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之后,朱翊钧便与生母慈圣皇太后分在两宫居住,他自己与皇后王氏居住乾清宫,慈圣太后则搬进了专门为她修建的慈宁宫。每天,朱翊钧照例都要向两宫皇太后请安,有时闲得无聊,也到慈宁宫来坐坐,陪母亲说两句话。作为一个以孝子自诩的人,朱翊钧十分注意博取母亲的欢心。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十月的一天,朱翊钧又来到了慈宁宫,正巧太后不在,朱翊钧要索水盥手,一位姓王的宫女便舀了一盆水进来侍候,也许是第一次侍候年轻的皇上,这位宫女因有些腼腆而显得秀气可人,朱翊钧一时性起,便与她发生了两性关系。宫中美女成群,发生这样的事,在朱翊钧只不过是家常便饭。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只是这位宫女是太后身边的人,按照宫里的规矩,照例要由太后象征性的赏赐以后才可同房,不过,这样的规矩,从来就没有一位帝王认真执行过,朱翊钧自然也没有放在心上。很快,这位长相一般,年龄又比他大的宫女就被遗忘了。
世间的事情真多巧合,在此之前,经朱翊钧正式册封的妻子就已有一后二妃九嫔,竟都一个不孕,而他与王氏宫女的这一次野欢苟合却珠胎暗结。来年春天,宫女的肚子便一天天地鼓了起来,细心的太后发现了这一切,宫中只有朱翊钧这一个真正的男人。一天,母子用膳已毕,慈圣太后便向儿子谈起此事。不知母后用意,朱翊钧矢口否认。太后随即命人取来起居注,上面清楚地记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上于某处与某宫女发生性关系,并赏赐头面一副。朱翊钧顿时面红颈粗,黄纸黑字,不得不低头承认。紧接着,太后要朱翊钧给这位宫女确定一个名分,眼见儿子一副不太乐意的样子,似有意嫌这位宫女出身低贱,便又和言细语地劝道:“我已年老,尚未抱孙,如果生下个男孩,则是国家社稷之福。母以子贵,怎可分高低贵贱呢?”朱翊钧这才不得不应允下来。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六日,朱翊钧让定国公徐文璧和大学士张四维持捧节册,册封王氏为恭妃,册文是由阁臣们草拟的,由于张居正病重,由张四维会同申时行共同完成,内称“王氏惠质夙成,温仪为度,衾稠肃肃,既承鱼贯之恩,亏韦雍雍遂兆,燕襟之吉睠徽猷之茂著,迓景福于方来,宜溥渥恩,特升华序”。这并不能代表朱翊钧的心思,次日百官要求朝贺,朱翊钧诏令传免。八月十一日,王恭妃果真产下一个男婴,这便是日后的光宗朱常洛。
皇后无出,朱常洛便是庶长子,按照宗法继承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他的身份将与今后其他非皇后所生的皇子地位不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况这还是皇家长子。这回朱翊钧确实是真的高兴,次日即传谕内阁,诏令从太仓库和光禄寺提取银两三十万以备赏赐。第三天,又派遣成国公朱应祯、恭顺侯吴继爵、武清伯李伟、彰武伯杨炳分别祭告郊庙、社稷,而自己则在皇极殿接受群臣称贺,恭妃的兄长王道亨被授予锦衣卫带俸指挥,辅臣及讲官各赐银币,两宫皇太后各增徽号二字,同时诏告天下,令普天同庆。
不过,恭妃并未因此而获得朱翊钧的宠幸,她的名分和地位也未再得到晋升。朱翊钧此时情有独钟的另一个女人,却是年轻美丽、善邀君宠的郑氏。郑氏是河北大兴人。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三月,人选九嫔,祓册封为淑嫔。次年八月,即从九嫔中脱颖而出,被册为德妃。一年后又晋封贵妃。对于朱翊钧无可奈何地册封王氏为恭妃之举,经常成为她与朱翊钧游戏时的玩笑,每每称呼她为老妈妈,暗行讥刺,弄得朱翊钧黯然而不自得,更加疏远王氏,常规性的恩礼也一概从薄。
事情如果就此而止,倒也不会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郑贵妃也为朱翊钩生下一个男孩,算起来这是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取名常洵。两年前,还有一个女人为他生过一个男孩,即次子常溆,常溆只活了一岁,便夭折,后被迫封为邠王,谥日哀。因而,常洵又成了实际上的皇次子。P1-2