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一本最难懂的书,你要一读再读
三毛说:“人,是最害怕认识自己的动物。”周国平说:“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细数我们的人生,与我们相处最久、打交道最多的,恰恰是自己,可是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
世上的一切都是复杂而微妙的,人们自认为洞悉一切可以把控全局的时候,差错往往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有一种现象叫作“灯下黑”,指的是灯烛能够照亮远处,但是却会在最近的旁边留下一小段照不到的黑影。人就是这样,最大的盲区、最严重的问题,极有可能出于自己身上。
沉不住气的人往往只顾着一路前行,一路披荆斩棘,却很少会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正确审视自己。因为少了这一步,自己长久以来的付出极有可能会瞬间瓦解,功亏一篑。生而为人,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漫长且盛大的马拉松比赛,如果选手连自己的实力都摸不透的话,又谈何超越对手呢?不仅无法超越对手,恐怕连自己能不能跑完全程都成了一个未知数吧!正所谓“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只有了解了自己,懂得了自己的价值,才能摆正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制作精关的彩釉陶罐,被主人放置在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的石头上面。
陶罐觉得自己被主人放错了位置,因此整天都唉声叹气地不停抱怨,觉得主人亏待了自己。时间一久,下面的石头就忍不住劝它说:“这里其实还是不错的,我比你在这里的时间还长呢。不过我觉得这正是主人重视我的一种表现。”
听了石头的话,陶罐非但没有停止抱怨,还笑话石头说:“你怎么能跟我相提并论呢?你不过是块垫脚石罢了,跟你放在一起我感觉受到了侮辱。”石头则心平气和地说:“虽然我没你好看,但我在尽心完成自己的职责,比整天都在抱怨的你强多了。”
听了这话,陶罐一下子就被惹怒了,说:“住嘴!你等着,过不了多久,我就会被送入皇宫当成收藏品……”它越说越激动,一不小心摇晃了一下,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
随着时间的流逝,陶罐与石头所在的房子早已坍塌,成了一片荒芜的地方。很多年之后,当人们再次来到这里,翻开那些尘土,发现了那块石头。人们细心地将石头上的泥土擦去,石头马上露出了晶莹剔透的颜色。“啊,我们的运气太好了,这可是块无价之宝啊!”其中的一个人大声叫道。
那些破碎的陶罐碎片也被人们发现,人们认真地查看了一番,说:“哎,这些只是一堆普通的陶瓷碎片,一点价值都没有。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把这东西跟价值连城的石头放在一起。”说着,就随手将陶罐碎片扔进了垃圾堆。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我们认不清自己,就会像故事里的陶罐一样,总觉得自己被摆错了位置,把力气都用在无休止地抱怨上,期望有人能够发现他的“才华”,到头来只会适得其反,一事无成。相反,认识了自我,了解自己应该在的位置,在成功路上也会走得更加顺畅一些。
“认识你自己”这句被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话时刻提醒着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因为我们只有通过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也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
自己是一本最难读瞳的书,所以你需要沉住气一读再读。一个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往往会走向极端。他们不清楚自己的真正价值,因此会迷失自己,做事也容易失了分寸。
至于要怎么认识自己,这需要人们不断地自我摸索,毕竟“认识自己”这个命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下面提供了一些方法来供大家参考:
1.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有时候,别人给出的建议是十分客观和关键的,我们要能够虚心听从他人的评价并客观去分析这些评价,多角度来认识自己。
2.观察自我,认识自己
就像几米所说:“没有人有耐心听你讲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没有人喜欢听你抱怨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这世界愿意倾听,习惯沉默的人,难得几个。”当别人不愿意对我们多加评价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去自我聆听,了解自己,剖析自己,认识自己的外在与内在。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