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这本《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收录了其创作的一些佛教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以佛法研究佛法/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释印顺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这本《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收录了其创作的一些佛教文章。 内容推荐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这本《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 《以佛法研究佛法》分为略说厨宾区的瑜伽师;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等数章内容。 目录 一 以佛法研究佛法 二 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 一 东方与西方 二 婆罗门眼中的东方 三 瞻波中心的古印度 四 东方王族的兴衰 五 奥义书与东方王朝 六 释迦族来自东方 七 释尊时代的印度国族 八 东方新宗教的勃兴 九 释迦的真谛 十 结论 三 “法”之研究 一 序起 二 圣道现见的正法 三 法与义·法与律的对立 四 传承中的无比法与妙法 五 法轮与转法轮 六 意识所识的法 四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 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 二 秘密教之传布 三 秘密教之特色 四 印度佛教之衰亡 五 大乘是佛说论 一 序起 二 从佛法的表现上说 三 从佛法的流行上说 四 从学派的分裂看大乘 五 从经论的集出看大乘 六 从思潮的递代看大乘 七 从大乘的内容看大乘 八 什么是初期的大乘经 六 略说厨宾区的瑜伽师 一 瑜伽师与厨宾 二 阿毗达磨师 三 经部譬喻师 四 大乘中观师 五 瑜伽师 六 大乘瑜伽师 七 秘密瑜伽师 七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 一 印度的三期佛教——总说 二 厨宾中心的佛教区 三 厨宾中心区的佛教 四 锡兰的佛教 五 晚期传来的小乘经论 六 真常大乘经 七 瑜伽师的唯心论 八 大乘禅 九 后期的中观学 十 秘密教 八 汉译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九 论真谛三藏所传的阿摩罗识 一 九识品与九识章 二 阿摩罗识是转依 三 阿摩罗识(转依)的意义 四 阿摩罗识是自性清净心 五 心界通二分说 十 如来藏之研究 一 序说 二 说如来藏之意趣 三 如来藏说之安立 四 如来藏之抉择 五 流转还灭之因依 六 如来藏说之三系不同解说 七 如来藏为涅巢因 八 如来藏为生死依 十一 阿陀那与末那 十二 欲与离欲 一 “欲”是什么 二 事欲的分折 三 欲与离欲 试读章节 来宝岛一年,对于佛教的近代作品,读了不少,而最使我同情的,引起非常感想的,是这样的一句:“我们应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绝对的正确!“佛法”,“佛法”,我们经常地在说着,写着,假如离开佛法的立场,本着与生俱来的俗知俗见,引用一些世学的知见,拿来衡量佛法、研究佛法,这还成什么话?还能不东倒西歪、非驴非马吗?“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必要的,万分的必要!然而,什么叫“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论题容易提出,而内容却还等待说明。趁这还山度岁末的余暇,不妨将我所理解的提出来贡献大家,作为新年的供养。但这是我所理解到的佛法一滴,不敢说绝对正确,不过贡献“以佛法来研究佛法”的同人作参考。 我,也是自以为“以佛法来研究佛法”的。我以为所研究的佛法,不但是空有、理事、心性,应该是佛教所有的一切——教、理、行、果。教,是一切经律论;也可包含得佛教的艺术品,六尘都是教体,这都有表诠佛法的功能。理,是一切义理,究竟深义。行,是个人的修行方法;大众的和合轨律。果,是声闻、缘觉与佛陀的圣果。这一切佛法,要以什么去研究,才算以佛法研究佛法?我以为:所研究的佛法,是佛教的一切内容;作为能研究的方法的佛法,是佛法的根本法则、普遍法则——也可说最高法则。佛所说的“法性,法住,法界”,就是有本然性、安定性、普遍性的正法。这是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法的正法。大而器界,小而微尘,内而身心,一切的一切,都契合于正法,不出于正法,所以说:“无有一法出法性外”;“一切法皆如也”。这是一切的根本法、普遍法,如依据它、应用它来研究一切佛法,这才是以佛法来研究佛法。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成果,才不会是变了质的、违反佛法的佛法。 怎样是“法性”、“法住”、“法界”的正法?从相对而进入绝对界说,法是“空性”、“真如”,也称为“一实相印”。从绝对一法性而展开于差别界说,那就是缘起法的三法印——诸行无常性,诸法无我性,涅槃寂静(无生)性。因为无有常性,所以竖观一切,无非是念念不住、相似相续的生灭过程。因为无有我性,.所以横观一切,无非是展转相关、相依相住的集散现象。因为无有生性,所以直观一切,无非是法法无性、不生不灭的寂然法性。龙树论说:三法印即是一法印。如违反一法印,三法印也就不成其为法印了。不错,真理是不会异样的。这是佛所开示的——一切法的究竟法,也是展开于时空中的一般法。研究佛法,应该把握这样的法则,随顺这样的法则来研究!我以为,这才算是以佛法来研究佛法,才能正确地体认不违反佛法的佛法。然而,我们果曾应用这佛法去研究佛法了吗? 一、诸行无常法则:佛法在不断的演变中,这是必须首先承认的。经上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这是依诸法的恒常普遍性说。一旦巧妙地用言语说出,构成名言章句的教典,发为思惟分别的理论,那就成为世谛流布,照着诸行无常的法则而不断变化。至于事相的制度,表显佛法的法物等,更在不断演化中。 且以佛教的制度为例:释尊最初在鹿苑度五比丘出家,人数少,根性利,所以只简单地提示了师友间的生活标准。到出家的信众一多,不论从人事的和乐上看,修学的策导上看,环境的适应上看,都非有团体间共守的规约不可。十二年后制戒,组织也就一天天地严密起来。僧团的规律,因种种关系,制了又开,开了又制。佛灭后,弟子间因思想与环境的不同,分化为大有出入的僧制:有从严谨而走上琐碎的,如上座部;有从自由而走上随宜的,如大众部。佛教到中国来,虽没有全依律制,起初也还是依律而共住的。后来,先是律寺中别立禅院,发展到创设禅院的丛林,逐渐地产生祖师的清规。这清规还是因时因地而不同。到现在,又渐有不同于过去戒律中心、禅那中心,而出现义学中心的僧团。总之,佛法的思想、制度,流行在世间,就不能不受着无常演变法则所支配。若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或以为佛世可以变异,后人唯有老实地遵守,说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可行”;或以为祖师才能酌量取舍,我们只有照着做:这就是违反了佛法——诸行无常法则的佛法。P1-3 序言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经台湾印顺文教基金会授权,我局于2009年出版《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23卷),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和思想,受到学术界、佛教界的广泛欢迎。应读者要求,我局今推出“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将印顺法师的佛学著作以单行本的形式逐一出版,以满足不同领域读者的研究和阅读需要。为方便学界引用,《全集》和“系列”所收各书页码完全一致。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编辑出版以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的台湾正闻出版社出版的印顺法师著作为底本,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以下就编辑原则、修订内容,以及与正闻版的区别等问题,略作说明。 编辑原则 编辑工作以尊重原著为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编辑加工,以符合大陆的出版规范。 修订内容 由于原作是历年陆续出版的,各书编辑体例、编辑规范不一。我们对此作了适度统一,并订正了原版存在的一些疏漏讹误,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原书讹误的订正: 正闻版的一些疏漏之处,如引文、纪年换算、人名、书名等,本版经仔细核查后予以改正。 2.标点符号的订正: 正闻版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合大陆出版规范处甚多,本版作了较大幅度的订正。特别是正闻版对于各书中出现的经名、品名、书名、篇名,或以书名号标注,或以引号标注,或未加标注;本版则对书中出现的经名(有的书包括品名)、书名、篇名均以书名号标示,以方便读者。 3.梵巴文词汇的删削订正: 正闻版各册(特别是专书部分)大都在人名、地名、名相术语后一再重复标出梵文或巴利文原文,不合同类学术著作惯例,且影响流畅阅读。本版对梵巴文标注作了适度删削,同时根据《望月佛教大辞典》、平川彰《佛教汉梵大辞典》、荻原云来《梵和大辞典》等工具书,订正了原版的某些拼写错误。 4.原书注释中参见作者其他相关著作之处颇多,为方便读者查找核对,本版各书所有互相参见之处,均分别标出正闻版和本版两种页码。 5.原书中有极少数文字不符合大陆通行的表述方式,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在不改变文义的前提下,略作删改。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对汉语佛学研究有极为深广的影响,同时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我们希望“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出版,有助于推进我国的佛教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一年三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