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华沉浮录(3)(精)
分类
作者 董桥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英华沉浮录》六卷是董桥1995至1997年在《明报》的专栏文字。这六卷本依内容分集,於每篇文末加上原来写作的日期。

作者说他相信语言文字与时并进。新词汇、新句法反映新事物、新情景,只要自成合理的新意,当可丰富语文的内涵;相信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承载文化之余,往往也会倾覆文化。文化认识的深浅雅俗,决定语文境界之高下清浊。本书是第3卷。

内容推荐

董桥的文字,蕴藉有致,短短的小品,却有悠长的回味,炎炎夏日之中,简直有清心的妙用。六卷本《英华沉浮录》设计精致,有醇厚之感,与董桥的文字相得益彰。

《英华沉浮录》的文章曾引起香港朝野的注意,连上海的报纸也在陆续选刊。作者希望在安装了空调设备的现代书房里,依然会有一盏传统的明灯照亮文稿。新和旧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多少前朝旧宅的深深庭院里,处处是花叶掩映的古树。本书是第3卷。

目录

方召鏖求生拙之趣

书房阶前的花影

汇丰那张黄花梨圈椅

竹雕笔筒辩证法

布政司老家的深深庭院

萧美人蒸出来的文化

“江山如梦月如灯”

没有故事的字

泛起岁月的风采

脂砚斋里的刘旦宅

案头清供老葫芦

“佐我翰墨惟汝功”

琉璃厂里的小玲珑

好古谭荟

所罗门王的石榴园

旧时的月色

张秀那一手闺秀小楷

容颜不老的青山

从雍正的近视眼说起

两般彩笔,一样风情

张志鱼害死旧版《辞海》

回归石头记

玩骨董,玩学问

“何可一日无此君!”

“不必拘谨,坐下讲话”

旧美术,新语言

假雪芹害苦了真专家

说秘戏图

无言是上策

文字减价战

女法官的忧虑

“我辈有主矣!”

甜蜜蜜叔叔

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Professionalism,Stupid!

听听那古老的声音

“声音与愤怒”

在那小山坡的焦土上

遥想当年《京报》

不得教人养小叔子

落日余辉里的老听差

梁铭彦爱读武侠小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中国可以发问

话里的玄机

总书记与王丹谈心

拆掉李鸿章的旧宅

陈滋英看不厌兴旺发达

阅报三题

遗失了梁启超之后

英国大选杂念

假洋鬼子与小红卫兵

衙外琐语

阿尔巴尼亚青年的琴声

太平山顶有一块蟾蜍石

让年轻人犯一点错

“完全正确,大人!”

与司徒先生闲话偷闲

听那波利尼西亚的海韵

董、陈的六朝烟水气

过客达达的马蹄

向往张信刚的文化中国

非常文学的回归

回归十日谈

乱吞唐三藏的人参果

毁掉她花样的年华

“是对是错,吾爱吾国”

步周德熙文化之叹原韵

“读书比杀猪容易”

“割禾青”的美丽景象

宁静的噪音

试读章节

明式家具专家王世襄先生说过一个故事:五十年代初,他在通州鼓楼北小巷内一个回民老太太家看到一对黄花梨杌凳,虽然残破,心里却很喜欢。老太太说他儿子要卖二十元,王先生马上如数奉上。可是老太太说钱给够了也要等儿子回来办。王先生等到天黑都不见她儿子回来,只好骑车回北京,准备过两天再来。不料两天后竟在东四牌楼一家铺子门口看见这对宝贝,要价四十元。王先生没带钱包,马上赶回家去拿钱。一来一去之间,这对明代杌凳竞给经营木料的梁家兄弟买走了。梁家兄弟硬是不肯卖,说是兄弟两人一人一个当脸盆架用了。王先生花了一年时间,去了将近二十次,最后花了四百元才买下了这对杌凳,恰好是通州老太太要价的二十倍。

明代黄花梨做的家具木材珍贵、款式漂亮,确是迷人的艺术品。黄花梨唐朝就有了,叫花榈或花梨木,学名则叫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本世纪开始称为黄花梨,以区别于一般的花梨木。这种热带硬木产于北越、广西、海南岛和南海地区,木色金黄如蜂蜜,木纹起伏像山势,有鬼面更佳。我买不起黄花梨家具,只在叶承耀医生府上见识过他价值连城的藏品,真是“惊艳”了。我收了一些明清黄花梨小文玩,有笔筒,有秘阁,有雕花小匣,都有鬼面,颇可玩赏,也满意了。

汇丰银行日前在报上刊登半版黑白广告,以两幅中国骨董家具大照片为主题,一幅是明式圈椅,一幅是清式龙凤扶手椅,说是“要在中国市场争一席地,岂可对图中差异一无所知!”还说“明朝花梨木椅与清朝酸枝木椅,各具不同的中国家具艺术特色;深谙中国文化者,当可分辨两者差异。熟悉中国文化,对拓展中国市场无疑事半功倍”。这个广告构思确是很优秀。黑白照片看不出木色,木纹也漫漫漶漶,但既是明式木椅,正其名日“圈椅”、称其木日“黄花梨”,当比说什么“明朝花梨木椅”更见得“深谙中国文化”。花梨木与黄花梨价钱悬殊,汇丰不会“一无所知”。广告中那句“提供迥全服务”的“迥”字当用“周”字为宜。这也是中国文化。

(1996年4月19日)

竹雕笔筒辩证法

机缘凑泊,收得清初吴之瑶款《采药老人迎雁图》竹雕笔筒。吴之瑶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是朱三松后清代嘉定第一刻竹名手,工圆雕,更善浮雕。这个笔筒益以岁月,竹肌润泽,呈枣红色,光可鉴人。全器清素,只突出长髯一叟,赤膊翘首仰望天边飞雁,一手持草履,一手支席,神态逼真。旁置篾篮,装满灵芝葫芦药草;篾篮圆席之编痕经纬分明,甚见匠心。背面刻七绝一首,款作“之瑶”二字。美国华美协进社一九八三年在纽约举行过一次竹刻展览,出版一本Bamboo Carving of China,展品都是收藏家和博物馆借出来的,其中有香港已故叶义医生和美国郑夫人叶崇范的藏品。叶崇范是大学问家叶恭绰的千金,她的竹刻都是父亲生前所藏精品,多年寄存在美国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叶老先生的竹器中也有两件吴之瑶的《采药老人迎雁图》笔筒,一件和我的布局一样,尺寸略小,另一件刻工稍粗,当是仿作。我深信文玩以古以精为上选,真迹赝品殊难计较,西谚所谓美的东西带来永世欢愉,管它是谁做的。

中国政府一九九二年六月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竟有“陶冶爱美的情趣”一句,读来不禁莞尔。此处说“美”,八九是指文化之美,近似台湾“国语课程标准”中所谓指导儿童由语文学习活动中宏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陶镕思想情意的意思。香港教育署九○年发表的《小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也有一条指出,要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并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所认识。北京那份《大纲》很长,其中那一段是这样写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像、记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辩证唯物主义乃深奥之哲学思想,小学生要“启”这一环的“蒙”,确是难题。

道德品质而囿于社会主义,恐怕也容易顾此失彼。中国政府规定所有乾隆之前的文物不得出境;但愿九七后香港果真不属境外,否则为了热爱祖国,听党的话,香港人自必无缘搜罗吴之瑶的竹刻,无从“陶冶爱美的情趣”。P7-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