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中流砥柱馆,由两个墩实的体块互相咬合。狭窄的入口,象征着共产党抗日军队在夹缝中成长壮大。该馆主要展出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及根据地建设。馆内的中流砥柱,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本书是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之《建川博物馆之中流砥柱》,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本书由樊建川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建川博物馆之中流砥柱/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樊建川 |
出版社 | 黄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建川博物馆中流砥柱馆,由两个墩实的体块互相咬合。狭窄的入口,象征着共产党抗日军队在夹缝中成长壮大。该馆主要展出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及根据地建设。馆内的中流砥柱,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本书是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之《建川博物馆之中流砥柱》,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本书由樊建川主编。 内容推荐 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和铁的证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和伪满政府、汪伪政权的奴颜卑骨;更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抗击侵略者的伟大壮举,它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本书是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之《建川博物馆之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文物的独家收藏,中国抗战全面战场的真实记录!《建川博物馆之中流砥柱》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本书由樊建川主编。 目录 不可忘却的历史记忆 一、“九一八”事变 二、民族的脊梁 (一)东北抗联 1.铁血将军杨靖宇 2.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3.抗联名将李兆麟 4.“八女投江” 5.镜泊英雄陈翰章 (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三)西安事变 (四)国共第二次合作 (五)武汉抗日救亡献金运动 三、领袖风采 (一)毛泽东与《论持久战》 (二)“朱德万岁”陶罐 (三)抗战时期的周恩来 (四)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大灭日军气焰 (五)“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左权 (六)叶剑英的长方形铜墨盒 (七)聂荣臻司令员救助的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八)罗瑞卿 四、敌后岁月 (一)浴血奋战之八路军 1.抗战烽火中的八路军第115师 2.抗战烽火中的八路军第120师 3.抗战烽火中的八路军第129师 4.平型关大捷 5.百团大战 6. “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谢在太行山上 (二)英勇杀敌之新四军 1.人民军长——叶挺 2.抗日名将——项英 3.刘老庄82勇士 4.新四军女战士 5.新四军军人蔡良在战时给家人的书信 (三)东江纵队 1.东江纵队抗战老兵的手印 2.东江纵队救助的援华美军飞行员克尔 (四)敌后游击战 1.血战狼牙山 2.地道战 3.地雷战 4.麻雀战 5.交通破袭战 6.水上游击战 7.铁道游击战 8.神出鬼没的敌后武工队 9.青纱帐里斗日寇 10.血战八年的胶东子弟兵 (五)军民鱼水情 五、根据地建设 (一)民主政权 1.陕甘宁边区政府 2.晋察冀边区政府 (二)发展经济与大生产运动 (三)根据地文化 六、辉煌的胜利 (一)中外报纸刊登日本投降消息 (二)战利品 (三)见证胜利 试读章节 1.铁血将军杨靖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曾与杨靖宇并肩作战、后成为朝鲜国家领袖的金日成对杨靖宇的评价是:“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杨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而热情的好汉。” 2.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1925年夏加人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3.抗联名将李兆麟 李兆麟,辽宁省辽阳市人。“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参加由中共北平地下党员任骨干的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并与党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1932年初,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组织成立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在辽阳一带开展反目武装斗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4年初,他前往珠河赵尚志领导的反目游击队,任副队长,并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协助赵尚志建立了抗日联军总指挥部。1935年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成立,赵尚志任军长,李兆麟先后任2团、1团政治部主任,率部到牡丹江沿岸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30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下辖4个支队。李兆麟任总指挥,率部在广袤的松嫩平原开展游击战,打击日伪军,先后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开辟了抗日游击区和后方基地。1940年底,抗联部队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下遭受严重挫折,李兆麟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斗争,任整训后的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面对当时东北复杂的险恶形势,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醒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年36岁。为纪念他,哈尔滨市将道里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 4.“八女投江”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第二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军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P14-18 序言 和平与战争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战争时期的人民期望和平,和平时期的人们同样不能忘记战争。中国人眼里的战争就是日本侵华战争,因为它离我们最近,因为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最深,因为它至今还在不断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因为他们对战犯的顶礼膜拜。中国人民不能忘记,“抗日”这个词在中国已经不是简单地对那段屈辱历史的纪念,不是简单地抵制日货,它已经是一种精神,一种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每年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祈祷和平,诅咒战争,我一直都在做。我,一个普通商人,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文物见证一个时代,文物记忆一段历史。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 我真正走近抗战文物是因为一部电影——《血战台儿庄》。电影里川军师长王铭章将军的慷慨就义,惊天地泣鬼神。继而,一串数字让我震惊了:30余万川军以低劣的武器装备配以高昂的士气出川御日,加上历年征集的壮丁,共有300万川人赴战。内心的震撼促使我必须做些什么!为此我开始收集、考证抗战文物,阅读大量有关资料和书籍。 我做文物收藏是从1980年开始的。之前在农村插队干体力活,杀猪、种菜、挑担,自己缝被子。那时我是个非常好的体力劳动者,能挑100多公斤。19岁参了军,“文革”最厉害的那几年,我在内蒙古一个穷僻的地方当兵,打山洞,抡大锤。整整四年不读书,和电灯、自来水等为代表物的城市生活绝缘。1980年的《解放军报》上还可以看到我“打二锤”比赛得奖的消息。虽然部队驻地在荒原,但当上军人的荣耀感足以弥补物质匮乏的生活缺憾。我1979年开始收藏“文革”艺术品。1979年我考上了西安政治学院,算是进了城,并且有了工资,不过只有几块钱。变成了上衣有四个口袋的“知识分子”,就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趣味的人;加上回归车水马龙的城市,见到古玩市场,便开始收集文物。后来去重庆教书,工资高了,就到废品收购站去买,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去收;20世纪90年代成都古玩市场的兴起是我收藏突飞猛进的开始。到我离开学院的时候,收藏的文物有几大纸箱子,算是我的“财产”吧!真正开始有规模地收藏,是我下海经商后。直到现在,建川博物馆聚落建成开放,我还是不断地在收集,由爱好变成了责任。自1980年至今,我做文物收藏已有30多年了。我常常想: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人中的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也需要每个人都承担。作为我来讲,经商有了一定资产,就想做一点事,我这样做对自己是一种满足,很希望自己的理想、愿望,对社会、大家也会带来一些帮助、好处,起码有所启发。 这些年来,在繁忙的商务之余,我奔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文物市场,大街小巷,数十年的所得,终成大观。我几乎是倾尽所有,收集了1000余万件藏品。 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早已硝烟散尽,当年的战场已变为桑田。战争亲历者年届高龄,余者廖廖。这段战争史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 我之所以把抗战文物作为收藏对象,缘于我的军人情结。我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抗日战士,我自己也曾有11年的兵龄,这种背景使我对战争有一种天生的关注欲望。 父辈是在面对面拼杀中认识“皇军”的,我们这代人是在《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文艺作品中认识“鬼子”的;而我们的下一辈正享受着日本先进的科技产品带给他们的舒适,至于“日本鬼子”,仿佛只是遥远的传说。 日本侵华战争早已盖棺定论,但日本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不承认侵华历史,甚至篡改历史,为战争罪人鸣冤招魂;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对此,我们既要理直气壮地驳斥否认侵华罪行的言论,更应该把事实摆出来,事实胜于一切,这里的文物胜于一切。 侵华日军荻岛静夫在当年日记里轻描淡写地说:今天我的将军给我发了一把刀,我想尝试一下它有多快,我把几个中国人的人头给砍下来了。——这种历史能忘记吗?很难忘记。像这样的事情看了很多,所以我的血气很翻腾,实际上我特别赞同我们对历史应该记忆,但是我们的目的应该是面对和平。所以,我收藏的宗旨是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战后,我们没有及时彻底地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漫画式、妖魔化的宣传很难得到日本人民的理解。我们要让日本人认罪或者是认错,我们自己应该对我们自己有很深的自我检讨的能力,我想这是很多人的观点。 侵略就是一种最大的暴行,还有一个我特别担心的一件事就是现在中日两国民间情绪的恶化,日本人反感中国人,中国人反感日本人,这种情绪在不断地变化和上升,这个问题令我非常担忧。为什么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可以交流,而恰恰中日两个曾发生过战争的亚洲国家不能很好地交流。比如说我看过靖国神社,中国人实在看不下去,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看不下去。我们自己建的抗战博物馆,日本人来看的也不多,我觉得没有形成量。所以我建侵华日军博物馆的时候,一定全部收集日本的文物,全部是你的东西,你杀人放火的凶器。 我希望日本人能够来看,日本人能够心平气和地来看,然后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民意会影响政治家的情绪和决策。如果要和平的话一定要正视这段历史,日本人要正视,我们中国人也要正视,然后面对未来。 一个人有自己的记忆才能不断地成长,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说,铁烧红了别摸它,很烫,但我就不相信,就非要摸,被烫得不得了,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摸了。它就是一种记忆了。有记忆了你就会总结教训了,你就不会挨打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和一个人的记忆是一样的,不过就是13亿人的共同记忆。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容易健忘,比较及时行乐……这实在是我们不太好的地方。 抗战那段历史,在中国,有人很关注,有人偶尔关注,有人不太关注,我也觉得很正常,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幸福地生活,我们也很忙,我们要买房、买车,我们要买衣服,吃饭谋生,不管怎么样,我们中华民族过去一直是动荡不安的,解放以后也有很多很多的风波,真正安定就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就是1976年把“四人帮”抓起来以后。有人认为,历史应该慢慢地被遗忘,这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希望抗战的历史能够让中国人多去了解一点。我们抗战的胜利实在是太伟大了。 抗战其实也是一块“铁”,它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为什么日本打我们。因为当时我们分裂,国家穷,没有国力,没有强大的国防军,我们的民众特别是整个国家知识分子阶层,对历史的回望,对历史的关注不够。我可能是头一个建这种系列博物馆的人,但抗日战争本身就是一场全民族抗战。 在收藏抗战文物的过程中,我十分关注个人的命运,我喜欢那些有烟火气的东西。每当我置身于这些历史的物件中,无论是与日寇拼死的壮丁,还是残害自己同胞的汉奸,抑或是逆来顺受的民众,抛洒热血的百姓……都引起我深切地关注。比如那几十张良民证照片上麻木的眼神,比如战地救护培训证上戴船形帽的女战士张书芬…… 经商之余四处奔波收藏藏品,下班之后查资料作考证熬夜写作,这中间有劳累辛苦,有力不从心,还有别人的不解。我的朋友说“你真是樊傻儿,收藏这些东西干啥?这是该政府干的活儿”,连我也常问自己,是不是大脑出问题了?但冥冥之中有一种执著支撑着我无论如何也要将抗战收藏进行到底——抗战精神是属于全民族的,而我们中华民族又应当是一个个秉持抗战的精神的人组成的! 基于还历史真相、对历史负责的信念,我决心做好这件事。虽然历尽艰辛,痴心不改,终于有所收获。我收藏的大量抗日文物,按启功先生的话讲,是有力的“旁证”,甚至有的就是直接的证据,可以有力地回击否认、篡改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也能让孩子们知道当年的历史真相。 在收藏这千万件抗战文物的过程中,我接触到它们僵硬外壳下活跃的生命,听到它们用不同方言讲述的故事,我被它们牵引着在抗战的风云中飘荡着,激动、悲愤、哀叹的情绪时时缠绕着我,使我对这场战争有了亲历似的感觉,我希望通过藏品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吸取历史的教训。 收藏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每个人都有义务来做这项工作,我也只是历史碎片的一个收集者,而且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支持,需要大家支持。为了和平,我收藏战争,希望所有人都能为和平做一点什么。 战争的痛苦记忆应该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我们必须维护国家统一,统一才有力量。在民族危亡之际,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有力量。这是3500万生命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建这些馆纪念万千灵魂与雄壮中华心灵史之初衷。 2012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和铁的证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和伪满政府、汪伪政权的奴颜卑骨;更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抗击侵略者的伟大壮举,它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吕正操 一个贼,你问他承认不承认罪行,他至死都不会承认,因为他是贼。贼不承认,我们不要老管他,老跟他说也没用,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强大。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启功 有些人你不服不行,哪怕嘴上不服,心里得服,比如当代川人樊建川。这是一个执着坚韧从不言败的人,一个热情洋溢可持续亢奋的人,一个有着梦想又在追逐梦想的人,一个能创造奇迹的人。因为有了这个人,四川安仁镇诞生了这么一片蔚为壮观的博物馆群落,我们以及我们后人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古老而苦难民族的浩荡民间记忆。 ——著名作家 周梅森 在我们的同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目光是那么深邃,他们的胸怀是那么博大,他们的责任感是那么强烈,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民族的富强,为了人类的和平,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一个不断孕育优秀儿女的伟大民族,有理由拥有自己光明的未来。 ——人民日报记者 林治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