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济南》是一部知性的写作组合,蕴含了简墨长期有心的积累与沉实的品读,其思想含量与艺术感知都十分亮眼,能够走入其中,是宁静中的慧心,是蓦然中的洞见。当然,也是作家与自然的合而为一,是当代作家同古代作家的一次心灵交会。
简墨的文字风格鲜明,独创性强:质朴,厚,沉得住气,经得起咀嚼,若李商隐的诗,诗意内敛而横溢,让人充满遐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水济南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简墨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山水济南》是一部知性的写作组合,蕴含了简墨长期有心的积累与沉实的品读,其思想含量与艺术感知都十分亮眼,能够走入其中,是宁静中的慧心,是蓦然中的洞见。当然,也是作家与自然的合而为一,是当代作家同古代作家的一次心灵交会。 简墨的文字风格鲜明,独创性强:质朴,厚,沉得住气,经得起咀嚼,若李商隐的诗,诗意内敛而横溢,让人充满遐思。 内容推荐 在这个喧嚣和焦虑的时代,简墨是安静、出尘的,她的文字,散发着难得的贵气、诗性和定力,仿佛是从竹林中、从宣纸里长出来的。这是个有内心时空的人,在当代截面和光阴深处,她穿梭自由。 《山水济南》这本书,请出了这片山水里最优秀的代表代言,旨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济南。 《山水济南》第三部分细写的老街巷,大半个芙蓉街街区和半条鞭指巷——差不多,这是济南老城仅剩的老街巷了——一些温柔的皱纹,一些断句和残章,然而无不光华万丈。如今的年轻人走在离它们不远、繁华的泉城路上,穿着牛仔裤,耳机塞住耳朵,嚼着吃不尽的好吃物,说的都是网上流行语。就这样,他们与济南老城擦肩而过了,与古文化擦肩而过了。而擦肩而过的事物,持重倔强的事物,被轻视和忽视的事物,消失的事物,恰恰是幸福和力量的一部分。 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水/1 趵突泉/3 大明湖/7 五龙潭/12 百脉泉/17 墨 泉/21 漱玉泉/25 双忠泉/29 珍珠泉/34 濯缨泉/39 腾蛟泉/43 刘氏泉/47 芙蓉泉/50 黑虎泉/56 洪范池/65 日月泉/7l 双流泉/79 新大明湖一角/84 护城河/91 我的小清河/95 在济南看黄河/99 第二章 山/103 千佛山/105 佛慧山/112 华 山/123 匡 山/133 标 山/139 药 山/145 鹊 山/151 翠屏山/158 凤凰岭/166 青铜山/171 第三章 老街巷/179 一条河的曲水亭街/18l 有意思的西更道街/186 明星范儿的马市街/190 温柔似水起凤桥街/194 最短不过西辕门街/199 最窄不过翔凤巷/202 女子们的金菊巷/205 过渡段辘轳把子街/209 萧瑟秋风的后宰门街/213 理想主义者的鞭指巷/219 第四章 济南的温柔时光/227 济南的干净/229 济南之春/237 济南之夏/241 济南之秋/245 济南之冬/249 泉城柳/253 细节温柔(二则)/259 报摊/266 在晨光茶社听相声/269 济南女人/272 我的榴花/279 泉城公园一瞥/285 去中山公园/289 济南的时尚/305 济南人共同的名字——纯真年代(五则)/309 老粗布/321 附:济南市名泉名录/326 题外话/350 从此,不再失去(代后记)/353 试读章节 护城河 我最先喜欢济南,是喜欢它的护城河——当时的单位在河边上,老东门附近。那时工作很苦,早八点铃一响,就开始了紧张的文案写作,直到中午十二点铃响才搁笔结束。只有吃完午餐,同事们才会三五个约着来这里休息一下,觉得这条河真好啊。 是觉得好,也是真好。出大门,过马路,从西边人口——注意,柏树的大枝条一直伸到了人行道上,要小心弯腰,才能不被刺着。顺着八九级小台阶走下去,穿过蔷薇,拂开柳条,就看到了河。愿意在这里坐下来也可以,柳下散落有石凳,但更好的是朝前走,因为前面小石桥以东才是护城河堂奥——那边有回廊、小树林、雕塑、小亭子等等,当然还有泉。每一处都美得像明信片。 说到美,想起在文联的一次会上,张柯先生说,他的某位长辈,一位老学者,去欧洲游历后,回来说,塞纳河比不上我们的护城河好。与会的朋友们知道老人家有些偏心,笑起来,但并不觉得多么夸张——至少,比清澈度,我们的护城河就不输塞纳河。对一条河来说,清澈度难道不是叫人愉快与否的重要因素吗? 回廊靠河,很简洁,就是几根圆木头柱子,几条“之”字形的条凳,漆着大红。上面是空的,也只有几根原木细木条,布满紫藤,弯弯曲曲的枝子,密密匝匝的叶子,一嘟噜一嘟噜的花朵遮天蔽日,夏天,热风经过河面,也成了凉风,捧上一本书,在这里读个昏天黑地,是件很享受的事。我们同事就有午间休息过了头,倚着柱子睡着到点不回的,被大家很是笑话了一阵子。当然,春秋天来也非常好,即便是冬天,晒晒太阳,看看水,很是舒服——河道凹,风下不来。很奇怪,济南的小河是不结冰的——黄河不算。 河上总有一两位老人家,撑着小船,戴着斗笠,有时赤着上身,露出瘦黑的脊背,手持长长的竹篙,探测在河水中。世事盛如雷败似灰,他都不管,只一年四季在河水中问往复,打捞着水草——据说猪最愿意吃这种草了。水草长长的,嫩嫩的,长在水底也很好看。虽然我知道一定很辛苦,但还是觉得,这好像是件诗人才有资格干的活计。 小树林简直称得上奇迹了——在都市里,哪里还有真正的小树林?就算著名的山大小树林也缩小许多,不如以前好看了。那次我陪磊子回母校专门怀旧,他坐在小树林的凳子上这么感慨过。可是,在护城河老东门一带,就有这么大的一个环城公园,还有一片很葱茏很香的小树林,似乎突然出现的,都没看见它们成长。爱抒情的紫叶李、红叶李、马缨花、银杏、白杨、悬铃木,老实记录的丁香、石榴、玉兰、柞树、香樟树,以及擅长夹叙夹议的苦楝、杜仲、水杉、夹竹桃,都能在这里找到出处。风吹过,满地响。 看久了,觉得她们是我前世的姐妹。 还有羊肠子似的鹅卵石小路,左拐右拐,在树木间打旋,大概被恋人们走了上千上万次了吧?偶尔能看到某棵树上刻着的“某某爱某某,一直到永远!”的句子。这可有点不好。刻在心里吧。 石雕点缀在树木间,格外惹眼:有年轻的母亲托举着圆滚滚的女孩的,有单独一只和平鸽的,也有手迭手、手迭手、最上面捧着一枝花朵的,也有猛一看不明所以、仔细看大有深意、抽象造型的。别管什么吧,都很干净、完整,不见破坏痕迹。哪个闲得不能再闲的人可以专门抽出半天时间来,咂摸咂摸它们。 小亭子上经常聚着老人,在那里“拉呱”(济南话,聊天的意思),多是阿姨。另外有看书报的,有打瞌睡的,还有个别玩电话的。旁边是她们看的孙儿们。难怪,亭子边有各种好玩的健身器材,更主要的是,有一架滑梯! 这架滑梯很值得一提:它很高,很大,也很壮实,看起来至少二十多岁了。除了一边的梯子是铁制的,剩下的都是石头所做,石色偏黑,夹有芝麻大的白点。滑梯那边已经磨得比一般滑梯都滑了,中间有了两条凹槽,小朋友爱搭腿在上面的栏杆也损耗下去一大块,光可鉴人。我想,相较幼儿园的玩具大小、带有静电、滑多了就烫屁股的塑料滑梯,小朋友一定更喜欢这架小山似的滑梯吧?它多么像模像样!而滑上去该多么威风!小尖叫常从上面一路滑下来,像最好的音乐一样——尖叫不好,可小朋友的尖叫怎么这么好听啊?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香软,绵甜,空气中都飘散着“甜桶”的气息。 阿姨们为什么也这么爱聚在这里呢?因为顺着东河沿上去,再顺着石头台阶上去,就是一个小广场,大树靠着木椅子,中间是跳舞的好所在——每天早晨都有许多阿姨在那里随着柔和的音乐跳一种她们自制的舞蹈——说是舞蹈,其实更像广播体操的变种。偶尔有个叔叔或伯伯眼馋,参与进来,有点胆怯有点害羞又很想跳的样子,很是可爱。他越是这样,阿姨们越打趣他是“葱花”。“葱花”坚持下去,也就成了“洪常青”,跳成了第一名——“娘子军”最后都听他指挥了。她们拧达腰身,飞眼,微笑,相互描眉画眼,忘了自己是衰老的。 这里还有跳交谊舞的,扭秧歌的,耍扇子的,抖空竹的,练武术的,打板球的……有个唱京剧的小组,因为演铁梅的演唱者唱得实在太好,带得拉胡琴的老伯伯也极其专业,到最高亢处,“红亮的心”还没“心”完,老伯伯就忍不住眼睛左右溜溜观众反应,面露得意之色。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一个像模像样的铜管乐队,居然也都是老阿姨,连指挥也是有年纪的老小伙儿,演奏的都是面儿上的流行曲子——当下最火的电视剧是什么,他们就演奏什么插曲。 阿姨们的丈夫们也大都退了休,跟来了——不跟来,在家里窝着捂痱子?傻呀?有这么安逸的一条河在家门口,谁都成了青蛙和鱼,恨不得白天黑夜地泡在里头。 河边有洗脸的人,也有主人牵了狗,狗被洗脸。洗脸的人会瞪洗脸的狗主人几眼。 戴着老花眼镜看书报的倒不算多——其实也很多,可比起在下面钓鱼的来,就少了:河两岸隔不远就有一位、一字排开的,是长竹竿细钓线小马扎的老爷子们。不知战果如何,反正看他们气定神闲、胸怀丘壑的,个个都像姜太公,有一位可爱的老人家,竟然抱着竹竿睡着了——真怕他的鱼竿或者他自己,被鱼拖走。 有时,会想到美国电影《班杰明的奇幻旅程》里的旁白,再恰切不过:“有些人就在河边出生长大。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纽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有些人是母亲。还有些人,跳着舞。”是的,在这条河边,我看到所有的人。 这条河其实是说不完的,因为太长——护城河嘛,本意就暗含了它是一条慈河,珠圆玉润的长胳臂,环成一个圈,护卫、饲喂着胸腹下老城里的“孩子”。护城河风光不一,每一段有每一段的好看。不过,我们不能只说这一条河啊,那要说到哪一年?不过,我在说到有些泉的时候,不少地方提到了它。 P91-94 序言 这本书,请出了这片山水里最优秀的代表代言,旨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济南。 一年多来,我像一个登山者和寻访者,四处奔走,笔记做了几大本,照片拍了上千张。晒红了,又晒黑了,脸粗糙了,有时脚也长起泡。就这样,我去往深处,看遍了她的每个角落,和每个角落腻在一起,一腻就是五天七天,一去就是三次四次,为了看一棵树去某地,一呆就是半个月的事也不是没干过。因为要获得她的赠予,那赠予还要遍染她的气息,非如此不能如愿。也并不觉得苦,我为她的美好所迷醉。而要与美好相遇,过程的艰辛哪能俭省半点? 我高兴地看到,虽然像任何地方一样,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不得不承认,她至今仍具备堪称清丽的面容、温柔敦厚的气质,以及周身发散出来的淡淡香氛。她是我的济南,一座可以慢慢品咂而回甘不尽的城市。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品咂自己的城市了,有时还会误解了她。这对她、对我们,都不公平。是什么,阻断了我们与她的心理连接?一定要这样吗? 没有山水胜迹的城市是缺乏灵气的城市,没有人文积累的城市是缺失底气的城市。而我们的济南,她有山有水,有风有化,百姓天性纯良,多名士。我的祖父在这里奋斗了一辈子,父亲在这里出生,本人在外地辗转迁移,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又回到了镌刻着家族记忆的起点,说起来,也是一份不浅的缘分吧。在这里,我的爱情萌芽、开花,同时结下许多忠诚、高贵的朋友。当然,济南也保留着某些写作成长的节点,是我个人的珍贵记忆。 因此,这座城市几乎成了我的一部分,它藏在我的身体里;或者说,我早已是它的一滴血,一丝骨肉,无法剥离,她病我就病,她健康光洁我就健康光洁。有时我将它也误认为自己的家人或朋友。我们彼此吐纳,相互示好,约好不离分。 时间太快了,转身际,就白花结了红果,无数生死。在这个到处走、忽而心痛的过程中,我看到,有些事物新生,并持续生长(比如2003年,趵突泉的复涌;2010年,七十二名泉的全部复涌;2010年,湖泊、河流的全部变清),带给我们幸福和力量;有些事物正在或已经变成我们记忆的一部分,带给我们遗憾和怅惘。 比如,本书第三部分细写的老街巷,大半个芙蓉街街区和半条鞭指巷——差不多,这是济南老城仅剩的老街巷了——一些温柔的皱纹,一些断句和残章,然而无不光华万丈。如今的年轻人走在离它们不远、繁华的泉城路上,穿着牛仔裤,耳机塞住耳朵,嚼着吃不尽的好吃物,说的都是网上流行语。就这样,他们与济南老城擦肩而过了,与古文化擦肩而过了。而擦肩而过的事物,持重倔强的事物,被轻视和忽视的事物,消失的事物,恰恰是幸福和力量的一部分。 好在,还有水,还有山,还有草木,生根在土壤中,长得很慢,不可拆分,也难以挪移。那些大自然的杰作,还总体无损地存在在这里,带着上苍的信息,广阔而持久,为大地增益安详,同人类做着伴侣。在生活的混乱浮躁中,给我们鼓励的,正是它们。 人类属于大地,大地却不属于人类;只要人类存在,它们就会存在。事实上,即便人类消亡了,它们注定也会存在下去。就算像孝感泉一样,被国外入驻的大卖场镇在脚底下,也保不齐有一天,她的儿子长大来劈山救母,写就另一段传奇。 简墨 2012年1月22日记于济南 后记 从此,不再失去 ——老建筑诔 一个城市的建筑已经越来越成为它的脸面了。 比如,我们一下火车,就可以看到的那一张——让我们无比怀念的另外一张,像被不停搓揉的花瓣,被剥掉美丽面皮、重新画皮的那一张。 那原本是怎样的一张脸啊:明艳照人,芳华绝代!始建于1908年的济南老火车站,曾是济南的标志,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一度录入清华、同济大学的建筑教科书,是当时亚洲最大、世界唯一、哥特式风格的车站,至今仍为建筑类学者的必修课:钟楼立面的螺旋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很多人正是认识了火车站,才认识并记住了济南。很多人,包括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都曾在这里拎着箱子,来来去去,到中晚年,还念念不忘一眼望到它圆圆的顶部时心里的温暖。它的意义简直等同于一座指引夜航者的灯塔,在那大海上。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著名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先生主持修建,历时四年完成,有八十四年的历史,却在一个时刻尘封在济南人的记忆中:1992年7月1日8时5分,运行八十余载无一秒误差的车站老钟,永远地停止了转动。接下来是长达半年的拆除工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得来的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太坚固了,本计划一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最后还不得不动用炸药。于是,曾经阅尽济南开埠百年的济南老火车站,消失在扑天而起的烟尘里。 据当时报载,老火车站拆除之前,无数市民来到这里,很多家庭全家出动,扶老携幼,合影留念,与这座陪伴了他们近百年的建筑,作最后的告别。 菲舍尔先生的儿子,每年都会带一批德国专家来免费为老站提供维修和保养,他笑吟吟地说这座车站再用个几百年也没有问题。当他听到老火车站被彻底毁掉的消息后,气得老泪纵横,并表示再也不会来济南。他不原谅济南。 应该的。我在《参考消息》上读到这则消息时,不禁为我们的城市和国家脸红了——丢人呐。而彼时身边没有人。是人的话,谁都会脸红。 据说在老火车站拆除不久,表演艺术家于洋先生出差到济南。火车开进济南站后,同行的人请他下车,他向车窗外看了看说:“慌什么,还没到济南呢,那车站很漂亮,有一个德国人建的钟楼。”当同行的人告诉他这就是济南站,老车站已拆掉时,他惊讶不已,坐在车上很久说不出话来。 老火车站被推积木一样,推掉之后,盖成了一座平顶火柴盒式的新建筑,像你我的家一样,放上个烟灶就可以造饭的那种。 这是怎样的遗憾啊!老和古典不是年轻和新锐的对立面,而是它们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可惜这样浅显的道理被忽略掉了。 争先恐后地拆除、重建,争先恐后地毁坏……漠视世界的常态和普遍,而美和安详不正在这常态和普遍之中吗?争先恐后,慌慌张张,丧失了对世界恒在的信赖感,丧失了存在感。人到底要去往何处啊?缓慢的,没有时间的,永恒的大地不是在这里吗?从容延展的山川草木不是在这里吗? …… 万竹园是我父亲最喜欢的一处建筑,因为老人家在那附近的剪子巷长大,曾常去万竹园玩耍。“它坐落于趵突泉西,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特点糅合而成的古建筑群,共有三套院落,十三个庭院,一百八十六间房屋,还有五桥四亭一花园及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园内建筑玲拢雅致,古朴清幽,颇具‘清、幽、静、雅’的隐士之风。曲廊环绕,院院层进,空间一环扣一环,庭园一层深一层,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景致。溪流、池泉与院落建筑动静相映,形成院院相通,流水潆洄之景观。楼、台、亭、阁,参差错落,结构紧凑,布局讲究。石栏、门墩、门楣、墙面等处,分别有石雕、木雕、砖雕,雕刻细腻逼真,为万竹园‘三绝’。园内还植有木瓜、石榴、玉兰、修竹、翠柏、芭蕉等多种花木。它始建于元代,因园内筑有‘胜概楼’,赵孟頫曾有诗描写其壮观,称‘济南胜概天下少’……” 天下少吗?上面这段文字是我从古籍里抄过来的,可是,你看,二十年过去,而今我们只能从志乘里看看它了。它现在劫后余生的巴掌大小、四个幼小的孤儿一般凋敝、孤零的小院,还不够存哭出来的眼泪的。据说是为了扩建趵突泉而拆的。可,为什么要拆了才算扩建呢?是什么殃及了这一片美到不司方物的建筑群的沦陷?难道建筑里也有“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俚语流传? …… 只是建筑吗?远不止吧,愚蠢的力量是无穷的,或许还加上贪婪——大自然被啃噬得已经很厉害了,人类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既不能直立行走,也无法匍匐前进。我们以为可以攀爬的东西在前方后方纷纷倒塌……诺亚方舟却杳无踪影。如果大自然强烈积蓄愤怒,就会让山水、谷物、空气有毒,报复给人类。而快乐和幸福,只能来自心中深怀的热爱,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信仰和希望,来自敬畏和自省,乃至自然之物彼此之间的平衡中啊。慢慢地,我们不会热爱了,一颗一颗的心,都铁硬冰冷。 就是这样,不知最后应该叫什么的、复杂的邪恶力量,成长为一头斗鸡,用现代的野蛮啄食着过去的文明,不知道停止,也忘记了敬畏。山川像豆腐一样被切割,而在南方某城,某座山上两万棵树——那是一座森林,一朝一声不吭被砍头(上面还有无数的鸟巢,鸟巢里有数倍于鸟巢的鸟蛋),仅仅为了给一条马路让路——那是一条血路;一座座争创“世界第一”新高的高楼、塔台叫嚣着、攀比着生长,像打了激素,马路再宽也像荒漠……那些,真的很有意义吗?放眼望去,祖国一幅大好山水卷轴的中堂,楼台亭阁、花鸟草虫无不精妙,非得弄到没有一根钉子可以用来悬挂才算死心?而人类,也非得嗜拆嗜血嗜暴力,待到弑父妻母的份儿上才算完结了业障?……是什么,剥夺了我们眼底的日出? 还有,同热爱之心相捆绑的、那些我们久已陌生的胸襟、德行、眼界、胆识、坚持、底蕴、操守呢?甚至羞涩(比如在爱情里)、抱愧(比如在明明人祸而非天灾的事故里)、对不起(比如在强拆老建筑的过程里)……一些表情,也都永远地消失了,再也不能复制,我们把文雅说成“矫情”,将礼貌说成“虚伪”,把骂人说成“酷毙”,将无礼说成“帅呆”,而一个呆脑子里,只有赚钱、吃喝、收发短信,电脑的用途就是玩微博打游戏、旅游就是爬上底座去摸着雕塑岳飞曹雪芹们的脑袋、手指打出“V”字呲开牙拍照……这些东西了——民智不开。我们无法飞走,生活在另一个时代,我们的外在空间和内在空间慢慢在被全部堵死……哦,还有不读书——我们娱乐至上,再也沉不下来,读一本像样点的纸质书——我们已经没有了欣赏它的本事和教养;我们不思想,更不用说独立的思考;我们没有了文化,只配“武化”。 大道被废,万物蒙羞,时代华丽,明月孤独。我们不知道,自己走在回归野蛮的路上;我们不知道,该由谁,来给我们补发精神损失费?我们不知道,谁,是最后的晚餐里的犹大? 而历史在递嬗过程中并非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古老的建筑是我们与古老文明之间的一个绳结。时光浸润着,建筑并没有蒸馏,它们以人的智慧灌溉着时间。精臻凝练、饱满道劲、铺张扬厉或是充满着玄象和智性的建筑是蚌中的珍珠,是人类对古老文化的吟哦和颂偈。在岁月中渐渐古旧的建筑,会在沉思中被唤起超越时间的新的生命。如果历史——这趟不会返程的列车是整个人类的遗产,那么,肢解或斩断这个伟大创造的世界历史本身,正是破坏整个人类遗产的元凶。温润、沉雄、纯洁、优雅的东方文明的心灵,是经过多少个朝代、无数人经过卓绝的努力,才结晶出来的,怎么可以一朝轻易尽毁?面露了劫掠之后的逃亡之象? 那些严父的远山,慈母的泉池河流,很乖的树木、街道、园景、建筑,以及到处飘扬着的歌声,不会熄灭。是的,如同我们头顶的星空,我们手中圣歌也似的火种——祖先留下的文明,不会熄灭。它们该永远被传递,向前向前向前。 希望,若干年后,我们亲爱的城市——不仅仅是济南——不会变成一座座表情冷漠、个性尽失、同一个面目的建筑群。这样的失去我们已经承受不起——喏,别盼着,会有人因此疯掉的。 简墨 2012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知性的写作组合,蕴含了简墨长期有心的积累与沉实的品读,其思想含量与艺术感知都十分亮眼,能够走入其中,是宁静中的慧心,是蓦然中的洞见。当然,也是作家与自然的合而为一,是当代作家同古代作家的一次心灵交会。 ——王剑冰 在这个喧嚣和焦虑的时代,简墨是安静、出尘的,她的文字,散发着难得的贵气、诗性和定力,仿佛是从竹林中、从宣纸里长出来的。这是个有内心时空的人,在当代截面和光阴深处,她穿梭自由。 ——王开岭 简墨的文字风格鲜明,独创性强:质朴,厚,沉得住气,经得起咀嚼,若李商隐的诗,诗意内敛而横溢。让人充满遐思。 ——杨永康 简墨是我们身边的邻家女子,叉是灵动的知道分子。我说的道,是为文之道,是书法之道,绘画之道,诗歌之道,是生活,是味之道。阅读她的文字,看她在山水间,与古人的谈天说地,真的有一种感慨,使我们反思自己生活的粗糙,艺术感觉的粗糙。 她的文字是散文之美,美在不经意,少经营;她的文字是随笔之美,美在沉思,多旷远。这样文字的上游就是人与文的不可剥离,人也?文也?文也?人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耿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