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简史》是一部简明介绍闽侯历史的通俗读本,面向青少年读者以及文史爱好者。
本书记述时限,上溯远古,下迄1949年。按历史编年体例,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分专题纪事。
本书记述重点是史事及其相关人物,包括各时期重大政治活动、军事事件、经济贸易与文化成就等,并根据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点而有所侧重。本书由曾江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闽侯简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曾江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闽侯简史》是一部简明介绍闽侯历史的通俗读本,面向青少年读者以及文史爱好者。 本书记述时限,上溯远古,下迄1949年。按历史编年体例,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分专题纪事。 本书记述重点是史事及其相关人物,包括各时期重大政治活动、军事事件、经济贸易与文化成就等,并根据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点而有所侧重。本书由曾江主编。 内容推荐 闽侯地处祖国大陆东南,自古以来一直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有“八闽首邑”之称。 《闽侯简史》是一部简明介绍闽侯历史的通俗读本,面向青少年读者以及文史爱好者。 《闽侯简史》记述时限,上溯远古,下迄1949年。按历史编年体例,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分专题纪事。本书记述重点是史事及其相关人物,包括各时期重大政治活动、军事事件、经济贸易与文化成就等,并根据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点而有所侧重。本书由曾江主编。 目录 第一章 远古到上古时期 一、史前闽中自然地理 二、远古先民社会 三、闽族先民与黄土仑文化 第二章 战国至三国时期 一、于越人入闽与服朝于楚 二、闽越族与闽中郡 三、闽越国及其冶都 四、侯官县的设置 五、东冶港及其海上交通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晋安郡沿革与封王更迭 二、八姓入闽与经济文化 三、卢循义军入境与陈宝应叛乱 四、南朝教化与风俗转变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 一、人口显著增长 二、经济长足进步 三、教化大见成效 四、中原移民形成高潮 五、王审知的“开闽”贡献 六、佛教兴盛发展 第五章 宋元时期 一、福州社会与政局 二、农业迅速发展 三、手工业繁盛 四、交通改善与贸易发展 五、文教繁荣和科举鼎盛 六、宗教文化的发展 第六章 明清时期 一、府县建置与会城形胜 二、政治局势起伏 三、社会经济发展 四、海上交通与贸易繁盛 五、文化教育和各类人才 六、思想革新与教育转型 七、福州宗教和民间信仰 八、福州文化影响台湾 第七章 民国时期 一、福州政区沿革 二、政治风云激荡 三、社会经济变化 四、文化教育更新 五、英杰献身革命 六、迎接胜利曙光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二、经济长足进步 历经隋末动乱,唐初福州市郊景象荒凉。《三山志·寺观》载:“始州,户籍衰少,耘锄所至,甫迩城邑。穹林巨涧,茂木深翳,少离人迹,皆虎豹猿猱之墟。”唐朝建立之初,励精图治,轻徭薄赋,闽地政局基本安定,经济得以开发发展。至晚唐,福州城内“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叶榕阴中出”,已成为繁华的都会。 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围海造田。贞元二十一年(805),福建观察使王翊辟城西南五里开辟南湖,引西湖之水灌溉东南农田。《新唐书·地理志》载:闽县东五里有海堤,大和二年(828)令李茸筑。“堤成,潴溪水植稻,其地三百顷皆良田。” 《新唐书·食货志》载:唐王朝在侯官设监管理盐场。侯官近海,产盐量大,所以入十监之列;元和时,又由监升为院。有唐一代,实行租庸调法,农民须交纳布帛。《新唐书·地理志》载:“福州长乐郡,土贡蕉布、海蛤、文扇、茶、橄榄。”可知闽县、侯官的纺织品以及海产、果品等都很知名。《元和郡县志》亦载:“开元贡海蛤、蚜蛇胆;赋绵绢。元和贡干姜、白蕉。”说明唐代闽侯地区纺织业已初具规模,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优良品种问世。 唐陆羽《茶经》(著于758年左右)记:福州闽县方山之阴种植茶树,出茶叶,称露芽茶,其味极佳,为“茶之名品”,还有正黄茶等。唐元和八年(813)冯审《球场山亭记》残碑有《芳茗原》诗云:“簇茂满东原,敷荣看膴膴。采撷得菁英,芳馨涤烦暑。何用访蒙山,岂劳游顾渚。”描写州城东部原野,种植着品类众多的茶树,长势良好,其品质堪与四川蒙山、浙江顾渚名茶媲美。同时,鼓山半岩茶也名闻于世。 福州城西郊外的怀安窑址,曾发掘出土窑具,其铭文同“大唐贞元”,与“开元通宝”铜钱共存,出土青瓷壶、罐、碗、钵等数量极多,说明从南朝至中晚唐,怀安窑火犹盛。 福州治下的闽县、侯官,水陆交通主要通过闽江航线上溯内陆山区,而后接达中原。据记载,唐元和中,岁歉,宪宗纳李播之言,发使赈济。福建观察使陆庶,发起疏浚工程,命工铲峰湮谷,抵于延平、富沙,以通京师。其陆路由古田路行者,自开元二十八年(740),洞豪刘疆等纳土之后,始渐辟路通行。 中唐以后,福、泉二州成为重要造船基地,可造“干斛大舟”。对海外的交通贸易大为发展。天宝三年(744),鉴真和尚曾派人到福州,买舟东渡日本。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人空海一行,到福州后,受到福州官员的礼遇。据晚唐冯审《球场山亭记》残碑记载:那时“海夷日窟,风俗时不恒”。说明海外来客甚众,聚居福州城,影响当地风俗,难守常态。刺史裴次元莅任后,认真施治,于是“政既施而邦人和”,“廛闸阗阗,货贸实繁”。州城市井里巷人群熙攘,货品充足,贸易繁盛,通达海外。据日本福冈市平安时代(8—12世纪)大宰府鸿胪馆(迎宾馆)遗址考古发掘可知,在8世纪后期至10世纪前期,有来自中国的“越窑系粗青瓷器,如壶、罐、钵、盆、碗等,从其胎釉形制及装饰作风证明系出自福州怀安窑的产品”。说明白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福州港的海外贸易有到达日本等地。P43-45 序言 闽侯地处祖国大陆东南,自古以来一直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有“八闽首邑”之称。 先秦时期,闽侯是古闽族的发源地。距今5000年的昙石山新石器时代文化,折射出“闽在海中”的远古信息;3000年前的黄土仑文化,昭示了“七闽八蛮”的方国符号。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闽越人在此立国建都,谱写了文明历史的新纪元。东汉两晋以后,大批中原百姓迁徙闽中,侯官、闽县相继设置,隋代成为福州郡治的附郭之县。宋明时期增加怀安县,至民国合并闽侯县。闽侯的建置沿革,成为福州乃至福建发展的缩影。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闽侯为农耕大县,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乡的美誉,矿冶、制瓷、纺织、造船等手工业也相当发达。海上商贸亦呈旺盛之势,从东汉东冶港、五代甘棠港到宋元明清福州港,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反映出一定的开放意识和海纳百川的精神特质。文化教育伴随着经济繁荣得到长足发展,儒释道昌明,人才辈出,如“海滨四先生”“闽中十才子”者不胜枚举。 当晚清时期国家危难之际,闽中士子敢为天下先,寻求救亡图存之路,涌现出国际禁毒先驱林则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辛亥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闽侯儿女前赴后继,为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重要贡献,二七烈士林祥谦等彪炳史册。 五千载沧桑,史迹志书浩瀚,人物故事纷繁,文物胜迹众多,编著《闽侯简史》,作为爱国主义的乡土教材,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该书上自远古,下迄民国,以历史发展阶段为经,取各段重大政治事件和经济、文化主要成就为纬,撷英缀华,梳理连贯,事必求其详核,文必期于简雅,采辑编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愿各位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从历史中感受先民大众的创造伟力,感悟先贤哲人的智慧结晶,珍视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 当前闽侯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未来的历史需要全县人民共同创造,让我们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推动闽侯科学发展新跨越,建设幸福和谐新市区,谱写中国梦的闽侯篇章。 中共闽侯县委书记 赵学峰 闽侯县人民政府县长 严金官 2013年8月 后记 《闽侯简史》得以顺利付梓,我如释重负,总算给大家有个交待。编写期间,由于长时间伏案面对电脑,老眼昏花,颈椎、腰椎严重受损,体检住院又被误诊,经历了生死关的严峻考验。稍愈后在鼓楼前拍摄史迹,不慎又摔了一跤,右肘关节缝了5针,搁了半个月方能执笔。 编写《闽侯简史》,缘于县财政局李春敏局长。那是2008年初春的一个上午,我奉命前往他的办公室,汇报近年来我县文物保护有关情况。晤谈中,他提到闽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闽中首邑,至今还没有一部较为全面系统介绍闽侯历史的通俗读本,希望我能负起主编《闽侯简史》之责。当时我正忙于闽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与博物馆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表示待完成此两项任务后再作具体商定。 光阴倏忽,转眼3年过去。2011年底,我县“三普”工作与馆藏数据库建设均告圆满完成。《闽侯简史》编写工作,在李局长等提议与努力下,已列入2013年度出版计划中。然而,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则困难重重。《闽侯简史》是一部简明记述闽侯各时期重大政治活动、军事事件、经济贸易与文化成就以及相关人物等的通俗读本,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尤其闽侯作为在闽省有着特殊地位的县邑,政区几经分合析并,属地广阔而复杂,编写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给社会留下一部较为完整的、可资学习历史的读本,我欣然接受县委、县政府交给的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做好《闽侯简史》编写工作,我邀请了省、市文史文物专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就闽侯因历史悠久、地理独特、县邑析并频繁、辖区疆域多次划分等问题,而带来记述、编写的困难,进行探讨与研究。可以说,本书从订立凡例开始,反复权衡,数易其稿,方成如今面目。本书如能得到读者认可,那是对所有参与者的最好安慰。 《闽侯简史》能按时顺利出版,应当归功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财政局的资金保障,县科技文体局的精心策划,以及全体编审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此,诚挚地感谢县委书记赵学峰、县长严金官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福建博物院研究员林忠干、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馆员朱燕英、闽侯县博物馆美编曾致远为本书编写作出的努力;感谢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福州市政府文化顾问黄启权,福建博物院研究员王振镛、梅华全为本书所作的认真审校,感谢原闽侯县文化局局长、福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陈泽山参与本书校审工作,还为本书创作了部分插图。 囿于时间和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舛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匡不逮。 曾江 2013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