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编著的《莫斯科保卫战》内容介绍: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莫斯科保卫战/二战目击者 |
分类 | |
作者 | 张琳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琳编著的《莫斯科保卫战》内容介绍: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内容推荐 斯科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间的一次会战。张琳编著的《莫斯科保卫战》用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结合大量史料,为读者生动再现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全过程,《莫斯科保卫战》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带读者走入时光隧道,如临其境般地感受当时的战争场景,是具有创新性的军事历史读物。 目录 第1章 大幕拉开 第2章 巴巴罗萨的号角 第3章 第一个障碍 第4章 永远的布列斯特 第5章 斯摩棱斯克会战 第6章 基辅大合围 第7章 走出困境 第8章 保卫列宁格勒 第9章 台风在行动 第10章 莫斯科危急 第11章 一个冬天的神话 第12章 冰封的大地 第13章 最后攻势 第14章 绝地反击 试读章节 暴风雨前的宁静 1939年3月,就在德国用非常手段逼着捷克斯洛伐克新任总统哈查签署了卖国条约之后,希特勒即亲率10万大军进入布拉格。纳粹德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而这一切不过是个前奏,德国更大的目标是夺取波兰和苏联。 希特勒急不可耐地在1939年的4月,拟订了武装入侵波兰的计划,代号“白色方案”,计划在9月1日闪击弹丸小国波兰。于是,整个德国日夜不停地生产飞机、坦克等军需用品,为希特勒称霸欧洲的美梦进行着物质准备。 希特勒眼下最大的担忧,并不是如何攻打波兰,而是“大国的态度”,他担心各主要大国——如英、法、美——会不会一如继往地持观望和绥靖的态度。尽管他并不害怕战争,且早已计划在未来无论大国小国一个不留,但在目前阶段,他显然希望德国同波兰的战争只限定在一个区域内。因此,他必须孤立波兰! 此时的同际形势风云变幻,希特勒赤裸裸地撕毁了《慕尼黑协定》,侵略行动依然没有止步,英国和法国一贯的怀柔政策显然并不奏效。他们不得已,终于同意了与苏联进行政治谈判。当时,加强波兰和罗马尼亚力量的安排,已经成了西方国家最紧迫的议程。 然而,苏联主张同法国和英国建立一个互相援助的统一战线,它主要由欧洲的4个国家组成,即英国、法国、苏联和波兰,或至少由英国、法国、苏联3国组成。虽然英法两国口头上表示接受“三国互助原则”的内容,却只是在强调单方面的利益:假如英国和法国由于履行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保证义务而卷入战争,苏联政府应该立即给予援助。而对于苏联如果因为履行对东欧国家的保证义务而卷入战争,根据互助原则,它理应得到英法援助这一点,英国只字未提。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认为,从平等互惠的观点来看,谈判没有一点儿进展。他并放出风去,与西方国家的谈判,似乎并不会妨碍苏联与德意的贸易关系。他还指出:“现在有希望恢复在春季中断了的与德国的贸易谈判。” 斯大林也不希望看到战争,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着实让他担忧。在东方,日本法西斯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首先向地大物博的中国开刀,发动了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将东北三省收入囊中。稳住脚跟后,日本又制造了“七七事变”,觊觎吞并整个中国。在西方,德国和意大利侵略的魔爪步步为营,西班牙、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一个个沦陷。 尽管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但内忧外患却层出不穷,政治局势动荡不安。1939年,苏联正处在慢慢恢复秩序的当口儿,当然不愿在这个时候陷入战争,他们要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得以喘息,斯大林在尽一切努力寻找出路。 希特勒一直对苏联没有什么好感,他称雄欧洲的强大野心使他无法容忍这个红色政权的存在,但此时他还不急于同苏联撕破脸皮,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在极尽讨好拉拢之能,甚至试图跟苏联进行一场政治联姻,哪怕这可能十分短暂。 英法两国代表并不热心谈判,希特勒算准了时机,当即要求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伯爵去见莫洛托夫,表示德国完全接受苏联的建议,准备签订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向德国表示,应先将在柏林进行的经济贸易谈判进行完毕,再来将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提上日程。 9月在即,希特勒多一天都不愿意等待,他恨不得当天就与苏联签订条约。他马上命令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当即接受苏联经济贸易代表团的全部条件,又马不停蹄地电告舒伦堡:“一定要求俄国即刻同意里宾特洛甫访问莫斯科。” 8月20日,希特勒又急电斯大林,要求允许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举行谈判。次日,苏联终于宣布英法苏谈判破裂,并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来访。希特勒喜出望外。 里宾特洛甫在1939年8月22日动身飞往莫斯科,他带着希特勒亲笔签字的全权证书,这意味着他有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及其他相关协定的大权,且一经签字立即生效。一行人第一天晚上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过夜,里宾特洛甫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为准备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会谈做了大量的笔记。 德国代表团的“秃鹫”运输机刚一抵达莫斯科,他们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克里姆林宫。第一次会议,进行了3个小时,里宾特洛甫觉得会谈进行得“比现象中顺利”,几乎没有任何困难就使苏联置身于希特勒将发动的战争之外,唯一的困难只是“如何瓜分赃物”。而这在急于求成的希特勒眼里,根本不是问题。 事实上,就在里宾特洛甫临行前,希特勒还特意叮嘱:“可以做出一切让步,即使把苏联人带到君士坦丁堡的大门口也在所不惜。” 8月23日,苏德终于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而与这些互不侵犯条约同时签字生效的还有一份被双方视为绝密文件的“秘密附加议定书”。P4-7 序言 “士兵们,多年的战争使你们踏遍了整个欧洲。现在前面就是莫斯科红场.到莫斯科,去洗刷你们沾满硝烟的躯体吧!在这场战争中总是有许多国家会灭亡的,但是灭亡的,永远不会是我们德国,日耳曼战车是永远打不垮的!” 1941年11月,在纳粹德国的巢穴——柏林总理府中,纳粹党领袖、纳粹德国国家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正在对着麦克风歇斯底里地演讲着,即将获得胜利的兴奋使得他此刻面孔扭曲、精神极度亢奋。在过去的2年里,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一个又一个国家被他摧毁了,成为了他的战利品。而现在,一个更加诱人的战利品就在他的眼前,那就是苏联。他的将军们此刻已经向他报告,他们已经可以在望远镜中看到克里姆林宫穹顶上的红星了。 不过,希特勒此刻未免高兴得太早,苏联虽然被突如其来的战争风暴打得措手不及,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社会主义伟大梦想缔造起来的国家,苏联拥有着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激情和力量。 就在希特勒在他的总理府发狂般大声咆哮的时候,被战火蹂躏的苏联大地上,无数的苏联人民已经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他们有的飞奔前往征兵报名处,请求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抗击纳粹德国入侵的铁蹄;有的白发组织起来,去到所有需要他们的地方——田野、工厂、医院、消防队…… 一曲前所未有的雄壮音乐,此刻正在苏联大地上郑重奏响: “起来/巨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敌我是两个极端/一切背道而驰/我们要光明和自由/他们要黑暗统治/让高贵的愤怒/像波浪翻滚/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 苏联人用行动告诉纳粹德国,这场神圣的战争,苏联已经准备好了! 随后,在布良斯克,在图拉,在莫斯科州的每一处农田和山岗,苏联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他们在山岗上和纳粹战斗,在大河边和纳粹战斗,在天空中和纳粹战斗。他们流尽最后一滴血,发誓不把德国人打退,就决不停止战斗! 拉锯式的战斗持续到了12月初,德军终于艰难地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却已是强弩之末。他们至此无法再前进一步。 至1942年1月,已经完全稳住了阵脚的苏军发起了全线大反击,德军部队顿时全线溃退,一退400余千米,50个师的兵力被击溃,陆军伤亡83万多人,已占领的60多座苏联城市被苏军夺回,苏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 至此,纳粹德国终于认识到,总有一些国家是与众不同的,总有一些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他们原本以为,1941年12月他们就能占领莫斯科,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他们的算盘最终却落了空,在丢下数以千计的坦克和数以万计的尸体以后,他们遭到了第一次惨败,而这次惨败也为他们最终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