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
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赵国忠编写的《崔其升传》介绍了其教育生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崔其升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赵国忠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 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赵国忠编写的《崔其升传》介绍了其教育生涯。 内容推荐 赵国忠编写的《崔其升传》介绍了中学高级教师崔其升的教育生涯。 《崔其升传》共分为受命于危难之际;崔其升校长坚持课堂改革的背后;杜郎口教学基本要素重组和运行的评价;自主的学生理想的课堂;值得去品味的“杜郎口教学模式”;农村教改一奇葩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临危受命:困难重重 第一节 受命于危难之际 第二节 治乱建制 第二章 教学改革:成功摆脱困境 第一节 教改背景 第二节 教学理念的转轨 第三节 进行教学改革 拓展链接 崔其升校长坚持课堂改革的背后 崔其升谈课改 杜郎口教师谈课改 之一:杜郎口语文学科常规课型简介 之二:谈数学课堂“三模块” 之三:“+”模式下的英语新课堂 之四:“三三六”教学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之五:杜郎口教学基本要素重组和运行的评价 记者反思 农村课改之路在哪里 智慧访谈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外人眼中的杜郎口教改 之一: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之二:值得去品味的“杜郎口教学模式” 之三:自主的学生理想的课堂 之四:震撼心灵的教育 之五:读杜郎口课堂学杜郎口精神 之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之七: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之八:农村教改一奇葩 之九:学杜郎口课改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之十:站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 专家视点 之一: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回答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哪些问题? 之二:杜郎口中学究竟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之三:杜郎口中学——充满着民族性、时代性、阳光的农村教改的好榜样 第三章 管理措施:与教学改革相辅相成 第一节 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管理 第二节 具有特色的教师管理 第三节 具有自主性的学生管理 第四节 非制度化的校园管理 第五节 彰显个性的校园文化 崔其升校长谈管理 杜郎口中学的管理 第四章 崔其升其人其事 人物档案 崔其升校长的一天 崔其升校长的学生观 崔其升校长的教师观 崔其升校长的课堂教学观 崔其升校长的教学原则观 智慧访谈 之一:访中国最忙碌的中学校长崔其升 之二:决胜课堂之外 外人眼中的崔其升 之一:崔其升:为生命“煲汤”的人 之二:一个追求尽善尽美的人 之三:校长,我就想叫你一声爸 之四:教育改革的实干家——崔其升校长 之五:我比崔校长差什么? 之六:走近崔其升" 之七:一位好校长Y 之八:感悟崔其升 之九:人格的魅力 之十:生命的乐章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997年前的杜郎口中学可以说是“满目疮痍”。教师是能调走就调走,两年换一半,三年换一茬,不能调走的则老和尚撞钟——过一天算一天。某些教师对学校的课程安排讨价还价,最后只能抓阄决定;对安排好的科目,有的教师觉得不合口味,也敢不上;学校开例会,几个喝酒的老师不去开会,照喝不误,任你主任、校长来请;有一位教师为要荣誉,竟然把校长办公室砸个稀巴烂。有一次,省市县三级领导冒雨检查指导工作,到了学校,淋在雨中的十几个人,还要到处去找校长。 学生则是纷纷转校,舍近求远,到其他中学上学,或者干脆辍学,初一招生六个班,到初三往往只剩两个班了。在校的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逃学是常事,偷盗、打架斗殴也成了一些学生的家常便饭,被抓到派出所审案的每年少说也有三四起。可想而知,在这种状况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怎能保证?学生考试成绩差,连续十年全县垫底,每年升学人数不超过十个,其中有三年应届生升学人数为零,而且学生家长怨声载道,有关领导几次下决心要撤并这所濒临绝境的学校。学校已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这时,一向有着出色表现的崔其升被列为杜郎口中学校长候选人。当时,崔其升是杜郎口镇一所联合学校的副校长,业务管理能力突出。在他出任副校长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成功扭转了所属学校一直以来成绩很差的局面,使之一跃成为全县第二名。于是,在乡领导的大力举荐下,崔其升被任命为杜郎口中学校长。 崔其升接到任命通知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坚决不去,因为谁进了杜郎口中学就意味着要与麻烦打交道了。为此,乡领导找崔其升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去试一试,并保证如果他在杜郎口中学干不下去,还让他回联合学校当副校长。临了,乡领导丢下一句话:“你就当救救这群孩子吧。”就因为这句话,崔其升再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了,他向乡领导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不带领杜郎口中学闯出个名堂,自己宁愿在那儿当一名普通老师。 听说崔其升要接这块“烫手的山芋”,最了解学校情况、一直在学校担任政治教师的妻子高俊英,一改过去温和恭顺的脾气,火苗子腾地蹿了起来,斩钉截铁,坚决不答应丈夫接手这件事。她知道,这个烂摊子不好收拾,丈夫又是个直性子,火爆脾气,看到不顺眼的歪歪事就好爆发,容易得罪人,万一栽了跟头,怎么收场? 为此,师范学校同班同学恋爱结婚的两口子,头一回红脸吵架,闹得不可开交,还摔了盆子砸了碗。 但是,土生土长的崔其升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苦口婆心地劝妻子说:“咱们都是教师,又都在自己的家门口工作,教不好孩子,咱不唱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的高调,就连生养自己的父老乡亲也对不住,良心上有愧啊!过去,没有机会干校长,咱还能装聋作哑,现在,领导信任咱,同志们也热切期待,咱自己再打退堂鼓,就是愧对良心,愧对亲情。地误一茬,人误一代。这样的时候,咱有力不出,能做不做,就是对乡亲、对孩子、对社会的犯罪!”一席人情人理的话语,说得妻子哑口无言。 第二节治乱建制 1997年4月28日。一大早。 风,带着淡淡的甘洌,从油绿的田野里轻轻地漫进来,整个校园流溢着春天的诗意。校园外通往田间的小路上,是早起伺田的农人,他们赶着牲口,咿呀吆喝着,在春天里挥扬着田园的恬淡。而崔其升却怀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走进了春天里。 杜郎口中学会因为他的到来,而迎来春天吗? 这天下午,他召开了上任之后的第一次全体教职工会议。 推开会议室所有的窗子,满屋显得亮堂堂的。没有什么俗套的寒暄,没有什么客气的表白,而是单刀直人,他是个实实在在想干事的人。那心底的话,一打开闸门,就带着赤诚,汩汩流淌: “上级领导安排我由联合校到这里来工作,与其说是让我到中学来当校长,倒不如说到这里来当个‘废头’。我们学校的现实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用我多说。” “我也是我们杜郎口土生土长的,我就看不惯这些年来我们杜郎口的孩子连家门口都走不出去,一个个被荒废。我就是想改变这个现状。老百姓把自己的希望交付在我们手上,我们就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否则,我们就对不起老少爷们,也愧对自己的良心!” “我在工作中,可能要批评人也会处罚人,也许走到校门外,就有可能会被人砸死!果真如此,那也是命中注定!” “我也已经嘱咐好家人,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家属不要埋怨任何人。我做校长,如果犯了罪由公安局来逮捕我,但是,工作人员如果出现问题,在我没有完蛋之前,先要按照规章制度制裁处理……” 针对学校教学秩序混乱的现状,崔其升校长很快点起了上任的第一把火,制定了“’四看”的管理方案,即学生看老师,老师看班主任,班主任看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看校长,要求学校的每个人都要严于律己,领导班子成员更要以身作则、爱岗敬业。 可是就在上任第三天,就有人在他的家门口用砖头压上了恐吓信:“就你逞能!如果妄动,后果自负!”P1-3 序言 自人类有教育以来,教育一直在寻求着最基本、最有效的形态。由此,“班级授课制”之学校应运而生,并历经400多年演化、发展,日臻完备成今日之学校。 今日之中国,教育正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变革。那么,在这伟大变革之中,如何办好学校?如何让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这是今天的每一个校长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众所周知,校长是学校之灵魂,是学校发展之关键,“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强调:“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 于是,我们把目光定格于中国优秀的校长,他们的管理思想、他们的管理智慧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个管理奇迹,深深震撼和激励着我们的心灵。他们深厚的理论积淀,敢为人先的管理实践,独到的智慧闪现,又无不让我们折服、感叹。 蔡林森,坚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在只有“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薄弱学校,缔造了“洋思奇迹”。 胡建军,以其“常规+细节+过程”的管理智慧,将一所名不见经传、鲜为人知的农村中学变成中国名校,创造出“后六奇迹”,引起全国教育界的关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校长、教师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中国教师报》连续两次头版头条探讨“后六现象”的深刻意义。 刘京海,面对被称为“差生集中营”、“垃圾学校”的闸北八中,深入开展“成功教育”,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获得成功;帮助学生改变自己、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主成功。开创了闸北八中新景象,堪称奇迹。 崔其升,以“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快乐学习”为办学信念,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八年,使一所几乎被撤销的双差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山东省的教改典型,成为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其“杜郎口旋风”被新华社《内参选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媒体纷纷长篇报道。 陈康金,以其全部身心和智慧引领东庐中学师生,以“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路子。东庐中学因此而声名鹊起,充满神奇。 用心品读的过程,亦是心灵对话的过程。走近这些优秀校长,我们发现他们成功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成功的根由却都一样。我深深地体会他们作为名校长的特质——面对教育这份事业,他们是思想者、行动者、研究者!他们追求智慧的、有效的、卓越的管理! 他们用智慧统率师生行为,用精神引领师生行为,用毅力激励师生行为,用细节和汗水创造着奇迹。他们是中国校长的奇迹,他们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一所所中国学校的奇迹,创造着中国教育的奇迹。 由此,我们萌生研究中国优秀校长个案之念,并将他们最为经典、最值得学习之管理思想、管理智慧和独特的管理经验进行精心梳理、深人分析,力求真实再现每一位优秀校长创造奇迹的管理历程,真实展现他们无穷的领导魅力。 值得欣慰的是,历经两年的时间,凝聚我们研究者诸多汗水的《一个校长的奇迹·蔡林森传》、《一个校长的奇迹·胡建军传》、《一个校长的奇迹·陈康金传》、《一个校长的奇迹·王俊传》《一个校长的奇迹·崔其升传》……一批中国最优秀的校长评传相继完稿,并付梓出版。 再一次回味中国优秀校长们的教育思想、管理智慧,研读他们所创造的教育经典、管理奇迹,我们认为是值得的、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会不断努力。我们希冀:伴随一个个中国优秀校长传记的出版,启迪、激发更多的中国优秀校长创造学校的神奇、创造中国教育的奇迹。我们期待着! 我们始终坚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也始终坚信:中国的教育有着更美好的前景! 限于水平,加之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斧正。是为序。 周成平 2010年10月31日于南京 龙江小区蓝天园 书评(媒体评论) 我干了一辈子教育,到过全国200多个县市,去过国内1500多所学校,听了不下2000节课,也考察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就我的眼界来讲,杜郎口的课堂是全新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滕纯 听杜郎口中学的课,你的第一感觉会是震惊。因为你没有见过,也不会想到,课,竟然可以这样上。然后,你又会感到振奋,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他们竟然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竟然是这样快乐积极,充满自信,他们的个性竟然可以这样张扬。这完全是一种“另类”的课堂,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这种“另类”的课堂教学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是原生性的土生土长的经验。它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与新课改的要求如出一辙,不谋而合。要很好地研究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精神实质,把握好人家经验的神韵。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做好与本地本校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推行新课改的本土化。 ——中国教育报苏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