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
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戴蒙德的这本《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当今的人类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开放人文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美)贾雷德·戴蒙德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 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戴蒙德的这本《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当今的人类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内容推荐 2003年,沙尘暴从内蒙古横袭整个中国大陆。 2004年,南亚大海啸夺走22万条人命。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侵袭美国新奥尔良引发世纪大迁徒。 21××年,地球村大崩溃? 为什么复活节岛人能竖起令人惊叹的巨石人像,却无法避免森林殆尽,物种灭绝的命运?为什么同样是生活在格陵兰岛上,中世纪的维京社会渐渐走向消亡,而当地的因纽特人却延存至今? 今天,一些人类社会也因面临类似的问题而生灵涂炭、家园残破,就像卢旺达和海地发生的悲剧;即使那风景如画、人间天堂般的美国蒙大拿州,也早已危机四伏。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如何抉择,才能避免自己走上崩溃之路?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为戴蒙德继《枪炮、病菌与钢铁》后的又一巨制,格局宏大、鞭辟入里,多有对文明悲剧的忧患之思,可谓是21世纪全人类的求生之书。 目录 前言 两个农场的故事 第一部分 现代蒙大拿 第一章 蒙大拿苍穹下 第二部分 过去社会 第二章 复活节岛的薄暮 第三章 最后的人类: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 第四章 旧日支配者:阿纳萨兹人和他们的邻居 第五章 马雅文明的崩溃 第六章 维京的前奏与赋格 第七章 格陵兰维京社会的繁荣 第八章 格陵兰维京社会的终曲 第九章 另辟蹊径,开拓成功之路 第三部分 现代社会 第十章 马尔萨斯在非洲:卢旺达的种族屠杀 第十一章 一座岛屿,两个民族,两种历史: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 第十二章 中国:摇摆不定的巨人 第十三章 “开采”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实践教训 第十四章 为何有些人类社会会做出灾难性的决策 第十五章 大企业与生态环境:不同条件,不同结局 第十六章 世界是一片圩田:这对当今的我们有何意义? 补充阅读 试读章节 蒙大拿的经济史 由于环境因素,整个美国西部山区并不利于粮食生产,蒙大拿也不例外,作物生长和牲口饲养都受到限制。蒙大拿的问题在于低降雨量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远离人口密集的消费市场,高纬度和高海拔使得作物生长季节短暂,且只能一年一熟,无法像夏季较长的地区可以一年二熟。这些缺陷意味着任何出自蒙大拿的作物若长在其他地方可以用更便宜的成本、更高的产量、更迅捷廉价的运输方式送到北美其他人口密集地区。因此蒙大拿历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这个宛如仙境但农业上却不具竞争力的土地上得以生存下来。 人类占据蒙大拿可分为几个经济阶段。第一阶段是13000年前到达此地的美洲土著时期。虽然他们在北美的东部和南部建立了农业社会,但是先于欧洲人来到蒙大拿的美洲土著仍然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甚至在发展农牧业的地区亦是如此。一个原因是蒙大拿缺乏可以饲养种植的原生野生动植物,因此较之北美东部和墨西哥,蒙大拿不能成为独立的农业发源地。另一个原因是远离北美的两个农业起源中心,那里的农作物无法随着欧洲人的到来传播到蒙大拿。今天,残留在蒙大拿的土著约有四分之三住在七个保护区内,那里除了牧草丰美外,其他天然资源相当匮乏。 据史料记载,最早踏上蒙大拿的欧洲人是1804年至1806年间由刘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探险队,他们在这个后来成为蒙大拿州的地方停留得要比其他卅来得久。紧接其后的第三个经济阶段是“山人”,即从加拿大和美国其他地方前来猎杀动物、做毛皮买卖的商人。下一个阶段始于1860年代,在蒙大拿前三个经济阶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一直持续到今天(尽管之前的经济活动已经渐渐衰退)。这个阶段的经济活动包括采矿业,特别是铜矿和金矿,伐木业,以及食品生产(女口饲养牛羊,种植粮食果蔬)。众多的矿工蜂拥至蒙大拿最大的比尤特铜矿区,由此激发了其他的经济,用以满足该州内部市场的需求。特别是附近的比特鲁谷砍伐了许多木材,为矿山提供能量,建造矿工的住所,以及搭建矿井支撑架。而供应给矿工的食物也来自比特鲁谷。这里地处南方,气候温和(依蒙大拿的标准来看),因此有个别名为“蒙大拿的香蕉带”。虽然比特鲁谷的降雨量很低(每年13英寸),天生植物也只有山艾,1860年代,来自欧洲的拓荒者们已经开始着手改变劣势,他们挖掘小型的灌溉渠,引接山谷西侧来自比特鲁山上的溪流。其后,又兴建了两套大型高价的灌溉系统,一套叫大渠,建于1908年至1910年,水源是谷地西侧的科莫湖;另一套系统由数个大型灌溉渠组成,用的是比特鲁河里的水。灌溉带来的机会之一使得比特鲁谷的苹果园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并于20世纪初达到顶峰,今日仍在维持经营的苹果园已所剩不多。 蒙大拿旧的经济基础开始发生转变,狩猎和捕鱼由维持生计转为休闲娱乐,毛皮交易也已绝迹,而采矿业、伐木业租农业渐渐衰退。这一切均由下述经济和环境因素所致。今日,当地蓬勃发展的经济产业是旅游、休闲、养老和医疗保健。比特鲁谷近年来经济转型的标志性里程碑发生在1996年,财大气粗的嘉信理财创始人查尔斯·施瓦布从蒙大拿铜矿大王马可斯一达利手中买下面积为。2600英亩的比特鲁斯多克农场,然后将达利.的庄园改建为供来自其他州的有钱人钓鱼、狩猎、骑马或是打高尔夫球的地方。他们在这个美丽的山谷购置第二处房产(或是第三第四处),一年光临数次。斯多克农场有18洞锦标级高尔夫球场和125栋房子或木屋。对这些最多可达六间卧室、6000平方英尺、80万美元起价的豪宅而言,“木屋”这一称谓似乎太过委婉。它们的买家都是高收入的有钱人,至少付得起俱乐部125000美元的入会费,光这些就已经是拉法利郡人平均年收入的七倍以上。整个斯多克农场四周都有围墙,大门竖了一块牌子写道“本农场只对会员和嘉宾开放”。很多木屋的主人都坐私人飞机过来,他们很少在汉密尔顿购物或是逗留,而是喜欢在斯多克农场俱乐部用餐。如果需要一些杂货,就请农场员工去汉密尔顿代为购买。一个汉密尔顿的本地人挖苦道:“这些贵族们如果想逛逛破旧的城中心,他们会像外国游客那样成群结队,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斯多克农场开发计划刚被宣布时,对那些在比特鲁谷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们猜测肯定不会有人花大价钱来这里置地,房子肯定卖不动,但结果却让他们大跌眼镜。虽然此前已有些富裕的外州人以个人名义陆续到比特鲁谷购买房产,但斯多克农场的开盘成为标志性的里程碑,一下子招来如此多的富豪。由此可以得出,比特鲁谷作为旅游休闲之地创造的经济利益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养牛与种植苹果之用。P9-11 序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