓,成为梁氏家族繁衍之始。梁勇长大成人,以勇力应募从军,屡立军功,授官晋爵,显仕朝廷,广置产业。九房儿孙,繁衍昌盛。但梁勇的后代见诸文字记载者甚少。宗岱家族的二房稍有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行,“二世祖考讳治新,字国诏,号云岩,系藿氏夫人所生,好读书,鼓琴瑟,兼文武,擅医卜,于弓马初选武才。”

嗣后,由于梁家子弟并无辉煌业绩,族谱再无特出记载。自梁勇经二十世传至宗岱的祖父。

宗岱祖父梁玉介,字祖胄,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即是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的那一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腐朽积弱暴露无遗,欧美列强乘机相继侵凌,存亡朝夕未卜。祖胄就是在那种国运飘零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他虽说是农家出身,却也不是贫家子弟。他在未到百色投入商界以前,在乡已有闲暇去学文习武,并娶妻汤氏,生儿育女,拥有一个小康之家。但这小康农家、坐食农村,终非长远之计。在当时“闯世界”的风潮影响下,梁祖胄不惜离乡背井,告别妻子儿女,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千里迢迢,从新会来到百色谋求发展。

百色是广西边陲一座重镇,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镇设治,是桂黔滇三省交通要冲,右江航运的终点,下行达南宁、梧州乃至广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百色起义及红七军就诞生在这座山城。百色这座小城,四周山峦起伏,林木郁郁葱葱,从高处俯瞰,城镇的地形颇似一只大鹅,故又称鹅城。它虽然地处边陲,但由于交通方便,商旅往来频繁,商业相当发达,广东商人在这里尤其活跃。当年商人大多散居在城外及沿河一带,他们建住宅、店铺,筑街巷、码头,修会馆、庙堂,简直建……

P3-4

后记

本书是我和辽宁师大赵守仁教授合作的产物。赵教授所在的单位也就是梁宗岱的九弟宗巨生前工作的地方,他与宗巨夫人陈善魂女士也是同事,因而多少能从他们那里知道宗岱生前的情况。赵教授负责前半部的写作,他是历史教授,善于搜集有关的史料,读过《宗岱和我》(甘少苏著)的读者会发觉,这里所用的史料比该书要详尽得多。自宗岱至百色以后的章节由我执笔,分别写成后,两人交换校阅、修改。最后由我作前后文字上的若干统一工作并作了少许补充。我是建国后梁宗岱的第一届法语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了宗岱师的同事。从中山大学转至广卅l外国语学院我跟梁老师都同在一个教学单位,直至他去世那年;也就是说,自1957一1983年,彼此有历时26年的认识时间。我和赵教授合作的好处是,对于所写的对象,不仅掌握书面的材料,而且还有活生生的印象。当然,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参考了同时代人写的文字,尤其是参考了《宗岱和我》,但我们绝不盲从,对宗岱生平的事迹,不少都有我们自己的材料和看法。例如:

一、关于宗岱受诬坐牢一事,我们提供更详细的材料,而且指出,把此案件视为纯粹是私人的报复,还不能说有充分的事实根据。

二、宗岱“文革”前后的言行,《宗岱和我》许多都未涉及。

三、宗岱作为教师的表现和教学主张,许多是从未见到有人提过的。

四、宗岱后期的创作和文学主张,也都是第一次提起。

五、我们花在沉樱女士方面的笔墨较多,而尤其是宗岱与沉樱晚年书信来往的细节,以及宗岱的婚姻和子女的关系,我们都本着客观的立场加以叙述。

本书还有两个附录:一个是《梁宗岱年谱简编》,这是前人尚未做过的。另一个是《关于宗岱生平参考书目》。附录后者的用意在于表明:

1.本书借鉴了若干参考文献,我们对所列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2.如果读者发现本书所写的内容与文献所述的不一致,那是本书对这些文献的内容的一种修正或补充,在这方面我们不是完全照搬的。

3.为读者全面了解梁宗岱的生平提供了可供“按图索骥”的参照资料。

可以说,《梁宗岱传》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本“宗岱传记”了。

写“传记”或“生平”之类的著作,离不开留存的图书档案材料。在这方面我们要感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档案室、图书馆同志们的协助,尤其是陈维嘉女士,她还帮忙订正和完善《梁宗岱年谱简编》。

我们还要感谢原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办公室工作的陈思呈小姐,她在发函联系有关的人士方面做了不少功夫,而且还在我的口授下起草了本书的部分章节。

我们更要特别感谢梁宗岱的亲属,他们在提供情况、资料、照片等方面给予了切实的帮助,有的还帮忙看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这里谨以感激的心情着重提提下面几个名字:宗岱的长女梁思薇女士,宗岱的弟妇陈善魂夫人及其外甥女桂治馨女士,宗岱的十一弟梁宗标先生,宗岱的三妹梁佩琼女士,至于曾间接帮助过我们的亲属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还应一提的有:孙广芬女士代表我访问了中科院院士冼鼎昌先生;苏姚、邓思明二位曾帮忙将文稿输入电脑。区赐初先生在调查有关情况方面给予了不少帮助。赵瑛女士特地给我传送她所收集的图照。郑慧琪小姐协助我做了图片处理工作。

最后,还得感谢我的妻子余秀梅,她校阅了全书,还帮忙选定插图。

上面虽然已经开列了一连串的名字,但可能还会有遗漏的。请已列上名字的或因疏忽而未列上的,都接受我们由衷的谢意!

如发现本书有错误或不足的地方,请读者随时给我们指出。

书评(媒体评论)

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她那样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保证,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他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事实是,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

——温源宁

总观梁诗人一生……他学惯中西,通西方主要数国语言,作为专业,他既涉足文学创作、翻译、教研、编书,中年以后又跨入医药科学的领域。不论在哪方面,他还有自知之明,自认知识一步步接近而仅未达到理想境界。……他哪怕在否绝的逆境中,居然还兴高采烈……尽管似在病榻前不暇整容却还是那么开朗,显然还不认输,不肯说一句“停住吧”儿还是对“流过的时光”说着“你这样美好!”

——卞之琳

梁宗岱先生在病榻弥留前一两天,一句消瘦不堪,元气耗尽,他不作呻吟,而是发出雷鸣般的巨吼,震动整座楼房。这位才人临死依然豪迈粗犷异常。他不怕死,但在死前竟留下一堆未完成的工作。他不得不用连续的巨吼代替天鹅绝命的长鸣。以发泄他的无限悲愤。然而他可以告慰的是,他还是留下一笔遗产,他的诗词、评论,中国名著法译、外国名著汉译,将长久沾溉后之读者,为文苑生色增光。

——戴镏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9: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