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基辛格(大国博弈的背后)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Walter Isaacson编著的《基辛格(大国博弈的背后)》是迄今为止基辛格传记中最全面、最公正、最权威之作,在世界各国畅销不衰,深刻解读大国博弈背后的政治秘密,研究国际政治、外交风云的必读经典,大量引用了基辛格本人的私人文书和机密文件,深刻的洞察力,精深的研究,富有同情心的、令人感动的叙事风格,令人爱不释卷,书中附有多幅珍贵历史原版照片,值得收藏。

内容推荐

Walter Isaacson编著的《基辛格(大国博弈的背后)》是全球第一部关于基辛格的传记全本。本书挖掘了这个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全书内容基于对基辛格本人大量的采访和其他150多个信息来源,包括美国前总统和基辛格的生意伙伴,引用了基辛格本人许多私人文书和机密文件,全面讲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美国人的传奇经历。

《基辛格(大国博弈的背后)》以亲切生动的叙述风格,令人惊奇的内容揭秘,将读者带入了这个色彩斑斓、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一生--他曾经在纳粹德国被迫害的童年,他主导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大略,他和总统尼克松痛苦的关系,以及其晚年作为经济顾问在全球各地奔走的经历。

目录

前言1: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和当今的理想主义

前言2

第1章 童年时代:纳粹时期的菲尔特(1923~1938)

 巴伐利亚的基辛格家族

 年轻的海茵茨

 被毁灭的世界

 失落的童年意味着什么

第2章 在华盛顿高地的日子:一位雄心勃勃的会计师的“美国化”历程

 新世界

 出路

第3章 军旅生涯:“亨利先生”重返故里(1943~1947)

 “大熔炉”

 弗里茨·克雷默

 重返菲尔特

 “再见吧,我的青春时代”

 占领者

 “我可能建立起了一种自我防备的心理”

第4章 求学哈佛:志向远大的学生(1947~1955)

 “小冒烟儿”和大学究

 伊利亚特教授

 历史的意义

 基辛格太太

 崭露头角--国际研讨会

 《融合》(Confluence)季刊

 卡索里和梅特涅

 生活与竞赛

第5章 纽约试水:供职权力部门(1954~1957)

 对外关系委员会

 《核武器和外交政策》

 核战略名人

 新伯乐--纳尔逊·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

第6章 重返哈佛:教授(1957~1968)

 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终身教授

 婚变

 军备控制问题

 《选择的必要》

 “铁血宰相”俾斯麦

第7章 行走在权力边缘:肯尼迪,约翰逊和洛克菲勒(1961~1968)

 鼻子贴在窗上往里看的人

 等待时机

 跨入烂摊子的第一步

 “宾夕法尼亚谈判”

 洛克菲勒1968年竞选

第8章 天造地设的搭档:基辛格和尼克松(1968)

 两手准备

 任职邀请

 “古怪二人行”

 谄媚者的直觉

 暗中发力

第9章 越战风云:秘密抉择,秘密轰炸

 全新的一天

 越南选项

 “国安研究备忘I号”

 “连环套”原则

 起舞欧洲

 1969年3月,秘密轰炸柬埔寨

 “黑鹰坠落”

第10章 基辛格的白宫帝国:“大老板”的权威及其行事风格

 二把手之争

 基辛格的管理风格

 国务卿威廉·罗杰斯

 国防部长梅尔文·拉尔德

 官运进行时

 秘密渠道

 “亨利调解委员会”

第11章 耳边的秘密:“办公室窃听器,死键,其他装置”

 1969年5月,国安窃听

 各色阴谋

 “死键”

第12章 死路一条:深陷越南泥沼

 1969年6月,“越南化”政策

 1969年7月,“尼克松主义”

 1969年8月,秘密谈判

 1969年11月鸭钩计划(DUCKHOOK)

 1969年,盘点

 1970年2月~4月基辛格VS黎德寿

第13章 入侵柬埔寨:扩大战争,辞职,狂暴

 1970年4月,打还是不打?

 1970年5月,“进入”柬埔寨

 团队危机

 讨好布赖恩和其他抗议者

第14章 危机杂耍术:九月份的两周随记

 1970年的黑色九月

 9月14日,星期一

 9月15日,星期二

 9月16日,星期三

 9月17日,星期四

 9月18日,星期五

 9月19日,星期六

 9月20日,星期天

 9月21日,星期一

 9月22日,星期二

 9月23日,星期三

 9月24日,星期四

 9月25日,星期五

 9月26日,星期六

 9月27日,星期天

 结果

 危机之年

第15章 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幕后渠道的武器控制

 个案:“MIRVs”问题

 1970年4月,第一个限制战略武器方案

 1971年5月,“重大突破”

 1971年6月,《五角大楼文件》

 单方面撤军计划

第16章 接近巨龙:“三角鼎立”

 通向北京之路

 小球转动世界

 1971年7月,两天零一小时的梦幻中国行

 举国沸腾

第17章 权力和欲望:世界头号非性感名人的私生活

 秘密放浪子

 乔治城名利场

 猎艳好莱坞

 绝佳春药

第18章 黑云压城:失手印巴之战,基辛格跌落低谷

 失手印巴

 内鬼之祸

 身后的鬼影

 基辛格和大内总管们

 悬崖边缘

 峰回路转又一年

第19章 三角平衡术:莫斯科-北京春季峰会

 拥抱巨龙

 春日秘访莫斯科

 海防港布雷

 1972年5月,言欢莫斯科

第20章 和平在望:巴黎谈判达成难以捉摸的协议

 薄暮微明

 和平在望

 混乱中的角力

第21章 圣诞节轰炸:炮轰河内西贡就范

 圣诞节幽灵!

 权力更迭的先兆

 1973年1月,和平降临

 越南:破坏评估

第22章 国务卿基辛格:众人失落,唯我得意

 1973年5月,黑格取代霍德曼

 1973年5月,与勃列日涅夫猎猪二人行

 1973年5月,窃听曝光

 1973年9月荣升美国第54任国务卿

 演出终结?

第23章 赎罪日战争:中东问题上演,再补给之争,核警示

 1973年10月,赎罪日战争

 1973年12月,通向日内瓦之路

第24章 穿梭外交:逐个拿下以色列,埃及,叙利亚

第一次以色列-埃及穿梭外交

 基辛格的外交风格

 徘徊的犹太人

 石油危机

 1974年5月,叙以穿梭外交

第25章 闪光灯下的名人基辛格:垂帘生辉

第26章 变迁:仕途末期和全新开始

 告别光棍生活

 尼克松的衰落和下台

 基辛格与福特

第27章 “缓和”之死:奇怪的联盟走强硬路线

 奇怪的同床者

 《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1974年11月,海参崴峰会

第28章 奇迹消失与全线挫败:败走西奈和东南亚

 西奈之痛

 柬埔寨和越南的“沦陷”

第29章 外交政策中的道德:基辛格的实力政策及其遭遇的挑战

 现实主义的根源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

 1975年7月,索尔仁尼琴,赫尔辛基,人权

 丹尼尔·莫伊尼汉与美国理想主义

 1975年,内阁大换血

第30章 非洲:秘密介入+穿梭外交

 1975年,透过东-西棱镜看安哥拉

 1976年,罗得西亚:人权回归

第31章 呜咽中谢幕: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凄凄切切

 1976年,大选,黯然离职

第32章 平民基辛格:无公文包部长的空中飞人生活

 重返纽约城

 没有公文包的部长

第33章 从老牌外交家到富商巨贾:世界顶级顾问是怎样一夜暴富的

 外交“雇佣军”

 斗争与利益

 中国之争

 老当益壮

第34章 基辛格的政治遗产:政策与个性

试读章节

一座小小的巴伐利亚村庄洛德尔希(Rodelsee),坐落在沃尔斯堡(Wurzburg)附近,这里的犹太居民里,亚伯拉罕·基辛格的虔诚和渊博的宗教学识是出了名的。他生意做得很成功,每逢星期五,总能在日落前早早打烊,好好地过安息日。不过他担心自己的四个儿子要是投资做买卖大概没法处理好这种事情。于是亚伯拉罕定下规矩:他们要像祖父那样做名教师,以保证能够老老实实地守好安息日。

就这样,亚伯拉罕的四个儿子约瑟夫、梅尔、西蒙和大卫长大成人后离开了洛德尔希(Rodelsee),在临近的德国人村庄建立了一些非常出色的犹太学校。而他们的孩子们--至少有五个,其中包括大卫的长子路易斯·基辛格,后来也当了老师。多年后,路易斯的大儿子又成为一个遥远国度一所知名大学的教员,这个勤奋内向的年轻人在举家逃往美国前,名字一直叫海茵茨。

巴伐利亚的犹太人自公元10世纪定居此地以来,便反复遭受压迫。他们大多是商贾和放债者,对当地经济有所贡献,故此在巴伐利亚许多城镇,犹太人是受到保护的,而一旦王公权贵们脾气变幻无常或民意波动时,他们就会遭到野蛮的放逐。1276年始,犹太人被从巴伐利亚地区驱赶出来,由此掀起的驱犹风潮到1349年黑死病爆发后达到顶峰。及至16世纪,巴伐利亚地区残存的犹太人社区已经寥寥无几。

18世纪初,犹太人开始重返巴伐利亚,大多来自奥地利。其中一些是银行家,被弄回巴伐利亚是为了资助德国打西班牙王位战争,其余都是商人或奶牛贩子。尽管时不时反犹浪潮还会发作,但无论如何,犹太人逐渐在巴伐利亚社会中找回了安全的位置,或者至少看上去是这样。1804年到1813年拿破仑统治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允许犹太人上公立学校、参军并享有完全的公民权。此外,犹太人还获得了起族姓的权利。

基辛格家族中第一个启用“基辛格”这个族姓的成员是亚伯拉罕的父亲迈耶(Meyer)。迈耶年轻时曾在沃尔斯堡(Wurzburg)北边的旅游胜地巴德-基辛根(Bad-kissingen)镇定居过。当时,那里居民才1000多人,其中犹太人大概就有180个。后来他搬到洛德尔希(Rodelsee),就是在这里,1817年,迈耶正式择定了迈耶·基辛格这个名字。次年,亚伯拉罕出生了。

亚伯拉罕是迈耶所生的10个孩子里唯一一个活过童年的幸运儿。不但活过童年,这老头儿一直活到8l岁,成了一个大家族的族长,有四个儿子--都遵其志愿当上了教师、四个女儿和32个孙子孙女。尽管一家人都是根红苗正的正统犹太人,但这也是个纯粹的德国中产阶级家庭,对这个给予其恩惠和善待的国家充满深深的忠诚。

亚伯拉罕的小儿子大卫·基辛格生于1860年,后来搬到厄尔梅索森(Ermershausen),在那里建了一所小学校,他自己还在犹太人教堂里担任唱诗班的领唱。后来他在沃尔斯堡的犹太神学院任过教。大卫总是衣着得体,被朋友们开玩笑地称为“安息日基辛格”,用以区别他哥哥西蒙,西蒙穿得比较随便,因此便有“平日基辛格”的外号。

大卫和妻子莉娜老练成熟,饱读诗书,是典型的德国人,他们给1887年降生的第一个儿子起了个法国名字--路易斯。路易斯是这对夫妇七个孩子里唯一一个做老师的。

1923年5月27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来到了世间。

P11-12

序言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和当今的理想主义

在亨利·基辛格离任30年后,他仍然以奇妙的方式影响着美国公众的想象力和国家的外交政策。他持久的影响力和盛名是当代所有政治家都无法比拟的。

基辛格不仅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外交政策专家,也是全球私营企业和政治领导人推崇的顾问。他的声音是媒体的常客,他的名字时常出现在学术论文上。

他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基辛格长盛不衰的卓绝地位,即使他的反对者在这一点上也没有异议。

当今世界,政治讨论常常出现两极化、党派化,或者被电视热卖的内容所左右。可是,即使和基辛格意见相左的人士,也会被他精准、细致、深刻和理智的尖锐论点所折服。

描写基辛格的回忆录之所以不同凡响,在于他的文章和观点结合了历史公理和具有时代感的深度分析。

现在全球政治不再是过度简单化的冷战时代。基辛格理解问题的方式和强调大国之间力量均衡的理论变得更加有现实意义。

同样,他对全球相关性的判断,也就是说,在这个地球上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另外一个角落的人们,在纷杂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显得日趋重要。

但是,和基辛格政坛常青树的地位相对的是,他一直和政府职位保持着距离。

自从基辛格在福特政府末期离开政府职位到两任大、小布什政府的32年期间,一共有三位共和党总统,在任时间长达20年。

但是没有任何一位总统任命基辛格以政府高位,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答案既和共和党内以及国家的政治变动有关,也和基辛格本人有关。

基辛格代表了保守国际主义。保守国际主义大部分根源于现实主义、现实政治、讲究力量平衡和实用主义。

在此书中,我谈到过对基辛格最有危害的反对者们并非是左翼鸽派或者自由民主派,而是新保守派或者具有极度意识形态的共和党人。这些人从扩张、价值观、道德和情感为基础看待美国在全球事务上的冲突。

这本书的读者将看到,罗纳德·里根总统成为了基辛格在意识形态领域最致命的对手。

尽管里根总统在很多观点上和基辛格达成一致,但是他最终将基辛格赶出了他的政府。

特别是里根总统在外交政策上的方针--参与争取自由运动而并非是基辛格所提倡的寻求力量之间的平衡稳定--定义了共和党人的观点。

这个方针在小布什政府执政期间,特别是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变得更加清晰。

一些基辛格派的现实主义者们,特别是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和劳伦斯·伊戈尔博格(Lawrence Eagleburger),公开质疑扩张型的外交政策。基辛格也对此颇有疑虑,但是他将疑虑用不明显、细致和微妙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第一,基辛格的观点,始终带有细微的变化。在处理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复杂问题上,基辛格表现的十分微妙,充满智慧,有时候即使态度有些保留,也是先见之明举。

这个世界是一个复杂和危险的世界,作为一个分析家,基辛格的长处在于他从不将事情过度简单化(他的弱点是融入更多意识形态保守力量)。  另外,他本能地反对公开挑战当权者。

这一观点在保守共和党人执政时期表现得十分明显。执政者对基辛格的意识形态持不信任的态度,这种不信任导致了他被排挤在政权之外。

这使我联想到这本书讨论的核心话题,这一话题在当下更有讨论的价值。

我认为基辛格是极少数一手打造美国外交的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相对应)。在国与国的力量均衡上,基辛格是一位大师。他天生就能感觉到力量的平衡和范围,以及和现实政治的关系。

基辛格出色地创造了美国、俄罗斯(指苏联。--编者注)和中国之间的三角结构,在南越瓦解后打造了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在全球的影响力。

基辛格会将理想主义价值观称之为理想主义情感,他不理解在公开的民主体制下这一价值观在国内外发挥的作用。

他也不认同理想主义价值观。我认为,美国民主体制的公开透明和混乱局面对外交政策来说是优点,而并非弱点。

因为在尼克松的黑暗政治下,基辛格太喜欢,同时也十分依赖于在黑暗下的秘密操作。

当这本书最初付梓的时候,基辛格并不十分认可,即使我曾经采访过他许多次。他感到惊讶的是保守派对他的批评多于自由派。我在猜想,像基辛格这样很爱面子的人,如果诺贝尔和平奖关于他的引言中,或者他的传记中正面评价太少,他很有可能会在看后大发雷霆。

这本书问世后的一段时间里,基辛格没有和我说过话。后来我成为《时代》周刊的执行主编。在我们杂志的一次封面人物的年度晚会上,基辛格被邀请到场。他打电话给我:“你好!沃尔特,即使30年战争都有结束的时候。我原谅你了。”(他允许他忠实和聪明的夫人南茜支持百年战争)。从那以后,我和基辛格在很多项目上一起工作,包括阿斯本研究院主持的中东问题。

我们最近的几次谈话中,基辛格着力强调可持续的外交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对他来说,国家之间的利益和交易之中一定要有一个力量平衡,这个平衡一定要在理智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想全面理解这一观点,读者可以阅读基辛格撰写的关于他在白宫期间的一些著作。最著名的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大部头著作《大外交》。

此书挖掘了历史上外交政策中的力量均衡,包括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从红衣主教黎塞留,现实主义者西奥多·罗斯福到理想主义者伍德罗·威尔逊。

基辛格是一个欧洲的难民,从小读的梅特涅远远多于托马斯·杰斐逊,这使得他的著作倾向于现实主义的阵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宣称国际领导地位是建立在利他主义上的。”基辛格在此书中写道。

有些美国人持有这个观点是因为骄傲,但是当基辛格这么说的时候,他的态度更像是一个人类学家在观察一个持续混乱的部落仪式。

基辛格指出,将外交政策建立在理想主义而并非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会将一个国家置于一个危险的,难以预测的境地。

从《大外交》和他的过去20年间其他著作和看法上来说,基辛格成为了继西奥多·罗斯福后,在美国所有政治家中,最极力推崇现实主义和普鲁士式现实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倡导者。

如果说乔治·肯南奇特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形成了美国在冷战后的外交立场,基辛格强调国家利益,弱化道德情感的思想则定义了美国处理在苏联解体后复杂国际事务的框架。

在《大外交》的结束语中,基辛格这样写道:“美国理想主义仍然像以往一样占主导地位,甚至更强大。但是在新世界的秩序中,理想主义需要为此提供一个信念,这个信念能够让美国在并不完美的世界中那些模糊不清的纷繁选择中坚持下来。”

事实上,自从本·富兰克林在法国施行了力量均衡的政策并借此机会展示美国优秀的价值观以来,美国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一直交织进行着。

从门罗主义到“天赋使命观”到马歇尔计划,美国的国家利益总是和其观念联系起来。在冷战时期通过美国的道德运动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明显的表现。

基辛格意识到,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当时需要实现力量均衡,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理想主义是实现力量均衡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我始终相信,美国70年代的力量均衡理论更多地被政府秘密和暗箱操作所扭曲。而有些时候,这些策略在一个民主国家对于现实外交看起来是必要的。

1999年出版的基辛格自传里,在第三卷中的福特时代(在我这本书面世之后),基辛格一直在捍卫这个观点,而并非否认这个倾向。

“美国必须用国家利益来缓和其传教士的精神,要用头脑而不是心灵去定义它对世界的责任。”他说。

即使基辛格的如上结论是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得出的,也可能是在其接下来的布什政府得到运用。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在70年代时期成功地打造了一个稳定的框架,却没有维持到政治范围的终结。在一个民主政权里,他的现实主义和保持国际关系的情绪并不协调,这也导致了不正常的一些秘密行动。

但是如今,我们应该从另外一面来看待美国外交政策:我们是否过于倾向于理想主义的方向?我们是否需要更多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和基辛格式的精巧?国家积极宣扬自由的外交方针一直被一种道德使命和征服精神所驱使,是否我们现在需要增加一些小心翼翼、实用主义、现实主义和冷静计算国家利益,以及我们的传统保守主义。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基辛格所持有的保守现实政治传统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他40年来和情感理想主义,包括大力倡导的新保守主义和讲究道德的自由主义所作出的斗争。

了解基辛格本人和他对全球变化的观点在越南战争后以及冷战后十分重要,这一点在现在也是如此。

书评(媒体评论)

该书涵盖面之广,研究之精深,压倒了所有有关基辛格的书籍。对基辛格的追捧者来说,该书简直令人爱不释手。对他的外交政策的追随者来说,该书乃必读书目。  

——《纽约时报》

立论扎实,内涵丰富,是一本有关动荡年代传奇人物的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波士顿周日环球》

艾萨克森的这本书,充满了洞察力,文风精致优雅又不失公平,以轻松的步伐将读者带入了美国人最贴近的一段历史,以不可估量的深度,描写了一个塑造美国外交政策的学者和政治家。

——《纽约客》

该书既确定了基辛格伟大的国际外交家的地位,也把他拉下神坛,……基辛格本人如果读到他喜欢的部分肯定会爱不释手,读到不喜欢的部分定会大发雷霆……一本令人爱不释卷的好书。

——彼得·詹宁斯,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人

艾萨克森用一种富有同情心的,令人感动的叙事风格点亮了基辛格的复杂的人物性格。他对基辛格生动的描写,令读者以为他和基辛格一起亲历了历史。艾萨克森是一个真正领悟了历史的人。

——罗伯特·A.卡洛,《林登·约翰逊的岁月》的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