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英国。来自西印度群岛的19岁的安娜?摩根,在一个二流巡回剧团做合唱演员。合唱团姑娘一般有吸引人的美貌,但既无多少天分,又几乎身无分文,天真,抱有模糊的希望,几乎没受过教育,她们很容易成为各种各样掠夺者的猎物。安娜作为其中的一员,在一连串模模糊糊的、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城市里作巡回演出。由琼·里斯编著的《黑暗中的航行》着重描写了安娜的初恋以及被情人抛弃后从歌女堕落为妓女的不幸遭遇。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无法挣脱和改变自己的命运。情节动人而哀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黑暗中的航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琼·里斯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14年,英国。来自西印度群岛的19岁的安娜?摩根,在一个二流巡回剧团做合唱演员。合唱团姑娘一般有吸引人的美貌,但既无多少天分,又几乎身无分文,天真,抱有模糊的希望,几乎没受过教育,她们很容易成为各种各样掠夺者的猎物。安娜作为其中的一员,在一连串模模糊糊的、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城市里作巡回演出。由琼·里斯编著的《黑暗中的航行》着重描写了安娜的初恋以及被情人抛弃后从歌女堕落为妓女的不幸遭遇。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无法挣脱和改变自己的命运。情节动人而哀怨。 内容推荐 《黑暗中的航行》由琼·里斯编著。 《黑暗中的航行》讲述了:十九岁的少女安娜来自加勒比海,是一个在英国城市间巡回演出的合唱团歌手。 她狐独而无助,留在了冷酷、充满敌意的伦敦城。 她的美貎和天真,让她迅速成为这个城市中“坤士”的猎物和祭品——但她相信那是她的初恋。 她被“情人”抛弃,逆来顺受,由歌手沦落成妓女。 …… 一个女人失去天真、爱情和青春后,身体与精神双重沦落的故事。 文学大师对边缘女性苍凉人生的世纪书写——不落俗套,令人喟叹无尽。 试读章节 仿佛帷幕落下盖住我所知晓的一切,仿佛重生。颜色不一样,气味不一样,那种让你之所以为你的感觉也不一样。其中的差别不同于火与冰、光与影、紫与灰白,这差别让我感到害怕,也感到喜悦。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英国。我不习惯它的寒冷。有时候我会闭上眼睛,想象炉火和身上裹挟着的睡衣的温暖来自阳光:‘或者假想自己站在家乡的屋子外,俯瞰通向海湾的市场街。。微风轻抚的时候,海就像千百万枚闪闪的亮片;安静的时候,海就像提尔和西顿港那么纯白。市场街有海风的味道,不像狭窄的街道上弥漫着黑鬼、烧木炭和咸咸的炸鱼饼在猪油里炸着的味道。(草原上卖炸鱼饼的黑女人会把装鱼饼的盘子顶在头上,吆喝着:“咸的炸鱼饼呐,甜得让你忘不了,甜得让你忘不了。”)真有趣,但最让我迷恋的还是——街道、鸡蛋花、酸橙汁、肉桂皮、丁香、用生姜和果汁制成的糖果的味道,还有从葬礼、圣体节队列里、从站在隔壁手术室外病人的身上,飘出的香火味,以及海面上的微风和陆地上另一种微风的味道。 有时候就好像又回到了故乡,英国只是一场梦。而别的时候,英国才是唯一的真实,其他的才是梦。我总是无法将两者衔接起来。 过不了多久,我又习惯了,几乎爱上英国;我习惯了它的一切,除了寒冷和每座城市惊人雷同的面孔。每到一个地方,你就会发现每一处都绝无二致。去戏院后台要经过一条灰色小街,去你的住处也要经过一条灰色小街,还有成排的伸着仿真汽船烟囱的房子、七弯八扭地通往棕灰或青灰的海里的石头路和你常会去闲逛或购物的伯明翰公司街、繁华商业街、公爵街、洛德街,凡要去这些地方,灰色的小街都是必经之地。 南海,就是这里。 我们的屋子可好了。女房东说:“可我不打算租给干特殊职业的人。”但她也没给我们吃闭门羹,在莫迪用尽可能温柔的声音央求了好一阵后,她说:“好吧,这次破例。”搬进来的第二天,她就大发脾气,因为我们起晚了,莫迪到楼下还穿着睡衣。 “你就这样半裸着,站在我客厅的窗口?”女房东说,“现在是下午三点。你会毁了我的房子的名誉。” “好啦,妈妈,”莫迪说,“我马上去穿衣服。我今早头。疼得很。” “哟,我可不这样,”女房东说,“下楼前要穿戴好,而不该穿着睡衣。” 她砰地一下把门关了。 “我告诉你,”莫迪说,“我告诉你。那老家伙让我忍无可忍了。如果她再敢说一个字,我就会让她好看。” “别去惹她。”我说。 我躺在沙发上读一本叫《娜娜》的书。封面是一幅彩色的画,肥胖的黑皮肤女人穿着晚礼服,坐在秃顶男人的膝头,挥舞着酒瓶。书的字很小,密密麻麻、没完没了地排列着,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伤心、害怕还有一点儿兴奋。但是这无关乎我读到的内容,而是黝黑、模糊,没完没了的小字给了我这种感觉。 沙发的背后有扇玻璃门。透过这扇玻璃门,你能看到一间小小的、没有家具的房间,透过房间里的玻璃门,你能看到有围墙的小花园。围墙边的树被砍得光秃秃的,像被砍断了手脚的人。花园里晾晒的衣物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动不动。 “我去穿衣服,”莫迪说,“我们最好出去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还可以去戏院看看有没有我们的信。这是本色情书吧?” “某些部分有点。”我答道。 莫迪说:“我知道了;是讲妓女的。我不喜欢这类书。男人写不好妓女的故事,几乎都是扯谎。不过所有的书都在撒谎一只不过有些人把谎编圆了,让你看不出来而已。” 莫迪又高又瘦,鼻子和前额成一直线。她的头发是浅黄的。皮肤光滑而白皙,笑的时候显出缺了颗牙。她已经二十八岁了,有过不少风流韵事,每天晚上从戏院回来,她都会跟我聊起这些。她会说:“你得学会炫耀,那就好了。”她和我躺在一起,两根黄色的长辫子垂在脸的两侧。 “对,炫耀,就是这个词。”她会说。 戏院里没有我们的信。 莫迪说,她知道有家铺子能买到我想要的袜子。“往前走几步就到那条街了。”她说。 我们路过的房子里有人在拉小提琴——悠扬的乐声像水在流。我放慢脚步,想多听一会儿,但是越走越远,后来干脆听不到了。“永逝不现。”我想。我感到喉咙有些发紧,像要哭了一样。 “有句话想告诉你,”莫迪说,“你看起来总是那么像淑女。” “老天,”我说,“谁要像淑女了?” 我们继续走。 “别到处看,”莫迪说,“有两个男人跟着我们。我看是想跟我们搭腔。” 那两个男人走了过去,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慢慢地走着。其中一个把手插在兜里;我喜欢看他走路的样子。另一个个子稍高,微笑着转过头来看我们。 莫迪咯咯地笑了。 “下午好,,’他说,“你们是在散步吗?天气真好,是不是?十月份有这样的天算很暖和了。” “是的,我们在享受新鲜空气,”莫迪说,“不过也不都是为了这个。” 大家都笑了。我们各自组合。莫迪和高个子走在前面。另一个和我走在一起,斜眼睨了我一两次——迅速地上下打量,以男人的方式——接着他问我们要去哪里。 “我要去这家店买几双袜子。。”我说。 他们跟着我进去。我说我要两双莱尔线袜,袜沿上有花边的——我挑了很久。和我一起走的男人帮我付了钱,我没阻拦。 我们走出店门,莫迪说:“天气突然冷了,要不要去我们房间喝点茶?我们住的地方离这儿很近。” 高个子男人急着要走,另一个却表示愿意去;一路上他们买了两瓶波尔图葡萄酒和一些蛋糕。 我们没有门钥匙。我以为房东给我们开门的时候会发火。结果她只是瞪了我们两眼,连话也没说。P3-7 序言 琼·里斯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黑暗中的航行》时只有四十多岁。她刚刚从法国返回英国,尽管她曾发誓永不回来。那时她刚刚结束了第二次不幸的婚姻;她的女儿选择和前夫一起生活,而不是跟她;她就此陷入痛苦之中,开始疯狂酗酒。虽然心情糟糕透顶,但是她的第三部小说却是她所有小说中最阳光、最青春、最纯真的一部。这就是琼·里斯的神秘之处。 我为她的神秘所吸引,开始专心研究她的生平。尽管我笔耕不缀,但并未揭开有关她的谜题,反而更肯定了它。我唯一可下定论的是,和世上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琼·里斯的小说是对她痛苦一生的探求。她的每一部小说都在追问她在最后一部小说《茫茫藻海》中留给安托瓦内特的问题:“这可怕的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她的答案越来越接近真实,不再加入自我判断。在我看来,琼·里斯的作品所反映的除了艺术上的进步,更反映了一种道德观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和成长是她在一生中从未能做到的。 在前两部作品中,琼·里斯给了这个问题两个不同的答案。第一部作品《四重奏》讲的是一个不幸的恋爱故事,故事情节与《黑暗中的航行》类似(都根据她自己的故事写成)。这部小说写得相当好,琼-里斯就像雅典娜来自宙斯的额头,是位天生的小说家。可惜这部小说还是被她致命的自怜给毁了。小说的女主人公玛雅在我们看来有些自私、残忍,但小说却对此只字不提。《四重奏》中“所有的不幸”都是男人的过错,或是命运的不公,与她个人无任何关系。玛雅是琼-里斯塑造纯真女主人公的初次尝试,但显然,她失败了。 两年后,琼·里斯给出了第二个答案——《离开麦肯齐先生以后》。这次的女主角朱莉叶不再年轻、单纯;她衰老、爱喝酒、脾气火爆。这是琼·里斯第一次尝试用残酷的写实手法来对待女主人公和她五十五岁的情人霍斯菲尔德先生;这也是琼-里斯第一次描写男人的脆弱,在小说中加入男性视角。 在《黑暗中的航行》之后的一部小说中,琼·里斯继续寻找她的第二个答案:《早安,午夜》中的萨莎策划了一场对男性的复仇,并自己摧毁了最后获得幸福的机会。后来在《茫茫藻海》中,琼·里斯回到了她的第一个答案——更确切地说,她找到了一种比前两个答案更好的解决方法。安托瓦内特是最疯狂、最具报复性的人物,她是罗切斯特的夫人,《简·爱》中毁灭一切的反面女主角。可是在《茫茫藻海》中她被塑造成无辜的受害者:一个被内心仇恨和周遭残酷的冰冷世界摧毁的孩子。 《黑暗中的航行》里的安娜也属于类似人物。她年轻、无知,被一个男人玩弄并抛弃——这个男人像朱莉叶的霍斯菲尔德先生一般脆弱,并不属于玛雅的海德勒先生那么冷酷的类型。而安娜是安托瓦内特的半成品,或者说是安托瓦内特的预演——我们遇见她时,她还像那个在西印度未长大的小孩,尽管我们知道原因。在《茫茫藻海》问世之前,安娜一直是琼·里斯创作的最成功的无辜女主角。她是所有人中最纯真和无辜的。出于某些原因,我一直认为,《黑暗中的航行》是琼·里斯个人最喜爱的作品。 在完成《麦肯齐》之后,琼·里斯在给她的好友兼后来的文学经纪人弗朗西斯·怀德汉姆的信里写道,“西印度一直在叩响我的心门”。这提供了我们理解女主人公的另一个线索:她在西印度的童年生活。琼·里斯给《黑暗中的航行》取的第一个名字反映了这一新世界或旧世界在安娜故事中的重要性:《两种曲调》,无论是她本人或者是安娜都从未能让这两种曲调和谐共融。 1931年末,她的情绪异常“低靡”,把这本未完成的小说扔到一边,直到1933年才重新拾笔,并以“每天两瓶酒”的速度写完了它。这本小说没能入出版过《麦肯齐》的开普出版社的法眼,却被康斯特布尔出版社的米歇尔·萨德勒尔看中了;不过还有一场仗要打。萨德勒尔想要删去此书第四部分的大多数内容,也就是安娜的意识流独白;——更夸张的是,他要琼改变结局。琼·里斯被气得发疯,但最后还是照办了。萨德勒尔的决定是明智的。在第四部分之前,琼·里斯有效地控制了她对安娜的同情,可是到了第四部分,琼让同情放任开来,因为在原来的结局里,安娜死了。这就让整个故事显得老套、悲情,而萨德勒尔所要求做的改动让故事的结局充满奇特的感召,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成就了琼·里斯这部小说的完美和纯真。 安娜是安托瓦内特的半成品。她不仅纯真,而且与整个环境两相疏离、陌生,时常抱持着颠覆性的观点。这正是琼·里斯最大胆之处,在这部小说中,她的大胆比之《茫茫藻海》更甚。 安托瓦内特的世界充满着色彩与声音、光明与黑暗,还有激情和丰富的个人情感,比如,爱、恨、快乐和恐惧。而罗切斯特和沃尔特·杰弗里斯的英国却是与这个世界相反的存在:一个到处是相似物的灰色世界,为语言、规范、钱、道德和法律所充斥的世界。“奴役与爱与不爱无关,”罗切斯特如是说,“这是关乎公正的问题。”但是在安托瓦内特看来,“语言是苍白无力的”,重要的只是人的感觉。如果有爱存在,那么奴役不过是个词语;如果不爱,所谓的公正也不过是口头的说明,“一个该死的谎言”。 这也是安娜的世界和安娜的感觉,语言和规范在安娜眼里被视若无物。道德只是报纸背面的广告:“什么是纯洁?三十五年来答案都是小溪牌可可粉。”她唯一在乎的是,当沃尔特吻她时,她感到了快乐。“我真坏,”她想,“不再好了,变坏了。这没有意义,毫无意义。这不过是一句话。”正如安托瓦内特,在更深一层、失语的层面上,她知道等着她的是:“只有黑暗的街道才具有某种意义”。 琼·里斯正是用这种无言的视角来描述安娜的故事。在《四重奏》中,她并不多地尝试了从玛雅的角度讲述故事,为故事中的弱者、为他们“了无生趣”的悲惨生活说话。但在这之后,她去掉了所有“客观”的描述、逻辑联系和普遍的观点。我们被置身于安娜的世界中:感受她的情感、心情和记忆;观看充斥她心灵的生动或凶险的画面。即使是安娜个人的行为也缺乏逻辑性,也无任何解释。正如波舅所说:“她曾经从黑泽镇还是什么别的地方,寄了张明信片给我们,上面就写了一句话,‘真是个多风的地方’,也没写她的近况。”沃尔特抛弃她之后,她连地址也没留就走了,尽管她身无分文;她去找埃塞尔,这个她讨厌和憎恶的女人,并未向她自己或者我们做任何解释。这就像安托瓦内特的梦:“这是注定的。”而在这一切掩盖之下的是朱莉叶的愤怒、萨莎的报复:绝望、自我惩罚似的骄傲。“你应该明白沃尔特会照顾你。”文森特说。“星期六太多了。”安娜痛苦地答道,“请附上接收函。” 琼·里斯是位不信任文字的作家。她尽可能地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几乎达到惜字如金的程度:她曾说,在写《黑暗中的航行》时,她“尽量全部用单音节的词语,就像小猫叫”。她把她的意思隐藏在她未曾讲出的话里(在前面的语句中,她未曾使用“痛苦地”一词),或者她的角色未讲出的话里(“全部都在这儿?”文森特问,这里抹去了沃尔特的授意,“我都说过了。”安娜回答道。“是的,我知道,”他假意笑道,“那么,就这样吧。我相信你。…‘是的,我看得出来。”)她把涵义都藏在言语之下,就像她的女主人公都能感受到的危机一般,“藏在看上去愉悦的表面之后”。正因为她给我们营造了这样一个无声的世界,正如她为主角们所营造的一样,我们也从文字中感受到了这些。 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阅读《黑暗中的航行》,因为它正是被如此创作出来的。琼-里斯也告诉我们必须用这种方式阅读:她曾提示我们应该通过语义的意象来阅读此书。正如首章中,我们看到安娜所做的:她在读一本用莫迪的话来说是“关于妓女”的书——这本书是用冰冷的、客观的语言写就的,正如我们所做的;那么安娜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 书的字很小,密密麻麻、没完没了地排列着,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伤心、害怕还有一点儿兴奋。但是这无关乎我读到的内容,而是黝黑、模糊,没完没了的小字给了我这种感觉。 这就是我们读《黑暗中的航行》时必须选择的方式:用“看”和“感觉”来阅读,放弃属于强权的语言,类似于法律的东西(‘这也是琼·里斯不信任法律的原因)。 语义的第二个意象来自安娜对西印度群岛的记忆:这些记忆完全是正面的,对安娜而言(也正是对安托瓦内特和琼·里斯而言),这差别就像童年与成年、情感与理性、西印度与英国。安娜的继母海斯特是个典型的英国妇人,她冷酷、势利眼,什么都看不惯。弗朗西斯则是安娜童年时的黑佣,她能让安娜感到安全和快乐,甚至令她也想成为一个黑人。安娜的回忆是这样的: (海斯特)一直讨厌弗朗辛。 “你们在说什么?”她以前总问。 “什么也没说,”我就这么答,“随便聊聊。” 她并不相信。 白人相信语言表达了他们要说的——语言的含义。琼·里斯认为语言仅仅表达了白人所要说的。黑人只在唱歌和欢笑时用语言传情达意:他们更懂得并非语言本身而是人们表达了语言的含义。这就是《黑暗中的航行》所传达的种族观点。 《黑暗中的航行》隐去了所有合理的逻辑阐释,在这个故事中,过去和现在同样真实,这让它更接近诗歌。而这部小说所传达意义的方式也同样是诗化的,那就是:意象。 安娜每个阶段的故事都通过意象来表达。。故事的开始她看到的情侣亲吻:并不美好、也不欢乐,而是悲伤而凶险的,“像黏在铁栏上的甲壳虫”。当她在桌上看到意味着一切终结的分手信时,她回想起多年前发生的事:她喜欢的舅舅张开嘴,躺在阳台上;酣睡: ……波舅动了一下,叹了口气,又长又黄的獠牙从他的嘴里伸出来,抵在他的下巴上——你真地被吓到的时候,不会叫,因为你叫不出来,动不了,因为你什么也做不了…… “我这是怎么了?”她想,“这封信和假牙没有一点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所爱的人突然伸出獠牙对着你。这也是安娜从一开始一直担心的,她一’直害怕这真的会发生:“我担惊受怕了很长时间,担惊受怕了很长时间……”甲壳虫情侣和毒蛇舅舅都是属于小说中动物意象系统的一部分。埃塞尔是小说中最险恶的人物,她被比作一只蚂蚁,有随时进化成更凶恶的昆虫的可能:“触须在必要的时候伸长;爪子在必要的时候尖利;狡猾在必要的时候派上用场··…·”。安娜童年躲在浴缸里的螃蟹,就像《茫茫藻海》里的恶魔、海水里的杖鱼,“有着扁扁的脑袋、尖利的牙齿”,“在月光铺就的冷白色水面上急行”。植物和树木也被赋予了含义。红色尖角橡胶植物表现了寄宿房间对安娜的敌意;贯穿全文的树木表现了安娜个人的精神状态——在遇见沃尔特之前是被砍断的,“像个被砍了手脚的人”,关系结束之后,“一切都安静极了,如死了一般”。(“为什么你要让我活下来?”安托瓦内特对罗切斯特说,“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英国以权力和财富为尊,这既是安娜所渴望的——保护和安全感——也是她所害怕的——拒绝和被排挤——英国就像一堵高不可越的墙。英语的声音是“高亢、平滑的,像高不可越的墙”,文森特的眼神像“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没有交流的可能”。而这一切,包括对被保护的渴望、对被拒绝的恐惧,都被浓缩在另一个意象和另一段记忆当中:在西印度的家里的饼干罐上的画。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一颗郁郁葱葱的树和湛蓝的天,而小女孩的身后是不可逾越的黑墙。“这就是盘踞在我脑海中英国的形象。”安娜说。我们可以猜想得到,安娜此刻想到的是高墙的坚不可摧,“一直是这样”,她也想到,我们知道,高墙把她挡在了另一边。 从语言到意象的转化不仅仅体现了琼·里斯对语言的不信任,关键是,这一方法在她的小说中奏效。当她对社会、对他人喋喋不休地评论时,我们可以拒绝她,正如我们在《四重奏》中所做的那样:但当她一旦使用这些令人敬畏、高深莫测的意象,这些意象便触动我们的情感,甚至在我们注意到它们之前,就已将我们打动。 安娜是琼·里斯的作品中最天真的女主角,但她也不是纯洁无瑕的。她极端被动,有时候又会极度地高傲——她对劳里的态度、在沃尔特手心里摁灭香烟的行为等等。她虽然只有十九岁,但已经学会酗酒(“如果我是你,就会少喝点杜松子酒。你最近喝太多了”)。她还有许多毛病。街上有男人想要跟她搭讪分她差点就打了他。“我是怎么了?”她想,“我这到底是怎么了?”她已经开始想要报复小孩、女性,从她自己变成了朱莉叶、萨莎或者安托瓦内特。 《黑暗中的航行》的女主人公并非完美无缺的人物,而其中的反派角色也不都是十恶不赦的恶棍。我们丝毫不怀疑海斯特、埃塞尔和文森特就像小说描述的那样自命不凡、冷酷无情;文森特和埃塞尔的信都是笑里藏刀的典范。但是还有一些反面人物却又称不上是绝对的坏人。比如卡尔和乔,他们遇见安娜时只把她当作妓女,其中一个还跟她一夜风流,但他们又都是普通而文雅的人,在小说中有着自己的抗争(“没有人会赢,”卡尔说,“别担心,没有人会赢。”)特别是沃尔特,他对安娜的遗弃“把她撕碎”,就像海德勒对玛雅、麦肯齐对朱莉叶所做的那样。沃尔特是个谨慎、胆小而软弱的人,他让文森特替他办事,关心自己的身体胜过关心安娜。但他很多时候也会为安娜考虑,就像罗切斯特对安托瓦内特那样,有时候还会忘记该有的谨慎(“害羞的小安娜,我爱你爱极了。你永远的,沃尔特。”)沃尔特是以琼·里斯真正爱过的男人为蓝本的人物:正是因为爱的投射——安娜爱沃尔特正如琼·里斯爱那个男人——让她保持了最好的克制。如果你对她所描写的富人与穷人、主人与奴隶的沉重视域有所共鸣,或许你会想要读她写过的所有小说。如果你只想挑其中一本来读,我推荐这本。 书评(媒体评论) 琼·里斯的小说属于最伟大的小说之列。看似自我书写,其实对真理的探索源源不绝,令人读来无比惊愕动容。 ——霍华德·莫斯《纽约客》 琼·里斯的风格如此机警和新颖,远离英国小说的主流,她的作品是神奇的……琼·里斯是一位激起不绝模仿者的作家。 ——乔纳森·拉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