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记(普及本文白双栏对照)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司马迁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记》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少教几部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三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

这本由陈书良、周柳燕整理的《史记(普及本文白双栏对照)》是关于介绍《史记》的普及本。

内容推荐

《史记》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少教几部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鲁迅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赞“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司马迁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中有被后世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章,白话翻译力求保持原书风格,遣词行文注重吸取原书纵横椑阖的自如文风,同时兼顾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让读者轻松读《史记》。

这本《史记(普及本文白双栏对照)》是关于介绍《史记》的普及本。

《史记(普及本文白双栏对照)》由陈书良、周柳燕整理。

目录

五帝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越王勾践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留侯世家

伍子胥列传

苏秦列传

孟尝君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淮阴侯列传

李将军列传

游侠列传

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

太史公自序

试读章节

黄帝是少典氏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下来就神奇灵异,襁褓中能言语,.幼小伶俐,长大厚重勤勉,成年后聪明通达。

轩辕的时候,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神农氏却无力征讨。于是轩辕不断用兵,以武力征讨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都来臣服于神农氏。但蚩尤最为残暴,一时还没有力量去讨伐他。

炎帝准备侵犯诸侯,不得人心,因而诸侯都来归属于轩辕。轩辕于是规范道德,约束军纪,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现象,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使远方人民也能安居;驯服熊、罴、貔、貅、驱、虎等猛兽,用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度交戗,终于实现了他打败炎帝的壮志。

蚩尤作乱,不听从命令,于是轩辕向四方诸侯征集军队,与蚩尤战于涿鹿的原野,生擒蚩尤,并把他杀死。四方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顺从命令的,黄帝便去征伐;平定之后。便离去。披荆斩棘,开山通道,没有过一天安适的日子。

东边到达大海边,登上丸山和东岳泰山;西边到达崆峒,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古代民族),与诸侯在釜山相会;而建都于涿鹿山下的平地。平时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所;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扎营以自卫。百官都用云命名,军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以监察万国。万国协和,而行鬼神山川的祭祀和封禅之礼,黄帝亲临主持的居多数。获得宝鼎,用蓍草推算历数,预测未来的节气朔望。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臣相,以治理人,民。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困苦。种植百谷草木,教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黄龙地螟出现,具有土德的祥兆,所以征为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到了姓的。只有十四个。

黄帝住在轩辕之丘,娶西陵氏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后代都曾掌有天下:一个是玄嚣,就是青阳,青阳降为皆侯,住在长江;另一人是昌意,分封为诸侯,住在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儿名叫昌仆的为妻,生高阳,高阳有大德于民。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他的孙儿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

帝颛顼名高阳,是黄帝的孙儿,也就是昌意的儿子。沉静渊深而有智谋,清明通达而知事理,生养财物以尽地利,顺时行事执行天道,凭依鬼神以制公义,调理五行以教化,洁净虔诚以祭祀。领域北到幽陵,南到交5止,西到流沙,东到蟠木。动物或植物,大神或小神,只要是日月所能照l临的,‘莫不归属于他。

帝颛顼的儿子名叫穷蝉。颛顼死,玄嚣的孙儿高辛继立帝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是娇极,娇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自玄嚣到矫极,都没有得到帝位,到高辛才即帝位。高丰是颛顼的侄儿。

高辛生下来便神奇灵异,会说自己的名字。即位后,广施恩泽,利及万物,却不为自己。闻言而辨,能洞悉远方;见事而察,能烛照幽微。顺应上天的旨意,知道人民的急需。仁厚而威严,慈爱而笃实,修身而天下景仰。取地之财物而节制使用,教养百姓而顺性利导,观测日月的运行而致其迎送之礼,宣扬鬼神的道理而恭敬奉祀。他的颜面和穆,他的品德高尚,他的举止适时,他的穿着普通。帝喾秉持中庸之道而平治天下,凡是日月所照,风雨所至的地方,没有不来听命的。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放勋;娶訾氏的女儿,生挚。帝喾去世,挚继承帝位。帝挚在位没有政绩,他死后弟放勋继立;这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的仁德如天大,他的智慧如神般微妙。接近他如太阳般和煦,远望他如云彩般绚丽。富有而不骄纵.显贵而不惰慢。戴黄色冠冕,穿黑色朝服,乘红色车,驾白色马。能弘扬顺从美德,亲密各族。各族和睦之后,又明确划分百官的职责。于是百官的治绩卓著,也团结了天下诸侯。

于是命令羲氏、和氏主管天官,恭敬地顺应上天。考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定出一年的历法,敬谨地把时令传授给百姓。分别命令羲仲住在郁夷叫呖谷的地方,敬谨地迎接旭日的初升,管理督导春季的耕种,日夜的长度均等,傍晚鸟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一景象来定准春分的日子。人民于是都分散到田野里,鸟兽也在生育交尾。再命令羲叔住在南方大交山,管理督导夏季的农作,敬谨的祀日并¨i己下日影。白天最长,傍晚火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一景象来定准夏至的日子。人民于是尽全力助耕,鸟兽的羽毛也变得稀疏了。再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敬谨地恭送太阳的隐没,管理督导秋收,日夜的长度均等,傍晚虚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景象来定准秋分的日子。人民于是喜悦和乐,鸟兽也生长出新的羽毛。再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管理考察农作物的储藏。白天最短,傍晚昂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景象来定准冬至的日子。人民于是都留在室中取暖,鸟兽的羽手也长得茸茸的。确定一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又用置闰的减差法来调整四时的误差。确实整饬百官,各种事业都欣欣向荣。

尧说:“谁可以接替羲、和,治理国事?”放齐说:“嗣子丹朱通达明理,可以继任。”尧说:“唉!顽劣好讼的人,不能用。”尧又说:“还有谁可以?”欢兜说:“共工遍揽事务,颇见成绩,可以用。”尧说:“共正巧言善辩,而用心邪僻,行似恭敬,却连天都敢欺谩,不能用。”尧又说:“啊,四岳(四方诸侯之长),滚滚洪水漫天而来,浩浩荡荡地包围了群山,淹没了丘陵,老百姓忧心忡忡,有谁能去治理呢?”四岳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人违背命令,残害同类,不可以。”大家都说:“先用用看吧,真的不行再撤换。”尧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用鲧治水,九年下来,治水的事业一点没有成绩。

尧说:“啊,四岳,我在位七十年,你们谁能顺从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复说:“我们鄙陋的德行,会玷污帝位的。”尧说:“那么你们尽量推荐,无论是显贵的亲戚,或者是没有关系的隐居人士。”四方诸侯之长同声向尧推荐说:“有一个没有结婚的平民叫虞舜的可以考虑。”尧说:“不错,我也听说过,到底怎么样?”四岳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心不向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却能够和睦孝顺,把一个家处理得雍雍穆穆,没有出什么差错。”尧说:“我来试试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他怎样对待她们来观察他的为人。舜居然使她们甘心纡尊降贵住在妫水湾里,一切依照妇人之道行事。尧十分满意,就指使舜用心宣扬五种伦理,五种伦理都为人民所乐为。又指派舜总领百官职事,各种政事都处理得井然有序。指使他在国都四门接待宾客,四门的宾馆一片和睦,从诸侯国远道而来的宾客都肃然起敬。尧又派舜巡视原始山林川泽之地,在暴风雷雨中,舜能够不迷失方向。尧认为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把舜召来说:“你计划事情周密,你所说的必定可以做到,这样已经三年了,你来登帝.位。”舜总觉得自己德行不够,心里一直为此耿耿不安。正月上旬的一个吉日,舜在文祖庙接受了替尧执政的咐托。文祖就是尧的始祖。

于是帝尧养老于家,命舜代行天子的政令,以观察天的意旨,看天是否愿意授受舜为天子。舜于是透过操作运转的玉玑和保持水平的玉衡来观测天象,察看日月五星的方位是否正确,以体验政治上有无差失。于是用类祭的礼仪祀吴天上帝,用裎祭的礼仪祀天地四时,用望祭的礼仪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其他神灵。收下来朝贡诸侯所持的五种玉器(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壁),选择吉月吉日,接见四方诸侯和十二州首长,把祥瑞玉器颁给他们。同年的二月,去东方巡视,到达泰山,用烧柴祭祀天,叉用望祭依次祀山川。于是接见东方诸侯,校定四时月份,改正日子的误差,统。音律、丈尺、斗斛、斤两,整饬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用五种玉器、三种彩缯(赤缯、黑缯、白缯)、两种生物——(小羊和雁)、一种死物(山鸡),作为初见面时赠送礼品;赠送的如果是玉器,礼成之后,仍然还给他们。五月去南方巡视,八月去西方巡视,十一月去北方巡视,都像巡视东方一样。回来后,到尧的父庙和祖庙祭祀,各用公牛一头作为祭品。每五年巡视一周。四方诸侯分别在四年里来朝见天子,普遍地陈述政见,经过审慎的试行而能收到效果的,便以车马衣服赏给他们享用。开始设立十二州,又疏通各州的河道。以不变的刑法告示人民。用放逐来宽-恕墨、劓、□、宫、大辟五刑的罪犯,用鞭杖作为官府的刑罚,用□楚作为学校的刑罚,用黄铜作为赎罪的处罚,因过失或因灾难而犯罪的赦免不究,怙恶终身为害于人的不予赦免。“谨慎啊,谨慎啊,对于刑法,要切实留意啊!”

欢兜推荐共工辅政,尧说“不可”,而让他试用为工师,共工果然邪僻。四岳举鲧治理洪水,尧认为不行,诸侯领袖力请试用,试用后不见绩效,使百姓深受其苦。三苗在长江、淮河、荆州一带不断作乱,舜巡视天下回来,便向帝尧报告,请求把共工发配到幽陵,让他改变北狄的风俗;把欢兜放逐到崇山,让他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以变化西戎;把鲧充军到羽山,让他改变东夷的风俗。这四大恶首处置了之后,天下人都心悦诚服。

尧在帝位七十年而得到舜的辅佐,又过了二十年而告老,令舜代行天子之职,把舜推荐给上天。尧帝从帝位退下来,二十八年而寿终,百姓十分伤痛,像是死了父母一样。三年之内,天下不奏乐,以表示对尧的怀念。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能把天下传给他,于是一反常道,传给了舜。——“把天下传给舜,全天下便都可以得到好处,只是丹朱痛苦;传给丹朱,全天下便都痛苦,只是丹朱得到好处。”尧这样衡量了很久说道:“总不能拿全天下人的痛苦,去造福一个人。”终于把天下传给了舜。帝尧去世,三年之丧过后,舜为了要让位给丹朱,避走到南河的南方。诸侯来朝见天子的,不去朝见丹朱而去朝见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歌颂政德的,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吧。”于是回到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便是帝舜。P1-9

序言

《史记》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少教几部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一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司马迁十岁时,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等学习经书-,奠定了他的学问基础。二十岁以后,他开始了广泛的漫游。几次漫游,他考察了历史遗迹和山川形胜,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开拓了胸襟和眼界。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的作用。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竞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

几年后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司马迁却为李陵辩护.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陈词触恕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申求得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左右,司马迁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的巨著,这是一部“无韵之《离骚》”,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淫威和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三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的文字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这种著作体裁简称为“纪传体”,以后成为了历代正更的通用体裁。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坦承,他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而且在文学上、哲学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

为了再现历史生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本书所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用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椅成。而且,《史记》的故事,有不少极富戏剧性,在逼真的场蒂、尖隼兑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如《李将军列传》写霸陵醉尉呵斥李广夜行,就是一个很好的戏剧小品。另外,《高祖本纪》中记叙了著名的“鸿门宴”的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戏话,乃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史记》中写得最为壮丽动人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如《项羽本纪》写项羽最后失败自杀,竞用了一三千字,淋漓酣畅,动人心魄。

《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我们从《史记》中选出十八篇,供初学者学习。在编排方面,我们略去了注释,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这种形式类似“直读”,读者可以“不求甚解”地欣赏太史公的典雅美妙的文章。

另外,每篇篇末的评议是从李景星《史记评议》中选出。李景星是山东费县人,生当清末民初,精研历史,有《史记评议》、《汉书评议》、《后汉书评议》、《三国志评议》等著作,可惜现在社会上已经很难看到李氏的这些著作了。需要指出的是,李氏的评议是难得的好走章,他大至篇章的命题、作品的中心、作者的用意、历史人物的品评、历史材料的运用,以及各书之间的异同、各篇自身的结构,小至一词一语、一时一地的勘核推敲,都花费了许多工夫,作出了许多令人叹服的分析和论断。读者只要认真一读,就可知所言决非溢美。

最后,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应该有不少疏漏之处,敬请读者多多指教。

整理者

2011年7月2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