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很多家长因此沾沾自喜。但是,请家长们扪心自问,即使每天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这里的了解不是指孩子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什么牌子的衣服,而是指孩子心里的需求。作为家长,你有没有经常和孩子沟通,有没有听孩子说过自己的心里话,有没有发觉孩子有烦恼但是却藏在心里呢?
石赟编著的《不打不骂教孩子全集》用生动的事例和详尽的分析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打不骂教孩子全集 |
分类 | |
作者 | 石赟 |
出版社 | 延边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很多家长因此沾沾自喜。但是,请家长们扪心自问,即使每天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这里的了解不是指孩子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什么牌子的衣服,而是指孩子心里的需求。作为家长,你有没有经常和孩子沟通,有没有听孩子说过自己的心里话,有没有发觉孩子有烦恼但是却藏在心里呢? 石赟编著的《不打不骂教孩子全集》用生动的事例和详尽的分析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是父母的希望。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得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 那么,怎样做才是不娇惯孩子?如果不打骂孩子,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使孩子成才?这可能是横在所有父母心中的难题。没有天生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 《不打不骂教孩子全集》几乎涵盖了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会遇到的所有问题。家长们读完后就会发现,摒弃打骂,放下架子,同样可以教育出一个懂事、听话、优秀的孩子,而促成幸福和睦的亲子关系也并非一件难事。 《不打不骂教孩子全集》由石赟编著。 目录 第一章 蝴蝶效应——少一点嘲讽,多一点尊重 尊重越多,孩子越成熟/2 好“钢”不是“恨”出来的/4 打骂教不出好孩子/6 不尊重会使教育打折扣/8 俯下身子做朋友/10 父母不是家里的统治者/11 感情用事换不来好教育/13 孩子脸上有黄金/15 低音调教子是一种智慧/17 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19 家长是老师,但不是教官/21 善用“对不起”的艺术/23 不要嘲笑孩子的理想/25 正确看待说谎的孩子/27 不要捉弄孩子/30 动口动手,不如动脑/3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判断/34 第二章 罗森塔效应——环境决定未来 家不是死板的教室/39 爸爸是孩子学习的模板/40 妈妈,请放宽你的心/43 父母要站在统一战线上/45 不在孩子面前争吵/47 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49 让孩子少接受隔代教育/51 给孩子三分之一的决策权/53 孩子需要“穷”着养/55 告诉孩子: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57 多向孩子传递正面信息/60 家长要以身作则/62 鼓励孩子勇敢去尝试/64 给予物质奖励要谨慎/66 尊重孩子的秘密/68 眼界开阔的孩子更聪明/71 第三章 增减效应——别让代沟变鸿沟 蹲下来,理解孩子/74 善用先听后说的技巧/77 鼓励孩子把朋友带回家/79 向孩子承认:学习确实很累/81 把孩子看成夫妻感情的润滑剂/84 修正过高的期望值/86 让孩子说出他的委屈/89 不要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91 以平和的态度走进孩子的世界/93 做个会道歉的家长/95 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97 懂得和孩子平等对话/99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朋友/103 向孩子倾诉自己的烦恼/104 第四章 超限效应——“放养”好过“圈养? 对孩子说:我相信你/109 失败对孩子来讲很重要/111 监管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113 不要逼迫孩子实现家长的梦想/115 尊重孩子的个人理想/117 孩子被“压迫”就会“反抗”/118 将命令改成建议/119 严厉管教孩子要说明理由/121 允许孩子留出隐私空间/122 孩子太听话未必是好事/124 难得“糊涂”,让孩子明白你是为他好/126 不要干涉太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129 第五章 霍桑效应——沟通要以听代说 做一名最佳听众/133 杜绝没完没了的唠叨和说教/135 给孩子说完话的权利/137 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139 重视孩子的倾诉/141 注意说话的艺术/143 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讲话/144 多抽些时间来陪孩子/147 注意身体语言的使用/149 别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152 站在孩子的高度,走进孩子的内心/154 不要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做其他事情/158 第六章 南风效应——惩罚是一种艺术 责骂会起反作用/163 批评要“偷偷”地进行/165 鼓励——家教的第一名词/167 欣赏孩子的闪光点/170 以建议代替批评/172 奖惩要说明原因/174 为批评增设级别/177 制定规范孩子行为的家规/179 “家长会”后怎么办/182 与孩子平等交换意见/184 多用肯定语,少用否定语/187 家有规矩才能成方圆/189 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力”服人/192 当众批评往往适得其反/194 第七章 木桶效应——引导是教子良方/197 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198 给孩子一个理想/201 做他价值观的向导/202 鼓励冒险精神/20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06 在他人面前多说孩子的长处/208 赞美孩子的爱心/210 包容孩子的坏情绪/212 感恩之心——孩子的必修课/214 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216 教会孩子在错误中成长/218 用分享让孩子感知爱/220 教孩子融入身边的环境/222 顺其自然,给孩子犯错的权利/224 教是为了不教,养是为了不养/228 讲清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31 不做消极引导,否定中要有肯定/234 做一个循循善诱的引导者/236 适当提点,让孩子习惯反思/238 第八章 登门槛效应——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让孩子自己决定/243 不要用分数给孩子定位/245 重视孩子和同伴的交往/248 与孩子沟通要讲究方式/249 努力构建跨越代沟的桥梁/251 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253 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256 子不教,父之过/257 不要无情地扼杀孩子的创造性/259 在孩子失意时不要雪上加霜/262 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264 别用分数给孩子定位/266 给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268 不拿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梦想/270 抛弃固有的“家长心态”/272 聪明说话,不让对话变争吵/275 试读章节 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变得出色,那就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最佳方法。 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能够顺利发展,他就会成为天才。”但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结果很多孩子的兴趣在萌芽时就被无情地扼杀了。这不仅是极为可惜的,而且是可悲的。 其实,每个孩子只要智力正常,都可以通过发展其兴趣来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或许是天赋使然,有的则可能是后天的影响,如果这些兴趣爱好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波波是一个聪慧的小女孩,她从小不喜欢洋娃娃、布偶小熊等女孩子都喜欢的玩具,而单单对玩积木着迷。只不过她十分调皮,常常会将同学盖的“大楼”推倒,然后自己再盖一座更加雄伟的“宫殿”,为此,她经常和其他的孩子打闹不休。 每次看到女儿“惹事”,妈妈就感到头疼不已。波波的爸爸却一点也不为女儿的破坏行为烦恼,他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而是一点点地把孩子的爱好引向了正路。 他经常有意识地带波波去参观各种风格的建筑,并跟波波一起做搭积木的游戏,还比赛看谁搭得又快又别具风格…… 在爸爸的支持和引导下,波波渐渐地对那些“小房子”着了迷。爸爸告诉她:“你这么喜欢小房子,其他小朋友也一样喜欢他们自己的小房子,你可以和他们比比谁的房子漂亮,但不能毁坏别人的小房子。” 从此,波波不仅不再毁坏他人的“大楼”,还积极地帮助其他孩子盖“房子”。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次儿童游戏比赛中,波波设计的建筑获得了特等奖。从此,这个孩子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理想——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仅仅因为烦恼和看不惯孩子的“破坏”行为,就对孩子进行打击与严管,这样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毕竟孩子年龄还小,总是会有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一味地教训孩子,并不能彻底地更正孩子的鲁莽,相反,还可能会将孩子的天性掩盖,把他的一些特有才能和天赋给磨灭。 当孩子有一些破坏行动时,大人不要急着生气,而应该以正确的办法把孩子的莽撞行为引上正途,这不仅可以改正孩子的错误,还能够维护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对于孩子的兴趣,家长应该重视,并对此抱以尊重的态度,千万不要妄加干涉。家长也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当做孩子的兴趣,甚至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这样不仅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引发孩子与大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相反,若是家长对孩子的兴趣抱着尊重的态度,孩子往往能够对自己的兴趣更执着、更专注,使得兴趣的能量充分释放,从而引领孩子走向美好的前途。 雅典奥运会男子十米气步枪冠军朱启南的母亲是个朴实的农民,她没有读过书,因此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读书。为了能够让孩子有好的学习条件,她把朱启南送到城里去读书,自己去广州做生意挣钱养家糊口。尽管生意的利润不高,生活很艰苦,但为了孩子的前途,她还是努力不懈。 1999年的一天,她突然接到家里来的电话,孩子说让她回去商量事情,她觉得孩子的口气有些蹊跷。回到家里才知道,原来朱启南背着母亲在体校学了一年多的射击。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被孩子隐瞒了一年多,她很生气,显然,儿子学射击与她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了。她很想痛打孩子一顿,但当她听到孩子特别喜欢射击时,最终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因为她想,孩子最终都要走自己的路。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最终她的儿子在射击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兴趣和追求。对于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总是具有奋发的动力。所以,家长只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就可以按孩子的兴趣帮助他选择努力的方向,这是促使孩子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的最好方法。 如果无视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就会让孩子的学习成为痛苦的过程,最终使孩子变得毫无竞争力,葬送孩子的美好前途。 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引导和激励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发展自己的兴趣,快乐学习、快乐成长。P19-21 序言 教育孩子是天下父母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生活中大量事实证明,除了少数有天赋的孩子以外,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几乎相差无几,所以孩子最终能否成功,天生禀赋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家庭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变成天才,成就一番令人瞩目的伟业;家庭教育不当,即使是再聪明的孩子也可能收获令人遗憾的结果。 孩子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变得更有个性,有时他们会有一些让人气恼的行为:任性、不听话、爱发脾气等。 不少,义母经常因为孩子大大小小的问题而大动肝火,甚至有时候在怒不可遏的情况下忍不住对孩子破口大骂、大打出手。然而,打骂孩子真的有用吗? 事实证明,这是最错误的育儿方式。在打骂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不良的性格,比如孤僻、自闭、冷酷等。因为虽然父母有时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打骂绝不是爱的表达方式。打骂传递的是冷酷、暴力和无情,而孩子心中也不会产生快乐的感觉,而是充满了恐惧、委屈、愤怒和仇恨。 很多家长不明白,自己的教育怎么会失败,其实,感情用事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都难以控制情绪,以至于使自己的一番努力付之东流。 其实,父母又何尝愿意用语言或行为去伤害孩子呢? 每当打骂完孩子之后,不少父母往往会觉得内疚不已,但是,碍于尊严又难以俯下身去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明事理,更成熟。然而,打骂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事理,反而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如果是这样,教育就会陷入打骂、内疚,再打骂、再内疚的恶性循环之中。而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冷静下来,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去思考孩子犯的错误。 犹太教育学中讲过,切勿威吓孩子:要么罚他,要么饶他……非打不可,就使用一棵小草。对于孩子的惩罚要看他的本心和初衷是什么,即使这些原因是不正确的,从而导致孩子做出错误行为,也不要严厉地指责、批评孩子,更不要用苛刻的惩罚条件来责罚孩子,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不是大人。 事实上,许多孩子走上不良少年的道路,并不一定是由于缺少管教,相反,现在很多孩子走向不归之路,往往是由过分严厉的打骂教育所致。 在充满责罚与教训的家庭环境中,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也就缺少和谐气氛。没有和谐的家庭氛围,任何人都不能平静。孩子的性格会变得乖张,而父母则会因此怒气大发。这样下去,家庭教育只能是失败的。 家庭教育需要冷静与理智,训斥和惩罚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对孩子来说,心平气和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