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做过官、从过商,还是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员及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在农业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颇有建树。军、官、师、商,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兴泰)董事长刘晓真的多重身份与人生经历,足令所有有梦想的人称羡。但他的办公室却装修得很简洁,白墙素地,没有任何豪华贵重的装饰和摆设,唯一引人注意的可能就是那两个高大的书柜和书柜里一排排的线装图书以及墙壁上挂着的两个书法条幅。
儒雅、随和的刘晓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钟爱,不仅仅遍布在办公室的角角落落,闪现在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深深地烙在了他多年追求的事业之中——“实现中国传统主食产业化”。
在河南兴泰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2002年下半年,刘晓真带领公司员工到欧洲一家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当行至门前看到对方门上悬挂着所在国国旗、该公司司旗和日本国旗时,就问何故。对方回答说日本代表团昨天刚走,忘记更换了。刘晓真说,日本代表团来,挂了日本国旗,我们中国人来了,怎么不挂中国国旗,转身欲走。该公司人员再三致歉,并表示立即挂上中国国旗。刘晓真一行一直注视着国旗升至顶端,才走进那家公司的大门……
直到今天,刘晓真提及这件事,仍神情激动。他曾经讲道:“看到国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同时,我也立志要让我们的传统面制主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今年65岁的刘晓真一直而且仍然在为这一理想而努力。
他当过4年兵,复员后考人郑州大学历史系,之后进入郑州铁路局,1977年开始从事进出口贸易方面工作,期间因爱好化学,又考取了一所大学的化学系。正是在从事外贸进出口工作时,刘晓真接触并看到了中国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落后现状。当时,欧美的企业几乎占据了国内面粉乳化剂市场的全部份额。让外国人生产的乳化剂改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小麦粉,这让刘晓真觉得有点别扭。1991年,他靠着借来的4.7万元创办了河南兴泰,并确定了将兴泰建成“国内最大的面粉乳化剂研发生产机构”的目标。
刘晓真为此努力了7年。1997年年底,河南兴泰成功研制出了多个系列的乳化剂产品,打破了进口乳化剂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成功进入面粉加工、食品加工等应用领域,特别是面粉乳化剂,占据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
10多年过去了,河南兴泰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食品乳化剂研究及生产的领头企业。但潜伏在刘晓真心里的民族自尊却让他有了更多的忧虑。
当看到“洋快餐”短短数年问在各大城市“攻城略地”,对传统饮食业形成了巨大冲击时,刘晓真就想,如何才能使中国民族传统食品走向世界呢?
因为长期从事面粉乳化剂的科研和生产,河南兴泰对面粉的下游产品——面制食品也有深入的研究。通过调研,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传统主食产业有3000多亿元的市场空间,其中仅馒头就有1000多亿元。2001年,刘晓真率先提出了“主食产业化”的理论和战略目标,并从产业理论、基础科研、市场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迈出了推进中国主食产业化的第一步。
河南是食品大省,但只能说是数量大省,而不是效益大省。比如有2000多年历史的馒头,虽然一直是我们每日必需的主食,但无论从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还是从安全与质量上看,不仅变化不大,不能适应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也不能带动产业的根本发展,更不能支撑河南食品工业的持续发展。
在刘晓真看来,一个民族在满足温饱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实现自我完善。食品工业是我国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技术引进程度较高的行业。但与国外经过150多年发展的食品工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而使刘晓真备受“刺激”的另一个现实是,家庭作坊在我国的主食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馒头生产厂家,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撑,工艺只是传统手工工艺的沿袭,与小作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依然缺乏竞争力。
刘晓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宏观经济以来,在农业经济领域造诣很深。他认识到发扬中国传统主食文化,改善主食现状,实现产业化是必然选择。于是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主食产业化”的理论和战略目标,并提出传统主食应该实现产品标准化、工艺科技化、生产机械化、操作规范化、准人制度化,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面制主食市场。
行动之前,刘晓真又开始了长达8年的“蛰伏”。8年来,他投A2000多万元进行基础科研,没有任何赢利,完全依靠面粉乳化剂生产进行输血。最终,河南兴泰攻克了生鲜面制食品防老化的国际性难题,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业化工艺方案,实现了机加工馒头口感达到和超越手工馒头的目标。
馒头的基础研究成功后,刘晓真又于2008年年初设计出了一套自动化程度高、贴近传统生产工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馒头生产流水线,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无超越手工品质的主食加工机械”的空白。
而最令外界关注的是,2008年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了《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河南兴泰作为标准的牵头制定者,更成为舆论的焦点。制定国家标准一向是“国”字号或“省”字号科研机构的专利,而河南兴泰却抢占了这个行业制高点。《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是河南兴泰2002年至2008年历时5年努力的结果。对此,刘晓真说,方便面是日本发明的,所以方便面的国家标准是参照日本的标准制定的,但馒头的“国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独立来制定。
从生产工艺的研究到主食设备的设计,再到国家标准的制定,刘晓真不断地为
2006年,在接受一次采访中,刘晓真讲了这样一段话:“洋快餐”对传统食品的冲击已不仅限于饮食经济本身,它实际上也反映出一个民族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对传统文化的迷失。作为一个企业,发展传统主食产业,我们确实看到了巨大的经济空间,而作为一个民族企业,更重要的是出于对传统主食产业未来的忧虑以及肩负在振兴民族产业、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
刘晓真的主食产业化事业更多地蕴含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望。1997年,刘晓真提出的小麦产业链需求倒置理论,使其蜚声学界和业界,并先后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两次亲笔批示。2008年,刘晓真提出的应用农业理论体系,全面揭示了我国农业体系中粮食种植和粮食加工之间的内在联系。2009年7月,由于在全国主食行业处于领导者地位,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河南兴泰独立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一个重要子规划中“中国主食工业化”部分的起草任务,刘晓真是该部分的起草工作召集人。
有数据表明,主食的增值能力是面粉的3-4倍,利润是面粉的100-200倍。河南每年输出约100亿公斤原粮,如果加大转化力度,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刘晓真也开始了由“技术实力”向“竞争实力”的转换。目前,河南兴泰从河南起步,计划3年间,在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建设数个日产35万个优质主食馒头加工配送基地,同时实现在北京、上海等20余个重点省(市)的市场布局,将兴泰旗下的“多福多”打造成全国第一馒头品牌。
不过,刘晓真说自己输出的绝对不是馒头,而是先进的理念、思想、技术和工艺。虽然目前河南兴泰所在的行业半径还很有限,但将来必然在一个更大的天地中一展宏图。他的计划是,在推进主食产业化的“战役”中,第一步做馒头,第二步做面条,第三步做大米,把这三个传统的主食板块都经过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标准制定、市场推广,对产业整体水平进行大规模提升,进而形成新的市场。 从2009年开始,刘晓真计划在三五年内,在全国建立20多个产业集群,通过输入设备、技术,对当地的馒头进行改善,产生一个新兴市场。据了解,目前这一计划进展顺利,并且在市场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在面条方面,刘晓真在2008~:就已经成立了研发小组,在三五年内,河南兴泰的优质面条就会问世。至于大米,刘晓真的思路也是相当好的,但目前还处于前期筹划阶段。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