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火车的时光慢游(35段经典绿皮火车之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齐栋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齐栋,江湖人称“巴伐利亚酒神”。素来不按常理出牌的非典型旅行者,绿皮火车不可思议的迷恋者。自诩为一个无药可救的理想主义者,实则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本书《老火车的时光慢游:35段经典绿皮火车之旅》记录了他从2008年10月到2011年11月,这三年来一些关于绿皮火车的行走感悟、随笔。

内容推荐

  《老火车的时光慢游:35段经典绿皮火车之旅》是作者齐栋乘坐绿皮火车旅行的游记。作者走黔西之川,行彩云之南,踏天府之国,经三秦之地,过陇西之路,至青色之海,达东北之极,详细介绍了值得体验的35段绿皮火车线路,向读者朋友传递了乘坐绿皮火车出行的乐趣,是火车迷及旅行爱好者的精神盛宴。如果可以,你不妨也来一段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旅行吧。

《老火车的时光慢游:35段经典绿皮火车之旅》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自序 有些人就是喜欢慢的权利

第一章 开往北极的绿皮火车

 2667次(大连—漠河):奔向那北方的北方

 4182次(满归—根河):从大兴安岭到呼伦贝尔

 香港小姐

 满洲里——边境中的积木王国

 杭州阿姨

 4188次(满洲里—扎赉诺尔):那时花开

 4192次(满洲里—绥芬河):中东铁路走一遭

第二章 从乌苏里江到黑龙江

 K295次(北京—横道河子):200元,1500公里,温暖的卧铺车厢

 百年横道河子古镇:雾中风景

 6242次(牡丹江—东京城):探寻渤海国遗址

 K7081次(牡丹江—东方红):一路向东,到尽头

 饶河:一个人的乌苏里

 抚远:今夜请将我遗忘

 K7204次(佳木斯—哈尔滨):夜奔

 二探哈尔滨:遇到第一位哈尔滨朋友41

第三章 贺兰山下,那神秘的西夏王国

 1817次(通辽—呼和浩特东):只为那头顶上的苍穹

 2701次(呼和浩特—银川):初探神秘的西夏国

 7511次(银川—青铜峡):只有一个宁夏

 告别的时刻:塞上好风光,宁夏好儿女

第四章 最最苍凉的旅程,鬼斧神工的新疆

 1661次(兰州—吐鲁番):最最苍凉的旅程

 7551次(吐鲁番—乌鲁木齐):在北疆的日子

第五章 触摸瑰丽神奇的西南铁路

 6061次(六盘水—红果):水柏铁路上的慢车

 乌蒙山

 母女俩

 北盘江大桥

 7454次(红果—昆明):售票员不敢相信我乘7454到昆明

 昆明米轨(石咀—王家营):百年滇越铁路

 K9614次(昆明—大理):人民路上的好心情

 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骑行记:大理古城—喜洲村往返

 迪庆:漫游香格里拉王国

 5634次(攀枝花—西昌南):从钢铁之城到卫星之城

 5620次(西昌南—成都):中国铁路的景观大道

 嘉阳小火车(石溪—芭蕉沟):如果有时光机

 1718次(成都—广元):走剑门,出蜀道

 6064次(广元—宝鸡):巍巍秦岭,雄壮北宝成

 L87次(宝鸡—西宁西):跨越西陇海,走马上兰青

 一路奔向奇迹——从西宁到青海湖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茶卡盐湖行

 7581次(柯柯—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L9820次(德令哈—西宁西):再见,西宁

第六章 湘黔桂三省画个圈

 1373次(上海南—吉首):一直往湘西开

 1257次(怀化—凯里):黔东南民族风情

 镇远     

 黔东南民族风情

 诗意肇兴     

 邂逅世外桃源

 在阳朔的日子

第七章 老火车游走在忧伤的华北平原

 5028次(曲阜—青岛):通向蔚蓝大海

 青岛不够新奇的流水账

 许昌小火车(许昌—郸城):最长的窄轨小火车

 4415次(北京—沿河城):都说沿河城风景美

 4416次(沿河城—北京):好马也吃回头草

第八章 上海周边仍然有绿皮车么?

 1461次(北京—上海):永远的神车

 记忆中的神车

 两条腿丈量铁路:小走南何支线

 5218次(泉州东—龙岩):被遗忘的国际化古都市

 杭州通勤火车(南星桥—乔司):0元的铁道旅行

 7102次(中华门—南京西):乘绿皮车郊游南京城

 浦口老站: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第九章 火车杂谈

 1.绿皮火车,哪里有的坐?

 2.火车是异地恋人甜蜜与忧伤的载体

 3.绿皮火车——遥远的乡愁

 4.乘绿皮车的老外

 5.火车票的故事

 6.无谓事物的迷恋者

试读章节

去扎赉诺尔矿区,如果从满洲里走,最简单的办法是乘1路公交车,3元钱就能到。那为什么执拗地乘火车去?我无法回答。为了把3.5元的火车票收藏纪念?或许也不尽然。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此刻我的确在这趟开往海拉尔的绿皮上。

去扎区,大都是去看蒸汽机车的吧?像许多脖子上挂着厚重单反相机、气喘吁吁的摄影爱好者、火车迷一样,嗅着那个百年露天煤矿的气息,我一路觅来。可是,你难道不知道,矿区的所有蒸汽机车在2010年5月就全部取消了么?

我当然知道。

那么,你究竟为何而来?

为何而来?我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来到了满洲里,在招待所里放下行李,便急切地冲出去询问去扎赉诺尔的乘车路线。我像一个初次旅行的孩子一般,脸上赤裸裸地呈现出一种期待。甚至,还有一种冲动。

蒸汽机车这样的老古董,在挣扎了将近一个世纪后,早就被急于抛弃这个时代的现代人视为废铁。我却一次次自私地希望这只是大人们不经意开启的一个纯真玩笑,就像许昌小火车屡次大难不死那样,这里应该是这些老家伙收官之前最后的乌托邦。

所以,我在做一次赌博,赌注就是大不了白跑一趟。

我在扎赉诺尔站下了车。整个4188次列车,在这一站下车的,只有我一个人。

走在这个矿区小镇,一路向西。抬手看了下手表,秒针还在滴答地走。很好,这让我确定,我依然存在于21世纪的某一天,打消了周围的景致给我的不真实感。这里有一种80年代的质朴,当然更多的是亲切。

看到铁路的时候,心就开始激动起来。每一次走在铁路上,我都会感觉到一种由衷的亲切感。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怀在作祟。然后过了一会儿,就很自然地看到了矿区,传说中蒸汽机车曾经有着“万马齐暗”般盛况的扎赉诺尔矿区,出现在我的想象中。那里似乎有成百上千辆蒸汽机车,在热火朝天地卖力劳作,身影是那样的矫健,这让我仿佛回到了那曾经将人类历史带入一个新纪元的蒸汽革命年代……然后稍微淡定了一点,我终于把臆想带回了现实。现实?现实就是……是……一个大坑。

一个无比庞大的大坑。

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你白跑了。

几辆蓝色的矿用卡车,在有气无力地“哼哧”着,显然路面的坑洼不仅仅影响了卡车的速度,还严重干扰了驾驶员的心情。没有了铁路,没有了蒸汽机车,种种现状表明,这个矿区就要关闭了。

沮丧只适用于毫无准备的傻瓜,对于一个做好了白跑一趟准备的人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酸涩。

矿区公园还没有建好,复刻的猛犸此刻也显得非常滑稽可笑。我怀着试一下的心情,询问了一个工作人员:

“大哥,请问这里现在还有蒸汽机车么?”

“没有了,早没有了!”对方的回答斩钉截铁。

“那么,附近还有没有能看到的蒸汽机车?哪怕停在车站或者闲置的也可以?”提问题的这家伙还抱着最后一丝幻想。

“这个……或许……你去那边的车站问一下,也许会有一台停在前面的库房里。”

“蒸汽机啊?有啊,你朝前面走5公里,有个场站,那里还停着一台呢!”

热情指引我的车站人员,挺着一个霸气的将军肚,说话亦如常见的东北爷们那般铿锵有力。

于是我沿着铁路,继续西行。走过了一座化工厂,若干个村庄。忽然看到前面浓烟冲天,然后是一个黑乎乎的背影。之后便是一阵惊喜,夹带着些许眩晕的感觉。难道是,没有白跑一趟?

我看到了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

原来,在老战友纷纷倒下的时刻,还有一个在坚强地矗立着,成为这片蔚蓝的天空下,最后的守望者。

得知我的来意后,机务段司机赵师傅非常热情地与我攀谈起来。赵师傅今年四十出头,开了大概二十年左右火车。他告诉我等到这台机车也退休,他就得转到矿上做其他工作了。毫无疑问,说这话的时候,他内心深处充满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他说,见了好多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来这里的人以老外居多,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他都见过。这时,另一位大车师傅也加入到谈话中来,听说我来自上海后。他说他儿子也在上海念大学。

“我很喜欢上海。但是,你们那边的人总是看不起我们啊!”他似乎在开玩笑,又似乎带着三分认真。

看到我手上拿着的美能达X-300老式胶片机时,赵师傅好奇地问我这好像不是数码相机吧?我说不是,这台机器是80年代的产品。他问我为什么不用数码机时,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能让他更加满意。我说,我有时会喜欢一些旧事物,比如蒸汽机车。他说,你要是能早点来,我开车拉着你跑一段。

自然,赵师傅爽快地同意了让我爬上这辆蒸汽机车,赐予了我一个东看看西瞧瞧的兴奋过程:从锅炉到各种操作手柄、阀门、仪表装置,甚至后面的煤水车,都一一不放过。我当时脸上的神情,大概写满了复杂与好奇吧?那是一种仿佛要将世界吞下的欲望。我一边疯狂地享受着这短暂而又永恒的当下,一边任由思绪轻轻游离于身体之外。

上一次看到蒸汽机车是何年何月?

小时候,每每看到冒着白烟呼啸而来的钢铁巨兽,内心都充满了一种既兴奋又恐惧的挣扎。尽管当时浑然不知,其实自己已然被这种纯爷们的怪物所深深折服。后来渐渐明白,感觉到兴奋,是由于对充满雄性力量以及工业革命时代诞生的具备流畅机械美感的巨兽崇敬得五体投地。至于感觉到一丝恐惧,则是由于对这种能够发出震天吼声的怪物,感觉到了一种距离感,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感。

距离产生美。我想多半是距离感,才产生了一种无限崇拜。就好比花季少女对影视明星的追随,越是距离越能带来一种相思之苦以及迷恋心态。可惜的是,钢铁巨兽早已是一位暮色中的老人,在20世纪90年代便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经典意味着不朽,蒸汽机车作为力与美结合的产物,其至刚至阳的霸气外型,无比流畅的线条,孕育出一种所向披靡的完美。有多少好男儿,为了一睹其真容,不惜跋山涉水,只为途中与他相见。遗憾的是,整个这一卷关于蒸汽机车的胶片,由于相机问题都被拍坏了。

我告别赵师傅以及那个浑然黑乎乎的钢铁怪兽,重新回到21世纪的现实世界中来。我又一次抬手看了下手表,出人意料的是,它竟然停了。8月的满洲里地区,远比我想象中炎热。此刻我不断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次又一次回首,蒸汽机车犹在,直到最后变成一颗小小的黑点。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拦了一辆中巴。

P14-17

序言

有些人就是喜欢慢的权利

2011年11月,刚刚完成了东北、内蒙、宁夏之行,回到上海家中的我,整整做了一夜关于绿皮火车的梦。在梦里,这两年几乎所有乘坐过的车次都在那个奇异的时空中过滤了一遍。所有流连过的车站,无论是售票厅还是候车室,此刻都无比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还有那些背着大包小包、抱着孩子、为生活奔波劳碌的人们,这时也都在眼前立体了起来。仿佛他们不是被我记起了,而是鲜活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又一次看到几个月前的自己,在夏天西南山区的绿皮火车上打开窗户,把脑袋伸出窗外。前面好像有乘客把水倒了出来,冰凉的液体喷在脸上,却丝毫没有产生任何的不快。“肇事者”好像还是一个顽皮的孩子,现在正回过头来向我微笑,带着道歉的诚意。我们隔着几个车厢,但却在车窗外能相互清晰地望见对方,并且用搞怪的眼神交流着,这是一种让整个世界顿时变得可爱起来的美好体验。在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小站,我把笨重的背包放在地上,手里拿出的却不是背包客皆有的《孤独星球》,而是一本最新的铁路列车时刻表。我着了魔似的在上面搜索任何一趟在空调那栏不打勾的火车车次,就算最终没有去体验也乐此不疲。而当我在人迹寥寥的站台望着绿皮火车呼啸而来的场景,还有那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激动,更是一次次定格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坦白说来,我不是那种常规意义上的铁路迷。对很多铁路迷耳熟能详的铁路知识,我都是一知半解。充其量,我只不过是一个拥有些许火车情结的爱好者而已。我也不是一个专业的背包客,真正的背包客现在都开始徒步、搭车、骑车进藏或者出国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出去走一走的决心。当我坐在徐徐开动的绿皮火车上望着窗外时,我觉得整个世界就这么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了。

有人说,绿皮火车值得这么大肆吹捧么?里面脏乱差,令人作呕。是的,这些都是事实。绿皮火车,其实,远远没有文艺青年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她既不文艺也不能带给你舒适的环境,但她仍然有自己不可复制的优势以及如野草一般顽强的生命力。从我带着鲜明私人化的偏执观点来看,绿皮火车最让我觉得温暖的,是她超越一切的人情味。现在的年轻人似乎都热衷于在高铁上用iPhone互发微信,在iPad上玩塔防(一款电子游戏,即炮塔防御)了。这也使得干净明快的高铁上面,显得和大都市一样生冷而拒人千里,几乎看不到人与人交流的可能性,而绿皮火车,永远都像一个菜市场,谈国家大事的、拉家常的、吹牛皮的声音此起彼伏,相互让座更是常有的事,充满着让人感怀的生活气息。

对于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孩子而言,绿皮火车在童年总是扮演着一种充满魔力、阳刚和霸气的神秘角色,影响了很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孩童。正如周云蓬在《绿皮火车》里所写的:“铁西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有个铁路桥在我们的东边。每次坐公共汽车路过那里,我总要踮起脚向桥上看,那里时常会有火车经过,那种力量和速度以及它要去的远方,令一个孩子兴奋恐惧。”一直延续到今天,当年的孩子如今都已过而立,怀旧感与日俱增,绿皮火车自然也会让我感到一种发自骨子里的亲切。

从旅行的角度来说,飞机和高铁等各种先进的交通工具,把旅行变得像商务出差一样快餐化,两点之问的空间距离被瞬间移动攻陷,完全没有旅途之中的行走感,而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可以毫无保留地满足任何一个沉醉于“在路上”感觉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路上的风景,和沿途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他们执拗地专注于慢旅行,他们痛恨在如今“被高铁”的快节奏生活下丧失了选择坐慢车的权利,他们都是些无药可救的“偏执狂”,他们无疑有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理想主义色彩。

对于这些人而言,尽管经常要在某个陌生车站排很长很长的队去买一张来之不易的火车票,挤在杂乱无章的车厢里,他们仍旧不可自拔地迷恋乘绿皮火车旅行。中国不仅仅有川藏、滇藏、新藏这样震撼人心的公路国道,同样拥有营运里程达到9.1万公里、瑰丽壮观的各种铁路线及沿途景观。在高铁客运专线兴起的同时,仍有大量绿皮火车在宝成、成昆、兰新、湘黔等著名景观铁路线上发挥余热,这些都令火车迷、摄影师、户外爱好者们心驰神往。

不仅仅是国人,外国人也时常光顾我们的铁路宝地。比如著名的纪录片《关口知宏的中国铁道大纪行》,就是日本NHK电视台专程为中国铁路量身打造的。日本艺人关口知宏从拉萨开始,以不走回头路的方式体验中国各种铁路路线,到喀什结束为止,几乎把我国所有著名铁路都走了一遍;再比如每年12月的内蒙克什克腾旗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节,更是让名不见经传的热水镇成为全世界蒸汽机车迷前来朝拜的圣地;还有如今闻名遐迩的嘉阳小火车,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活化石”的她,早已不仅仅是中外铁路迷前来瞻仰的对象了,普通游客也为能一睹其在岁月沧桑中留下的痕迹而兴奋不已。

这本书记录了我从2008年10月到2011年11月,这三年来一些关于绿皮火车的行走感悟、随笔。对于中国广袤的铁路里程来说,我这35段绿皮火车的旅行体验,不过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而已。还有更多未发掘的铁路线路,如神秘瑰丽的宝藏一般等待我去探索。尽管绿皮火车在逐渐走向消亡,但想要把这些宝藏一网打尽,仍然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过,兴趣是不会随着挑战难度的增长而降低的。除了铁路旅行,我还尝试了一些徒步、搭顺风车、骑行等方式,这些也都在书中的不同章节给予了记录。或许,作为一个时常在路上行走的人来说,我不过是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菜鸟”而已。但那又如何呢?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旅行,拥抱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么?就像总有一些人怀念默片,同样总有一些人,天生就喜欢慢的权利。毕竟,我们没有办法阻挡绿皮火车从这个舞台上谢幕,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静静地陪她走完最后一程。这或许是,在我们所有“慢”的权利还没有被完全剥夺前,能够并且唯一能够做的事情了。

齐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7: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